最新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含批注)

巡山小妖精
943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12: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结婚贺语-关于感恩节的手抄报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经历概括总结加、减法意义的过程,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通过比较、概括等活动,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减法的意义。
资源分析
本节课会用到白板课件、ppt课件、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呈现“中国铁路图”(红线标注青藏铁路)。
师: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吗?是的,图上这些纵横交错的铁路标志着我国实力在
逐渐强大。这条红色标注的铁 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你们知道
名字吗?
(1)请你仔细观察青藏铁路,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并
汇报。)
(2)你能提出问题吗?用什么方法解决?
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有关加法和减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上课前,制作课件创设情 境,从“青藏铁路”的情景中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
题,提出探究任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同时,了解我国铁路建设
发展,感受时代的发展。)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教师运用白板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解决问题,概括总结。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学生提出问题。
依教科书主题图,屏幕上右上呈现西宁—格尔木—拉萨铁路路线图,动态呈现
火车飞驰在青藏高 原。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获得的信息,提出要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问题。
(2)请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解决方法与结果。
学生会有下列解答方法:
用加法计算:814+1142=1956
用减法计算:1956-814=1142
1956-1142=814
概括意义。
(1)概括加法的意义。
借助814+1142=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课件出示线段图,直观呈现“ 合并”的含义)什么样
的运算叫做加法?
板书: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学生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白板上呈现学生的答案)
(2)概括减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两道减法算式,思考以下问题:
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与加法算式相比,两道 减法问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
么?两道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


课件出示加、减法关系图:


814 + 1142=1956 1956 - 814=1142
合并 1956 - 1142=814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提出问题,概括减法的意义。
板书: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请学生说出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练习:P4练习一第第1题。
(4)加、减法的关系。
师:这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的关系图,理解“相反的运算在数学中叫逆运算。”
板书: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学生回顾。
(2)学生交流汇报,归纳整理。
(课件出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练习:P3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汇报,及时纠错。)
(三)巩固练习,熟练运用。
1.P4练习一第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及时纠错。
2.P4练习一第第3题。
指名板演,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强调根据哪个关系式解答。
(四)畅谈收获: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P4练习一 必做题:第5题。 选做题:第4题
六、板书设计: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 =被减数- 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七、教学反思;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概括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
应用。
2.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2.理解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师生相互交流兴趣爱好。
(1)生谈爱好
(2)师:老师的爱好是插花,昨天下午老师老师就在花瓶里插了几瓶花,来看
看吧
(3)投影展示课本插图
二、新知学习
(一)理解乘法的意义
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出示(1)
3.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快速列式计算。
4.学生汇报算式: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
5.哪个算式简单?比较这两个算式,你能说说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6.师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并板书在下边。
(二)理解除法的意义
1.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2.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例2(2)(3)。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思考:与第(1 )题比,(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第(2)(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三个问题有 什么联系?
4.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5.过解决问题与对比思考,大家 都清楚了三个题的联系与区别,请观察板书,想
想什么样的运算叫做除法?
6.我们来简单 回顾一下,第1题是求4个3的和,用乘法计算,第2、3题正好
相反,是已知4和3的积是12,还知 道其中一个因数是34或者4,求另一个因
数,用除法计算,从这三道题的计算和除法的意义可以看出, 除法运算和乘法运
算实际上是相反的运算,所以,我们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板书)


(三)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都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因数?怎样求被除
数和除数?
2.会用等式表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3.展示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思考交流:在有余数 的除法里,被除数、商、
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课堂总结
1.板书课题
因数× 因数 = 积 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 除数= 商 被除数=除数× 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乘除法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呢?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四、巩固应用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3、4题。
教学反思:


关于0的运算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合
作探究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归纳总结中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学难点: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四、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先说出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700-(56+32)
÷60)
(132+58)÷19 32×(295-187)
2、列式计算
(1)84除以6与7的积,商是多少?
(2)45与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5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2、比较这两道题的异同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3、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只有加法、减法的运算该怎样计算?
(3)只有乘法、除法的运算该怎样计算?
(4)既有加法、减法又有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该怎样计算?
(5)有括号的运算,又该怎样计算?
4、教学例6
9×(360


(1) 出示例6,口算
(2) 小结:有关0的计算
(3) 提问:为什么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 先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3、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2题 先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口算。
4、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3题 先分析题意,再独立解答,集体评议。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四则运算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
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一个数和0 相乘,仍得0.

