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玛丽莲梦兔
899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17:3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童年趣事作文500字-法律事务工作总结



第一单元
《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复备人:

一、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第2页:谁的得分高。
二、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
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
化。
4、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
算法的多样化。 < br>2、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玩套圈游戏,看看谁的得分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口述题意。
2、出示统计表,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淘气
第一次
24
第二次
30
第三次
41

1



笑笑




23 44 29
3、小组讨论:他们谁说的对?
4、独立完成: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1)计算淘气的总分:24+30+41=95
先与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
2 4
+ 3 0
5 4
先把前两个数抄写下来,相同数位要对齐再进行计算,得数是53。
在54 的下面对齐数位写出41,54与41相加,先算各位,再算十位。结果是
95
5 4
+ 4 1
9 5
生2:也可以把三个数字都抄下来,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2 4
3 0
+ 4 1
9 5
(2)计算笑笑的总分:23+44+29=96
笑笑的三次成绩分别是23、44、29,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笑笑
最后的总分是多少?

结论:淘气95分,笑笑96分,笑笑的总分比淘气的高,所以笑笑赢了。
3、小结:100以内的连续加法,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

2



满10,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4+26+29= 37+28+34= 16+35+57=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1996年
2000年
2004年
金牌
16
28
32
银牌
22
16
17
铜牌
12
15
14
(1)先估计一下,哪年获得的奖牌多?
(2)1996年获奖牌多少块?(16+22+12=50)
(3)2000年获奖牌多少块?(28+16+15=59)
(4)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你估计我国运动员将会获得多少金牌?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连 续加法,同学们在做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相 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所以
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六、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连加运算
淘气:24+30+41=( )
2 4 5 4 2 4
+ 3 0 + 4 1 3 0
——— ——— + 4 1
5 4 9 5 ———
9 5
笑笑:( )□( )□( )=( )
答:淘气共得了( ) 分,笑笑共得了( )分,( )获胜。

《秋游》教学设计
主备人:平山第一小学 黄丽燕

3



审核人:惠东县实验小学 李慧坚 教育局教研室 杨金凤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第4页:秋游。
二、教学目标:
1、教材 分析: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
力。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 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
关系。通过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 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要知道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可
以有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
3、具体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
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连减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24+16+27 49+17+32 15+26+44 33+29+25
2、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来到了海洋公园。他们马上要乘船到海上游览一圈了。(让学生体
验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核心过程推进
1、观图,获取信息。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出示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

4



值的数学信息。)
(2)生观图,获取信息。
(3)学生汇报:(1)船上可以坐90人。
(2)有两队学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2、出示并解决问题。
问题一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请您帮工作人员算一算,
这样才能知道还可以上多少游客。 )
(1)生读问题,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在练习本上边列式边说明。
师:请各小组选出一名代 表汇报,组员可以适当补充。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
听完后可以质疑。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 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 量关系。
(3)学生汇报:
思路一:
①方法分析:要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 以用可乘人数依次减去两队的人数,
列式为:90-45-25。
师:请尝试用竖式计算。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②探究90-45-25的计算方法。
生1: 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学生练习本上试算。(借板演题统一订正)
生2:90—45=45 45—25=20
师:还有其他解题思路吗?
思路二:
①方法分析:求船上有 多少个空座位,可以先求出两队的总人数,再用可乘人
数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还有多少空座位。
②生:45+25=70 90—70=20
问题二:乘车返回学校,还有 多少人没上车?(70人乘车返回学校,第一辆车
上有38人,第二辆车上有24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 )
(1)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然后思考解题思路。
(3)最后列式计算。

5



学生先独立读题, 然后在小组里一起说一说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解题思路。
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在小组内订 正。同伴互助。
得出结果:38+24=62(人) 70-62=8(人)
(三)巩固练习
第5页练一练第2题和第1题的第二幅图。(作业本上分组独立完成两题,统 一
订正,同桌互批。)
(四)课堂小结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真、
仔细。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1题第一幅图;第3题;第4题(小组内完成)课后,作业本上完成 。
(通过反馈,了解学生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辅导学困生,改进教学。)

六、板书设计:
秋游
——连减运算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1)90-45-25=( 20 )(个) (2)45+25=70(个)
90—70=20(个)
答: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 )个空座位。
《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
主备人:平山第一小学 蔡春燕
审核人:惠东县实验小学 李慧坚 教育局教研室 杨金凤
复备人:

一、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第6、7页:星星合唱队。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6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教学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生:喜欢)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学 生回答时,关注
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1)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2)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3)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就是没有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
来多了还是少了?
生1: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
生2: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
师:同学们不仅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讲出了道理,真棒!
(二)自主探索
1、师 :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
题可以现场解答。)
生: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学生可能出现 的答案有:
15-9=6(人) 52+6=58(人) ;52-9=43(人) 43+15=58(人) ;52-9+15)
在学生列出:52-9+15之后,启发学生说一 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原来有52
人,毕业离开了9人,就是少了9人,所以是52-9,,又加入了 15人,就是又多了
15人,应该再加上15。
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 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
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

7



视,一方面,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 了解
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师:把你的算法向 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是:先算52减9,再加15,结 果等于58。如果出现先算52加15再减9
的算法,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并谈谈看法。同时 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
方法。)
师: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谁愿意把你用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
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 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就主动介绍。)
师: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2、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课件出示:教材第5习题)
师:同学们,这两道习题你能解答吗?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 样想的。关键弄清:叔
叔比淘气大29岁,就是8+29=37(岁),说明叔叔37岁;阿姨比叔叔小 5岁,就是
叔叔年龄减去5岁,所以写成一个算是就是8+29-5。
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
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练习巩固
完成课本第7页练一练的题目。
(四)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
算)

六、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
————加减混合运算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52-9+15=58(人)
5 2 4 3 5 2
— 9 + 1 5 - 9

8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
4 3 5 8 4 3
+ 1 5
_____________
5 8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第二单元
《买文具》教学设计
复备人:
一、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购物》第10、11页:买文具。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9



