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方案

余年寄山水
753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16: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想找媳妇-芜湖市人力资源网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应用成果展示活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姓 名

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题 目
所属学科
刘 芳
湖南省凤凰县沱江镇登瀛街25号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数学
单 位
邮政编码
E-mail地址
授课时间
适用年级
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箭
道坪小学
416200
lanlrga@
2013年10月
三年级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
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
1、认知目标:通过的学习,初步理解平均分及分数的意义,认识并掌握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观察能
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
得运用知识解决 问题的成功体验。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对于平均分并不陌生,
在二年级学习 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
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 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在不同的渠道(包括看数学书)听说过
甚至知道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一些分数 ,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但他们并
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 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
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 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
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三年级的孩子,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已经表 现出创造
力倾向,他们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因此教学中根据“经验之塔”理论的指导,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以实际操作活动作
为学习的 支架,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感知,通过动画的引导,帮助学生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
以自主获取并构建知 识。

1
2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 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
资源及环境):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生活情境:中秋节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些同学,
老师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可以分
得多少?
课件依次呈现:想一想

学生通过观察PPT,思考并
回答。
思考1答案:每人可以分2
个。
思考2答案:每人可以分1

一、创设
情境,设
疑导入

抛出本节教学的问题: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
同学,每人可以分得多少?
教师随机引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采取抛锚式教学策略,首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中秋节吃月饼为入手,以“分月饼”这一真实问题,从2人分4个月饼,每人
可得2个;2人分 2个月饼,每人可得1个;那么2人分1个月饼,每人可得
多少?作为本节教学的“锚”,以引导学生展 开学习。
活动支架:
1.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取出圆形纸片,把它当成
一个圆圆的 月饼,怎样折,才能让2个同学得到
二、动手
操作,实
践感知
的一样多呢?折好后,把1个同学分到的部分涂
上颜色。

1、学生思考并动手操作,
对折圆形纸片



个。
思考3:把1个月饼平均分
给2个同学,每人可以分
得多少?

(学生可能说出一人一
半)
学习活动
2. 展示交流:请1-2位学生展示对折后的图形, 2、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对
问题支架:涂颜的部分与不涂色的部分大小一样
吗?
教师评价
折后的图形
3、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设计意 图:根据“经验之榙”理论的指导,本环节的学习从“做的经验”开始,
采取活动支架——折纸活动的教 学策略,让学生把圆形纸片当成一个圆圆的月
饼,开展对折图形的实践活动,通过展示“涂颜部分与不涂 色部分的大小比较”,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2个同学得到的一样多,其中1个同学分到的部分就是二分之一。
1.认识
(1)课件演示:老师“分月饼”的过程,进一步
明确分数中的“平均分”。
1
2


学生观察、讨论
回答






学生观察、回答













学生观察、回答



问题支架:把它分给两个同学,应该怎么分?从
哪分?
互动讨论: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老师分的这2份月
饼一样是多呢?
三、探索
指导,构
建概念
课件演示:
(2)课件演示:书写形成的过程。
1
2
边演示边指导观察讨论:老师和你 们一起各自分
了“月饼”,我们来回忆一下这个过程,我们先把
月饼从中间对折,留下了中间这 根折痕,这根折
痕有什么作用?
课件演示分数线的形成:它既然这么有用,那老


师把它从图里抽出来,给它变个模样。记住哦,
它表示这个物体被我们平均分了。
课件演示分母的形成:这个月饼被我们平均分成
了多少份?那我们把一共分得的总分数写在这根
表示平均分的线的下面。
课件演示分母的形成:其中这1份就是一个同学
所得,我们用数字“ 1”表示,这“1”是完整的
1个月饼吗?所以我们把这个1写在分的总份数的
上面。




学生观察并随机认读:分
数线、分母、分子

学生分小组竞争性朗读:
分数线、分母、分子


< br>这就完整的表示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
其中的一份的有这么多。与我们原来学的整数不
一样。新的数诞生了,科学家给他取了好听的名
字:分数。








板书:分数
(3)课件出示: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命名。
继续板书完整:分数的初步认识
2、指导的读法