教学反思:



四 则 运 算(括号)
教学内容:P9的例4及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掌握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四则运算顺序,并能准确
地进行计算。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括号的四则运算(板书),这节课的
学习目标是:(同上)(生齐读)
过渡:为了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自学指导,认真地看书
自学,请看自学 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0-11的例4,看图、看文字并思考: 小男孩和小女孩的不
同列式方法,他们的每一步解决了什么问题?当算式中有括号时,要先算什么?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先学
(一)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4分钟后,同桌交流自学中的疑问。
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抽两名同学上堂板演P11做一做,下面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 点名让学生上
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
去 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100-54-6 100-(54+6)
1.这两种算式认为列对的请举手?
2.每一步解决了什么问题?
3.小结: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评正确率和板书,有误的订正。(看 一看,今天谁得了100分,再看黑板上同
学的板书,谁写的更漂亮一些,我们把红旗送给他。)
(三)加强练习
口算。
56-(25+17)= (24-8) ×2= 3×(24÷8)=
(10+2) ÷6= 30÷(10÷20)= 4×(6-2)=
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
举手?
作业:练习三:2、3
练习:练习三:1
七.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后反思:


四 则 运 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P10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三:第4-8题。
教学目标:掌握各类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计算。
教具学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板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 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四则运算的顺序(板书)这节课的
学习目标是:(同上)(生齐读)
过渡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自学指导,认真的看书、
2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1-12的例5
1、 比较①,②两个的计算, 第一步分别先算什么?并把算式填写完整,比较
它们的计算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什么叫四则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分别是什么?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4分钟后,同桌交流自学中的疑问。
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抽两名同学上堂板演P12做一做,下面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 br>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
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1、第1题:第一步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2、(850-100)÷ 3
去掉小括号可以吗?为什么?
3、小结: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必须先算括号里面的。
4、评正确率和板书,有误的订正。( 看一看,今天谁得了100分,再看黑板上
同学的板书,谁写的更漂亮一些,我们把红旗送给他。)
(三)加强练习
1.( )( )( )和( )统称为四则运算。
2.计算下面各题。
(15+20)×3 (59+21)×(96÷8)
(124-85)×12÷26 (75+240) ÷(20-5)
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 、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
举手?
作业:练习三:4、6、7
练习:练习三:5、8
七、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二)
【内容分析】
《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主要
学习从同一位置 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为后边进一步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打下
基础。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观察 物体,所以,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些联
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引导学生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方法 去探究新知的
本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用几个正方形搭成的几何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能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资源分析】
本节课会用到白板课件、ppt课件、微课、实物投影等。
【信息技术呈现形式】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引出问题,提出探究任务;学生探究时,利用课
件展示学生的不同思路, 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观察物体时,用课件帮助学生从不
同的位置观察几何组合体的形状,突破难点;练习 时,让学生在白板上板演订正,
并用实物投影仪及时展示下面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 使用以
上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揭示课题。
1.谈话,交流。
课件出示二年级观察物体例1、例2的情境图。
问:“二年级我们学习过观察物体,从不同的 方向观察简单的几何形体。请同学
们看(屏幕上呈现长方体)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强调:一般要从前面、上面、侧面三个方向进行观察.眼睛要平视所观察的物体。
2.观察,交流。
(出示两个正方体拼搭在一起)
师:谁愿意来观察这个长方体?
依次请两位学生观察这个长方体,向大家汇报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
1.摆一摆,看一看,练一练(例1)。


