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新课堂教案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湖南高考时间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年级学科:四年级数学 课型:预习+展示
主备人: 姓名: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
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和“亿”,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请认真看P.3--
4的内容,思考:
1、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
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什么是计数单位?
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
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
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
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
“万
”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
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
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
级上册第2~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和“亿”,知道亿是
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
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2、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
的数。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
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百一百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
京市人口:13
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5、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
2、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
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
的数。
3、什么叫数位?数位是从哪边数起的?数位有哪
些?
4、什么是数级?有哪几个级?几个数位是一级?
5分钟后,比谁能回答出上述问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
得紧张高效。
2、检查自学效果。
(1)回答自学指导的思考:
①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
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什么是计数单位?
③什么叫数位?数位是从哪边数起的?数位有哪
些?
④什么是数级?有哪几个级?几个数位是一级?
学生自由更正,评讲,教师加以引导。 教师说明:要把一个数字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用数
字表示数的时候,每个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
序排列起
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
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按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
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
”;万位、十万
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万”。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
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
单位是十„„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几个一写在个
位上,几个十写
在十位上„„几个千万写在千万位上。同
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
不同。
(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
(3)口答。
①从低位到高位,按照顺序说出个级和万级的每一
个数位。
②从个位起,第几位是万位?第几位是百万位?第
几位是亿位?
③万位的右面一位是什么位?左面一位是什么位?
四、达标检测
1、你会做数位顺序表吗?试一试。
1
┅
┅
1 3 8 1 9 0 0 0
↑
表示( )
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个表示多少。
2、填空:
①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每个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
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
)。一个数字
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数的大小也( )。
②按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 )数位是一级。
(
)是个级,表示多少( );( )是
万级,表示多少( )。
③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
( )就不同。
五、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1、完成练习一
第一题
2、预习教科书P.5例2。
七、附板书:
八、教学反思: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5例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及其意义。
2、熟练地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读出下面各数 3612 2361 1236
6123
问:上面每个数中的3各表示多少?6在每个数中
各表示多少?1呢?2呢?
2.回答下面各题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
10个一千是( )10个一万是( )10个百万
是( )10个千万是( )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什么叫数位?
同一个数字放在不同数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不同的。
如数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
),写在百位上表示3
( ),写在万位上呢?写在千万位上呢?写在亿位上
呢?
4、按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 )数位是一
级。(
)是个级,表示多少( );( )
是万级,表示多少( )。
5、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
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如:199
4年首都
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
米、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
万四千四百千米。今天我们
就来一起学习像这些比较大的数的读法。(板书亿以内教
的读法)
学习目标:学会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请认真看P.5的内容,思考:
含两级的数怎样读?
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
5分钟后,比谁能很快读出亿以内的数来。
三、学生自学
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
得紧张高效。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中三件藏品的价格让
学生试读。
三件藏品的价格分别是:200000元 500000
元 1500000元
(2)读一读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5 6 9 0 0 0 0
2 4
6 0 0
1 3 8 9 0 0 0
7 0 8 0 0 0
(3)大屏幕上出现的北京、西藏、四川、河南、新
疆和黑龙江的人口普查数据,让学生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
中的存在。
(4)读出下面各数:
34 348 3004
340000
3480000 30040000
四、交流展示
(1)小组讨论:说一说万级的数的读法和个级的数
2
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2)引导学生总结出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只要意
思对就给予肯定)
①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
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
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五、达标测评
1、读出下面各数。小组交流,怎样读比较方便。
32680
1645800 5205000
470050 3070800
30600900
107070 1200605 100000000
2、独立完成练习一第4、5、6题。
3、(1)56850549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从左往右起,5分别表示(
)请读出
万级上的数。
(2)在54后添(
)个0,这个数是五十四万。在63
后添(
)个0,这个数是六千三百万。要把12345变成
一千二百三十四万,应该( )。在96中间添(
)个0,
这个数才是九百万零六。
4、摆一摆:用四个“5”,四个“0”按下列要求摆
出八位数。
⑴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八位数。
⑵只读出一个“零”的八位数。
⑶读出两个“零”的八位数。
⑷读出三个“零”的八位数。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作业
小调查:
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亿以内的数?把这些数写下
来,再读一读。
八、附板书:
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
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
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九、教学反思:
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6例3。
教学目标:1、根据数位顺序的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
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进行简
单的概括、推理。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40000 659200
30060400
2、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七、
七十、 七百零八
3、根据学生回答,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 ;
(2) 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
写几„„
(3) 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
那一位上写0。
4、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万以内数的写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的数的写法。
学习目标:学会根据数位顺序的数级正确地写出亿
以内的数。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请认真看书P.6例3的内容,思考:
①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先写哪一级?
②什么时候写0?
5分钟后,比谁能很快写出亿以内的数来。
三、学生自学
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
得紧张高效。
2、检查自学效果。
同学们会写七、七十、七百零八,那么怎样写七万、
七十万、七
百零八万呢?这些都是整万的数,请同学们在
数位表上试一试,写一写。
(1)试写出: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
提问:你们是怎么写的?(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
,
只要在万级上写七、七十、七百零八,然后在后面加四个
0就可以了。)
(2)谁能写出下列各数: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三十二万零六百
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3)讨论:
①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先写哪一级?
②什么时候写0?
(4)自己试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四、达标测评
3
1、完成书上做一做,写在书上
五百零六万
写作:_________________
五万零三百
写作:_________________
八千零六十万零二十
写作:________________
2、完成下面三个写数题
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下面各数,其他同学写在练
习本上。
一千零五十五万
四千零三十万零三十
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3、判断下面的数写得对吗?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教学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
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请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四万五千二百写作: 45200( )
三百零六万写作 :306( )
一千零二万四千五百写作:1024500( )
4、写出下题横线上的数
(1)我国的领土面积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2)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克粮食,那么全国每天
可节约一百三十万千克的粮食。
(3)某省今年共栽树一千零五十万零八百棵。
(4)钢铁厂今年共炼钢四十万零七百吨。
5、听老师念数,看谁写得对。
三十万四千
六十七万零
三百二十
一千零四万 三千五百万
零三百七十
五千三百四十万七千 二千零七十
二零三十
6、思考:
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同学们都理解了,那么含有
三级的数的又应该怎么写呢?
五、课堂作业:独立完成练习一第7、8、9、11题。
六、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到什么?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
收获呢?
七、附板书:
亿以内数的写法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八、教学反思: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2、
6题。
教学目标: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地比较几个
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
二、情境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小精灵带来了这样一些图片,它们
是我国六个省
份的轮廓图,分别是新疆,内蒙古,青海,四川,西藏,
黑龙江,猜一猜,那个省
最大,那个最小呢?(内蒙,西
藏面积相似,其余四个相对较小,但面积也查不多,在轮
廓图上
反映不是很明显,学生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看来,光凭我们的眼力不能解决问题了,让我们借<
br>助数字来试试看。经调查我国黑龙江454800平方千米,
内蒙古1100000平方千米,青
海720000平方千米,四川
485000平方千米,西藏1210000平方千米,新疆16600
00
平方千米。你知道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
吗?
