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绝世美人儿
618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15:4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黑龙江省招生考试信息港-在人间读后感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
将为您提供更多 的精品教学资源!《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 乘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 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
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 等
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
可能对于在使 用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又运用乘法交换律有冲突,老师在其中只是
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把前 后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简便
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数学P61-62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通过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公式的推导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科学的学
习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结合教学中具体的教学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并交流:你能发 现哪些数学信息呢?你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

(二)教学乘法交换律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5,还可以53所以35=53请大家 观察这个等式,它有什么
特点。你能照着样子,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4、 反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教师板书。他写的对吗?还有吗?

5、 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等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桌
说一说。

6、交流发现,充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归纳出乘法交换
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 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就是乘法的交换律
(板书)

7、字母表示如果用 a、b分别表示两个乘数,你能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ab=ba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并通过观察比较,以及充分的交流,发现规律,
再逐步抽象、概 括出乘法交换律。]

第 1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教学乘法结合律

1、 出示例题2

2、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吗?

3、 让学生自主解答

4、 交流解答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说说每种方法的思考过
程,还能怎样算?

5、这道题目有两种方法,那你能用=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吗?(235)6=23(56)
请大家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讨论一下。

6、交流相同点和不同 点,让学生说说,找出相同点:结果一样,数字一样。不
同点:运算顺序不同。

7,那你能照着再写几组这样的等式吗?

8、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9、请大家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10、交流发现,让学生说一说,归纳 出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
相乘,再乘第3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1个 数,它们的积不变。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 站将为
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揭题:这就是乘 法的结合律。(板书)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乘数,那乘
法结合律可以怎样表示呢?得到字母表 达式:(ab)c=a(bc)让学生读一读,并再
说说乘法结合律的意义。

[设计 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并通过观察比较,以及充分的交流,发现规律,
再逐步抽象、概括出乘法结合律 。]

(四)初步应用,

教学试一试

1、 前面,我们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进行简便计算。那乘法行不行
呢?

2、 出示题目,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两题吗?

3、 交流方法: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有 不同方法吗?(如果有,都板书出
来,进行比较)为什么这样简便?

[设计意图:要 使学生认识到:仅仅应用乘法结合律,还不能使计算简便,还得
先应用乘法交换律交换乘数5与37(或 37与2)的位置,再应用乘法结合律,
才能使计算简便。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简便的关键。]

(五)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

1、 先填空,再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最 后一个先用交换律,再用结合律,如
果学生不清楚,分步写出来转换过程。

[设计意 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意识和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思考
计算的基础上组织交流。]

2、 先算一算,再比较哪种方法简单?说说第2小题为什么简便,应用了什么运
算律?

3、 很快说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连乘的积让学生说说怎样算最快?让学生体会先
算两个数相乘 得整十数比较简便。

4、 想想做做

5让学生说说从图上能得到哪些数学 信息?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吗?让学
生独立解答。交流方法,说说哪种计算简便?

第 2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六)课堂小结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 私塾到晚清
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
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
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 》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
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
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 称”
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
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 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
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
意基本一致。

三、教学理念的设计:

家庭是 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
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 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
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 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倡导的基本理念。数学课程标
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 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 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
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
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当然独立思考是合作的前提,没有独
立思考的合 作交流是空的,在本教学中也有体现,例如在进行猜想验证的教学环
节中,我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先写一个 式子,再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最后全班进行
交流。在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时,要求学生用自 己的语言叙述概括,
用自己的方法把这个规律记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就能获得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同时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
学思路。在巩固练习 阶段,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学生以创造的空间,并通过比
较,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 运用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在练习
的设计上,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 有所提高,
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 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教学理念。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 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
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 种社会职
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
传授知 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
酒食,先生馔”;《国策》中 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
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 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
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 称
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 “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
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 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
意基本一致。


第 3 页

学雷锋活动-三重一大总结


学雷锋做好事的作文-整改报告怎么写


英文日记范文-暑假作业的答案


妒忌的意思-党校培训总结


交通安全教育手抄报-五四讲话


胡梦萦-家长寄语怎么写


自信作文-保护环境的广告语


莲作文-名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