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别妄想泡我
604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16: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查询-中秋节祝福信息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开课教案段郢乡吴岗小学王玉华执教20XX年10月16日
课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 元的第一节课。它是在学生
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行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
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
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应用意识。”
1、课堂设计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实践操作,
激发学生 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 使他们在求知的学习状态中展示个性。同时,我将组织学生认真观观察、 分析
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梳理来完成探究任务。
3、使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教学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
握平行 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动手操 作中,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领会割
补的实验方法,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及多 种感官并用的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公式推导,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的普遍 联系,培养其辩证唯物
主义思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生活处处有数学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难点: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
和高的关系。
五、教具学具:自制长方形框架、方格纸、PPT课件、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
尺 等。
六、教学流程
(一)、巧设情景 铺垫导入
(二)、组织动手实践 多维尝试探究
(三)、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
1、基础练习:算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图在课件中)
2、提升练习: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长度,并分别算出它们的面积。 (图在课
件中)
3、展练习:下图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在这条平行线之间,还可以
画出几种 形状不一样而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图在课件中)
4、拓展创新
(四)、课堂总结、作业。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铺垫导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师:(在实物投影仪中出示教具,如下图)这 是一个长方形框架,它的长是8厘米,宽
是5厘米,它所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根 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
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如果捏住这个长方形的一组对角 ,向外这样拉,(教师演示,如下图)同学们看看,
现在变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
师:这样一拉,形状变了,面积变了吗?
应变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前的长方形 和变化后的平行四边形,可能有的学生认为面积不变,也
是40平方厘米,有的认为面积变小了,教师暂 时不予评价。
师:(对认为面积不变的同学质疑)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相邻两条边的乘积)
师:究竟这个猜想是否正确,下面我们一齐来验证一下就知道了。
请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来 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把拉成的平行四边形框架放
在方格纸上,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如下图 )数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cm2,不
满一格的当半格计算。(通过学生数一数,得出这 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2cm2,使学生明确 .
拉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变少了,相邻两条边的乘积不能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看起来 ,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不能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就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吧。(板书课题: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
二、组织动手实践 多维尝试探究
1、图形转换
师:(教师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卡 片)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不知道它的面积如何
计算,能不能把它转换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呢?(能 )可以转换成什么图形?(长方形)
师:四人小组合作,用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卡片和剪刀 ,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
形。(学生动手操作)
2、探讨联系
师:同学们真能干 ,很快就把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了长方形,请大家认真观察,转换前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和高分别与转换 后的长方形的面积、长和宽有怎样的联系?(小组讨论
交流,引导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观察,从中得出转换 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和高分别与转换
后的长方形的面积、长和宽相等。)
师:(结合黑板 上的图形说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这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长
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 等,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3、推导公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公
式?(引导学生说出 用字母表示公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S=ah)
4、验证公式
师:究竟 这个公式是否正确?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把导入时拉成的平行四边形框架
放在方格纸上,用实物投影 仪显示)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推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来计
算这个平行四边形框架的面积。(先让学 生明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再列式
计算。)
师:计算出来的结果和我们数方格得出的结果一样吗?(一样)
师:这证明我们所推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正确的。
5、提问质疑
师:刚 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23—24页,还有什么疑问,请提
出来。(学生阅读课本 和质疑)
三、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
1、算一算
师:(课件出示如下 图)算一算停车场里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停车位的面积各是多少。
(学生动手算一算,再让学生汇报。 )
2、选一选