3、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
民币。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准确进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准备:
课件、人民币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钱包,从钱包里拿出一些不同小面额的钱来) “钱”是我们国家进
行购物时使用的 货币,统称为“人民币”。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并
学习用人民币来购买文具。(板书: 买文具)
(二)学习新课
1、认识人民币。
(1)(出示不同小面额的人民币) 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从老
师手中拿出来吧!
①你是怎么知道它是5元、2元 、1元、5角、2角、1角……(这里根据学生
所拿的、自己认识的每一张人民币进行提问)?
②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来辨认的?除了这些,你还认识哪些面额的人民币?
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及或直接出示不同面额的硬币:1元、5
角、1角、5分 ,让学生进行辨认。然后进行总结这一类是纸币,这一类是硬币。
(3)看课本“认一认”:图中有哪 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说说哪些是纸
币,哪些是硬币?
(4)同学们,你们知道1元可以换几张1角呢? 几个1分可换1张1角呢?
(5)练习:
① 练一练的第1题 换一换,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② 练一练的第2题 填一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强调:计算钱数时,相同单位的钱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2、学习付款。

10



(1)创设情境:(出示钢笔)1支钢笔1元钱,要买这支钢 笔你都可以怎样去
付钱呢?老师做售货员,让学生来付钱购买钢笔,展示学生的付钱方式。
( 2)课件出示文具情境图,同学交流说一说购买每一种文具都可以怎样付钱。
老师选其中2-3种让学生 交流付钱方式。
(3)小结:在用人民币付款时,相同的钱数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式。
3、 1把尺子8角,淘气想用1元买1把尺子,如果你是售货员,你应找回多少
钱呢?你如何列式解决呢?
学生交流并列式解答(见板书)
4、学生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图中的 哪些文具?先在小
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
(四)本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应该如何爱护人民币 ?

六、板书设计:
买文具
———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0-8=2(角)
1元=100分 答:应找回2角。
《买衣服》教学设计
主备人:平山第一小学 赖运红
审核人:惠东县实验小学 李慧坚 教育局教研室 杨金凤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购物》第12-13页:买衣服。
二、教学目标:

11



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的以及
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3、在购物情境中,初步培养学生口头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堂的 “认一认、买一买、问一问、说一说、拿一拿、读一读、测一测”
系列活动,学会简单的购物,认识人民 币,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
够用口头语言描述付钱、找钱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1、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2、根据情境图口头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课件,人民币教具。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亲近数学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元、2元、1分 、2分……等这样的小面额的人民币,如
果我们要买衣服、电器等大件的商品,还用这些1`元、1分的 钱方便吗?那我们就
要用到一些较大面额的人民币,这节课我们来就认识这些大面额的人民币。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新学期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
看一看。
(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
41元,T恤39 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 瞧,这么
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结合实际情况,把活动置于服装店,并且把教材上的内容扩充,使其更加丰
富。)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各种版本的大面额的人民币。
(1)课件出示“人民币的认识”,展示所有大面额的人民币,我们来认一认它
们。
(2)认识两种版本的100元人民币。

12



①你们看看这张是多少面值的?(展示1999年版的100元人民币)你们是怎么
知道这是100元 的人民币的呢?
②继续认识1990年版的100元人民币。
(3)小结:我们一般都是 通过人民币上的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或直接通过图案等
来区别各种人民币的面值的。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在 纸币的左下脚有一些点,你们
知道它有什么用吗?(这是专门为盲人朋友设计的,有了这些点,盲人朋友 通过摸
人民币,就能知道是多少钱了。接下来具体数一数100元的盲点数目。)
(4)让学 生认一认1990年版和1999年版的两种50元人民币。同样让学生认
识20元和两种版本的10元 的人民币。
(5)总结:我们的人民币上通常都有国徽,国徽代表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
我们一定要爱护人民币,那么怎样做才是爱护人民币呢?
2、模拟购物活动,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1)每人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若干张。 (除了大面额的外还需准备1元、
2元等小面额的)
(2)出示图片“买衣服图”,让学生明白可供自己购买的商品和价钱。
(3)在小组内进行买衣服的活动,其中的一位同学当售货员,其余同学当顾客。
售货员任务 :在顾客表示自己要买几件衣服后,要在下表的购买商品一栏中做
纪录并迅速算出他所需付的钱数,填入 表中的应付款一项,同时统计顾客的付款方
式。
顾客任务:自己选择好想买商品之后,算出所 需付的款数,并思考怎么付钱,
准备好正好的钱数。
(4)在购物过程中,同学轮流当售货员。
(5)提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尝试练习,初显身手
1、准备:每小组发一个里面装有一些人民币(附页中的样张)的 小信封,里面
分别装有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若干张,完成课本第一题。(先独立
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2、完成课本第二题,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拿出模拟人民币来换算,也可以同桌合
作换算。

13



3、游戏“凑100元”:
每组准备10元、20元、50元的人民币票样若干张.
问:如果需要100元,可以怎样拿?
小组合作,让学生用这些钱摆一摆,试一试.并将本组的方案进行统计,最后
师汇总所有结果。
(五)应用新知,拓展延伸
1、读一读、讲一讲课本第5题周恩来智答外国记者问题,课件出示。
2、游戏练习,巩固知识。
(六)畅谈收获,自我评价
1、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应该如何爱护人民币
(七)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六、教学板书设计:
买衣服
———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100元
50 元
20元
10元
一张100元=2张50元=5张20元=10张10元



14



《小小商店》教学设计
主备人:平山第一小学 蔡惠英
审核人:惠东县实验小学 李慧坚 教育局教研室 杨金凤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购物》第14-15页:小小商城。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
2、教学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 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
具、文具等等吧?(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
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9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5元。
·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交流各自的发现,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基
础。】
(二)自主探究
1、师:现在咋们注意看第一幅情境图,笑笑买了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 坦克,
一共需要多少元?

