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感悟亲情作文-班主任申请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
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
br>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
法解决。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
多样性,感受学数学
、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利用迁移规律探索,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构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猜谜语吧?老师这儿有一个,一起来看吧!
(课件出示谜语)
翅膀一展亮晶晶,
整天飞舞花丛中,
手足不闲爱劳动,
酿造甜糖好过冬。
师:你们知道谜底是哪种小动物吗?
生答:蜜蜂。
(2)复习旧知:
谈话: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
参观蜜蜂王国,好不好?不过,王
国里有一个要求就是在进入之前要先接受挑战,一起来看(课件出示<
br>口算题)
26+20= 35-10= 58-4= 61+10=
45-20=
29-7= 45+2= 78-50= 42+6=
87-30=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为本节课
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做准备。】
师:孩子们表现真棒,恭喜大家顺利通过考验,让我们一起走进蜜蜂
王国。(课件出示) 师:蜜蜂王国里可真热闹,春天到了,勤劳的小蜜蜂都已经开始忙碌
起来了。在这里,小蜜蜂们都有
不同的分工,各司其职,互相合作。
同学们平时也要像小蜜蜂学习,互相合作,共同进步。好吗?
师:仔细观察信息窗,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①当侍从的蜜蜂有32只;
②当卫兵的蜜蜂有45只;
③当保育员的蜜蜂有54只;
④当清洁工的蜜蜂有23只。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
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①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
②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
③侍从和保育员一共有多少只?
④侍从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
⑤清洁工比保育员多多少只?
⑥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
⑦卫兵比清洁工多多少只?
过渡语:会提问题的孩子都是
会学习的孩子,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
价值的数学问题,真是勤于动脑,和勤劳的小蜜蜂一样棒。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自主发现图中信息,并根据信
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培养学
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
探究100以内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
(1)课件出示第一个红点问题: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
请学生收集相关信息,把它们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读一读:在王宫里,
当侍从的蜜蜂有32只,
当卫兵的蜜蜂有45只。侍从和卫兵共有多少
只?
(2)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要这样列?
生:要算“什么和什么一共是
多少”,应该用加法。把侍从的只数和
卫兵的只数加起来就可以了,所以列式:32+45=
(3)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写在本子上。
(4)
学生轮换上台汇报口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师板书)
师: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指生交流,老师做记录。
方法1:30+40=70,2+5=7,70+7=77.
方法2:先算32+40=72,再算72+5=77.
方法3:先算30+45=75,再算75+2=77
方法4:说竖式
师:竖式的
方法和上面这种方法是相似的,5+2=7,就是上面的5+2=7;
3+4=7,就是上面的30+4
0=70,咱们这节课学习的是口算的方法,那
我们把它称为“说竖式”,把它说出来。5+2=7,4
+3等于7,等于77。
师:方法2和3可以归为一类,他们都是把其中一个加数拆分成两个
数,再相加。
(5)提问:谁用的是方法1?举手看一下,方法2和3呢?
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师:用方法1的同学最多,这种方
法是最简单的,同学们在做题时,用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口算出结果。
小结:刚才我们在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题目时,用以前学过的知识
来解决,在数学上,这是一
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板书:转化。
小练习: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课件出示练习题)指生说口算的过
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能对算式的算法有自由充分的思考空间,组内交
流使得不同学生的不同想法得到充分交流,实现
思维碰撞。】
2.探究100以内不退位减的口算方法。
(1)课件出示第二个红点例题: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
师:刚才我们用口算的方法解决了第
1个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第
二个问题吗?请同学们尝试着用口算的方法自己解决这个
问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师:你是怎么列式的?
学生列式,老师板书
指生交流本题的口算方法。(板书学生说的方法)
方法1:先算40-30=10,再算5-2=3.最后算10+3=13
方法2:先算45-30=15,再算15-2=13.
师:有什么疑问吗?方法1为什么最后是10+3?
指生说
师:比较一下这几种算法,你更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小练习:你能快速口算出结果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练
习题)
【设计意
图: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
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渗透转化的数
学思想,同时体现出算
法的多样化和算法的最优化,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师:
回忆今天我们的学习过程,我们用我们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了两
个不同的问题,老师把大家的方法总结了
一下,一起来看,课件出示。
问:边看边思考: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都是把数字拆开了整十数,然后再分步计算。
师:观察一下今天学习的口算算式,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本课的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师:小蜜蜂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想出题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
战吗?