2、引导学生提出学习目标
教师: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我们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大数呢?小
组成员相互讨论一下,怎么来比较这几组数字
呢?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会什么?
学习目标:
(1)我要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我要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三、新知探究、小组展示、激发冲突。
(一)、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按要求自主完成例4,并思考:
1、每个同学选择喜欢的两个数比一比,小组内交流、
评议。
2、结合例
题的完成,小组成员互相说说在比较数的
大小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教师相机帮助学生
小结,
得出结论)
3、小组内小结,在小黑板上写出结论。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
法。(包括数位相同和数位不同两种情况)
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小结板书:位数不同,位
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
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
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
的数,直到比较
出大小为止。
3、练一练:个人完成“做一做”。(怎么想的说给同
组同学听听)
4
四、小试身手,检测成效
1、完成课本练习二的1、2题。
(1)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示交流,出现问题,进行全班反馈。
(3)小结比较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2、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竞赛(形式
不拘)。
3、从大到小排一排:
(1)92504 103600
50140
(2)620300 627300 623600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再次复习比较数的大小的规
律。
六、附板书:
比较数的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
的那个数就大;
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七、教学反思:
数的改写和省略
教学内容:教科书P.14-15的例5、例6。
教学目标:1、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
2、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非整万的
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
似数。
教学重点: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会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难点:改写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写出下面各题:
二万 六十万 四百五十万 八百零七万
三千六百四十万
2、揭示课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为了读
数方便,经常将
数进行改写和省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改写,板书课题:数的改写和省略
3、出示学习目标:
(1)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
(2)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非整万的数省略
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请认真看P.14-15的例5、例6的内容,思考:
(1)怎样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举例
说明(至少举三个不同的例子)。
(2)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写成以“万”
作单位的近似数?举例说明(至少举两个不同情况的例
子)
(3)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数与省略“万位”后面
的尾数求近似数有何区别?
三、学生自学
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
得紧张高效。
2、检查自学效果。
(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50000=( )万 6410000=( )
万
32730000 =( )万 3800000=( )
万
8090000克=( )万克 56050000米=
( )万米
(2)把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
数。
6743000≈(
)万 8974000≈( )
万
5507009≈( )万
5298630≈( )
万
984000≈( )万
20894325≈
( )万
(3)请你来评判,学做大法官。(对的打√,错
的打×)
○
1写整万数时,只要写出万级上的数就可以
了。( )
○
2把293650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30万。
( )
○
3599999>60万
( )
○
4近似数都是通过去掉原数的尾数求得的。
( )
请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在本座位上完成。
四、讨论更正,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更正;
2、讲评;
3、说说: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数与省略“万
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有何区别?
五、课堂作业
1、课本14、15页做一做。
2、课本16页3题、17页4题、5题。
3、填一填
①一个数由9个万、7个千、3个百和5个一组
5
成,这个数写作(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
( )。
②一个数“四舍“后所得的近似数是60万,这
个数千位上的数最大只能是(
),最小只能是
( )。
③一个五位数的千位上是6,这个五位数的近似
数最小是(
)万,最大是( )万。
2、自学课本第20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什么叫自然数:
②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表示。
③最小的自然数是(
),0也是自然数。
④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⑤自然数的个数是(
)。
⑥说一说,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
4、下面的□里可以填哪些数?
45□458≈45万 364□895≈365万
180□634≈181万 2070□295≈2070万
5、选做题:
由2、4、0、8、9这五个数字组成的数中,可
以写成近似数4万的有哪些?
六、点拨升华
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知识,你都学会了什么?
七、附板书:
数的改写和省略
要省略某一个数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只要根
据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来
考虑就可以了,不要管尾数的
后几位是多少。
八、教学反思:
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20-21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数产生的历史,认识自然
数。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
“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难点:认识亿级的数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
握十进制计数法。
一、知识链接:想一想,我们以前都学过那些计数单位?
(写下来)
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数产生的历史,认识自
然数。
2、认识亿
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
“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掌握十进
制计数法。
6分钟后,比比看谁完成了自学指导。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
1、阅读课本第19页“数的产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什么样的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
4、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坦进率都是
( )。
5、认真观察课本第20页数位表,想一想:它分为几级,
每级有几位?
你能读出上面的数吗?并将数位表补充完整。
6、独立完成课本第21页例1和“做一做”。想想自己能
归纳总结出多位数的读法吗?
三、学生自学
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
学得紧张高效。
2、检查自学效果,指名回答自学指导的思考问题,
学生自由更正。
3、全班交流讲评。引导归纳出多位数的读法。
★多位数的读法:从最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上的数时,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
面加上“亿”字或“万”字。
四、达标测评
1、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都是(
),
( )是最小的自然数。
2、自然数的个数是(
),没有( )
自然数。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这种计数
方法叫做( )。
4、读出下面的数:
500000000读作:
4237009000读作:
32050067200读作:
7读作:
五、小结: 说一说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亿以上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教科书P.22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
2、能正确地读出亿以上的数。通过归纳
亿以内数的读数规则,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3、会将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6
将非整亿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
数。
教学重难点:求用“亿”做单位的数的近似数。
一、知识链接:想一想,你能写出含有亿级的数位表吗?
这个数位表包含几项内容?(写下来)
将非整亿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提示:不是整亿的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
面的尾数。
例如:382000000≈( )亿 因为千万位的数是8,
比4大所以要向亿位上
进1,同时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也就是382000000≈4亿。
五、达标测评
1、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五亿零六万三千七百 写出:
八千零九亿五千四百万 写出:
2、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学习目标:
6800000000= ( )亿
学会亿以上数的读写,会将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
br>作单位的数,将非整亿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看过学习目标后,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完成几个任
务?
5分钟后,看谁最先完成了自学指导,并能解决与
此内容相关的习题。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22页例2、例3的内容,先填空并完成
做一做,再想一想:亿以上数该怎样写?
怎样将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 作单位
的数?
怎样将非整亿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
近似数。
三、自主学习
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
得紧张高效。
2、检查自学效果。
(1)练一练:三十二亿 写作:
一百零五亿七千八百万 写作:
一千零九亿零六万 写作:
(2)想一想: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
作单位数。
30000=( )万 4500000=( )
万
103000000=( )万 300000000=(
)
亿
25700000000=( )亿
(3)练一练:360000000≈( )亿
6≈(
)亿
四、讨论更正,共同总结。
1、学生自由更正。
2、评讲、归纳。
亿以上数的写法:
★写亿以上的数时,先写亿级的数,再写万级的数,最后
写个级的数,
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62480000000≈(
)亿
6≈( )亿
六、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又学了哪些知识?
