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精品说课稿

萌到你眼炸
503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15: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文综试卷-我的自画像作文400字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说课稿
胶州香港路小学 王莉莉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
息窗2 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部
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三角形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 今后进一步学
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通过呈现学生做风筝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展开对三角形三边
关系的学习。
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心
智发展水平上 表现出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东西所吸引的
特性。在知识储备上,已经初步 认识了三角形以及三角形的特性。根据上述分析,结合
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 点。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的探究,理解并掌握“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
三边 ”,会用该结论解决问题 。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发现、总结的探究过程,积累数学活
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
质疑能力, 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发现和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展板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意以动手操作为依托,形象感知三 角形
三边关系,放手引领学生经历规律的形成过程,结合具体情境建构数学模型。体现启发
性原 则,运用观察、操作、比较、情境教等教学学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并获
得成功的愉悦。
三、教学过程



这节课以“让学生主动学习”为教学指导思想,为突出重,突破难点,达成预 设的
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 提供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究和追求知识的动力。上课开始,
我用多媒 体出示教材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是不是任意长度的
三根竹条都能围成三角形? 引领学生猜想,有的学生可能猜:能,有的可能猜:不能。到
底能不能呢?我们借助小棒研究研究,顺势 引入下环节的教学。
这样从学生熟悉的风筝入手,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1.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和发现,我为学生提供了标有刻度的铁质小棒和磁 性展板。先让
学生在展板上围三角形,发现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围不成,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并不是任意长度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的。教师顺势追问: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呢?想
不想来研究研 究?顺势引入下环节的教学。
这样的设计不仅是对前一个环节的猜想的一个验证,培养学生严谨 的数学态度,更
重要的是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由简单的动手操作走向对实质原因的
深层次的思考。
2.探究围不成的原因
首先解决“两根短小棒的长度之和小于长小棒的长度”这一情况
我用实物展台出示围不成的例 子,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样长度的三根小棒围不成
三角形呢?”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可能发现当两根 短小棒的长度之和小于长小棒的长
度时,围不成三角形。我接着提出问题:“同学们,是不是所有围不成 三角形的三根小
棒之间都有这样的关系呢?”我接着引导学生借助另外几组围不成的例子进行验证,并< br>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学生可能总结:两根短小棒的长度之和小于长小棒的长度围不成三
角形,我顺 势板书,并提问:怎样的三根小棒能围成呢?我出示两根短小棒的长度之和
等于长小棒的长度的情况。这 种情况是学生认知的难点。小棒的粗细程度以及摆的过程
中的操作的误差,都会使我们产生一种错觉,能 围成。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为学生准
备了两端已经连好并且固定住的三根小棒的学具。我出示了学生作 品后,提出问题:这
是种什么情况?学生可能回答:两根短小棒的长度之和等于长小棒的长度。我接着追 问:



那这样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呢?因为摆着的是很像已经围成的三角形,所以 学生可能大部
分会认为能围成,极少数认为围不成。到底能不能围成呢?想不想围围试试?我顺势让学生从信封中拿出两端已经连好并且固定住的三根小棒的学具,让学生小组合作围一围
试一试。在围 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发现,只有两根短小棒和长小棒重合时才能连接起
来,它们只要稍微向上倾斜一点 ,就连不上了,所以当两根短小棒的长度之和等于长小
棒的长度时是围不成三角形的。最后我让学生对前 面的发现进行完善:两根短小棒的长
度之和小于或等于长小棒的长度围不成三角形。
这样的设 计,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了对围不成的原因的一个直
观感受,通过学具的操作,使学 生的动手操作和数学思考有机结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并为接下来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打下基础。
3.借助素材,研究三角形三边关系
我引领学生经历了三个层次
(1)自主探究
我提出问题: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先让学生小组合
作,观察围成 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看有什么发现,并让小组长把他们的发现记录
在展板上。我巡视发现素材。
(2)汇报交流
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可能发现:两根短小棒的长度之和 大于
长小棒的长度。我接着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发现的。还有的学生可能发现:任意两根小棒
的长 度之和都比第三根小棒长。我顺势引领学生质疑:对于这个小组的发现,你们有什
么疑问吗?学生可能会 问:任意是什么意思?我接着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可能回答:
任意就是随便拿,想拿哪两根就拿哪两根 。学生还可能会问:所有的三角形都这样吗?
我顺势引导学生借助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进行验证。结合 学生验证情况,我适时小结
并板书: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关系是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都大于第三 根小棒。
(3)对比提升,总结三角形三边关系。
我提出问题:观察这两个小组的发现,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第二个小组的发现包括 第一个小组的发现。任意两根就包括两根短
的。我顺势用课件演示,将围成三角形的这三根小棒换成三角 形的三条边。并提出问题:
谁能来说一说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学生可能回答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 第三边。
我顺势板书: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课 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本环节的的设计,给学 生提供了充分的展示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适时引导学生质疑,营造了生生互动 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4. 引导回顾,梳理方法
本环节中,我借助课件演示,引领学生对本节课的探究学习过程进行了回顾,并梳
理出“猜想- 验证-发现-总结”的学习方法。这样做,帮助学生梳理了学习方法,积累
了数学活动经验。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巩固练习是学生深化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本课我遵循由浅 入深,循序渐进
的原则,围绕重点、难点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结合学 生回答,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判断方法,
只看两条短边的和与长边的关系。
这道题是基础练习,既检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提升了判断的方
法。
2.拓展练习
出示三根长度分别是4、5、11的三根小棒,提出问题:将长小棒缩短,这根 小棒
最长是几厘米,最短是几厘米?(小棒的长度是整厘米数)
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我适时提升方法。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运用。
3.综合应用
我课件出示 :手工小组的同学已经截好了两根竹条,正要截第三根呢!如果这两根
竹条的长度都是15cm ,第三根最长是几厘米呢?(竹条的长度都是整厘米数)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到能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整个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并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有
新的思考,新的感 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孕伏。
(四)课堂回顾,总结提升
我提问:同 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我将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并在
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 ,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



“会问”“会想”“会 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
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 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表情纹-端午节古诗四句


宁夏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公路工程施工合同


爱轮回-研究生报名号


幼儿园中班教案-农业谚语大全


十一国庆节-日本出国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心得体会格式


郭敬明语录精选-艺术设计专业排名


元宵古诗-劳动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