1. 算出得数才能采蜜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快速算出结果的?(挑一两道说说)
2. 送小蜜蜂回家
师:小蜜蜂采完花蜜要回家了,你能帮它找到回家的路吗?
3.蜜蜂知识我知道
师:小朋友们想了解更多蜜蜂的知识,瞧,他们正在看关于蜜蜂的书呢,你能算一算,谁看的最多吗?
师:这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同学们
用今
天学习的方法口算出来结果,可见,这节课我们学的口算方法在今后
也能用到。
五、全课小结。
师:随着时钟指针的旋转,这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通过本节课的学
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预设:①我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②我学会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③我会用两种方法计算。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
法,
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解决这类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
,使学生对口算方法掌握的更为熟练。通过学
生做小结,使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对本节课的数学知识
有一个大
体的掌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学情分析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
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一
定的口算方法和经验。因此,让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
掌握口算方法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在备课时我预计孩子能想到计算45+32的多
种口算方法,体现出
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我认为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
掌握合
理有效的方法,所以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和算法的优化,帮助
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
内的加减法、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两
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已经掌握了。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
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使学生构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
运用方法正确口算。
2、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有用的数学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口算方法的探索的全过程,体会算
法的多样化,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以
及与他人合作
交流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利用所学
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
己的身边,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数学
学习的兴趣。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效果分析
一节课上完,回顾分析
一下孩子们的课堂学习情况,感觉孩子们
已经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
加减
两位数的笔算,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
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加
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
进行两位数的口算。(和在100以内)在在上课的开始我
先出示了10
个一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目的是让孩
子复习旧知,唤醒已有的口算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
备。
接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我从参观蜜蜂王国实际生活情境
引入,能使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这样,把教材内容变静为动,变单一为多向,变封闭为开放,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的热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打破传统计算教学的“枯燥”
“机械重复”的缺陷,让“做数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动力
。
精心的教学设计,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口算练习课上的如此灵动、活泼,
激情。掌握这部分口算
,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多
位数加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抽象,我首先让孩子们进
行“口算挑战”。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又为后来的新授
埋
下了伏笔。带领孩子们从简单的口算题中回顾了算法,为新知的学
习打下了基础。学生们觉得题目都不能
难,这时抓住机会及时问道:
“你们觉得简单在哪里?”一句恰到好处的提问,直指学习的核心—
—因为里面有整十数。接下来,顺水推舟,出示了不再是整十数的口
算(不进位)45+32,学生通
过总结已有的经验,很快地得出了答案。
这时候,老师及时提问:“看来不用老师教,大家就都已经会了
。可
是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通过学生的总结,
让学生体会到口算方
法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一致的。在整个过程中,
我并没有出现丝毫的说教,只是通过简单又智慧的引导
,让孩子找到
了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善于让学生在比较中总结,这样做
是教学时的一
大绝招。不论是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算法的比较,还
是练习题中针对性的将上下两组题目让学生比较,
其目的都是为了让
孩子在计算中不断反思,以便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算理。
整节课,学生的主
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
总之,本节课孩子们借助观察、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
,能够熟练
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堂练习测试效
果达到了百分之
九十八的准确率,效果非常好。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教材分析
本节
课教授的内容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减两
位数的口算》。口算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是100以内口算的继续,是在
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
实际中
应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萎、抽象,
教材选择了孩子们
喜欢的小动物——小蜜蜂,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
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给整节课赋以活
力、生机。这部分内容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
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
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建构方法。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
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使学生构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
运用方法正确口算。
2、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有用的数学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口算方法的探索的全过程,体会算
法的多样化,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以及与他人合作<
br>交流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
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
身边,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数学
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有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方法首先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在
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
习数学。可以编故事、讲故事,可以制成生动的幻灯片和课件等方式
激发学
生的兴趣。课堂上注意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两位数加减
两位数的口算,就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
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而
笔算桑位数加减法则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
全
相同。教学时,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充分利