七、附板书: 亿以上数的读写
写亿以上的数时,先写亿级的数,再写万级的数,最
后写个级的数,
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不是整亿的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
尾数。
八、课后反思
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7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计算工具,
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通过学习,了解算盘的计数方法,认识计
算器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
会计算器的简单使
用,了解计算机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能根据
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
教学重难点:会使用常见的计算工具。
课前准备:算盘、电子计算器。
一、知识链接:
想一想,你见过哪些常用的计算工具?你会使用它
们吗?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计算工具,体会数学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通过学习,了解算盘的计数方法,认识计算器各
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计算器的简单使用,了解计算
机在
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工
具。
二、自主学习,一边出示自学指导,一边检测,一边交流
7
讲评。
1、自学课本第23页,想一想:
①算盘上方每颗珠子代表多少?下方的每颗代表
几?
②你会在算盘上表示出32784吗?
2、自学课本第24页。
①你会使用这样的电子计算器吗?
②阅读课本第25页的“阅读资料”,了解计算工
具的发展过程。
3、自学课本第26页例1,想一想:
①如何计算26×39= 312÷8=
②用电子计算器计算和笔算,哪种方法算的快?
如何进行验算呢?
③练一练:1526﹢46587= 68432﹣
3596=
359×53=
657
142857×1=
142857×2=
142857×3=
142857×4=
142857×5=
142857×6=
÷3=
4、自学课本第27页例4,思考:
①仔细观察前四个算式的计算结果,你
发现了
什么规律?你能直接写出后面三个算式的计
算结果吗?试一试。
②请你用计算器检验刚才猜想出的计算结果是否
正确?
③完成课本第27页的“做一做”。
三、达标测评
1、用计算器计算
367+65= 572﹣98=
26×68=
144÷12=
2、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个算式,再根据规律直接写
出其他算式的得数,最后
用计算器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是
否正确?
8
五、课后反思
1亿有多大
教学内容:教科书P.33——34的内容。
教
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
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
亿这个数有多大。
2、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理解数的
意义,建立数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一亿有多大。
课前准备:电子计算器 、纸张、书、大米、黄豆。
一、知识链接:想一想,你能读出下面的数吗?
100000000
1000000000 1
学习目标
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二、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第33页,思考:
①你能想像一下1亿有多大吗?
②你能想一想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吗?
提示:我们可以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再计
算
出1000张纸的厚度,10000张纸的厚度,„„直到计算
出100000000亿张纸
的厚度。
③动手找100张纸摞在一起,然后量一量有多
厚?
100张纸的厚度:
1000张纸的厚度:
10000张纸的厚度:
„„
那么100000000(1亿)张纸的厚度:
我们知道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是8848米,它比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还低,
可
见亿是一个非常大的计数单位。
2、小组合作选择合适计量物品,完成“1亿有多大?”
的探究活动。
三、活动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
论──表达交流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
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3.制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
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
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
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
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四、总结反思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年级学科:四年级数学 课型:预习+展示
主备人: 姓名: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
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
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教
学重难点:
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通
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
,用三角板
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
识。
直线、线段、射线和角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3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
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 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
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
画一条直线。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
的特征。
教学难点:角的形成。
9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静悄悄的深夜,被开阵争吵声打破了。“我的作用
大。”直线伸着长长的脖子说。“我的作用大,”线段说:
“所有的图形都是我组成的,你们行吗”“
看把你能的,
生活中我的用处多大呀。”射线冷嘲热讽的说。原来是直
线,射线,线段三个在争
论谁的作用大?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说呢?
电脑出示:一幅美丽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
看这幅美丽的图片,如果只有其中的一个,能出现
这样美丽的图案吗?
二、指导自学
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由直的线组成的,你了解哪些
关于直的线的知识?
同学们了解的
真不少!直线、线段、射线在书中都
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请你们认真阅读,把你认为重点的
知
识用线划下来,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小组中讨
论。
自学指导
请认真看书第35页的内容,思考:
什么是线段?射线?直线?
线段、射线与直线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你能分别画一画吗?
5分钟后,比比看谁找的最准。
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得
紧张高效。
三、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他们都是直直
的
。所以他们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接下来需要大家一起认真观察,讨论找一找他们
三线的区
别和联系,活动之前请大家听清楚活动要求。
1、 分工合作,团结探索。
2、 请每个小组一起努力找出三种线的区别和
联系。
3、
完成学习报告单的填写。
名 图 相同不 同 点
称 形 点
端点个延伸情能否量出
数 况 长度
线
段
射
线
直
线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到活动中去。
小组汇报,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达检测
.
(一)判断,下列各图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
线段,为什么?
(二)从一点出发可以画多少条射线?
①先定点(30秒画射线比赛)
②汇报。如果给你时间你还能画吗?
③电脑演示无数条。
④公共端的认识。
五、角的认识
1、观察有公共端点的许多条射线,你发现
了什
么图形?自由说(如果学生回答不出,,逐步减少
射线的条数。)板书:角
2、探索角的秘密。
关于角,你已知道了什么?(找角、画角等)书
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
们再来深入探究角的秘密
吧!
3、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请认真看书第36页的内容,边阅读边思考:
(1)课本中主要讲了有关有的哪些重点知识,
把你认为重点的知识用线划下来,如果有不理解的
地方可以和同桌讨论下。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呢?
(2)角的符号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符号很
相似呢?是完全一样吗?(小于号)
请你把刚才画的角标上角的符号,记一记,读
一读。
5分钟后,比比看谁能运用角的知识去解决一
些问题。
4、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
人人学得紧张高效。
5、检查自学效果
(1)从一点引出两条( )所组成的图形叫
做(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 ),这个点
叫做角的( )。
(2)判断:指出下图中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并说明理由。
1
2
10
. .
(3)先猜一猜,下面的两个角哪个大?
再想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有关
系?
6、探讨、集体交流、更正,老师及时引导。
六、达标检测
1、填空:
(1)直线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
线段有( )个端点。
(2)( )是直线的一部分。
(3)一条( )长5厘米。
(4)从( )引出( )所组成的图形,
叫做角。
(5)一个角有( )边和( )个顶点。
(6)角的大小与( )的长短无关,与两边(
)的大
小有关。
(7)从一点出发可以画( )射线。
2、判断:
(1)小明画了一条3厘米长的直线。( )
(2)直线比射线长。( )
(3)角的两边可以无限延长。( )
(4)线段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 )
(5)小冬用一个能放大10倍的放大镜去看一个角,
结果这个角
的大小放大了10倍。( )
3、按要求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请在小组里说一说。
(1)经过上面的任意一点画直线。试一试,能画
几条?
(2)经过上面的任意两点画直线。试一试,能画
几条?
4、 下图中有(
)个角。
5、模拟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我是四
一班数学王国的节目主持人,请同学们在
我的描述中抢
答,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1)口诀:尖尖的头两条腿,可张大来可变小
(2)
猜谜语(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猜)。
. .
.
.
有始有终
有始无终 无始无终
七、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你还想了
解什么?
