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doc
工作联络函-一本补录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全册
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
单元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小数意义的认
识,后一部分是小数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
和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
”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小数的
意义(一)”、“小数的意义(二)”、“小数的意义(三)”、
“比大小”、“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
“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
认识范围扩大,不仅元、角、分以
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
示
。
扩展对小数意义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
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
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
活的密切联系。
“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
容目的是使学生加
深对小数的理解,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学会进行小
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
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
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3、
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4、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
加减混合运算。
5、
能运用小数加减预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
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
进行比较。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
混合运算。
难点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
题。
教学课时
小数的意义(一) 1课时 小数的意义(二)
1课时 小数的意义(三) 1课时 小数的意义练习
1课时 比
大小 2课时 买菜 1课时 比身高 2课时 歌手大赛 2课时
练习一
2课时 单元检测及小结 2课时 小数的意义(一)
(总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23页小数的意义
(一)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以元、角、分为主的
现
实背景初步认识了小数,本节教材继续以元、角、分为模
型,层层递进的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小
数与十进分
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以元、角、分为主的现
实背景初步认识了小数,但对于
小数的意义及与十进分数之
间的关系还不了解,对小数的认识仅建立在对元、角、分的
认识基础
上,与生活联系较少。
教学目标 1、 在认识小数现实模型(如元、角、分)
的基
础上,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
互化。
2、
结合寻找生活中的小数,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在认识小数
现实模型(如元、角、分)的
基础上,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
化。
教学准备 人民币(教学用)、PPT课件 媒体说明 资源
类型 内容 作用 图片
人民币及方格图 帮助学生理解小数
与十进分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修改
一、 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
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
小数外,还
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提问你对小数有哪些了解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
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 做一做,说一说 (1)1.11元是什
么意思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发言。
(2)1.11米是什么意思呢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呢
学
生思考讨论,交流发言。
2、 学生分小组完成涂一涂,想一想,填一填。
3、 学生交流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
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
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
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
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 学生尝试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交流。
5、 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再次理解小数 把一米
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
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
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
其
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三、巩固应用 学生完成第3页练一练14题,师生一起
讲评。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
课后再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说说它们的意义,并用分数把
它们表示出来。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小数的意义(一) 板书设计
小
数的意义(一) 1、1.11元是1元1角1分。
1.11米是1米1分米1厘米。
2、可以表示为0.1 可以表示为0.3
可以表示为0.01 可
以表示为0.23 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二) (总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45页小数的意义(二) 教材分析 在
上节课学生借助分数直观图,
即面积模型初步体会了小数与
十进分数关系的基础上,本节课教科书创设了长度和质量两
个测量
活动情境,主要是借助测量活动中把较小的度量单位
转化成较大的度量单位,体会小数的意义与实际应用
。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长
度和质量两个单位也不陌生
,本课学习起来较轻松,不过要
注意质量单位的转化。
教学目标 1、 结合测量长
度、质量等活动的具体情境,
体会把较小的度量单位转化为较大的度量单位是产生小数
的现实背
景。
2、
会用小数表示长度、质量等常见的量,进一步体会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探索单位换算的过程,进一步体
会小数的意义。
2、
把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
教学准备 刻度尺、PPT课件 媒体说明
资源类型 内容
作用 图片 放大的刻度尺及天平图片 清楚的表示单位进制
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师同学们,观察课本第4页图,<