课件出示不同的几个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
拼搭
师:刚才老师用两 个正方体拼搭成一个长方体,同学们都很会玩积木,请同桌合
作进行拼搭。用4个正方体,拼搭成一个你 们喜欢的几何体。请动手试试。
展示,交流。
(2)观察
演示拼搭的不同的几何体
师:请选择拼搭的这个形状的组合体,放在4人小组桌子中间。
小组内交流,并完成观察报告单
全班交流
辨认(课件显示)
猜想
观察与辨认(课件显示从上面、前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师:大家都观察了这两个组合体,请同 学们从下面这些图形中辨认出,从每个组
合体的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强调:从同一个方向进行观察,看到的图形有时是不同的,有时是相同的。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连线。(课件出示练习四第1题。)
指名到白板上做,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集体评议,指出问题。
2.搭一搭,说一说。(课件出示练习四第2题。)
(1)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请同学们说说想怎样拼搭。
(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四)质疑反思,总结评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非常深刻,为什么?
(五)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 上面 左面
教后反思: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加法运算定律(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的例1和18页的例2及练习题。
学习目标:
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意义,掌握字母表达式,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挂图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咱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一)”,这节课
的学 习目标是: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意义,掌握字母表达式,并能运用解
决实际问题。(齐读目标)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
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7页到18页的例1、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思考:
观察例1中40+56○56+40,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观察例2中的三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6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过渡: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
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18页做一
做)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板演。
口述: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 指名让学生上
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
去 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咱们一起来讨论
1、评议第1题: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
谁能说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在书上的哪里?
这个规律有什么特点?
2、评议第2题: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
谁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3、评议正确率、板书。(看一看,今天谁得了100分,再看黑板上同学的板书,
谁写的更漂亮一些 ,我们把红旗送给他。)
4、同桌对改、调查学情。(全对的同学是好样的,没有做对的同学也不要灰 心,
只要你根据方法认真画图,也一定能得100分,加油!)
(三)加强练习
比谁回答的又准又快。(卡片出示)
48+a+52=(□+□) +a
101+542+99=(101+□) +□
(180+70)+130=□+(□+□)
52+( ) = 48+( )
( )+45+58 = 42+( )+45
C+(A+B) = A+(□+□)
25+287+175+113 =(□+□) +(□+□)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
举手。
作业:练习五第4题
练习:练习五第1题、第3题
七、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一)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教学反思;



加法运算定律(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的例3及练习六第1题、第3题、第5题。
学习目标:
能准确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咱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二 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二)”,这节课的
学习目标是:能准确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齐读 目标)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
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0页的例3,看图、看文字,重点看第二步、第三步。
思考:
第二步、第三步分别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分钟后,比谁会准确简便计算。)
过渡: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
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做一做)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口述: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时间3分钟。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指名让学生上< br>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
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咱们一起来讨论
评议第1题,追问:手指第一步,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评议第2题,追问:手指第一步,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第3题、第4题(方法同上)
4、评议正确率、板书。(看一看,今天谁得了100分,再看 黑板上同学的板书,
谁写的更漂亮一些,我们把红旗送给他。)
5、同桌对改、调查学情。( 全对的同学是好样的,没有做对的同学也不要灰心,
只要你根据方法认真画图,也一定能得100分,加 油!)
(三)加强练习
比谁回答的又准又快。(卡片出示)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请你说出第一步。)
36 + 187 + 64 348 + 2764 + 652
645 + 72 + 228 (269 + 358) + 242
105 + 67 + 295 + 133 585+ 890 + 415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
举手。
作业:练习五第5题
练习:练习五第6题、第7题
七、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
教学反思;


减法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的例4及练习六第2题至第6题
学习目标:
灵活掌握连减算式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咱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的 第五课时“简便计算(一)”,这节课的学
习目标是:灵活掌握连减算式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进行简便计算。(齐
读目标)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
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39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黑板上三个小朋友的计 算方
法,想一想:谁的计算方法最简便?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过渡: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 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
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 完,可以复看。)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做一做)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口述: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指名让学生上< br>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
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咱们一起来讨论
1、评议第 1题,手指第一步,追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这一步是怎样计
算的?这道题简便在哪里?
2、评议第2题、第3题。(方法同上)
3、评议第二大题,追问:认为算式对的举手?为什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4、评议准确率、板书。 (看一看,今天谁得了100分,再看黑板上同学的板
书,谁写的更漂亮一些,我们把红旗送给他。)
5、同桌对改、调查学情。(全对的同学是好样的,没有做对的同学也不要灰心,
只要你根据方 法认真画图,也一定能得100分,加油!)
(三)加强练习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请你说出第一步。)
672 - 84 -116 437-63 - 137 136+64 -136+64
342 - 178 -142 786- 48- 52 458 - 279 -58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
举手。
作业:练习六第1题、第2题练习:练习六第3题、第4题
七、板书设计
减法简便计算
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
a-b-c=a-(b+c)