八、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四年下册P.37——38的内容。
学习目标:1.知道1度角的大小。
2.认识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3.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量角的方法。
教学关键: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
要分辩。
一、启动导入
1.知识铺垫
问:我们已经学习了角,谁来说一下什么叫角?
(从一点引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教师在板上画出一个角。
这点叫做角的?(顶点)(边说边板书。)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边说边板书。)
2.思想方法铺垫
⑴你觉得要
想测量数学课本有多长,该考虑哪些
问题?(用什么去测?如何去测?计量单位是什么?)
用什么测量?(尺子)(出示课件)这样测量行
吗?(不行)
为什么不行?(0刻度线与起点没对齐)(出示
课件:0刻度线与起点对齐)
这样测量行吗?(行)大约是多少厘米?(21厘
米)计量单位是?(厘米)
⑵你觉
得要想测量数学课本有多重,该用什么去
量?如何去量?用什么做单位?(用什么去测?如何去
测?计量单位是什么?)
要想测量这本书有多重,用尺子行吗?(不行)
用什么行?(台秤)(出示课件:先出示台秤,
再出示书,及指针的变化)
书的重量大约是?(200克)计量单位是?(克)
⑶以上两个例子它们都是?(测量)
既然都是测量,你觉得测量的时候该考虑哪些共
同问题?
生:用什么测量?(测量工
具)。怎样测量?(如
何使用测量工具)计量单位是什么?(板书:工具、方法、
单位。)
⑷创设情境:
11
某部队红方和蓝方正进行一场军事演习,想不想
观看。(生:想)
某
部队红方和蓝方正进行军事演习,这是红方的
炮兵部队,忽然,红方的炮兵部队发现了蓝方的坦克部队<
br>正在休息。
如果你要是红方的炮兵部队,你会采取什么样的
行动?(炮击)
课件演示:红方大炮轰炸蓝方坦克的情境,轰的
一声。
打中没有?(没打中)
调整。(再度调整角度,再发射)这次打中没有?
(还是没打中)
再次调整。(再度调整角度,再发射)这次打中
没有?(打中了)
随着轰的一声炮响
,坦克打中了,问题也产生了:
红方的大炮能不能击中蓝方的坦克与什么有关呢?(红方
大炮发
射的角度)
如何去测量大炮的角度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
起去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探索体验
学习目标:1.知道1度角的大小。
2.认识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3.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看到这
个题目,你觉得这一节课我们该学习哪些
内容?(测量角的大小使用什么工具?如何来测量角?测
量角的时候用什么计量单位)
前面我们已经布置了自学。
学生汇报。
1.测量工具:量角器。
测角要用什么工具?(生:量角器。)(教师板
书:量角器)电脑出示:量角器。
拿出你们所带的量角器,观测一下这些量角器的
大小是不是相同的?(不是)
既然大
家所带的量角器的大小是不相同的,这些
量角器是不是有的能量,有的不能量呢?(不是)
既
然都能量,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拿出你们的
量角器看一看,讨论一下这些量角器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br>呢?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学生汇报:
⑴量角器的形状是半圆形的,有一个中心,有同
样的刻度线---
把半圆分成180份,标有两圈的刻度线。
拿出大家的量角器,指一下量角器的中心点。
指
一下0
0
刻度线;90
0
刻度线;180
0
刻度线。
有几个0
0
刻度线?有几个180
0
刻度线?
⑵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①认识了量角器了,测量角用什么单位呢?(量
角的单位用度,
用符号“
0
”表示。
②认识1度角的大小
把半圆平均分成18
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
度的角(多媒体演示1
0
角的大小)。
闭上眼睛想一下1度的角有多大。
请写一写1度用符号该如何写?(生板写:1
0
)
③下面的角哪些等于90度?哪些大于90度?哪
些小于90度?
⑶尝试测量,归结方法。
通过自学,测量角的方法掌握了没有?(掌握了)
想不想试一试?(想)
试着测量下面各角的度数,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
你是如何量角的?(一生上实物投影量角)
练习:1.判断下面量角的方法是否正确,并说明
理由。
汇报总结一下量角的方法。
学生汇报。
总结:量角器的中心和零度刻度线对齐,角
的另
一边所指的度数就是角的度数。(有的人把它概括为三句
话: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
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注意:内外要分辨。
教师就开始所画图讲解量角的方法,强调量角时
为什么有的看里圈,有的看外圈。
三、深化练习
1.量一量下面角的度数:
2.猜一猜:
(第一个角的
一边在右边的0刻度线上;第二个
角的一边在左边的0刻度线上;第三个角的一边根本就不
在0
刻度线上。)
从以上的猜角游戏中你有什么启发?
所以,量角要注意三点:量角器的中心和
角的顶
点对齐;角的一边和0刻度线对齐;0刻度线在内(外),
则看角时从内(外)看角的度
数。
1、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出示:⑴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这两个角哪个大呢?(课件演示)
⑵这两个角哪个大呢?(众说不一)
(课件演示)
这两条边长,为什么两个角的大小却相同呢?
说明了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小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两条
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有一张被损坏了的图纸上画有一个角,可是角
已经残缺了,你有办法量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四. 拓展延伸
活动角
⑴张开两条边形成一个角(
),问:看一下
这个角比90度大还是小?(小)
12
⑵让两边逐渐张大形成角(
),这时角是多
少度?(90
0
)
⑶让两边逐渐张大形成更大的角(
),这时
角比90度大还是小?(大)
刚才我们我们看的角,有的小于90
0
,有的等于
90
0
,还有的小于90
0
,这些大小不同的角它们的
名称是什
么呢?请同学们下课以后进行思考。
五.小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略)
角的分类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41页例2、例3及
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1、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
平角和周角。
2、掌握直角、平角和周角间的相互联系。
3、能区分平角和直线、周角和射线的概念。
教学重点: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
周角。
教学难点:区分平角和直线、周角和射线的概念。
教具准备:活动角、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来考考你们
“一件
东西手中握,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夏季摇
来乐陶陶。”打一生活用品。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扇子。(课件出示三幅图)请看
大屏幕。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把扇子成锐角,第二把扇子成直角,第三
把扇子成钝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角
师:同学们,除了刚才找到的锐角、钝角和直角外,
这把折扇中还有特
殊的角。(课件演示:平角的形成,然
后抽象出图形。)
师:下面我们用活动角来演示一遍。
(演示回顾锐
角、直角和钝角,然后转至180度)问:这是一个什么角
呢?请在书中41页找
一找。
师: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叫它平角吗?(角的两条
边在同一水平线上)
师:
你能画一个平角吗?请你试着在白纸上画画。
我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平<
br>角)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画这个平角的?(先画一个
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两条在同
一水平面上的射线。)
师:让我们仔细的观察平角,你有没有觉得它象我
们以前学
过的直线?难道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吗?(它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为了在视觉上加以区别,我们在平角上画
上一个角的符号,以表示角的两条边叉开的程度。)
2、认识周角
师:接下来我们
继续旋转活动角,刚好转动了一周,角的
两条边重合了。大家能猜猜这叫什么角吗?(周角)
师:我们应该如何来画周角呢?请你在纸上画画。(从一
点出发,画两条重叠在一起的射线)
师:让我们仔细观察周角,是否象我们学过的一种线?(射
线)它们有什么区别吗?(它们分别
是角和线)
师:为了在视觉上加以区别,我们在周角上可以画一个什
么?