br>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会测量吗请同学们把你测量到的
班级黑板的长度汇报上来好吗
二、汇报交流,探究方法 1、学生汇报课间测量到的数
据。
黑板长2米,又多出36厘米。
学生观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发现单位不同后,学生思考怎么办
当学生提出将单位
统一后,学生尝试将测量结果换算成以“米”作单位的数。
2、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单位换算。
然后抽上组汇报,老师讲评。
师总结
由于米、分米、厘米都是十进制的,所以可以直
接用分母为10或100的这种分数来表示,或用小数表
示。
三、知识延伸,举一反三 师你们已经学会了怎样测量物
体的
长度,现在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用天平称
一下数学课本、文具盒的重量,并用“千克”表示
出来。
(学生自由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抽生汇报,教师讲评
总结。
四、拓展延伸,生活应用
学生完成第5页练一练1、2
题,教师讲评。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找一找生活中需要
进行的单位换算。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小数的意义(二) 板书设计 小
数的意义(二) 36厘米0.36米
12克0.012克 500克0.5
千克 把长度、质量抢救无效较小单位的数改写成较大单位
的数时,先把较小的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然后现写成小数,并在后面加上要
写成的较大单位的名称。
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三) (总第 3 课时)
教学内
容 北师大教材第68页小数的意义(三) 教材分析
本节重
点是通过拓展整数数位顺序表的途径理解小数的意义与小
数的基本性质。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数位表,教材提出了三个
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结合实例,认识小数的十分位、
百分位与
千分位等数位上的计数单位与数字的意义;第二个问题是在
数位顺序表上认识小数点所
起的指示个位位置的作用,数位
的计数单位;第三个问题是解释两个相信小数数位之间的十
进关
系。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
长度和质
量等复名数单位和单名数单位之间的转换能基本
掌握,对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有了一定的了解
,
这些对学习本课知识,再次理解小数的意义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
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关系。
2、 理解并掌握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 ,小数的大
小不变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
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计数器、PPT课件 媒体说明
资源类型 内容
作用 图片 课本情境图片 创设情境,引入本课主题 教学过
程 教学设计
个性修改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主题情景图)通过看图片
我们知道,北京地
铁的最高运行速度约为22.222米秒,你
知道像这样的小数每个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吗这节课<
br>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进而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小数的意义(三)
二、探索新知 (一)小数的构成、数位及计数单位 1、
师小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师抽生板书出整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表,教
师补充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表,并板书有序。
教师讲解小数数位顺序表上每个数位表示的意义。
2、抽生到黑板前写22.222,师生共同观察其写得是否
正确。
3、请同学们自
己制作小数数位表并在数位表上写出
30.402、0.098,完成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每个数位上的
数表
示的意义。
4、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小组讨论得出小
数
像整数一样,也是按照一样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
位置叫小数的数位。
一个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
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满十进一”。
5、跟踪练习。
(1)8.205是由( )个1,( )个0.1和5个(
)组
成。
(2)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 )位。
(二)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7页
“试一试”,并涂一涂,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
”或去掉“0”,
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4题。
学生口答。
3、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6题。
先计算再思考讨论有什么发现。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小数的意义(三) 板书设计 小
数的意义(三)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2 2
. 2 2 2 表
示2个0.001 表示2个一 表示2个0.01 表示2个十
表示2
个0.1 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练习(总第4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28页小数的意义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
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部分的各数位名称及意义,熟练地读、
写小数。
2、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并
熟练地互化。
教学重点
熟练地读、写小数;进一步体会小数与十进
分数的关系,并熟练地互化。
教学准备小黑板及练习题。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修改
一、复习
1、(1)一个为1的正方形,怎么样表示0.1 (2)
0.1元是怎么回事
(3)0.1米呢1里有多少个0.11里有多少
个0.01
2、(1)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多少
(2)把“1”
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12份是多少
(3)把“1”平均
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12份是多少 125份是多少
(4)6
个0.1是多少6个0.0113个0.0118个0.001
3、复习数位顺序
表。
二、指导练习 1、出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很难测量准确,
现在还准备重新测量,到目前,一般都沿用1975年我国测
量的数字8848
.13米。
我们来看这个数,想一想,为什么要用小数 2、板书
8848.13
3、从左边看,第一个8表示多少依次。
边说边板书数位和计数单位。
4、“1”表示多少“3”呢那数位应该叫什么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0.5里面有( )个0.1;
0.05里面有( )0.01. (2)0.42里面有(
)个0.01;0.042
里面有( )0.001. (3)8个0.1是(
);15个0.01是( );
23个0.001是( )。