15



生:1架玩具飞机12元,1辆玩具坦克9元,一共就是:12+9=21(元)
师:回答得非常准确,真棒!
2、师:看第二幅情境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
元?
生:1盒水彩笔15元,那么20-15=5(元),应该找回5元。
3、师:说得真好!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内说说你的
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再组织汇报。学生所选
物品只要是两样且总价 没有超过30元都可以,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4、师: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 和2张2元,他可以怎么付钱?先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教 师巡视,即时知道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学生
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有两种:
(1)3张1元和1张2元,正好是花皮球的价钱5元。
(2)付1张1元和2张2元,也正好是5元。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说得很好。
5、师: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算足球比篮球贵多 少元,就是计算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用减法计算:
72-68=4(元)。
师:思路很清楚,说得非常正确,真棒!继续努力哦!
6、师: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后,请 小组代表汇报提出的不同问题,请其他同学解答,并组织
交流想法及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 :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提升: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
———解决生活问题

16




1、共需要多少钱?(用加法)
2、应找回多少钱?(用减法)
3、如何付钱?(凑钱数)






第三单元
《有多少个点子》教学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个点子”,即课本第16、17页
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境和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2、进一步巩固简洁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根据情境图写出乘法算
式。
3、引导学生盛情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用简洁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2、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点子图、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我们的好朋友淘 气和笑笑现在在做什么呢?你们想知道
吗?那就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出示情境图)

17



谁来说一说他们在做什么呢?(学生交流说一说)
那我们这节课就和淘气、笑笑一起玩一玩吧。(析书课题:有多少个点子)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根据图形写出简洁算式。
(1)让学生进一步说一就淘气和笑笑摆的点子图,以及如何根据点子图列出
算式的。
(2)师摆一个点子图,让学生根据点子图列出算式。
师:我这里了有一个点子图,你知道图中有多少 个点子吗?应该怎样列式呢?
(课件出示点子图)


A、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B、全班汇报交流:
生1:5+5+5=15
生2:5×3=15或3×5=15
师:你能解释下你列出的乘法算式吗?
学生汇报时适时的进行引导。
2、根据乘法算式写出图形的不同表示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熟练地帮老师数出了点子图上点 子的数量,谢谢你们。老师这
里还有一个疑问,不知道你们还大愿不愿帮老师这个忙吗?老师这里有一个 乘法算
式,你们能在点子图上表示出这个算式吗?(出示:4×7)那就让我们快开始吧。,
线 段不能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1)学生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汇报交流。
3、小结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8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帮老师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下面这些问题你们
有信心完成吗?
1、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8。




(1)独立在点子图上圈画。
(2)全班汇报、展示。
2、课后练一练第1题。
(1)独立完成。
(2)交流展示,全班订正。
3、课后练一练第2题。
组内完成,教师巡视。
四、回顾整理。
1、家有什么收获?
2、在这节课上的表示怎么样呢?组内相互评价一下吧。
六、教学板书设计:

有多少个点子
5+5+5=15
5×3=15或3×5=15









19














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16、17页《有多少块糖》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数数的过程,能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物体的数量。
能力 目标: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
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 算式;
情感目标: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
种运算与 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 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
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难点:明确从不同角度观察、数物体个数时,所表示的“几个几”的含义不同。
四、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糖块。
学具:小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淘气和笑笑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猜猜看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引导:你们真聪明,淘气和笑笑给你们带来了一堆糖果,但是不知道有几块?
你猜猜看?
学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块糖。(板书:同数连加)
(二)自主探究

20



1、摆一摆,数一数
但在数之前谁能告诉我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数数的方法?
生1:一个一个地数。
生2:两个两个地数。
生3:五个五个地数。
……
师:大家记得真好!老师给你们每组奖励一些糖。(20块)接下来就请用自己喜欢
的方法数一数发到 你们手中的糖。在数之前老师是有任务的,请同学们竖起你
的小耳朵听清楚哦。
(1) 你每次数几块?
(2) 数了几次?
小组先自己数并交流,然后再让个别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可适当的讲解并回答相应
的问题。 < br>【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经具备的跳着数数的方法和技能引入新课,既为新课的学
做了铺垫,又充分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针对第一幅图进行教学
师:刚刚大家都表现的不错,接下来看看你们表现的如何?
(出示教材第16页“数一数,填一填”第一幅图)
师:认真观察这个图上画了什么?(棒棒 糖)认真观察老师把它们摆成这样有什么
好处呢?(很整齐,不乱,更容易数)
师: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题目,先读读题目。
生:每行有___块,有___行,一共有___块。
师提问:那么这里的每行指的是什么呢?(横着数)
(1)引入问题
师: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下面的填空题后,小组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2)小组合作交流并汇报。
生: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7+7=14(块)
师: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生:相同的加数是7,有2个这样的加数,即2个7相加.
3、学生独立完成第二幅图。
(出示教材第16页“数一数,填一填”第二幅图)
师: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题目,先读读题目。
生:每列有___块,有___列,一共有___块。
师提问:那么这里的每列指的是什么呢?(竖着数)
(1)师:现在请完成做一做。完成以后请跟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几个几相

21



加?怎么列式?
小组汇报。
生: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3个4相加,列式是4+4+4=12(块)
(2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糖块
按行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1:第一幅图中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7列,一共是14块。
生2:第二幅图中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是12块。
(3)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几个几相加的?
生:第一幅是2+2+2+2+2+2+ 2=14(块),7个2相加,第二幅是3+3+3+3=12(块),
4个3相加。
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实践交流,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计算物体个数的时候可以
用横着看或竖着看几个几相加 。
4、设置疑点,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说一说,算一算,能做到吗?
(出示教材第16页“说一说,算一算”的插图)
师:现在咋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块糖,可以怎么数?
学生可能会想到:横着数,竖着数。
师: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并列出算式。
学生可能会说:
·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算式是:5+5+5=15(块)。
·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算式是:3+3+3+3+3=15(块)。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发言:
·横着看时,每行都是5块,有3行就是3个5相加。
·竖着看时,每列都是3块,有5列就是5个3相加。
·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加数相同且都是连加算式,结果也都相同。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 6页,把空白处填完整,认真看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
以举手提问。
【设计意图:在具 体情境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
并相应地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为学习加 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奠
定基础。】
(三)玩游戏
1、摆一摆,算一算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同桌合作,一个同学用小圆片摆一摆,另一个则说
出每行几个, 一共几行;每列几个,一共几列。然后列式算一算。接着反过来。
(学生做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2、我说你写
师:我说几个几相加,你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3个3相加( )
5个2相加( )
4个9相加( )
3、我写你说
师:我写出加法算式,你说是几个几相加。