在连减运算中,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b-c=a-c-b
教学反思;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页到26页的例5、例6及练习六1题到4题。
学习目标:
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挂图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咱们一起来 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时“乘法运算定律(一)”,这节课
的学习目标是: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 义,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齐读目标)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
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25页到26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红色概念 ,并
识记概念和字母表示法。
思考: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钟后,比谁会用乘法运算定律正确做题。)
过渡: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 生看够6分钟,学生
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做一做)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口述: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 指名让学生上
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
去 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咱们一起来讨论。
评议例6,追问:认为对的就举手!为什么?
这道题运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2、评议例7,追问:认为列式对的举手!每种算式的第一步解决了什么问题?
① 25×5×2
② 25×2×5
③ 2×5×25
3、评议正确率、板书。(看一看,今天谁得了100分,再看黑板上同学的板书 ,
谁写的更漂亮一些,我们把红旗送给他。)
4、同桌对改、调查学情。(全对的同学是好样 的,没有做对的同学也不要灰心,
只要你根据方法认真画图,也一定能得100分,加油!)
(三)加强练习
比谁回答的又准又快。(卡片出示)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请你说出第一步。)
34 × 25 × 4 25 × 87 × 4 8 ×(25 × 37)
25 × 8 × 125 × 4 125 × 32 125 × 25 × 32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
举手。
作业:练习七第2题、第3题
练习:练习七第1题、第4题
七、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定律(一)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反思;


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的例8及练习七第5题至第9题。
学习目标: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会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咱们一起来学 习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时“乘法运算定律(二)”,这节课
的学习目标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会运 用解决实际问题。(齐读目标)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 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
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6页的例8,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和字母表达式。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过渡: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
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做一做)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口述: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指名让学生上< br>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
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咱们一起来讨论。
评议第1题,追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


什么是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评议第2题,追问:认为对的举手!这道题能用乘法分配律吗?为什么?
第3题方法同上。
评议正确率、板书。(看一看,今天谁得了100分,再看黑板上同学的板书,
谁写的更漂亮一 些,我们把红旗送给他。)
4、同桌对改、调查学情。(全对的同学是好样的,没有做对的同学也不要 灰心,
只要你根据方法认真画图,也一定能得100分,加油!)
(三)加强练习
比谁回答的又准又快。(卡片出示)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请你说出第一步。)
350 × 63 + 350 × 37 152 × 78 - 52 × 78
(25 +125)× 4 48×99+48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
举手。
作业:练习七第5题、第6题
练习:练习七第7题
七、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定律(二)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教学反思;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30页的例9及练习八第5题、第6题
学习目标:
掌握乘除法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能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咱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八课时“简便计算 (四),这节课的学习
目标是: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掌握乘除法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能简便计算。
(齐读目标)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
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30页的例9,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蓝色方框里12 个25
的两种简便计算的方法,思考例题下面两个小朋友的问题。
(4分钟后,比谁会做两个小朋友的问题。)
过渡:下面自学竞赛开始,比自学效果好。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 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
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口述: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指名让学生上< br>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
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咱们一起来讨论。
1、评议第1题,追问:认为列式对的举手!为什么?
认为第一步计算对的举手!为什么要把12化成3×4?
2、评议第2题,追问:认为列式对的举手!为什么?
认为第一步计算对的举手!为什么这样做简便?
3、评议准确率、板书。 (看一看,今天谁得了100分,再看黑板上同学的板
书,谁写的更漂亮一些,我们把红旗送给他。)
4、、同桌对改、调查学情。(全对的同学是好样的,没有做对的同学也不要灰心,
只要你根据 方法认真画图,也一定能得100分,加油!)
(三)加强练习
比谁回答的又准又快。(卡片出示)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请你说出第一步。)
125×88 4×125×80 (8×4)×25 36×25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
举手。
作业:练习八第6题(前4道)
练习:练习八第5题
七、板书设计
简便计算(四)
两个数相乘,可以转化成连乘,也可以转化成连除。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内容:P50-51例1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
2.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板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这节课的目标是:
(同上)
过渡:要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例1的情景图,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尺子图,对照尺子
图观察下面的 表示方法,想一想: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分别写作什么?每相
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
(5分钟后,比谁会做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图中的数)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先学
(一)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4分钟后,同桌交流自学中的疑问。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抽两名同学上堂板演P51做一做,下面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 br>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
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1. 评一题: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可以用610表示,小数怎么写?
2.小结: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 写作:0.1,0.01,
0.001,……
3.评正确率,板书。(看一看,今天谁得了1 00分,再看黑板上同学的板书,谁
写的更漂亮一些,我们把红旗送给他。)
4.下面同学对的举手,有误的订正。
(三)加强练习
①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是( )分米,1分米是1米的( ),用小数
表示是( )米。6分米就是1米的( ),用小数表示是( )米。
②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 )厘米,1厘米是1米的(﹣),用小数
表示是( )米。25厘米就是1米的(﹣),用小数表示是( )米。
③把1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 )
数表示。
④一位小数表示( )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 )分之几。
⑤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 )、( )、…,分别写作( )、( )、
( )、…,10个0.001是( ),10个0.01是( ),10个0.1是( )。
⑥18毫米是的1米的( ),用小数表示是( )米。
5分是1元的( ) ,用小数表示是( )元。
500克是的千克的( ),用小数表示满意是( )千克。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
举手?