(4)8.64的8在( )位上,表示( )个( ),6在( )
位上,表示( )个(
),4在( )位上,表示( )个( )。
2、把下列分数写成小数 (1) (2)
(3) (4) (5)
(6) 3、说一说下面各小数的意义。
(1)一千克苹果2.5元。
(2)一双鞋子售价12.58元。
(3)小明身高0.8米。
(4)桌子的长度是1.2米。
四、作业补充练习 比大小 (总第5课时) 教学内容 北
师大教材第9-10页比大小 教材分析
教材以运动会跳高和
跳远比赛的情境为载体,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
直观模型和小数
意义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第二个问题是借
助数位顺序表和数线比较小数的大小;第三个问题是概括小<
br>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步骤方法。
三个问题侧重点不同,但又都围绕着小数的意义,其中
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是基础。
学生分析 数的大小比较是数的认识的基本问题,本节
课学习比较小数的大小。
而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对小数大小的
比较较感兴趣,也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 1、结合小数的意义,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
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在数线上表示它们的位置。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
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
兴。
2、
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媒体说明 资源类型 内容
作用
图片 课本情境图片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主题 教
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 课件出示课本第9页跳高成绩
表。
比较王红和李娜的跳高成绩,即比较0.69米和0.8米的
大小。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引入本课
二、新知探究 1、谁跳得远
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跳远成
绩表。
学生接着交流讨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
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
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2、举例练习 比较8.95、10.01和9.98的大小
学生思考
三个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尝试完成。
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三、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在直
线上找到1.1和0.95的
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
定比左
边的数大。
第4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10页“练一练”第2、3题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 练习册比大小 板书设计 比大小 整数-----比位
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 小数
-----比较整数部分,相同时,
比较小数部分。
先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再比较
教学反思 比大小练习
(总第6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教学目标
进
一步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并能熟练的比较三个及
以上小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比较三个及以上小数大小的方
法。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修改
一、回顾复习 1、比较大小,回顾小数大小比较方法。
1.26( )2.03 0.23( )0.31 2、 2、0.2( )0.20
师生
一起再次总结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巩固练习
1、比大小 0.536О0.6 4.05О4.50 0.78О0.87
8.01О8.009
10.815О10.816 1.003О0.993 1.5О1.50 12О12.0
学
生自主完成,抽生回答。
2、把下列各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1)0.42
0.5 0.45 (2)
3.40 2.85 3.39 ( )>( )>( )
( )( )( ) (3)
6.30 6.25 6.23 (4)3.24 3.30 3.28
( )>( )>( ) ( )
>( )>( ) (5)0.62 0.64 0.70
(6)1.20 1.18 1.00 1.16
( )( )( ) ( )>( )>( )>(
) 给学生较多
时间完成后,抽生回答后再次总结多个小数大小比较方法。
3、在О里填上适当的数 ОО. О5 (1)使这个数最大,
这个数是( )
(2)使这个数最小,这个数是( ) (3)
使这个数最接近20,这个数可以是
三、布置作业 补充练习 买菜(总第7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11、12页 教材分析 学
生已学习了一位小数
的加减法计算,本节课主要学习一般意义下的两位小数不进
位加法和不退位
减法。
教材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估计所需钱数;第二
个问题是运用已学的知识
,用多种方法计算所需钱数;第三
个问题是总结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通过三个
问题的学习,层层递进,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和
不退位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学生学习起来也较轻松。
学情分析 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如元、角、分的现
实背景中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对小数加减法的竖式方法
已掌握,本节课主要学习一般意义下的两位小数不进位加法
和不退位
减法,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较易掌握。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小数加
减法
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能
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的实际问题,能结合具体情
境对计算结果进行估计,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广
泛
应用。
教学重难点 1、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数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 媒体说明
资源类型 内容 作用 图
片 教材买菜情境及方格图片
创设情境,引入本课,帮助学
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文字 小数加减竖式
帮助学
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
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11页“买菜”情景
图)
师通过这个情景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
么数学问题 学生看图回答。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不少,老师包里正好有4元零钱,
看看能不能够买一把油菜和一把芹菜 生够买。
师大家是怎么算的 学生思考回答,当学生说出一把芹
菜和一把油菜,售货员收了3.
