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公开课教案
聊城公务员-红蛇果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2011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书本P90,P91
教材分析:
平均数是常用的统计量。教材中例一呈现的是在条形统计图的基
础上,用
移多补少的方法求解每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
瓶这样一个实际问题,试图让学生会结合图形
进行移多补少,理解求
和均分这一算法;例二的比赛情景,试图让学生体会到在总数和人数
都不
相等的情况下,比较平均数是较为合理的选择,从而理解平均数
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因此,本课设计中,通过创设情景,整合平均数的产生和求平均
数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平均数意
义的建构过程,感悟平均数的丰富内
涵,归纳出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关于平均
数学生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平均数的由来,
平均数的意义,学生是模糊的。学生已有的这些认
知和经验,积极的
一面在于我们要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帮助意义建构,而另一方面,
学生习惯
用求和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他们不会从平均数的
意义出发去思考问题,较多学生会机械地拿起
来数据就算。
本课的学习我们要调动学生已有认知,激活已有经验,在具体情
景中帮助学生
经历平均数意义的建构过程,丰富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在丰富案例的聚类中抽象归纳出平均数的算法。
教学目标:
1.在比较中感悟平均数对于一组数据的代表性意义,经历平均数
概念的
形成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掌握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能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
方法并确定平均数的范围。
3.经历对生活中大量现实问题的归纳提炼和概括的过程,理解平
均数的丰富内涵,感受数学学
习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准备:学习单、课件
教学过程:
1
一、故事导入
《富翁村庄》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平均数。
揭示课题——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1主题图。
四年级环保小组的同学正在收集矿泉水瓶。我们看看他们的战果如何。
出示整组队员的数据和问题。
只用一个数来表示每个队员收集的个数,应该用谁呢?为什么?
你能有什么办法让他们都一样呢?如果不用计算的方法,你会吗?
2.感受平均数的产生 <
br>利用统计图看一看、说一说,使每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变得
一样多。你可以让别的同学所以说
说你觉呢?你能把他的这种办法再
说一说吗?
学生说完,用白板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小结:
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几个不相同的个数变得同
样多,这种方
法就叫做“移多补少”。在数学里,我们把通过移多补
少得到的这个同样多的数叫做平均数,并用它来代
表这一组数据的平
均水平。
3.经历发现,感受求平均数的方法建议:
除了这种方
法还有别的方法可以算出平均数吗?你能用计算的
方法求平均数吗?写一写,再说给你的同桌听。建议:
学生汇报列式
计算,第一部表示什么第二步又表示什么?(结合肢体语言)
小结:
像这样先求出总数,再平均分,使每个同学收集的个数一样多,
这个过程就是“先合后分”,是我们常用
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无论是
通过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后分,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使原来几个
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13就
是14,12,11,15的平均数
。
4.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平均数的“虚拟性”
2
如果小华也加入他们组,平均数可能是几呢?
出示小华,13个。
两个13表示的意义一样吗?环保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
水瓶,“13”是他们真实收集到的饮
料瓶吗?
小结:
平均数不是每个同学收集到瓶子的实际数量,而是“相当于”把
4
个同学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得到数,同学们收集到的实
际数量可能比这个数量小,也可能比这
个数量大。平均数是为了代表
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
5.深化体验,体会平均数的敏感性与值区间
如果改变其中一位同学收集的个数,平均数可能
是几呢?请一位
同学来变,一位同学来猜。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
每改变一个数
据,平均数都会发生变化,所以说平均数的大小和
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联。平均数总是在最大数
和最小数之间。
板书:最小数 <平均数<最大数
6.欣赏感受生活中的平均数,知道平均数和总数,份数都有关系。
同学们可真是善于发现啊。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用于生活,接
下来,我们看一个小短片吧。
播放《水资源》视频,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总的水资源多的时候,
平均水资源就一定多吗?中国
的水资源总量很丰富,但由于人口也很
多,导致平均每人的水资源就很少了。总数多的时候,平均数不一
定
多。我们要节约用水,我们节约的水可以帮助许多缺乏水资源的人呢!
7.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感受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像生活不可以没有水一样,健康的身体离不开积极的锻炼。
(1)出示例2
看,四年级的体育小组正在踢毽子比赛呢。比一比,哪个队的成
绩好?建议:你是怎么比的?
学生可能会用移多补少的办法进行比,
也可能会球总数来进行比,还有可能就是求平均数。每种方法呢,
都
可以让学生说,我们老师呢要善于进行小结。数字比较接近的时候可
以采用移多补少。人数相
同的时候可以比总数。但是人数不同的时候
3
我们采用求平均数比较合适。
男生队不服气,说还有一位同学没有踢,加上孙奇踢的15个,
男生队反败为胜。你们同意吗?
(2)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好。为什么?
你会列算式吗?
板书算式:
(19+15+16+20+15)÷5
(18+20+19+19)÷4
(3)谁能不计算直接说出得数吗? 你是怎么想的?
(4)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为什么男生队除以5女
生队除以4呢?
(5)小结:求平均数时,我们总是先求出总数,再除以份数。
板书公式:总数÷份数=平均数
三、巩固应用
老师遇到了几个小问题,你们来帮我解决一下吧。
4
四、课堂总结
出示白板思维导图,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是书本第90
,91页的内容,好记性
不如烂笔头,请你们打开书本,把思维导图中重要的内容快速记下来。
五、拓展练习
天气越来越热了,许多小朋友都准备去学游泳。游泳池平均深度
120cm,小
红身高140cm,她去泳池游泳一定不会有危险吗?为什么?
六、数学小知识
同学们的学以致用能力真不错。你知道吗?
早在三千年前,我国《周易》即已产生了平均数的
思想。《周易》
“谦”卦说:“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宋代朱熹说:“裒
多益寡,
所以称物之宜而平其施,损高增卑,以趣于平,亦谦之意也。”
概括《周易》谦卦以及朱熹的注解,可见
“裒”指减少,“益”
指增加。“裒多益寡”就是指个数不同的时候,移多补少;“称物平施”
就是指衡量事物要平均。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数。
板书设计:
(14+12+11+15)÷4=13
最小数 <平均数<最大数
(19+15+16+20+15)÷5=17
(18+20+19+19)÷4=19
5
总数÷份数=平均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