生活中哪里见过这些角?
3、角的分类
(出示各种角)请你试着将这些角
分一分类。以小
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
分?
板书: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
角 周角
小于90
0
等于90
0
大于90
0
师: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那么平角是
多少度?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师:同学们真聪明,找出了平角的度数,那么周角
是多少度呢?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知道?
4、 角之间的关系
检查效果
(1)师:同学们真善于动脑,找到了这些角的特点,
下面同学们完成下表:
名称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特点
(2)1平 角=(
)直角
1周角=( )平角=( )直角
(3)根据它们的特点,请你把它们从小到大的排
一排。
(
)
5、 运用角之间的关系探索规律
师:同学们找到了各种角之间的关系,那如
果下图
中只量一个角的度数,你能说出其他三个角各是多
少度吗?想一想。
同桌两人把你的想法互相说一说。
四、达标检测
1.把下面的角的度数分分类。
99° 20° 179° 38° 116° 89
° 14°
57°
2、填空题 :已知:∠1=50°,
13
那么:∠2=( )度 ∠3=( )度 ∠4=(
)1、请同学们画一个任意角,并想一想你是如何画角
度 ∠5=( )度 的?
0
3、判断 2、请同学们画一个65角。(可以参照课本42页
(1)小于 90
度的角是锐角。 ( ) 《画角》)
(2)大于 90 度的角是钝角。 ( )
5分钟后,比比看谁学会了画指定的角。
(3)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 )
三、学生自学
(4)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 )
1、学生按自学指导看书画角,教师巡视,确保人人
五、课堂作业 学会画角。
独立完成43页第1——4题。 2、完成以上两道题后,同桌两人一组按以下提纲交
六、课堂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角的分流:
类) ①你是怎样画任意角的?
0
七、教学反思: ②同桌交换,用量角器检验65角画的是否准确?
③你是怎样画指定度数的角的?(画角的步骤)
④画指定度数的角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画
角 温馨提示:交流时,先请画角不对的同学讲一讲自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42页的内容
及相应己在画角时遇到的问题。看看是否能解决,如果不能,一
练习。 会儿提出来。
学习目标:1、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3、全班交流,教师精讲。
2、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四、达标检测:
3.初步学会用一副三角板画特殊角。 1、我会填。画角的步骤:
4、经历用量角器画角方法形成的过程,在探(1)画一条( ),使量角器的( )和(
)
索中学会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人合作。 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在量角器上对准要画的度数刻度线的地方
学习过程: ( )一个点。
一、课前热身: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
),通过刚画的
1、分一分,填一填。 ( ),再画一条射线。
0
000000”)
5105 20 90 150 91 45
2、分辨是非。(对的打“∨”,错的打“×
00(1)
59 180
用量角器画角时,要先画一条直线。( )
0 00
49360
169(2)画指定度数的角一定要用量角器。( )
0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3)185的角是无法画出的,因为量角器上最大的
0
周角 度数是180。( )
0
(4)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150的角。( )
3.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量角的大小,要用( )。
A.直尺 B.量角器 C.三角板
2、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2)用量角器画角时,要先画一条( )。
A.直线
B.线段 C.射线
(3)用一副三角板不能画出( )
000
A.10的角 B.15的角 C.30的角
00
4、请分别画出55和110的角。
想一想:你是如何度量角的?用语言表述一下,记得要表温馨提示
:回顾画角的步骤,注意应特别注意的几
述清楚呀!相信你一定行!
点,老师相信你能画的准确。加油!
学习目标 五、小结全课
1、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六、教学反思:
3.初步学会用一副三角板画特殊角。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学指导
年级学科:四年级数学 课型:预习+展示
指导自学 主备人:
姓名:
14
单元教学目标:
3、分析错因。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4、归纳方法。
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五、达标检测。
(2)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推 1、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完成练习六第1、4题。
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
算。
(3)使学生知道速度
的表示法,理解时间、速度和
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4)使学生掌握
乘法的估算方法。学生在解决具体
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
习惯
。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教科书P.46——48的内
容。
学习目标:学会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口算:
10×5= 14×2= 100×7=
130×2=
20×3= 34×2= 200×4=
210×3=
2、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
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3、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4、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
题?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口
算乘法)
出示学习目标:学会乘法的口算方法。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请认真阅读P.46例1的内容,并补充完整。并思
考:
1、
一位数乘两位的口算过程。
2、 160×3的口算过程。
三、学生自学
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
学得紧张高效。
2、检查自学效果。
18×4= 24×3= 25×2=
14×6=
130×5= 2×380= 150×6= 460×2=
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填在书上。
四、讨论更正,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更正。
2、评讲,说说计算过程。
2、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3、先找规律,再计算。
110+120+130+140+150=( )×( )
220+230+240+250=( )×( )
3、 完成练习六第2、3、6、7题。
六、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七、教学反思:
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教科书P.49例1。
学习目标:学会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
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52×2= 231×4= 321×2=
415×3= 298×3=
523×3=
2、笔算
24×12= 44×59= 63×52=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学
习目标:学会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请认真看书P.49例1,思考:
1、
在不用计算器的前提下,用什么方法计算
比较准确?
2、
笔算两位数乘三位数可分成几个步骤?先
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最后算什么?
3、 与上学期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区
别?
15
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计算与例题类似的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
学得紧张高效。
2、检查自学效果。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指名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在本上计算。
四、讨论更正。
1、学生自由更正。
2、集体更正。分析错误原因。
3、引导学生说说计算步骤。
五、达标检测。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3、课堂作业:练习七第2、3、4题。
六、全课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七、教学后记:
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教科书P.53例2。
学习目标:1、学会并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
式计算方法。
2、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
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400×50=
2、笔算
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学习目标:
1、学会并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方
法。
2、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请认真阅读P.53例2。思考:
1、 教科书上有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2、
如果用竖式计算,怎样书写比较简便?要
注意些什么?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
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5分钟后,比比看谁能很快做出与例2类似的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
学得紧张高效。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练习
220×40 160×60
360×25 5800×12
5040×23
(2)指名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在本上计算。
四、讨论更正。
1、学生自由更正。
2、评讲,分析错误原因。
3、总结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
么?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
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五、达标检测:
1、填空: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可以把(
)
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 ),
就在乘得的数的(
)添写几个( )。
2、如果一个城市有50万户家庭,每个家庭每年所
用易拉罐的数
量是60个,假如全部回收,这个城市1年
能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3、货车在普通公路上以4
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4
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
是货车的2倍,
小轿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多少千米?
六、自悟自得: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另外的收
获?