66元时,老师提出3.66元对
吗这是怎么来的,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
1.252.41
3.66-1.25 2、在计算前,先让学生估算计算结果,
并说一说是怎么估算 。
3、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算
法。
4、汇报。
(1)分步计算。
可将整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将得数相加。
(2)涂一涂。
学生利用方格纸涂一涂并进行计算。
(3)列竖式计算。
(指两名学生板演自己的竖式) 1.25 3.66 2.41 -
1.25
3.66 2.41 教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吗
(学
生相互提问,讲清算理)
5、小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只要将
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
思考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
(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
法计算中,只有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能对齐)
三课
堂活动,巩固应用 1、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1题。
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4、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
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回家后帮爸爸妈妈算一算在超市购买商品的总价吧。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第12页第4题。
板书设计 买 菜 1.25 3.66 2.41 -
1.25 3.66 2.41
小数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对齐各数的小数
点
,再按照整数加减法进行笔算。
教学反思 比身高(总第8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
材第13、14页 教材分析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不进位加
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方法的情况下,教材选取了一组数据
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探索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
计算方法。
教材设计的问题循序渐进,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样品
小数的意义探索算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
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的进位加法和
退位减法
的计算方法。
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也有兴趣进行自主探究,教
学中教师做好问题的启发和引导即可。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探索小数进、退位的加减
法的算法,能正确计算小数进、
退位的加减法,逐步养成严
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2、能运用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减法教学,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
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的算法 教学准
备PPT课件 媒体说明 资源类型 内容 作用
图片 小鹿一
家身高及方格图片
创设情境,引入本课,帮助学生理解小
数进位和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文字 小数加减竖式
帮助
学生掌理解握小数进、退位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过
程 教学设计 个性修改
一、课前铺垫 口算. 0.32+0.45 0.27+0.69 1.4+1.9
0.33
+1.25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片 2、学生
尝试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鹿妈妈高多少米
小黑高
多少米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2.41.7 2.4-0.8 6.0-2.4
思考这
些算式和前面有所不同该如何计算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
论,并交流算法。
思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
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尝试列竖式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3、归纳总结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把小数点
对
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没有数,可以把哪一位
上看作0来计算,计算时按整数加
、减法的法则来进行计算,
计算结果如果还是小数,一般要去掉末尾的0。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14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订正答案。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一练”1、2题。
四、总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15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比身高 鹿妈妈高多少米 小黑高多少米
鹿
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2.41.74.1(米) 2.4-0.81.6(米)
6.0-2.43.6(米) 2.4 2.4 6.0 1.7 - 0.8 -2.4 4.1
1.6 3.6 计算小
数加、减法时,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哪一位上
没有数,可以把哪一位上看作0来计算,计算时按
整数加、减法的法则来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果还是小
数,
一般要去掉末尾的0。
教学反思 比身高练习(总第9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
大教材第15页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
加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计算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
能运用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修改
一、练习回顾 1、计算 4.82.8 1.32.5 3.112.22
26.213.1
12.311.2 35.813.3
2、小数进、退位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问题
二、练习应用
1、课本第15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讲评。
2、课本第15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抽生汇报。
3、课本第15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抽生汇报。
4、课本第15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抽生汇报后老师讲评。
三、巩固发展 1.选择. 1 1.35-1.30 ①1.05 ②1.22
③
0.05 2 12.12-8.88 ①4.34 ②3.24 ③3.34
2.计算并验算板
演. 5.8-4.3 0.93-0.47 8.1-6.9
四、布置作业 补充练习 歌手大赛(总第10课时) 教
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16、17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它是以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混合运算为基
础进行学习的。
教科书呈现了歌手大赛的情境,并安排了三个递进的问
题第一个问题是用不同方法估算谁
的总分高;第二个问题是
通过计算高出的分数进而引出并探索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第
三个问题是拓展解读不同的算法。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逐一解决,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运算
的法则,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学
过整数的混合运算,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
混合运
算,难度不大,教师在教授中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
理解,以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
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进行小数
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运算。
3、 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
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进行小数
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
以及掌握小括号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媒体
说明 资源类型 内容
作用 图片 课本情境图片 创设情境,
引入本课, 文字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过程
帮助学生规
范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修改
一、复习导入。
1.笔算. 0.38+0.45 4.27-0.69 1.4-0.9
3 引导学生说
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竖式计算489-(264 905 )
说
出整数混合的计算方法.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导
入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