22



8+8+8+8+8+8+8=
7+7+7+7=
1+1+1+1+1+1+1+1+1+1=
(四)练习巩固
师:接下来,老师再考考你们,大家有信心吗?
出示课件
(五)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
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5+5+5=15(块)
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3+3+3+3+3=15(块)
七、随堂检测
1、看图列式计算。


( )+( )=( )
( )+( )+( )+( )+( )=( )


( )+( )+( )+( )=( )
2、连一连。
6个4相加 3+3+3+3=12
3个2相加 2+2+2=6
4个3相加 4+4+4=12
3个4相加 4+4+4+4+4+4=24
3、填空。
(1)3个6相加:( )
(2)



一共有( )个。横着数:( )+( )+( )=( )

23



竖着数:( )+( )+( )+( )=( )









《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16、17页:有多少块糖。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 与
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 )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
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 的物体的
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2、教学难点: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投影仪、糖块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喜欢吃 糖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
数一数有多少块糖。如果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块糖哦!(学生选 用自己
喜欢的方法数一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24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有:
1、一块一块地数:1、2、3
2、两块两块地数:2、4、6、8
3、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有道理就应当给
予肯定,尤其是学生说出 根据数目的多少选择不同的数法的时候,更应该给予表扬。)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师:自由数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数 一数,
填一填,能做到吗?
投影仪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填空后,汇报交流。
生1: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
生2: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
师:现 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糖块
按行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1:第一幅图中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2列,一共是14块。
生2:第二幅图中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是12块。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
生:第一幅是2+2+2+2+2+2+2=14(块),第二幅是3+3+3+3=12(块)。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我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相同,有
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会说: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算式是:5+5+5=15(块)。竖着看,
每列3块 ,有5列,算式是:3+3+3+3+3=15(块)。横着看时,有3行就是3个5相
加。竖着看时, 有5列就是5个3相加。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总结

25



师:同学们,对于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同数相加)
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5+5+5=15(块)
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3+3+3+3+3=15(块)
儿童乐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
复备人: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18-19页《儿童乐园》(第一课
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从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中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 br>运算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 、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2.能力目标: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 写为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
乘法算式的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儿童乐园”这 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乘法的含义,学会用乘法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复习(以开火车形式口算下列各题。)
2+2+2= 3+3+3= 4+4+4= 5+5+5=
6+6= 7+7= 8+8= 9+9=
2、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儿童乐园吗?那里好玩吗?今天我们与小朋友
一起去儿童乐园 参观。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师:课件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得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有乘飞机的,划船的,坐火车的,还有坐在椅子休息的。
学生汇报:我发现了
(1)每架飞机上都坐着2人,有4架飞机;
(2)每节车厢的都是4人,有6节车厢;
(3)每条船上都是3人,有3条小船:
(4)有3张椅子,一张椅子坐1人,一张椅子坐2人,一张椅子坐3人。
师:说得真好,观察的很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汇报:
(1)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2)乘小火车的有多少人?

26



(3) 划小船的有多少人?
(4)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有多少人?
2、解决问题
师: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
小组讨论,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
(1)坐小飞机的有:2+2+2+2=8(人)。
(2)乘小火车的有:4+4+4+4+4+4=24(人)。
(3)划小船的有:3+3+3=9(人)。
(4)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有:1+2+3=6(人)。
(设计意图:结合“儿童乐园”的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
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设置疑点,探索新知
(1)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①2+2+2+2=8
②4+4+4+4+4+4=24
③3+3+3=9
④1+2+3=6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师巡视
学生汇报:前面的3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最后一个算式的加数不相同。
师:说得真好,你的 眼睛真明亮。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来
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加法有联系的乘法 知识。(板书课题:初步认识乘法
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思考 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并培养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
4、结合上述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列出乘法算式。
(1)针对2+2+2+2=8进行教学。
师:像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生:相同的加数是2,有4个这样的加数。
师: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来表示:2×4=8或4×2=8,(师边说边板书。)
5、教学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4读作2乘4,4×2读作4乘2。(学生跟老师读)
4 × 2 = 8(人)
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
小结:乘号两边的数叫做乘数,两个乘数的结果叫做积。
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算式2+2+2+2=8 2×4=8,那道算式更简便些?
学生汇报,教师强调:相同加数相加,用乘法列式较简便,乘法算式是加法算式的
简便运算。
学生独立思考:为什么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学生汇报:因为乘法算式是加法算式的简便运算。
说一说2和4在算式里各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汇报:2表示每架飞机坐2人;4表示有4架飞机;
师;说得真好。

27



让学生向同桌介绍算式2×4=8(人)各部分的名称。 < br>6、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先写一道连加
算式,再改写成乘 法算,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生:我数了数有6个4,就是4×6=24(人)或6×4=24(人)
师:“其中4是相同加数,6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生:我看到有3个3相加,就列式为3×3=9(人)。
生:老师,我发现两个乘数不一 样时,可以列出另外一个乘法算式,两个乘数
一样时,就只有一个乘法算式。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师:(指着算式1+2+3=6)这个算式能不能用乘法表示?为什么?学生交流讨
论汇报 :不能,因为它的加数不相同。
小结:通过我们的实践证明,只有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才能改写乘法算 式,当
加数不相同时,就不能直接改写乘法算式。
三、巩固发展:
1、完成课本19页练一练
(1)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2)一共有多少个小矮人?
2、填空
2+2+2=____×____ 6+6+6=____×____
7+7=____×____ 9+9+9+9=____×____
3×5=____+____+____ 4×6=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上得可真开 心,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乘法。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
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与同桌说一说?
生1:我学会了用乘法表示几个相同数相加的简便运算。
生2:我知道只有相同加数连加才能改成乘法算式
生3:我认识了乘号,还知道了乘号边的叫乘数,结果叫积。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 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
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便;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认识算式中各部分的名
称。
五、板书设计:
儿童乐园 (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
有多少人坐飞机?
2+2+2+2=8(人)
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
2 × 4= 8(人)读作2乘4
. . . .
. . . .
. . . .
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
或4×2=8(人)读作4乘2
答:有8人坐小飞机。