七、教学后记:
16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教科书P.54例3。
学习目标: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
号表示速度。
2、通过解决
简单行程问题,自主探究速
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
自学P.54例3,独立解
决第(1)(2)小题。思考:
1、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
者之间的关系式。
2、小组派代表展示:速度×时间=路程
三、达标检测(课件出示)
1、一辆汽车每时行驶60千米,3时行了多少千米?
问:这个题目里面60和3分别表示什
么?求的是什
么?你能写出它们的关系式吗?自己试一试写出来。
2、一辆汽车每时行驶60千米,几时能形式180千米?
“速度×时间=路程”。并应用它去解决
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构建数学模型:“速
度×时间=路程”。
教学难点:应用“速度×时间=路程”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学:
同学们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你知道他们的速度吗?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几种交通工具的速度:
公共汽车 每小时行驶30千米
摩托车 每小时行驶20千米
小汽车 每小时行驶60千米
“速度”指的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
识。
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自主
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
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应用它
去解决实际问
题。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科书P.54的内容,并思考:
1、什么叫速度?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
来表示速度?
2、当堂训练:让学生试着完成练习八的第5题,集
体讲评。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 )。
(2)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可写作
( )。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可写作
( )。
3、讨论:从第5题可以说明速度可以是什么?
小结:“速度”的内涵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
程。
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每秒、每日„„。“路程”
可以是两点间曲线的长,也可以
是线段的长,要与“距离”
区别开。
自学指导(二)
问:求的是什么?它的关系式呢?独立写出来。
四、课堂作业:
1.先独立完成书63页的试一试第1题,然后汇报。
2.完成63页的第3题,说一说你的想法,仔细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64页的练一练第1题填表。
4.完成63页的第2题。仔细读题,你一定行!
五、课堂总结:谈谈这节课的体会与收获好吗?
六、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教科书P.58例4及练习
九。
学习目标:
1.亲身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
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
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
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
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一)常规训练
,我是计算小能手!看题写得数
43×2= 31×3= 27×4=
14×3=
50×90= 40×80= 35×2= 16×5=
17×5= 13×6= 350×2= 16×50=
18×3=
19×5= 24×3= 130×5=
14×6= 7×13=
14×3= 12×8=
(二)基本训练
1、看谁的反应快!
(1)2的10倍是( )2×10=20
(2)30的5倍是(
)30×5=150
(3)20是( )的2倍20÷2=4
(4)30是( )的5倍30÷5=6
2、看谁填得好!书58页例4。
17
生填后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样填的。
生:一道道算的
师:这种做法是对,可是这样的类型题有它特有的规
律。只要发现了这个规律,并且运用这个规律来计
算,就
可以让计算变得更快更准确了。同学们你想不想知道这个
规律是什么啊?好、这节课就让
我们一起探究这个规律
(板书课题)
学习目标
1.亲身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
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
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1、出示例题,请同学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想想,
相信你就会有所发现。
(1)6×2=12 (1)80×4=320
(2)6×20=120
(2)40×4=160
(3)6×200=1200 (3)20×4=80
2
、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呢?和你想的一样吗?
请同学把书打开58页,自学58页例4的内容。
3分钟后,看谁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你发现的规律。
三、学生自学
1、学生按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关注个别。
2、把你发现的和你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概括规律
(1)左边一组
生: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
积也要乘几。
(2)右边一组
你们在右边的一组又发现了什么呢?看看谁能用
专业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你的发现。
生: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
积也要除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
师:“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
条?”
引导学生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并用简明
的话语表示出来:
两数相乘,一个
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
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板书)也可以说成。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
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4、验证规律:这条规律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计算器验算。
26×48=1248
17×12=204
26×24=( ) 17×24=( )
26×12=(
) 17×36=( )
(2)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5、小结质疑
刚才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发现并总结了积的
变化规律。谁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四、达标检测:
现在就让我们应用这个规律,走上数学擂台上,为你
们小组争光吧。
1、直接说出各题的积
师:我们来看第一题。每组一题,答对10分,答错不加
分。
根据第一个算式,说出后两题的积
(1)8×50=400
16×50= 32×50=
(3)45×20=900 45×10=
45×2=
2、利用规律,直接说出答案。
25×20=500
25×( )=1000
25×(
)=1500
25×( )=250
3、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①请学生完成下列计算,并在组内述说自己发现的
规律
18×24=432
(18÷2)×(24×2)=
(18×2)×(24÷2)=
105×45=
(105×3)×(45÷3)=
(105÷5)×(45×5)=
②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发现的规律,然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两数相乘,一个
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
乘)它们的乘
积不变。
4、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24×75=1800
36×104=3744
(24○6)×(75×6)=1800
(36×4)×(104○4)
=3744
(24○3)×(75○□)=1800
(36○□)×(104○□)
=3744
五、总结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教科书P.58例4及练
18
习九。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头
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a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力。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
教学过程: 飞780千米,20天能飞
到吗?
一、知识链接,引入新课 4、第62页的5、6、7
1、口算: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0×40=
130×50= 100×90= 六、课堂作业:第63页8、9、10、11、12。
2100×3= 3000÷6= 4×23=
七、教学反思:
2100÷7= 28×3=
2000×7=
50×6= 800×5=
720+58=
2、估算
89×30 32×48 43×22
35×19
24×39 63×29 71×80
52×68
3、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
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
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
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
呢?
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乘法估算
学习目标: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1、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2、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独立完成自学指导,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
理由。
2)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3)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
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
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检测自学效果
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
桶,照这样计算的
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四、达标检测
1. 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 )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 )个。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
)千
克。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年级学科:四年级数学 课型:预习+展示
主备人: 姓名: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
(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
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的方法。
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78—80页例1及练习十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除数是两
位数的除法。
2、学生通过
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
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
法。
3、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准备题:
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0÷2 80÷4 90÷3 120÷6
3、让学生看课本插图,图中的对话,完整地编一道
应用题。
生自由发言:国庆节
很快就要到了,学校买气球分给各个
班级。用80个气球,要给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19
4、哪位同学能列出算式呢?(学生列式)
师:(指算式)这
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没有区别?(除
数是两位数除法)对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学习目标:学会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78页例1(1)的内容,思考:
1、80÷20=可以怎样算?还可以怎样算?说说你是
怎么想的?
2、想一想:83÷20≈( ) 80÷19≈(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
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笔算过程,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的计算方法。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
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和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明确学习目标。
这两道题和例题有区别吗?能否用曾经学过的估算和刚
学习的除法来解决?
5分钟后,比比看谁口算两位数除法了。
三、学生自学
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79页上面的做一做:(填书上)
60÷20=
90÷30= 80÷
40=
62÷20≈
93÷30≈ 80÷38
≈
(2)请独立完成79页例1(2)有120面彩旗,
每班分给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级?