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
(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
专业
得分是8.55分、综合素质得分是0.88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
8.65分,综合素质
得分0.40分。
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2、自主探究,构建数
学模型
(1)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 可以看
一看两名选手,谁的总分高。
列算式。
怎样计算 求出9号选手的总分,列式为 8.65 0.40
(2)
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3)9号选手的总得分是9.05
分,他的总得分比5号选手低了多少分引导生列式9.439.05
(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 (4)归纳算法
方法一(分步列式) 8.650.409.05(分)
9.439.050.38(分)
方法二(列综合算式)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如果学生还能提供其他合理的算法,
也应给予肯定。
如9.438.650.40或9.430.408.65)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
点讨论“方法二”的算法,为什么用上小括号小括号中的运算
求的是什么
师“方法二”是用小数加减混合计算来解决这个
问题的,谁能说说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有
什
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
指名口答,
引导学生认识在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
序。
(5)及时练习P17页“练一练”1、2题。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板演后,再集体订正;
第2题先指名估算,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发展 。
完成P17页练一练第3、4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引导学生总
结.(学习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在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我们应注意运算顺序。
)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和整数混合运算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要
注意什么
(在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
序。
) 教学反思
歌手大赛练习(总第11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
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法则的掌握,能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混
合计算。
2、 能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混合计算 2、能
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练习题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修改
一、回顾复习
1、下列各题。
0.10.7 0.10.90 3.4 1.82 0.09 1.17
5.541.36 2.05
74.351.25 9035.6 2、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4.351.25 35.823.7 5045.8 17.323.7
3、回顾小数加减法混
合运算方法和简便运算方法。
二、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17.48.32.6 25.8-16.7-3.3
34.997.5-2.99 7.59-2.593.42 4.02
-3.5+0.98
70.8-1.25-1 10.680.32 26.8(5.363.95)
24.36
(18.0813.95)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1、小东家离学校有0.8千米,早上他上学走了0.2千米
后发现没有带文具盒,又回家去取,这样他
比平时上学多走
( )千米。
2、在航模比赛中,笑笑的成绩是38.26米,淘气
比笑笑
少1.09米,小强比淘气多了0.75米,小强的成绩是多少米
2.8dm
2.2dm 3.75dm 3、爸爸用木条做了一个如图的三角形框
架。
做好这个框架至少要多长的木条 4、笑笑的身高1.34米,
爸爸身高1.78米,
妈妈身高1.65米 (1)爸爸和妈妈的身高
相差多少 (2)笑笑还要长多高才能和爸爸一样高
(3)笑
笑把高0.28米的小凳子垫在脚下后会比妈妈高吗相差多少
四、小结 再次总结小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五、布置作业 补充练习
第 二 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
形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分
类、三
角形的分类、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的
边的关系、四边形的分类、
练习二等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习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一下认知基础
掌
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了解了直线、射线、线段等概
念,知道了平角、周角,了解角的
大小之间的关系,本单元
探索的重点是借助结合图形分类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分类必
须遵循不重
复、不遗漏的原则。
对于不同的图形还需要辨析它们之间的并列关系或从属
关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能整理图形,
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
2、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和三角形任意两
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3、通过四边形的分类活动,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进
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4、通过分析、整理、测量、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
活动中,积极思考,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进一
步发展空
间观念。
5、通过创设有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
学
习求知欲望和探索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四、教学重难点
1、能按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
2、经历三角形内角和,和边的关系的知识形成过程、
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五、课时安排 8课时 课后回忆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分类(2021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类对学过的
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
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
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三角形和四边形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
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
2、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
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各种图形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你们的老朋友,你
们想见见吗展示各 图形。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认知图形的特点
1、小组合作,分一分
学具 师你能把他们分成两类吗试试看。
(学生动手分并汇报分的情况) 生分成平面图形和立体
图形;
师小结这是按照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来分的。
那么平面图形还可以怎样分(生动手再分平面图形,交
流为什么这样分)
汇报把圆分成一类,其他的平面图形分
为一类。
师小结这是按照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
你还能再接着来分吗(学生动手分一分,交流分法)
汇
报三角形单独分为一类。
师小结这是按照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
2、找一找。
展示图形,这些美丽的图形中就有许多基本图形组成,
你能找出来吗(课件展示) 学生相互说一说。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看,老师带来了几根小棒,可以作为图形的边,请你挑
选合适的小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认知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课后回忆 课后回忆
师用螺丝固定后拉拉看,你发现了
什么
(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容易变形;变来变去还是平行四
边形)
师再来拉拉看,指令变小,变大,变得最大原来就
是长方形。
师看来随便玩一玩都能发现好多数学的问题。
生活中你见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的情况吗如果
是其它图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2、认知三角形的稳定
性 试一试三角形。
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
形具有稳定性。
师生活中见过运用这样的特性的情况吗 学生回忆并汇
报生活中见到应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的例
子,如大
桥,电线杆,电动伸缩门等。
四、总结。
你对所学图形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五、作业安排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了三角形和平
行四边形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 图形分类
按照图形是否是平
面图形来分。