28
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有多少人坐小船?
3+3+3=9(人)

椅子上坐了多少人?
1+2+3=6(人)




六、随堂检测:
1、每组有7条鱼,有2组,一共有多少条鱼?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梅列2朵花,有3列。
问题:梅列( )个,有( )列。共( )个。 每行 ( )个,有( )行,共( )个。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3、每行有4个正方形,有3行。
问题:每行( )个,有( )行,共( )个。
每列( )个,有( )列,共( )个。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4、按要求填空
3+3+3+3=( )×( )
4+4+4+4+4=( )×( )
6+6+6=( ) ×( )
2+2+2+2+2+2+2+2=( )×( )
5×3=( )+( )+( )
2×7=( )+( )
4×8=( )+( )+( )+( )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29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18、19页:儿童乐园。
二、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 读、写
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 力,进一步发展学
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能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理解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
运算。
四、教具准备:卡片,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上星期六是笑笑的生日,爸爸妈妈带笑笑去了她最喜欢的儿童乐园里游玩。
她高高兴兴地玩了许 多有趣的活动,还拍了好多张照片,(出示主题图) 瞧,多好看的照
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照片吧 !请你仔细观察画面,想一想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与
同桌交流一下。
2、抽答板书:有多少人在坐小飞机?
有多少人在划船?
有多少人在坐小火车?
长椅上一共坐着多少人?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师: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两个问题用学过的知识来列式计算,完成后小组内互相
交流。
2、抽答板书: 3+3+3=9(个)
2+2+2+2=8(个)
1+2+3=6(个)
4+4+4+4+4+4=24(个)
3、指导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并介绍各部分名称和读法。
师:几个几相加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表示更简便。
30



4个2相加可以写成:
2 × 4 = 8(人)
┆ ┆ ┆ ┆
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
读作:2乘4等于8
或4×2=8(人)
读作:4乘2等于8
4、乘法算式中的2、4、8从哪里来?2×4表示什么意思?
5、你能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任意改写两题,对同桌说说自己
的想法。
6、引导学生比较解决同一问题时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哪种更简便,为什么?
7、请各小组讨论1+2+3=6(人)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8、指名汇报后评价。
(三)实践应用
1、完成“试一试”题。
2、( 解决上一节课的问题)要给敬老院的56位老人每人3个苹果,你能用乘法算式
表示出一共要多少个苹果 吗?你觉得这个算式怎么样?
3、找找身边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解决。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儿童乐园
(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
4个2相加可以写成:
2 × 4 = 8(人)
┆ ┆ ┆ ┆
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
读作:2乘4等于8
或4×2=8(人)
31



读作:4乘2等于8












有多少点子(乘法的直观模型)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0-21页《有多少点子》。
二、教学目标:
1、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横着数或者竖着数)数排列整齐的点子的个数,并列出乘法
算式。
2、通过计算点子的数量,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用乘法解决
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陈发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难点: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点子图,算式卡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 学们,动物王国迎来了10只小兔子,国王狮子为了更好得统计这些小兔子,需要
它们排成一排。
请同学们用点子代替小兔子,画在草稿本上。
32



又 来了10只小兔子,这些小兔子需要排在第二排,紧跟着第一排,并且要和第一排
的小兔子对齐。(注重 点子与点子之间的距离以及对齐的过程)
然后动物王国又来了许多小兔子,为了方便同学们计算,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点
子图。
这张点子图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角(引入课题:乘法的直观模型)
(设计意图:通过 给小兔子排队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用点子代替兔子来画一画。把生
活中的数学转化为文字与图形,为后面 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互动新授:
1、课件出示点子图。
引导学生观察课 件,这里一共有多少个点子?你们先独立想一想怎么数,然后再把你
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在学生仔细看图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排?每排有几个?一共有多少点
子?
指名学生交流汇报。
你们有别的不同的方法吗?
请同学们用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点子。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自己的算式。(如果学生只 能列出加法算式,教师可引导:
能不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先引 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然后讨论交流。加深乘法与加
法的联系。)
2、小组合作,做一做,说一说。
同学们现在拿出你们手中的点子图,我们用遮盖的方法,使 你手中的点子图只出现每
列4个点子,出现5列。
你能说说这里是几个几相加吗?
请你把5个4相加的算式写出来。
指名学生交流汇报列式结果。
下面,我们以小组 为单位,合作完成一个同学出示不同的点子图方阵,其余同学列算
式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点子。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展示合作成果。(引导学生 说出每行几个,出现几行,
就是求几个几相加,可用乘法计算。)
33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的演示引导下,再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既加深了 印象,
也锻炼了小组合作操作能力。)
3、回顾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在7×4=28这个算式中,7表示什么?4又表示什么?
分别把你们所列的算式与同伴交流,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给出算式,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圈一圈。
老师这里有一个算式,出示3×8,你能在你的点子图上用两种方法圈出来吗?
汇报展示学生的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给定算式圈点子,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巩固练习:
1、利用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第一题。
问:2×7表示什么意 思?你能用两种方法分别在数学书上圈出来吗?请同学们先用
铅笔圈一圈。
学生在组内圈,再派代表汇报。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实现准备好的含有算式卡片,同桌合作, 一个人出示乘法卡片,
一个人计算。(两种乘法算式。)
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利用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第四题主题图。
你可以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先提一提,做一做,再同桌交流。
现在把你的问题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展示两种不同的数学问题)
请列式计算出这两个问题。首先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用什么运算,再列式。
全班汇报交流这两个问题的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内容。)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
我们学会了有序排列物体,并学会用横着看和竖着看地不同形式,写出两组不同的乘
法算式。
六、教学板书设计:
有多少点子(
乘法的直观模型)