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评测练习
课前复习:
基础练:
23+15= 47+32= 27+31=
15+43=
36+22= 64+21= 13+54=
73+16=
76-23= 98-74=
84-52= 99-27=
35-24= 69-18=
57-26= 45-12=
变式练:
拔高练: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课后反思
《两位数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
减一位数和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一
定的口算方法。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
点:
一、 复习旧知,唤醒经验。
在新课内容之前,我先组织学生复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
两位数
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以及进位加。学生通过口算、交流计算方法、比
较三组口算的异同,
唤醒已有的口算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从实际生活
情境引入,能使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这
样,把教材内容变静为动,变单一为多向,变封闭为
开放,能有效激
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打破传统计算教学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让“做数学”真正成为促
进学生发展的原动力。
三、扶放结合,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节课自始至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整个教
学过程由
扶到放,在引导孩子探究45+32=77的口算方法时,分信任学生,大
胆地放手,
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指名展示算法,让学生通过交流获取
新知。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
法的过程,在探索时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维习惯,用不同方法进行口算。这样,
既满足
了优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可让学困生有样可学;在探索45-32
的时候,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结果,在求同存异中,他们
也找到了各种不同的算法。由于学习环境的开放,教师的大胆放手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到不断地发展和提升。而在计算
45-32=13的口算方法上我
备课时就认为这个难度稍大些,但是课堂
上出乎我的意料,有三个孩子想出了不同的算法。一个学生的方
法是:
将45看成40+5,32看成30+2,先用40-30=10,再用5-2=3,最后
10+3=13,所以45-32=13.另一个学生的方法是:把32看成30+2,
45-30=
15,15-2=13虽然我准备的方法和孩子们类似,但是我认为这
是本节课精彩的地方,因此我就没
有出示我的方法,这也让我重新认
识到要充课堂上有些情况并非我们主观臆测的,我应该善于抓住教学<
br>中学生精彩的地方并让它成为一个个亮点。
四、提倡算法多样化,注重优化。
口算跟其他算法不同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
在探求算法时,尽量尊重学生的
个性差异,让他们展示不同的算法。
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在交流中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
从而选择比较合理,适合自己的算法,并引导学生对退位减与不退位
减进行比较,在区分异同的
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
方法。并且,在找到口算的多种方法后再问他们:你最喜欢哪种
算法,
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评价,让他们找到最简捷、最容易的方
法,从而体现了算法
的“个性化”与“优化”的和谐与统一。 在练
习方面,我调整了书上安排的练习,将练习分为三个层次
:基础练习、
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基础练习安排了口算以及估数,一方面提升数
感,另一方面
也能提高口算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综合练习安排了书
本想想做做第四题,再安排了两个变式。
这节课虽然顺利上完了,但我觉得有一些遗憾,比如是对于孩子
想出的好的方法时,我认为自己的评价
语不够丰富,如果能多用些鼓
励的话语表扬他们,同时鼓励其他孩子向他们学习,课堂效果会更加
的好;再就是在关注整体这方面我做的不够好,语言也不够简练,希
望以后自己多加以改进。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掌握必要的
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
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
决方法”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
题的过程”。
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
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巩固和提高
。同时
也为后面学习的估算、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口算、
笔算以及万以内的
加减法做好了准备,因此,学好这节课的内容是很
重要的。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
(一)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注重对基本技能的理解
和掌握。《课程
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在教师
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并尝试解决”
“了解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
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 程”。根
据学生已有
的知识基础,为学生提供探索口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设计一
些可供学生自主
探索、 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 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
的知识和计算方法,自主探索出新的口算方法。教
学时,要留有充裕
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在自
主探索的
基础上,适时组织谈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 算
理的理解。应为学生提供充分
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
索计算方法。
(二)重视基本技能的形成,培养学生细心口算的习惯。 在两
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中掌握的
“转化整十数再加减” 等关键点,
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加减口算以及笔算的打好基础。因此,一定
要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要清晰,二要有条理。其
次,要帮助学生理清计算的各个环节, 使
学生能在计算过程中有效地对各环节实施自我监控,
特别要关注自
己易出错的环节。另外,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要
适度,不能
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重训练的实效
性。
(三)注重运算规律的探索,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数的运算历
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而运用数的运算规律简便计算, 是
数的运算 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
也是培养数感的重要手段。有些计算的算法是一致或相似的,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体会
这些题目在算法上的一致性, 促进计算方
法的有效迁移,让学生经历“猜想——口算——练习”的探究
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积累探索数学规律
的活动经验提供机会
。
(四)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解决问题,《课程标
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
中提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
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
解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体验与 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首先,为学生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丰富的
资源,创设贴近生活的生动情境。让学生运
用数学知识解决多方面的实际问题,
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
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同时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
习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这对于
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尝试从不同
角度观察选择蕴含解
决问题的多种信息, 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在与同学
进行
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了解不同的解决方法,在不断探索与
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海欧247530103
贡献于2015-06-15
专题推荐
2014教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