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余年寄山水
912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15: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饶雪漫经典语录-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知识就是力量!&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
单元
【课程标准】
1、 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
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
2、 能从平移的角度欣赏生活中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
案。
【 教材分析】本单元有三个教学内容,即对称、平移和旋转,《图形的平移》是
第二部分内容,学生在三年 级已经学过图形的一次平移,本节课是在一次平移
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学 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
平移”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 br>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同轴
对称一样,平移也是 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
的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 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
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 (平移,
旋转,轴对称,相似等)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认 识了平移,并会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沿竖直
或水平一次平移的方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图形 的两次平移。通
过课前检测可知,能理解平移的性质,知道平移过程中图形的形状没有发生变
化 ,位置变了的学生占67%,而学生在判断图形一次平移的格数时,找对应点
容易出现错误,能正确找出 对应点的学生占54%。
@学无止境!@


&知识就是力量!&
【评价任务设计】
1. 通过教学环节二中的1,2和课堂检测1检测目标1 的达成。
2. 通过教学环节二中的3和课堂检测2检测目标2、4的达成。
3. 通过教学环节三检测目标3的达成。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学会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沿竖直和水平方向
两次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格数。
2. 在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
平或竖直方向平移 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3、通过体验平移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数学与日常生< br>活的紧密联系的体会。
4、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
【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
(或水平)方向平移
【教学难点】掌握两次连续平移的方法,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教学准备】方格纸 三角形图片 多媒体课件 直尺 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温习旧知
1、游戏引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请来了2位好朋友,(课件出示喜羊羊、美羊羊)它们分别藏在教室里2个座位的抽屉里。根据电脑博士的提示,你们有信心把
它们找出来吗?
以教室中间的一个学生为标准。
@学无止境!@


&知识就是力量!&
(1)喜羊羊:向右平移2个座位,你知道它在那个抽屉里吗?
(2)美羊羊:向后平移4个座位,你知道它在那个抽屉里吗?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都很棒,将 我们的好朋友很快就找了出来,那我们在找
朋友的过程中,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学生重新感知平移,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2、复习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格数
图中的三角形也在平移,让我们来看看三角形是怎样平移的 ?(出示课件)
大家仔细观察三角形向什么方向平移的?(向下)三角形向下平移了几个格呢?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数平移的格数的?
生交流总结:可以找出图形上的关键位置上的对应点或 线,数出这两个点
之间的格数。(课件演示)
在平移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交流:三角形自身的形状没变,位置改变了。
这是以前我们学过的图形一次平移,这节课我 们进一步继续探究图形的平
移(板书:图形的平移)
【设计意图: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学过图形 一次平移的方法,这里通过课件
展示三角形的平移,掌握正确的数平移格数的方法,对以前学过的图形一 次平
移进行复习总结。通过课件的演示,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
学生在原有的 认知基础上对新知识的自我构建做好铺垫 】
二、动手实践,学习新知,
1判断图形的平移
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图中的三角形通过一次平移能到达指定的位置
@学无止境!@


&知识就是力量!&
吗?(不能)怎样才能把三角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请同 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
三角形图和格子纸,先动手移一移,再小组讨论设计出平移方案。( 学生动手
实践,小组合作,设计平移方案 )
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展示一下你们所 设计的平移的方案?你可以边
移边讲给大家听,比一比,谁做得最好最棒。
方案1:三角形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
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平移的格数?
哦,你是先找出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将这个点进行平移,数出这组对应点
之间有几个格。
那,你为什么第一次将三角形向右平移呢?
对,这样使第一次平移后的图形与最后的图形对应 点在一条竖直方向的直
线上。只要再平移一次就行了。还有不同意见吗?
方案2:三角形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课件演示)
方案3:三角形向右下平移,斜着过去。
这两种方法也可以,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图形的两次 平移,对于这种斜着
平移的方法我们以后再来学习。
谁能总结一下,我们应该怎样来将一个图形进行两次平移。
生交流,师引导总结:
把一个图形平移到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和竖直线上时,可以通过对图形某一
点的观察来确定先向什么方向平 移几格,再改换方向平移几格。
【设计意图:新知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再利用学具尝试 动手
移一移,小组讨论确定平移的方案,然后学生交流平移的方法,最后归纳总结,
这一过程给 了学生更多的思考、尝试、交流、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充
@学无止境!@


&知识就是力量!&
分展现自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
2..设计运用,引入生活。
(1) 出示小汽车图:如果你现在是一名出租车公司的调度员 ,你的任务就
是应客户要求,调度车辆到达指定地点,那么,你能用哪些不同的平移方法做
到呢 ?试一试吧!
(2) 为小明小红两位同学设计从家到学校的多种平移路线并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记录下来。
要求:为 自己任选一题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小组长负责记录不
同的方法,最后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更好地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也 应用于生活这一教学理念。】
3.画平移后的图形。
刚才我们是动手用图片在方格纸上进行 了平移,那如果我们要把刚才平移
的过程画在方格纸上,你准备怎样画?大家动手试一下
谁来展示你的画法?
(生边讲边画)先确定关键的点,也就是三角形的顶点 ,把这几个点分别
向下平移4格,再连成图形
那平移后的这个图形你准备用什么线连呢?(虚线)为什么?
很好,这个图形是第一次平移后 的图形,后面还要平移一次。接下来怎样
平移呢?(再将三角形的顶点水平平移6个格,再连成图形 )这个图形用什么
线连呢?为什么?对,这个图形是平移后的最终图形,我们可以用实线来画。
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平移的方向呢?
哦,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平移的方向
@学无止境!@


&知识就是力量!&
师总结:
为了清 楚地表示平移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平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
箭头表示平移方向,平移的最终结果 用实线画。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
会。通过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画画,学生掌握了画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同时,通过展示作品和老师的评价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拓展思维,体验价值
1.巧算面积:(出示课件)
你能计算出这个图形的的面积吗?大家动手试一试,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对,我们可以平移的方法,将不规则的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来计算,这样
就简便多了。
2.画平行线:(出示课件)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直尺,沿另一条直角
边画一条直线,然后把三 角尺沿着直尺向下平移,再沿三角行的直角边画一条
直线,观察这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
3. 美图欣赏:平移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的,科学家们能够利
用平移将整座大楼移动;芭蕾舞演 员能够利用平移创造出欢快、优美的舞蹈;
民间艺术家们能够利用平移设计精美的图案。下面就让我们一 起来欣赏艺术家
们的精美作品吧。(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许 多动手的机会,让学生通过
数数、移移、画画等活动,通过具体实践操作,进一步认识平移,增强学生的
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最后美图欣赏,让学生感受数学美,培养热爱数学
的情感,激发学生 探索数学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课外拓展,动手创作
@学无止境!@


&知识就是力量!&
看了这么精美的图案,你是不是也想一展身手,那就行动 起来,用平移的
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来装饰我们的教室吧!
【设计意图:使学生懂得观察 生活,联系实际,体验用数学知识美化生活的
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盘点收获,成果共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有不少收获,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
收获?
六、课堂检测,及时反馈
1.判断图中的小船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小船先向___平移了___个格
再向___平移了___个格
2、画一画:梯形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左平移7格。

@学无止境!@

描写菊花的诗句-年总结范文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有关好人好事的作文


蜗居经典语录-客服的工作职责


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论语八则


圣诞小品-素质教育标语


成长中的一件事作文-元旦主持人台词


中国阅兵几年一次-厦门市招生考试中心


关于雷锋的资料-付出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