34



横着看:每行几个,一共几行
竖着看:每列几个,一共几列
不同的观察列出两组不同的乘法算式



《动物聚会》教学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22、23页:动物聚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 的意识,
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目标:通过问一问、看一看、 说一说、摆一摆、算一算等数学活动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 度目标: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 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2、教学难点: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具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都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吧?美丽的白雪公主被英俊的王子救活之后,
两个人幸福的 生活在一起。可是呀,白雪公主一直想找机会感谢一下七个小矮人对自己的
关心和照顾。于是,这一天她 来到了森林王国,为小动物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动物聚
会。(板书课题)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想! )(课件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童话形式出现,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并且借助生动有趣
35



的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来。]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与思考。
师:瞧!小动物们个个都兴高采烈, 为这次聚会忙得热火朝天,多热闹的场面啊!你
们在图上都看到了谁?它们都在干什么?
生:我看到了三只小猴子,它们在运桃子。
生:我看到了三群小鸟,它们在讨论问题。
师:你的回答可真有创意。
生: ......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 动脑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提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以下4个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1)一共有几只小鸟?
(2)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3)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4)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都爱动脑筋,那么谁能列出第一个问题的算式?
生:3+3+3=9(只)或3×3=9(只)
师: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乘法的意义,并回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2、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列出下面三个题的算式。(生回答)
(学生可能出现加、乘两种方法,让学生再次感受乘法运算的简便性。)
(1)师:计算“一 共有几个桃子?”和“一共有几个松果?”时都可以用3×6表示,
它们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独立思考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积极主动
地经历观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师:同学们,白雪公 主看到我们表现的这么出色,也想邀请我们去参加动物聚会,你
们高兴吗?(高兴)但是我们到达森林王 国必须要闯过下面三关,你们有信心闯过去吗?
(有)
1、第一关:连一连
36



课件出示,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全班交流,教师追问想法。看一看、说一说
师:你能说说2×3在这四幅图中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吗?
2、第二关:看图写算式
生板演,集体订正。
师:同学们靠着自己的智慧成功闯过了两关,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轻松轻 松。(找出8
名同学到前面来)
请下面同学拍手唱“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请你表示2个4(师拿卡片
变化)”
3、第三关:摆一摆,说一说
师:轻松过后,同学们的眼睛更明亮了,让我们抖起精神来到第三关。
师: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算式用圆片摆一摆,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师深入指导)
师:祝贺同学们顺利的来到了森林王国,瞧,白雪公主为了欢迎我们把好吃的都摆好
了。 [设计意图:“体会乘法的意义”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设计了闯三关的练习
方式,让学生通 过连一连、说一说、摆一摆、演一演、算一算的数学活动,给学生搭建一
个个想象和发展的平台,引导学 生在深入思考、动手实践过程中去理解、去发现。从而对
乘法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四)总结延伸、情知共融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和白雪公主还有小动物们玩得开心吗?那 么,你也一定会有
很多收获吧?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和大家说一说。
生:这节课我知道了用乘法可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生:我从白雪公主身上学到了做人要知恩图报。
师:真棒,懂得了一个道理。
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还知道了乘
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六、教学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乘法意义)
1、一共有几只小鸟? 2、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37



3+3+3=9(只) 3+3+3+3+3+3=18(只)
或 或
3×3=9(只) 3×6=18(只)6×3=18(只)
答:一共有9只小鸟。 答:一共有18个松果。

3、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4、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
6+6+6=18(个) 4+4+4=12(根)

3×6=18(个)6×3=18(个) 3
答:一共有18个桃子。






























×4=12(根)4×3=12(根)
答:一共有12根胡萝卜。

38
整理与复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
2课




(第一课时)

1、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对前面学习的知
识进行归纳整理。
2、归纳、总结本阶段的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以
利于更深入地理解。
教学目标

3、熟记2---5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口诀熟练计
算。
4、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熟练计算的
程度。
重点难点

系统整理2---5的乘法口诀,并能用2---5的乘法
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点子图、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39



一、问题情境
师:时间过得真快呀!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
抽生答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呢。现在就用你所学的知识解
决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究

1、外出参观。
师:你能帮忙解决这些问题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
给予肯定)
2、出示:教材第44页图一。
师:一共需要多少瓶水?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汇报讲评。
师:现在谁知道再买多少个原味面包 ?(谁来解决,用什么办
法解决呢?提问学生,然后集体订正。)
师:在小组里,模仿这道题编一道类似的题目让同组的同学
解答,试一试。
40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编题,共同解答。教师巡视,出现典型题目
可以引导全班同学共同解决。
3、买奖品。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图二
师:美术小组下周就 要进行比赛了,老师想请同学们帮老师买
奖品,如果老师给你10元钱,可以买什么呢?
抽生答
师:如果从上面选择一个物品可以怎样付钱呢?(只要学生回
答正确就给予表扬鼓励)
4、边摆边说。
师:解决了一些问题,大家也有点儿累了,我们一起来玩小游
戏吧 !拿出我们的点子图,在小组里互相摆一摆,说一说2、3、
4、5的乘法口诀。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如果学生叙述不完整就要适时引导学生加以补充改正,培养学
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5、做手工。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图四
41



师:看给出的图案,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折一折,画一画,剪
一剪。
学生独立动手折纸,画图,剪纸,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知道这四个图案剪出来的是什
么样子。
师:用学过的方法剪一个新作品,说说你是怎么剪的。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自己的做
法。
三、课堂小结


整理与复习
外出参观(加与减)
买奖品(购物)
板书设计

边摆边说(2~~5的乘法口诀)
做手工(图形的变化)


42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整理与复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总课
2

1、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对前面学习的
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2、在数学活 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
教学目标
的问题。
3、熟记2---5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口诀熟练
计算。
4、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熟练计算
的程度。
重点难点


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运用口诀熟练
计算, 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43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看这几个同学在讨论什么,咱们也一起参加吧!
出示:教材第45页情境图一。
抽生答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道呢。这 说明你们在长大,这些
成绩都是大家的成长足迹,只要我们每天都努力,相信会取得
更好的成绩 。
二、探究新知

1、我的成长足迹。
师:同学们,说说这半学期来你的成长足迹吧! 主要让学生谈
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虽然我们有些进步,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要记
住 “学无止境”,意思就是说知识是学不完的、学习是不能停
止的。想想还有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吗?你有 哪些疑问呢?记
录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慢慢找答案。
师:看看这些同学的疑问,你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教材
第45页情景图二)
44



1)为什么不印3角、4角、6角、7角、8角、9角的钱呢?
2)乘法与加法有关系,那什么与减法有关系呢?
3)外国的小朋友学习乘法口诀吗?它们怎么计算乘法呢?
4)为什么看镜子和水里的字是反着的?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一个一个攻破这些难题。
3、解决问题。
师:不明白的问题先记录下来,日后逐渐解决,现在咱们来解
决 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第12题)
师: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抽生答
师:该怎么列式解答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订正。
三、课堂小结


整理与复习
板书设计

成长的足迹:问题:外国的小朋友学习乘法口诀
45



吗?他们怎么计算乘法呢?
我 学 会了:为什么看镜子和水里的字是反着
的?
什么与减法有关系呢?





















