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爆笑短信-重阳节活动策划
《认识周长》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7单元《周长的认识》。
2、所处地位:此单元内容包括:认识周长,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
法。而《认识周长》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
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
长,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
识各种图
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3、说学生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
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一年级学会了
测量长度,二是在三年级上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
,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
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
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有利
于学生认识周长
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
的是一个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
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
建立周长的
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也是本课的重点。
二、说思路: 正因为《认识周长》是本单元的第3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
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此建立周长的概念尤
为重要为此本节课教学思路定为:
1、通过多种体验活动感知周长,建立清晰的概念
2、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感悟周长的计算方法。
3、利用变式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理念: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的作用,运用以
下教法组织教学:
1、情境教学法。
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
灵活运用知识。通过一系列
动手操作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
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现代教育理论强
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学中,落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
进行
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
握知识。
2、合作
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
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四、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
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
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
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
培养
学生观察、比较及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在教室中摆放大图形,吸引学生兴
趣,让
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中来,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描一描、说一说等
方法让学生来感知
周长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话,积极参与
知识的探究,
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
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标:
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
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
长。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见流程图
五、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利用教室的前面
出示的大大的心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请一位同学围着图
形走一圈,其他同学观察后,引导学生初步感知
周长这个概念。通过这个环节激
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愉悦的心情参与
到学习
活动中。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教学周长
为了让学生
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我设计了指一指、画一画、说一说、
想一想四个环节,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感知周长。
第一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第二步:
请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几个封闭图形。有选择性的展示学生画图。
请同学评一评,并指出所画图形的周长
,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进一步体会到
在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第三步:指一指身边事物的周长.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体
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
联系。同时使学生明白不仅平面图形有周长,物体表面也有
周长。
第四步:请你判断下面哪些
图形能计算周长(能,请坐好,不能,
请举手。)使学生理解只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我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有几厘米,怎么办?
意图: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2)我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围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谁的
周长大?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认识周长》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7单元《周长的认识》。 此
单元内容包括:认识周长,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而《认识周长
》是本单元的第3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
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
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
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
,及周长的计算
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
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
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
的应用技能。
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
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
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培养
学生观察、比较及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
法:采用在教室中摆放大图形,吸引学生兴趣,让
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中来,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描
一描、说一说等
方法让学生来感知周长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己的亲身体
验来说话,积极参与
知识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
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标: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
思维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3、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
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
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
感。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感知、发现
、
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更好地去
发现、去创造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以贴近学生生活的
素材为教学资源,通过小组探究、合作
学习,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去
感知事物的特征,去发现事物的规律,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培养
学生的观察,思
考、概括、探究、创新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学中,精心设计情境,激发
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加强
演示及学具操作,让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
感观的协调活动中积
累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周长的含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运用CA
I课件演示,情境引入:秋天,是一个色彩斑斓、落叶纷飞的美
丽的季节,几只调皮的小动物可高兴了,
它们把这些树叶当成了自己的运动场;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小动物(七星瓢虫、蜗牛和蚂蚁);请仔
细观察,它们
是在这些树叶的哪里运动的?(PPT)小动物把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采用音
响型媒体与图象型媒体结合,声形互补,相得益彰。形象的演示小动物爬过树叶
一周边线的长度是周长(
三个小动物运动路线不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
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带着强烈的求知
欲和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学习活
动中。
(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为
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我设计了比一比、画一画、评一
评三个环节,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感知周长。
第一步:用CAI课件显示多个图形,让学生在比较中给图形分类,揭示封闭<
br>图形与非封闭图形。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媒体的直观演示,便于学生形象
思维与逻辑思维交
互使用,发展了思维能力。
第二步:请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几个封闭图形。
第三步
:有选择性的展示学生画图。请同学评一评,并指出所画图形的周长,
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进一步体
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叫
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通过描一描、指一指、剪一剪体验周长。
(1)有了上面的前提教学,我就放手让学生动手操
作:课本p57描出图形
一周边线的长度,在描的过程中体会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里面部分
不是周长。
(2)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如:课桌面的边线、数学书封<
br>面的边线、黑板、文具盒等多个物体表面的周长。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在小
组内说一说。
(3)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篮球场中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上海中心城
区的周长是多少千米? 这
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这些活动,
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
认识周长的意义,体现数
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1、剪几张特别的图片:少先队中队旗、福娃、哆啦A梦、海宝、爱心。
小组合作完成,只要能测得结
果,都给予肯定,而且测量的内容也是生活中
常见的。最后,配合电脑媒体演示操作过程,完善认知,统
一方法。
2、围:用学生喜欢的彩色笔描出图形的边线(即周长)
课件形象直观的
演示描图过程,让图象媒体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
操作技能。使学生知道可以有不同的起点,但
只能描一周,巩固周长的含义。
(四)实践训练,深化新知。
1、想:提示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三角形要量几条边?”“四边形要量几条边?”“为什么
?”逐渐使学生
初步了解求一般三角形、四边形周长的方法。
2、算:课件显示几幅平面
图形,验证结果,揭示算理,通过量一量、算一
算活动,鼓励学生用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算出图形的周长。
3、练:再次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认
真、细致地观察课件中的一组图形,并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全班
汇报,结合学生的想法,借助多媒体展示边线的移动过
程,直观地比较出一组图形的周长,从而深化了知
识,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五)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让学生发表自己
的意见,给他们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通过提示性的引
导,让学生联贯的概括出
什么是周长,补充板书,完善内容,提示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