学生跟读:分数


学生跟读:读作二分之一
学生分男女竞争性朗读:
1
2
1
2
课件演示:
讲解:读作二分之一
3. 指导的书写顺序

二分之一
男生:读二分之一
女生:读二分之一
学生跟写:
1
2
1
2
1
2


示范: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的书写 顺序。
展示:学生书写,
教师评价。

1
2
指名学生在黑板书写
其它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
1
2
1
2
1

2
学生展示,学生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在“做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动 画的观察引导,形成
学生的“观察的经验”,再由“观察的经验”向“抽象的经验”过渡,帮助学
生完成由实物图形到数字的认识转换,引导学生感知分数。同时采取讲解-
示范及竞争性朗读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读法及书写学习。
活动支架:
1
2
从袋子里选择你喜欢的图形纸片,平均折成四份,学生操作
将其中一份涂上颜色,并说出这一份用什么分数
表示?
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折的,能用分数谁表示。
展示: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不同折法。
问题支架1:还能把纸片平均折成多少份,其中
的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问题支架2:谁来说一说,你把( )图形
四、实践
拓展,深
化概念


学生展示、讲解



学生展示、讲解、回答
平均折成( )份,其中1份用分数( )
表示。
展示:指名学生介绍作品,在黑板上写出相应分

小组讨论3:除了现在折出的分数,你还能说出
其它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来吗?
总结:我们这样说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并朗读:
对,分数的个数是无数个。(板书:……无数个) 分数的个数是无数个
设计意图:本环节继续通过操作,进一步积累学生在“做的经验”,以帮助学生完成由向其它几分之几的的认识转换,实现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个案向普遍
的推理过程。
1
2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课件依次出示题目:
1、判断对错 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一定是这
五、运用
巩固,加
深理解


学生以抢答、指名回答、
全班做答等形式完成课堂
练习。
1
个圆的
2

2、教材中P93“做一做”中第1题:看图写出相
应分数。
3、教材中P96页第1题:看分数,涂颜色。
4、教材中P96页第2题: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
表示方法对吗?
课件出示学习小结卡
学生自我评价
六、自我
评价,总
结学习
教师总结性评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读作:二分之一
2
1
1
1111
、 、 、 、 、 〃〃〃〃〃〃无数个
4
57810
2
教学资源 (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
1、学习材料:教材、各种纸片(自制)及水彩 笔等。教材主要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完
成课堂练习;自制各种纸片,用于学生的操作活动使用。通 过“做中学”理解平均分,为学
习抽象知识做学习支架。
2、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主要应用POWERPOINT制作而成,
简单实用,操作方便。首页图采用P OWERPOINT“绘图工具”绘制几何图形后组合而成;PPT
背景采用POWERPOINT“填 充工具”中填充纹理效果而成;圆平分的动画采用“自定义动画工
具”中的动画路径设臵的动画而成。课 件中的人物图及月饼通过网络收集而得。学习环节“想


一想、折一折、看一看、认一认、 读一读、练一练”的按键均作了超链接,便于教师根据学
生学习情况随机进入指导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 交互性。
3、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资源: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学习结果,师生共同构建成学习过
程中形成性资源。

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
< br>激励性语言: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及时使用“你真棒!”、“你观察的真细致!”、“同
学们读的真激情!”等激励性语言给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表扬、肯定。目的是激发学生积极参
与学习的 兴趣,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贴笑脸:教师根据各小组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掌握情况及学习表现情况, 适时在黑板上贴笑脸,
给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肯定。目的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合作学习成 功的快乐。
课堂练习题:包括PPT呈现的思考题及教材中的练习题。主要是测试学生对本节课堂学习 情
况的掌握程度。目的是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便于确定后续学习目标及开展个别性学
习 指导。
学生相互评价:在学生展示学生结果时,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展示学生结果的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相互评价的习惯及参与评价的意识,懂得尊重他人学习成果。
学习小 结卡:在学习结束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及自我评价的意识。


情人节是几号-愚人节的笑话


毕业生就业推荐表范文-今年国庆


难忘师恩作文-职业生涯规划书格式


小学二年级日记-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


革命英雄小故事-玛蒂娜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模拟填报志愿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管理系统-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了不起的盖茨比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