按照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
按照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
平行四边形不稳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课后回忆
课后
回忆 三角形的分类
一、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分类2223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
形、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体
会每种三角
性的特点。
2、在三角形的分类中体会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观察、比较、归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
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能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体会三角
形的特点。
2、在三角形的分类中体会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
学问不简单。
(打一几何图形)
随着谜底画出三角形并指出三角形
的各部分名称。
二、探索新知
展示课件,这个图案像什么 你能把图案
中的三角形进行分类吗 学生动手去分类,汇报分类结果。
小小是这样分的,你知道笑笑这样分的道理吗与同伴说
一说吧。
按角的特点分 特 点 图 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 有一个
角是钝角 三个角都是锐角 总结三个角都是
锐角的三角形
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
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叫钝角三角形。
同学们想一想在填一填 最大的内角 另两个角 锐角三
角形 锐角
两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 直角 两个角都是
锐角 钝角三角形 钝角 两个角都是锐角
想一想,怎么判断
三角形的类型呢 (看三角形最大的内角)
三、能力提高阶段
1、下面每句话是对是错呢 三角形的
三个角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或钝角。
每个三角形中,最少要有两个锐角。
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
2、找一找,填一填 看书本23页第一题 3、想一想再
填一填 A、由三条线段(
)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课后回忆 课后回忆 B、三角形有( )条边。
有( )个角( )叫锐角三角形。
c、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D、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e、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 )个锐角,最多有( )
个锐角,最多可有( )个直角或钝角。
F、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12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三角形。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你学会了对三角形的分类了吗
五、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第二题 以及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来可分
为锐角三角
形、 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分类二
一、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分类2223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
形,体会每种三角性的特点。
2、在三角形的分类中体会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观察、比较、归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
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能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体会三角
形的特点。
2、在三角形的分类中体会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复习提问上堂课我们学习看三角形的分
类,按角分类你会分吗
二、探究新知 1、课
件出示22页淘气发现下面两个三角
形比较特殊,你发现那里特殊吗(发给学生不同大小的等要
和等边三角形,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发现组成三角形的三条
边的特点然后师
小结一个是等腰三角形一个是等边三角形,同时说一说它们
的各部分名称。
2、请同学们看一看22页由三角形组成的小船图案里有
没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呢(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
一题 (1)让学生按边来分类,你行吗
(2)全班汇报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三角形6和7是等边三角形,因为
等边三角形是
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也应在等腰三角形一
类填写。
2、完成教材第二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三角形露在
外面的角,思考被遮住的是什么三角形,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三角形可以怎么分呢
五、作业布置 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等腰三角形 按边分
等边
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不等边三
角形(三条边都相等)
探索与发现 三角形内角和
一、教学内容 探索与发现 三角形内角和24---25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三角线内角
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
力和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2、 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探索和验证
四、教具准备 课件、
量角器、各类三角形图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
,我们的好朋友来了,你们猜猜是谁
呢展示课件24页情境图我们一起看看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
角形在争论什么 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师说明是三角
形相邻两条边的夹角,一个三角形有三个内角。
课后回忆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那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为什么 1、学生们讨论发言
2、师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一起来研究一下三角形内角和。
(板书三角形内角和(设计意图创设生动的情境,自然
将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教学之中。
引起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兴趣。
)
二、猜想与验证,探究新知 1、小组活动,每人准备一
个三角形,量一量,填一填 小组活动记录表
成员名字 三
角形的形状 每个内角的度数 三个角的和 2、小组交流你发
现了什么
(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左右) 师追问请
同学们大胆的猜一猜,是每个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
都一样吗
学生说猜想后,教师明确实际上每个三角形内角和都是
180°,只是因为测量有误差
。
3、验证阶段 拼一拼、折一折
(1)、提问180°的角是
什么角它有什么特点
(180°是平角,平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
线上)
(2)引导学生验证猜想你还有什么办法验证三角形
内角和都是180度呢
学生自由讨论 方法1把一个三角形的
三个内角撕下来,看是否能拼成一个平角。
方法2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以此向一条边折,看是
否可以拼成一个直角。
让学生动手试一试,验证猜想,最后全班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师小结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4、解决问题
师回到上课开始时两个三角形的争论,你
认为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哪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设计
意图通过测量、计算、拼折等活动,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是180°”的结论。
学生在积极的探索中,加深了对三角形和的印象,数学
探究的兴趣得到了提高。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
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你学到什么了呢
五、作业布置
挑战自我自己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
课后回忆 课后回忆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课
后反思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二)
一、教学内容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2526)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三角线内角
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
力和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2、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探索和验证
四、教具准备 课件、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锐角三角形
的内角和是多少 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二、探索新知 课后回忆
课后回忆 1、展示课件猜一猜,
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引导学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