练习二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二。
二、教学目标:
46



1、通过练习,加强对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并能灵活运用乘法。
2、进一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能自觉地在练习中把两者有机结合统一。
3、能熟练读写乘法算式,并加强对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能自觉地在练习中把俩者有机结合统一。
四、教学准备:
小棒水果图
五、教学过程:
1、画一画说一说:
通过小青蛙跳格子的形式,体会乘法意义,练习时,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再边数边
填数。
2、摆一摆填一填:
看图列式的题目,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中表示的意思,在列式计算。
3、看一看填一填:
让学生先看图说一说,每幅图各表示什么,在列式计算。
4、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通过认学生吧6组加法算式改写成成法算式,进一步加深对乘法的认识。
5、想一想连一连
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每幅图各表示什么意思,再独立连一连。
6、画一画数一数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意义,在实际画一画。
7、说一说填一填 两道题都是篮子里装有鸡蛋,而且总数都是15只鸡蛋,但具体图意是不同的,左图
表示5个3=1 5(个)
8、每样东西各买了多少?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
9、思考题想一想,填一填:
第一题,学生可以把两个加数相加得12的算式都写出来,有< br>9+3=12,8+4=12,7+5=12,6+6=12而根据题意可知相加的两个数应该是相同,从 而推出应该
47



是6+6=12所以=6
第二题;
10、拓展练习
A、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3×2=( )+( ) 8×4=( )+( )+( )+( )
4×3=( )+( )+( ) 9×5=( )+( )+( )+( )+( )
B、解决问题
1、一本练习本2元,买3本共需多少元?
2、一瓶可乐4元,买5瓶共需多少元?
C、一斤苹果7元,买4斤共需多少元?
11、课堂总结
通过此节课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说一说?
六、板书设计
练习二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间便






4+4+4+4+4 = 5×4或4×5










48



第四单元
《折一折,做一做》教学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第26-27页:折一折,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欣赏数学
美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运用学过的知识剪出一些简单的剪纸。
四、教学准备:彩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上手工课吗?都会做什么手工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上一些漂亮
的图案。看看你们有 什么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出示背心,王字等)
(二)折一折,做一做
1、观察剪纸。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淘气和笑笑制作的漂亮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呢?(两边都是
一样的)可 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对折)
(2)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验证。
2、学习折纸。 < br>师:你们想不想像淘气和笑笑他们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剪出漂亮的图案来?下面我们一
起来学习折纸 。先把纸对折……
教师说,大家折。边折,边交流,边评价。
3、学习剪纸。
师 :大家拿出剪刀和一张彩纸,我们一起来剪纸。你能剪出一件T恤衫吗?(多媒体
展示剪纸的过程)
(1)教师示范
49



(2)学生自己动手剪“T恤衫”。教师指导。
(3)交流学生剪出的作品。
4、自主剪纸。
(1)选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剪一剪。学生剪,教师个别指导。
(2)展示作品,相互评价。
(三)总结剪纸的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
1、对折时左右两边一定要对齐。
2、描线描得像不像很重要。
……
(四)巩固练习(教材27页“练一练”)
1、第1题:按照教材给出的步骤做一做,看谁做得最好。
2、第2题:剪出教材给出的图案。让学生说一说,做一做。
3、第4题:连一连,小组内互批。
(五)总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3题和第5题。

六、板书设计:
折一折 做一做
剪纸的步骤:1、折一折
2、描一描
3、剪一剪







50




《玩一玩,做一做》教学设计

复备人:
一、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第28~29页:玩一玩,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华容道和做陀螺的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物体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同时,能够自己动手解决
图形或物体的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
2、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物体的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华容道游戏棋、图形、火柴棍、纸蜻蜓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棋类商店去看看,知道 这是什
么棋吗?(多媒体课件出示)
学生依次说出棋类的名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玩一玩——华容道。
1、老师简单介绍“华容道”的游戏由来及基本的游戏规则。
(1)怎么移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谁愿意到前面演示一下?
(3)学生分组游戏,并说一说每一步都是怎样走的?
(4)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想一想这些棋子是怎么移动的?能用动作表示一下吗?
学生自主动手操作。
2、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同学们,咱们再来玩一个类似的游戏吧。谁来说一说是什么意思?请你动笔标一标,
51



怎么样才能让黄色汽车开出来?
3、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4、小结。
同学们你们真棒,在玩一玩的同时,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 这
样的运动就是物体平移。
活动二 做一做——制作陀螺。
1、学生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想一想火材棍扎在什么地方,陀螺旋转得最稳?那种形状的陀螺转得最稳?
2、学生汇报。
3、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例子。
4、对比、小结。
想一想这些物体运动和我们刚 才看到的棋子的运动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用手势
做一做刚才的两种运动。
教师小结:刚才 我在玩一玩、做一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有的物体是上下左右移动,
而有的物体是可以旋转的,增长了 我们的知识和智慧。
活动三 做一做——竹蜻蜓
1、介绍并制作竹蜻蜓。
2、放飞竹蜻蜓。
3、介绍书中的竹蜻蜓。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 在玩一玩、做一做中一起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能带着一双数学的
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 乐趣,玩中的美。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练一练。
2、看看身边有什么物体是平移或者旋转,你会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玩一玩,做一做吗?
六、板书设计

玩一玩,做一做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华容道、超级小司机——平移
制作陀螺、竹蜻蜓——旋转
52