师:(课件出示,如下图)要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下面几个选择, 你选哪个?为什
么?(引导学生理解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底和高必须是相对应的。)
3、画一画
师: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面积是24 cm2的平行四边形,看谁画得又 对又快。(先向
学生说明这个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cm,要求学生想清楚该怎样画,再动 手画
一画。)
4、想一想
师:(课件出示如下图)学校里有一块草地,想在草地的 一边修一条小路通向另一边,
下面的有三种设计方案,你认为哪种设计方案的面积最小?为什么?(先小 组讨论,再让学
生自由地发言,引导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来思考问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四、课堂总结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反思一下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长方形面积=长×宽
S=a·h S=a·b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长方形框架巧设情境,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公
式推导作铺垫,然后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向学生提问:面积变了吗?引起学生的好奇
与 争议,以此为契机,再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证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相邻两条边的乘积是
错误的,激发学 生进一步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求知欲望。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 时间和空间,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地探
索和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 过程中,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主体地位发
挥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 全新教学理念,同时,点燃了学生
创新的火花。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比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段郢乡吴岗小学王玉华执教20XX年11月6日
课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 比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比在数
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 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本课的教学设计
是“相片的长于宽的比例”“速度 与水果价格”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 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
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 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生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 的活动经验。因此,教学力求通
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 、自己熟悉的有挑
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 要,
借助多个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
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理念:
1.精选典型情境,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
2.联系数学史料,借助比号的写法沟通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3.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 力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
比,体会比与除法的密切联系和 在生活中广泛地应用。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
学生求知的欲望 。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难点: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
(一)、情境体验,引出比
(二)、揭示课题,探究比的意义
1、揭示课题
2 、探究比的意义
3、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找身边的比
5、与体育比赛中的比比较
6、知识延伸
(三)、总结与延伸
(四)、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引出比:
1、情境一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看是谁?——幻灯
生:海宝。
师:这里还有三张图片,你们看看哪张与A图最像?(学生选择)
师:B和C为什么不像?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幻灯
师:看来与A图像不像与长方形的长和 宽有关系。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一起研究
一下。我们把图片放在方格纸上,—幻灯
生观察并回答。师板书:6÷4=1.5、12÷8=1.5,所以它们很像。
师:图A的长是宽的几倍?
生:A图表示长是宽的1.5倍。
师:12÷8=1.5表示什么意思?
生:D图表示长是宽的1.5倍。
师:B,D 两幅图为什么不像呢?我们来看一看,它们的长又是宽的几倍?
师:刚才我们解决像与不像的问题,用的是除法。
2、情境二
师:凭大家的生活经验和平日观察,从我们学校到小白楼,是骑车快还是跑步快?
生答:————
师追问:真的是骑车快吗?我们来比一比。——幻灯
请学生读条件和问题。
师:怎么求速度?生答:路程÷时间=速度
指名列式求速度,板书:40÷2=20(千米时)45÷3=15(千米时)
提问:你们说谁快?
再问:40÷2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马拉松运动员1小时跑20千米。
师:马拉松运动员很厉害,比骑车都快。
师:刚才我们比较谁的速度快又用的是什么方法?生除法。
二、揭示课题,探究比的意义。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揭示课题
师小结:看来,除法(板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手指着除法式子) 除法还
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示,谁知道?生答。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说。板书:比。今天我
们来认识比,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比。
2 、探究比的意义
6÷4如果用比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请知道的学生来前面写。
教师再进行示范写,边写边强调比号写两个小圆点,在两个数的中间。写作:
6∶4读作:六比四。
师:这四组比都是谁与谁的比?这个比表示的含义与除法是一样的。
师:谁能把40÷2也用比的形式来写。
提问:45∶3是谁与谁的比?示什么意思?路程除以时间可以写成路程∶时间=速度。
师小 结:看来比表示的含义就是除法算式的含义,比与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你能试着
说说什么叫做比呢?生 ...
师揭示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板书。
3、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
师:比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两个小圆点叫什么?以6∶4=1.5为例:板书比
号 ,比号前面的数是前项,后面的数是后项,比的结果叫比值。
问:你知道比号是怎么来的吗?——幻灯 介绍比号的来历。(17世纪,著名数学家莱布
尼兹认为,因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所以比号 与除号有一种亲缘关系,而比号与
除号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横线去掉,于是“∶”就成为 了现在比号。)
师:现在同学们对比已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事情是和比密切相关的。我
们一起来看一看下面的比。
(1)、甘蔗汁与水的体积比是1∶2
师:先 读一读,你怎样理解这个比?通过以上的数据让我们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倍数,分
率,份数关系,一个小小 的比让我们产生这么多的联想,我们再来看一看下面这一组比。
(2)、师:树高与影长的比是5.7∶3 。随机提问