(3)想一想:122÷30≈( ) 120÷28
≈( )
(4)做一做 180÷30= 240÷40= 420÷
60=
184÷30≈ 240÷37≈ 420÷
58≈
(5)学生把检测题填在书上。
四、讨论更正,分析错因。
1、学生同桌互相更正。
2、评讲、分析错因:指名口答上述检测题。
五、达标检测:
1、课本练习十三第1题:进行“夺红旗“竞赛。
并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2、课本练习十三第4题:估算与口算,老师把题
目用电脑出示,抢答。
3、独立课本练习十三第2、3、5题。
六、课堂总结: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怎样算呢?
七、附板书: 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80÷20=4
83÷20≈80÷20=4
80÷19≈80÷20=4
八、教学反思;
除数是整十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上册81-83页的例2及练习十四。
1、口算。
32÷10≈ 90÷30= 152
÷30≈
78÷20≈ 241÷30≈
360÷60=
2、揭示课题。(板书: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学习目标:
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
地进行计算。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反思、训练、展示、点拨。
(一) 自学指导(一)
自学课本81页例2(1)题,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直观图,分一分,想一想:92÷30应该商几?
自己列竖式算一算:92÷30
2、思考:(1)商应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2)余数说明了什么?
3、 想: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应从被除数的前两位除起,除到哪一
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4、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在计算中要特别注意什
么问题?(易错点:商的书写位置不对)
5分钟后,比比看谁能解决与例2(1)类似和习题。
(二)1、学生按自学指导看书自学,教师巡视。
2、自学检测:(指名黑板上板演,其余在本上
练习)
30÷10 40÷20 64÷30
85÷40
3、讨论自由更正,分析错因。
(三)自学指导(二)
请自学课本82页例2(2)题,思考:
1、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在计算中如
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应该怎么
做?
2、想:(1)怎样试商?(2)商应写在哪位上?
3、你认为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在计算中
要特别注意什么问题?
(易错点:商的书写位置不
对;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0
3分钟后,比比看谁能解决与例2(2)类似和习题。
(四)1、学生按自学指导看书自学,教师巡视。
2、自学检测:(指名黑板上板演,其余在本上
练习)
①填空:
除数是
位数,要用被除数的前 位去
4
2、说出与下面各数接近的整十数。
31 46 52 63 87 21 74 19
3、笔算下面各题。
除,由于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 ,不够除,就
要看被除数的 位。
②算一算:(指名黑板上板演,其余在本上练习)
140÷20
280÷50 565÷80
③讨论自由更正,分析错因,归纳计算方法。
四、达标检测:
1、课本82页做一做第2题。
2、课本83页练习十四第2题。
拓展应用:课本83页练习十四第5题。
五、课堂总结:1、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2、能说说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
算方法 吗?
(知识点:应从被除数的前两位除起,如果被除数的
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三位;除到
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
一位的上面。)
3、你要提示同学们在计算时要注意什
么?
(易错点:商的书写位置不对;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六、附板书:
除数是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
30÷10 40÷20
64÷30 85÷
40
140÷20 280÷50
565÷80
七、教学反思:
用“四舍五入法”试商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上册数教科书84页例3及练习十
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除数是接近整十数两位数的笔
算过程,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会
用这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
2、养成良好的习惯,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
教学重点:根据题目特点,学会灵活的选择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1、口算下面各题。
60×4 30×6 50×7 80×
4
61×4 32×6 51×7 83×
指名选一题,说说笔算过程。
4、出示学习目标:
学会
用“四舍五入”法试商进行有关的笔算。
5、揭示课题:看了学习目标,你能猜测出我们这
节课要学习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一)自学指导(1):
请认真看书84页例3(1)题,思考:
①
当除数不是整十数时怎么办?(把它看成整十
数)
②用什么方法?(四舍法)
3分钟后,比比看谁能做与例3(1)类似的题。
(二)1、学生按自学指导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效果:
①出示练习题,指名板演,其余在本上试做。
69÷23
324÷81 245÷72
②学生自由更正,分析错因。
(三)自学指导(2):
请认真看书84页例3(2)题,思考:
①第一步把39看成多少来试商?用的是什么方
法?(五入法)
②先试除前几位?前两位够吗?不够怎么办?商要
写在哪位上?
③余数是多少?说明商4( )了。如果商小了,
就把商改( )。
3分钟后,比比看谁先学会了与例3(2)题一样的计
算题。
(四)1、学生按自学指导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效果:
①出示练习题,指名板演,其余在本上试做。
90÷29
185÷37 272÷68
②学生自由更正,分析错因。
(五)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方法:
整理笔算除法的过程,肯定了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
试商的重要性,并归纳应注意的问题。
三、达标检测:
1、先说说下面各题的除数可以看做几十来试商,再进行
计算。
93÷31 208÷52 278÷82
79)332 88)188 49)
21
284
说说、独立做、个别板演、评讲。
2、找朋友
154÷22 7
312÷52 5
248÷31 8 345÷69 6
3、在○里填上>、<或=
80×6○452 72×8○543
31×5○150
51×6○284 40×6○250
50×8○358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进行整理和反思:我们学习了
除数接近整十数,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大家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应用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的情形来试商。如果有余数,余数必
须比除数小。
强调: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除数
个位上是1、
2、3、4,可以把尾数舍去,把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除
数个位上是6、7、8
、9的两位数,试商时,用“五入”
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整十数试商。
初商是不是合适,要用它和除数相乘的积与被除数
比较进行检验才能确定
五、附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试商
1、把除数用“四舍五入法”看成接近整十数
来试商。
2、如果有余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六、教学反思:
初商过大需调商的除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85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
十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根据题目特点,学会灵活地选择试商方法,像14、
16、24、
26等可看成15、25等试商,掌握试商方法。
2、学习如何验算有余数除法,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3、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根据题目特点,学会灵活的选择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出示学习目标:
1、 120÷31=
86÷39=
(让学生练习后讲述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
通过“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
整十数来试商算除法,这一节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除法,
希望通过
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能通过掌握灵活试商的方
法,更好的来笔算除法。(板书;笔算除法。灵活试商)
2、学习目标:
(1)根据题目特点,学会灵活地选择试商方法,
像14
、16、24、26等可看成15、25等试商,
掌握试商方法。
(2)学习如何验算有余数除法,养成自觉验算的习
惯。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请认真看书85页例4的内容,思考:
1、 怎样能很快想出商?
2、 把除数26看作多少来试商?在计算的过程
中碰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3、 下面这个同学他算得对吗?请你帮他验算
一下,你知道怎样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吗?
5分钟后,比一比看谁能很快计算出与例4类似的
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效果:
①出示练习。
16)96 25)200 26)104
②指名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在本上练习。
3、学生自由更正、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
br>(1)指名说说试商过程。(2)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算
法,从中找出更简便实用的方法。几种方法
都是找接近的
数。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
合适的试商方法。
四、达标检测:
22
“五入”商小加一好
六、教学反思: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89页例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巩固学生的口算及估算;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共同探索知识的精神;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明白个位商0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用课件出示如下几题,学生抢答。
180÷30=
420÷60= 240÷
80=
183÷30≈
420÷59≈ 240÷
77≈
2.( )里最大能填几?
