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数的大小》说课稿(周韶芳)
qq空间被封怎么办-考生身份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比较分数的大小》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
册第五单元《分数的认识》中的第三课时《比较分数的大小》。下
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
课:
一、说教材分析
二、说学情分析
三、说教法学法
四、说教学准备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根据课标的要求,分数
被安排在两个学段中进行学习。本单
元学习的内容是初步认识分数,而五年级的教材学习中将比较系统地认识分数。《比较分数的大小》是在学完《分一分》(一)
和(二),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初
步认识之后进一步学习的,
旨在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根据对
教材
的理解,我拟定了以下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掌握分母相同
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获得比较分
数大小的方法,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
认识发展过程,感受解决问
题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
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和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1
清远市佛冈县振兴小学 周韶芳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
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所以容易受整数大小比
较方法的负迁移影响,对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的学习会
有一
定的困扰。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本节课我在教学顺序上作
出大胆调整,先教学分子是
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再学习同
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本
课主要采用情境法、演示法、观察法等,让学生在一定的
情境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在与老师、与伙
伴的交流中学会
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能力。
四、说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水彩笔和完全相同的圆形纸若干张。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创设情境,悬疑导入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应用新知,巩固内化
4、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5、课堂小测,检查效果
(一)创设情境,悬疑导入
针对刚才提到的学生容易受整
数大小比较方法的负迁移影
响,如:5比3大,学生会认为15就大于13。为此,我创设
这样
一个故事情境(课件出示):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有一天,
猪八戒找到一个大西瓜,就想自己把这个西
瓜吃了,谁知孙悟空
一个跟斗翻到他跟前,说:“八戒,这个西瓜我们分开吃,每人吃
西瓜的1
2吧”八戒听了满脸不高兴,说:“不行,这个西瓜是我发
现的,才12,太少啦,我要吃14。”悟空
听了暗暗偷笑,心想:这
2
只胖猪可真糊涂!
孙悟空为什么偷笑,还说猪八戒糊涂呢?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
因为12比14大啊!我顺势引出问题:12和14究竟谁大呢?
通过故
事引出数学问题,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起
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为学习新课做好
充分的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探索得到的
知识最深刻、
最难忘。”在这一环节,本着新课标提出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
以学生的亲身体
验为基础”这一理念,我设计以下两个活动:
活动一:探究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2和14究竟谁大呢?我让学生用两张完全一样的圆形纸、
正方形纸或画在纸上两条一样长的线段等,通过分一分、画一画、
折一折、涂一涂等方法,分别表示出
它们的12和14,使学生
在具体的操作中初步感知12和14的大小。学生独立完成后在
小组
内交流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2、汇报交流,质疑释疑
我请个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全班
汇报自己的想法。我
想学生基本能从图中看出12比14大,但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
这时我鼓
励学生大胆提出心中的疑惑,估计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
的问题:“4比2大,可为什么14却比12小呢
?”“是不是所
有分子是1的分数,都是分母越小分数就越大呢?”等等。对于
学生提出的问题
我不急于解答,而是把问题抛回给他们,通过讨
论、交流、争辩,自主寻求答案,营造一个生生互动的氛
围。
为了加深对12比14大的理解,我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
行比较:如一块饼平均分给两
人,每人吃的比同一块饼平均分给
四人时每人吃的要多,如果平均分给五人、六人、七人,那么每
人吃的就更少了。从而体会到: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
每份的数量就会越少,所以12>1
4。这样,在现实背景中加深
3
对知识的理解,学生不
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体现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理解了12确实比14大后,再回应课开始的故事情境中“孙
悟空为什么偷笑,还说猪八戒糊涂”这一问
题,学生心中的疑惑
得以化解,并从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3、小组讨论,总结方法
在初步感知了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后,我出示一
组针对性练习:
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 )○( ) ( ) ○ (
)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汇报:15<13、18<16。然后引导
学生观察黑板的三组分数,
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同分子分数大
小的比较方法。(贴: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活动二:探究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有了活动1的学习经验,在探究“分母相同的分
数大小比较
方法”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独自去观察、思考,并合作交流、
归纳总结出同分母分
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首先我让学生尝试练习: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比较它们
的大小。
( ) ○ ( )
( ) ○ ( )
学生完成后我组织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学生汇报的方法可能<
br>会有几种(贴图):①直接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②先比较空白部
4
分的大小,空白部分大的,涂色部分就小了。③结合实际生活理
解:
把一块饼平均分成4份,吃3份肯定比吃1份多,所以得出
34>14;同样的方法可得出25<35。
这样,让学生说出不同
的思路及方法,既不限定学生的思维方式,又体现学习方法的多
样化。最
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分数,并归纳出同分母分数大小
的比较方法。(贴: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
大。)
得出两个规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
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
br>在整个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规律是学生自己发现的,结论
是学生自己归纳的,而教师只是学生学
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
作者。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体验参与学
习的乐
趣,更是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应用新知,巩固内化
俗话说得好:“熟能生
巧。”数学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新课标提倡练习的有效性,为<
br>此我非常注重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好地发
挥练习的作用,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所以在学习完新知后我设计
了以下三组练习:
练习1:(课本第69页的“试一试”)
5
这道题主要是巩固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比较
分数大小,注重培
养学生系统归纳知识的能力,也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分数
的意义。
练习2:
在○里填上>、<或=。
224
○
○ ○
337866
23336
○ ○ 1○
551096
这道题脱离图形,从直观到抽象,运用所学方法直接比较分
数的大小,很好地体现应用知识的能力。
练习3:分蛋糕
笑笑过生日了,他们一家人在分生日蛋糕,笑笑说:我要吃
这个蛋糕
的14,爸爸说:我要比你多一些,妈妈说:我要比你
少一些。爸爸可以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妈妈呢
?
这是一道综合性练习,答案不是单一的。这样既增强了练习
的开放性,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
、更灵活,同时又体现了数学与
生活息息相关。
以上三道练习的设计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遵
循针对性、层
次性、开放性、发展性等原则,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
体现了练习的实效
性。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
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谈谈学习
的收获和体会,并评价一下自己
或别人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这样
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归纳整理知识,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
6
111
通过评价自己、他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以
逐步规范自己的
学习,并再次体验参与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五)课堂小测,检查效果
在○里填上>、<或=
○ ○ ○ ○ 7910104599
课的最后,我还设计了课堂小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当堂评
改。短
短一两分钟时间,就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了解
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六、说板书设计:
11513323
比较分数的大小
111
> < <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245386
3
板书的设计我力求做到工整、美观,
简明扼要,数形结合,
便于理解。合理的布局,能清晰地呈现本节课的知识重点,起到
画龙点睛
的作用。
7
111
> <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4455
12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