(3)、我们还可以借助 比的关系在不同的事物中求出新的量来,就从生活中最熟悉的购
物开始吧。哪个摊位上的苹果便宜?
4、找身边的比
师: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比,其实我们身边也充满了比,例如:我们班人数和老 师人数比
是25∶1。大家想想,用智慧的眼睛观察身边,能不能找到更多的比。 学生汇报。
师:其实,身体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比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件出示:学生自己读一读。
(1)、婴儿的头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4。
(2)、成年人的头长与身高的比约是1:7。
问:读完这两条你有什么想法?
(3)、两手平伸的长度和自己身高的比约是1:1。请学生比划自己的身高。
(4)、人的心脏与拳头的比约是1:1。
教师观察,有的同学伸出小拳头,老师问:你这是干什么呀?生…你是怎么知道的?
(5)、成年男子的肩宽与头长的比约是2:1
5、与体育比赛中的比比较。——幻灯 我们今天学习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而体育比赛中的比只是借用比的形式,是记
分的方法 ,是比较大小的,表示的是谁多谁少,是一种相差关系。
6、知识延伸:——幻灯
师:同 学们,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宽与长的比是9∶16,液晶电视屏幕宽与长的比也是9∶
16,为什么都选9 ∶16呢?它是一个不简单的比,是一个黄金比。宽与长的比值接近0.618
的长方形是最美最舒服的 。我们一起欣赏几幅黄金比的图片吧
三、总结与延伸: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 么收获?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比,除此之外,生活
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比,下课后,请同学们寻找生活中 更多的比,去感受更多的比,去探究更多
的比,去创造更多更美的事物吧。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书51页练一练。
2、寻找适生活中的比,记录下来,再说说它的含义。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
6÷4=1.5 12∶6=2 12 ∶ 6 = 2
8÷4=2 8∶4=2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读作:十二比六
教学反思
本课我运 用情境导入的办法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体验的成功。同时我又让学生发挥
已有的数学知识来理解比, 使他们学习新课的难度降低,并且发挥他们视觉效应,使学生感
觉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 习数学的兴趣,在他们的兴趣之上我适时加以比的
概念,减小了接受的难度,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但课堂 上我还觉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较少,
所以还要完善。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比例尺》公开课教案 段郢乡吴岗小学 王玉华 执教 20XX年4月8日
课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比例尺》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六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最后一节
内容。比例尺一课的知识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 尽管教材对比例尺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了
改动,但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与实际生活较远,所以在教学 时必须将这部分知识进行改
动。
二、学生分析:
尽管学生对化简比、比例的知识已 经掌握了,但对比例尺的概念比较生疏,而且这部分
知识也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三、教学理念:
1、利用情景导入、试画教室平面图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 际联系在
一起是本课的创新点。
2、抓住热爱祖国的情感选择祖国的版图进行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比例尺的作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副图的比例尺。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
惯。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
学生:一张白纸、练习本,一副中国地图
六、教学流程
利用课件创建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由此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 解决问
题的关键。本节课的设计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谈话导入
2、创设情境,体会比例尺的作用
3、探究新知,认识比例尺
4、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5、引导学生小结本堂课的知识点。
6、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师:同学们,老师为了上这节课,在商店买了一个比例尺,你们相信吗?(拿出一把直
尺)问:这是比 例尺吗?
生1:是。
生2:不是。
师:相信上完这节课后大家就明白了。(板书:比例尺)
二、创设情境,体会比例尺的作用
(课件出示一幅中国地图)
师:这是什么?
生:中国地图。
师:我们中国的国土面积有多大?
生:960万平方千米(平方公里)
师: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把那么大的面积画在这张图纸上的吗?
生:把它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
师:对了,就是把我们的祖国缩小画在地图上的。老师这 里还有两幅地图,请同学们认
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两幅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
生:它们的大小变了,形状没有变。
师:为什么大小变了,而形状没有变呢?
生:因为它们缩小的倍数不同,所以大小不同,而形状相同。
师:说得非常好。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经常要用到把一些实际的物体缩小或扩大一定的倍
数画成平面图。你还见过哪些例子?
生1:建房子的设计图纸。
生2:相片。
生3:图画。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
师: 有没有需要扩大一定的倍数画在图纸上的呢?
生1:细菌。
生2:手表的零件。
生3:人体细胞。小蚂蚁的照片等。
师:请同学们看这里的课件了解一下。
(出示课件。大型建筑物的照片、人体细胞图、微生物 照片等。并问学生这些图片与实
物比较是缩小了还是扩大了。)
三、探究新知,认识比例尺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亲手试一试,把我们身边的物体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呢?
生: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师:下面就请你们来当一 个小小的设计师,课前我们已测量出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
米,请你们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你 的白纸上,并完成表格。