40×( )<316 90×( )<643 20
×(
)<165
30×( )<282 50×( )<408
80
×( )<505
3、笔算:指名学生板演,教师出示如下几题:
5、综合应用
(1)一共有200棵树苗,每行26棵,一共可以种几
行?还剩几棵?
(2)最新的一期是第72期,这本杂志是月刊,每月
发行一期。这本杂志创刊多少年了? <
br>(3)一种衣服每件29元,一种衣服每两件衣服46
元,小王带了185元,最多可以买几件?
还剩多少钱?(让
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寻求多种答案,全班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大家要知道遇到具体问题要
具体分析,要灵活地选择最恰当的试商方法,要使计算尽
可能的简便
。出示试商儿歌:
一二丢,八九收
四六当五来动手
“四舍”商大减去一
“五入”商小加一好
五、附板书设计: 初商过大需调商的除法
灵活选择试商方法,尽可能的简便。
试商儿歌:一二丢,八九收
四六当五来动手
“四舍”商大减去一
22
64
40
204
51
350
74
444
指名说说笔算过程。
4、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例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及描述例
5第
(1)题。请学生思考,根据条件,用什么方法解决“可
以组成多少组?”的问题,从而列出算式。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学习目标:学会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请认真看89页例5的内容,把例5的(1)(2)
两题补充完成。思考:1、先算18除什么数?商
怎样写?
2、除到十位余下的数是0怎么办?
3、想一想:除数是一位数笔算方法及除数是两位数
的笔算方法的异同。
8分钟后,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三、学生自学
23
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补充完成例5,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练习
(2)各写一道除数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算式,
请同桌做一做。
(3)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
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四、讨论自由更正、评讲、分析错因、归纳:
当除数是两位数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够不够
除,如果不够,再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
位上面,同样每次除后,余数必须比除
数小。
除数是一位数
除数是两位数
相同点
1、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
2、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 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不同点
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再看前两位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再看前三位
五、达标检测:
1、列竖式计算:630÷21 143÷13
2、
3、
4、拓展练习:出示4935÷102
判断商是几位数?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板书:除数是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够不
够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5、巩固提高:在学校的植树活动中,学生和老师各植
共有21名老师参加树630
棵,平均每个学生植树18棵。
了植树活动。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
出问题
并列式解答)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表现得太出色了。谁能来
夸夸自己或你的小伙伴,哪些地方做得好?
七、附板书设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是两位数的除
法)
除数是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够不够除,除
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八、教学反思:
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上册数学93页例5及练习十
七。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能够发现并总结
商的变化规律。
2、会灵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探讨,发出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课前提问:今天的教室与平时有什么不同?问:那么什么
变了,什么没有变?
(一)引入、猜想(板书):
1、铺垫:我们已经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谁还记得积的
变化规律吗?
这节课大家一起来研究商的变化规律。教师板书课题,学
生读课题。
24
2、猜一猜(猜测):你认为商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
(二)计算、探究(用卡片出示):
1、计算
为了探究商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计算几道题目。
160(160 是被除数)÷8(8是除数)=
20(20是商)
200÷2= 320÷8= 16÷8= 200÷20=
200÷40=
2、分类 上面的算式可以分为几类?你是根据什么来分
的?
第一组 200÷2=100 第二组 16÷8=2
200÷20=
10 160÷8=20
200÷40= 5
320÷8=40
3、探究、验证 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组算式,想一想你发
现什么?什么变
了,什么没有变?可以选择任意两行算式
进行比较,既可以从上往下进行比较,也可以从下往上进
行比较,仔细探究。先在小组中讨论,等一下在班级中交
流自己的想法。
4、结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规律。(黑板纸)
A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
就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B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会随着扩
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三)情景探究
1、情景 商还有什么规律呢?下面先听一个故事:
听录音《猴王分桃》
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
一天
,猴王让一只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14个桃
子,平均分给2只猴吧。”小猴听了,连连摇头说:
“大
王,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吧,给你140个
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怎么
样?”小猴子说:“大王,
还是不够。”猴王说:“给你280个桃子,平均分给40
只小猴吧
。”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
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
大
度的样子说:“那好吧,给你5600个桃子,平均分给800
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
小猴子连忙说:“好了、
好了”!猴王听了哈哈大笑。同学们,你知道猴王为什么
哈哈大笑吗?
2、探究、验证 学生汇报算式,教师板书在表格中,让
学生独立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你是
怎么发现的,请验
证?并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学生学习卡:(小黑板)
被除数
14 140 280 5600
除 数 2 20 40 800
商 7 7 7 7
我的发现:
3、结论(黑板纸)
C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
同的倍数,商不变。这叫“商不变性质”。
那么被除数和除数能不能都乘以0或都除以0?为什么?
(四)应用
1、填空:
被除数扩大4倍,除数不变,商就( )。
被除数缩小2倍,除数( ),商就缩小2倍。
被除数(0除外)不变,除数扩大6倍,商就( )。
被除数(0除外)不变,除数( ),商就扩大7
倍。
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 ),商不变。
除数缩小3倍,被除数也缩小3倍,商( )。
2、判断题(小黑板)
(1)200÷40=(200×2)÷
(40×2) (
)
(2)两数相除,商是20,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3倍,商
是60。 ( )
(3)除数不变,如果被除数缩小了10,商也会缩小10
倍。 ( )
(4)被除数不变(0除外),如果除数扩大3倍,商也
会扩大3倍。( )
3、根据第一题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小黑板)
84÷12=7
135÷15=9
168÷12= 135÷5=
840÷12= 1350÷150=
4、很快算出下面各题的得数。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板
书)(小黑板)
120÷30 6300÷700= 230÷5=
300÷25
=
=12÷3
=4
5、利用商的变化规律,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把“商
不变性质”用到笔算中来)
850÷50 91000÷700
6、请在下面的圆圈内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在方框内填
上适当的数字(小黑板)
48÷12 =(48○□)÷(12○□)=4
这道题目你是根据什么来做的?
(五)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现在根据同学们的总结,我们把“商的变化规律”中的三
条规律对比一下,下面看表格(出示表格).
这节课学得开心吗?开心就把微笑送给自己,也把微笑送
给各位老师。
回家研究:被
除数扩大几倍,除数缩小一定的倍数,商会
怎样?被除数缩小几倍,除数扩大一定的倍数,商会怎
样?
附:板书设计:
商的变化规律
方法: 猜想-验证-结论-
应用
A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
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25
B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会随着扩
大(或
缩小)相同的倍数。
C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商的变化规律(黑板纸)
被除数 除 数 商
不 扩大几倍
反而缩小相同的倍数
变
缩小几倍 反而扩大相同的倍数
扩大几倍 不
也会随着扩大相同的倍数
缩小几倍
变
也会随着缩小相同的倍数
扩大几倍 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不
缩小几倍 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变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