练习九:第1-5题
七.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 写作:0.1,0.01,
0.001,……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八、教学反思:




小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P52-53例2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掌握小数是三部分组成的。
识记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和对应的计数单位。
会正确地读小数。
教具学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板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读法(板书)这节课的目标(齐读)
过渡:要达到这节课的目标,靠同学们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52的内容,重点看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识记小数可分为哪三部分,
小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小数部分最大的数位是( )位,有没
有最小的数位?
看例2,想一想小数部分该怎以读?
(5分钟后,看谁会正确地读小数)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4分钟后,同桌交流自学中的疑问。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抽两名同学上堂板演师补充的习题,下面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 br>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
去原来的。
1、填空,抽3名学生上堂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
一个数的小数点把小数分成( )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小数的( )
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是小数的( )部分。
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


小数是由( ) ( ) ( )三部分组成
2、P53做一做
(二)讨论(议一议)
1、评1题: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评2题:6.5读做六点五,0.04读做零点零四。
师:读小数时应先读哪一部分,再读什么?小数部分应怎样读?
2.小结:整数部分按整数部分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按顺序读出每一位的数。
强调: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几个。
(二)加强练习
读出下面的小数(开火车)
7.9 0.032 32.02 12.378
340.07 7.2 0.008 6.734
10.07 91.384 34.08 52.32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
举手?
作业:练习:第6题
七.板书设计
小数的读法
1.整数部分按整数部分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按顺序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2.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几个。
八、教学反思:






小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课本P54例3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会正确地写小数。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板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写法”(板书)这节课的学习目
标是(同上)
过渡:要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同学们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54例3,看图,看文字并填写“—”,重点看小男孩和小女
孩说的 话,想一想,写小数时应先写那一部分?小数部分怎样写?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先学
(一)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4分钟后,同桌交流自学中的疑问。
(二)看一看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抽两名同学上堂板演P54做一做,下面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 br>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
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1.评第一题:
三百点七一 写作:300.71
认为对的请举手?写小数时应先写小数的哪一部分?小数部分怎样写?
2.评议第二题
零点零八九 写作:0.089
师:当小数的整数部分是零时,整数部分该怎样写? 3.小结:写小数时,先写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小数点写作“.”
小数部分要依 次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三)加强练习
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一点零五 三十二点七八 四十五点九二
五点零零五 七十二点五五 八十二点五二
一百五十二 五十九点八八 七十二点七、
零点零二五 零点零七八 五点零零八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
举手?
作业:练习九第7、8、9、10、12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写法
写小数 时,先写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小数点写作“、”小数
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0,再写小数点,
然后写小数部分。
八、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课本P58-59例1、2、3
学习目标:
识记小数的性质.
2、 会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或按要求写小数。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板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性质”目标是(同上)。
过渡:要达到这节课的目标,靠同学们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58-59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看例1识记小数的性质
看例2想:化简小数时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看例3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写,改写小数时,要注意什么?
(5分钟后,比谁会做检测题)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先学
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4分钟后,同桌交流自学中的疑问。
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抽两名同学上堂板演P58,59的做一做,下面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 点名让学生上
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
去 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1、评第一题:小数的性质是什么?0.3、0.30
强调:小数的未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评第二题
0.40=0.4 2.900=2.9 0.080=0.08
化简小数的依据是什么?
3、评第三题
应用小数性质时要注意什么?
0.70 4.08 0.310
去掉0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4、小结:应用小数的性质时,必须是在小数的未尾添上0或去掉0时,小数的
大小不变。
(三)加强练习
① 我会判断
1、把小数后面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 )
2、百分之一比十分之一大。 ( )
3、5元和5.00元相等。 ( )
4、把5.060化简后是5.6。 ( )
5、0.7和0.7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 )
②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
2.4 = 1 = 3.800 = 380 =
0.7200 = 0.9 = 5.230 = 0.500 =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
举手?
作业:练习十:第3题
练习:练习十:第1、2题
七、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未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蚌埠二中网站-留言大全


知己的意思-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


大连理工城市学院吧-青春如歌


母亲节祝福-敬廉崇洁手抄报


我的一天-老兵退伍感言


帽儿山-建筑工程一切险


日常常识-祝福话语


关于大海的作文-好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