师:在画之前,先看清楚要求。(课件显示):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个人独立画出平面图;

图上距
实际距图上距离与实际距
离 离 离的比




(3)在右表中填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


宽的比,并化简。


师:同学们的作品都完成了,请同桌之间交流< br>自己的作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距离。
学生汇报。
(师选出大小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请这些作品的设计者来说说你们是怎样设计的 ,并指出你所画的平面图的图上
距离和实际距离各是多少,它们的比值是多少。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8厘米:8米=8:8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2)4厘米:8米=4:800=1:200 3厘米:6米=3:600=1:200
(3)16厘米:8米=16:800=1:50 12厘米:6米=12:600=1:50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 在着一种倍数关系,这就是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知识——比例尺
师:什么是比例尺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1:图上的长度与实际的长度的比。
生2:图上的距离与实际的距离的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 (强调第二种写
法)
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教室平面图)这些平面图的比例尺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1:第(1)副图: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厘米。
生2:第(2)幅图: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200厘米。
生3:第(3)幅图: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50厘米。
师:请同学们打开中国地图,找一找地 图上的比例尺。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地图上的比
例尺表示什么意思。
师指名说一说。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四、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比例尺,那么你们能不能用比例尺的知识解一些实际的问题呢?
生:能。
师用课件出示例1: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 br>例:在一幅学校的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100米的距离.求这幅平面图的
比例尺 .
师:先说说题中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各是多少,然后在练习本上解答。指名一名同学
板演。
师:请同学们跟你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你的解题方法。
(学生交流完毕,让学生汇报,并板书)
方法一: 方法二:
100米=10000厘米 10厘米=0.1米
10:10000=1:1000 0.1:100=1:1000
答: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0。
让学生比较这两 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地方,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强调首先
要化成同级的单位。
小组合作求出笑笑家的总面积。
五、引导学生小结本堂课的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作业
试画自己家庭的住宅平面图。
板书设计
图上距离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 ﹦ —— ————
实际距离
教学反思
《比例尺》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与实际生 活
较远,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
概 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教材上的情境:笑笑家的平面图,图形比 较复杂,不利于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因此
以教室的平面图入手去学习比例尺的意义,简化了教学内容 ,利于学生理解,起到了事半功
倍的效果。还利用学生手中的中国地图让学生自己寻找地图上的比例尺, 认识比例尺有两种:
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同时还明白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之间还可以互化,体 会两种
比例尺各自的优势。
反思自己的这节课,感觉比较清晰、流畅,知识点也 都落实到位,学生参与的热情比较
高。只是在时间的把握上有遗憾。个别环节有些着急,未能给学生留下 足够的思考时间。在
以后的教学中,自己会努力克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涉外合同-鲁东大学教务信息


先进基层党组织材料-沈阳医学院教务处


徐州工程学院地址-公务员考核登记表


老乡会致辞-天然地震


中国测绘局-太阳和霓虹灯


主婚人词-临沂师院


十八届五中全会-谦让作文


韩承羽-德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