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第1课时 :

数松果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数松果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2、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学具: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猜猜是谁?它就是小松鼠。
秋天来了,小松鼠和 妈妈一起来到松林里采了很多松果,准备过冬。可是数来数去就是
数不清才了多少。大家愿意帮助他们数 一数吗?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师: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
(1.)你打算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说出你的想法
(2).提问:指着第一堆松果提 问,这堆松果有五个,是1个5,一共是5个松果,怎样
列乘法算式呢?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义。老 师板书
(3)提问:指着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问,这两堆松果有两个五个松果,是2个5,一共是10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义。老师板书
(4)谈话: 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说出算
式中每个数字的意义。同桌互相 说完后,汇报交流。老师板书。
2、编写5的乘法口诀
53



1》. 指着算式1×5 问:你能把它编成一句口诀,说起来顺口,记起来好记吗?
学生说出来,老师板书(强调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是有区别的)
2》、引导学生说出“二五一十”这句乘法口诀
3》.学生小组整理5剩余的乘法口诀。汇报交流后老师板书。
4》、观察五的乘法口诀,想一想我们用什么好的方法来记住它们呢?
A:有的学生会想,1个5是5,2个5是10,3个5是15,4个5是20......这样记
B:第一句乘法口诀的得数都比上一句乘法口诀多5,比后一句乘法口诀少5。
C;单句得数末尾是0,双句得数末尾是5。
5》.组织学生多种形式背诵口诀。

三、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1、游戏:对口令﹙1﹚、今天同学们表现真好,老师想和大家玩 个对口令游戏。老师说上
句你们对下句,看哪个同学接的快(一五——得五) ……
﹙2﹚和你的同桌玩一玩这个游戏。
(3)一人对多人
2、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漂亮而又灵巧的双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一双手共有多少个手指?谁能说出用哪个乘法算式来表示?(2×5或5×2)
师:用哪句口诀呢? (二五一十)
3、 把下面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一五( ) 三五( ) 五五( )
四五( ) 二五( ) ()四十五
4、口答
5×3= 1×5= 5×2= 5×4= 3×5=
5×1= 5×5= 4×5= 2×5= 5×1=
5、课本练习第11页


四、总结回顾,课后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如何?你同伴的表现又如何?

54



六、教学板书设计 :


数 松果

5的乘法口诀
1个5 1×5=5 一五得三
2个5 2×5=10 二五一十
3个5 3×5=15 三五十五
4个5 4×5=20 四五二十
5个5 5×5=25 五五二十五
6个5 5×6=30 五六三十
7个5 5×7=35 五七三十五
8个5 5×8=40 五八四十
9个5 5×9=45 五九四十五



附:5至10分钟的堂上练习:
一、根据口诀写乘法算式:
五六三十 三五十五 五九四十五

—————— —————— ——————
—————— —————— ——————
二、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五( ) 四五( ) 五五( )
五八( ) 一五( ) 五七( )

55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第4课时 : 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
主备人
:平山中心小学
方慧香

审核人:平山第一小学 刘丽霞 教育局教研室 杨金凤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32---33页《做家务》

二、教学目标

1、结
合“摆碗筷”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
口诀的过程与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教学重难点

1、结
合“摆碗筷”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
:小棒、投影、课件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改算式)2+2+2+2= 2+2+2= 2+2+2+2+2= 2+2= 指名口答,并
说出是怎么改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你们都会做些什么家务
56



呢?(生答略)不错,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懂事的小朋友,都会体谅父
母的辛苦。
星期天,小明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
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 你们看(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明在做什么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做家务”这个活动中相关的数学知识。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生:桌上摆了9个碗,3双筷子,可能吃饭的有9人,应该摆9 双筷子,已摆
好了3双,还要摆6双……
师:你们摆过筷子吗?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
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 2根,2双筷子有4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3)汇报。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
个别说。
3、填一填。(课件出示表格)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57
7 8 9



几根筷子 2

4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根据摆小棒过程,同桌合作将表格填完整。
(3)交流订正。“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4、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师: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
示,你们会吗?
(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师:2双筷子呢?(2个2)
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
师: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
的乘法算式吗?
(学生同桌交流后,独立填写算式,再汇报;课件按顺序出示乘法算式。)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 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
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能)
(要求学生通过同桌合作的方式完成。)
(3)交流订正。可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 他同学补充,老师根据学
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
58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仔细 观察,同桌讨论“2
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5、读一读、记一记。
(1)按顺序齐背。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三)课堂总结
请小朋友说说你今天的学习收获吧!
(四)课堂练习

1、游戏(找朋友)。
形式多样:可以师生对口令,小组之间对口令。内容是:两道乘法算式 与一
句口诀对。如,2×3,3×2,对口诀二三得六。
2、游戏:摘苹果。
课件 出示苹果树:秋天到了,树上的苹果就快熟了,你想把它摘下来吗?仔
细看看哪个苹果长大了,你能解决 它身上的问题吗?
学生回答苹果上面算式的得数,并说说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
3、猜一猜:(同桌互动形式)
例如:1个人,2只手
2个人,4只手
3个人,6只手
(4个人呢?5个人呢?……)
4、综合拓展题。
(1)看图(每人有1个苹果,2个梨,一共需要多少水果?)
59



(2)学生看图读题审题后,独立试做,集体反馈。
(五)作业安排

熟记2的乘法口诀
(六)板书设计:

做家务

( 2的乘法口诀)
1 × 2=2
2 × 2=4
2 × 3=6
2 × 4=8
2 × 5=10
2 × 6=12
2 × 7=14
2 × 8=16
2 × 9=18
附:5至10分钟的堂上练习:
一、 根据乘法算式写口诀:
2 × 3=6

2 × 8=16


—————— ——————
二、根据口诀写乘法算式:
二五一十 二七十四

—————— ——————
—————— ——————
三、把口诀补充完整;

一 二 得 二
二 二 得 四
二 三 得 六
二 四 得 八
二 五 一 十
二 六 十 二
二 七 十 四
二 八 十 六
二 九 十 八

2 × 9=18

——————
二六十二
——————
——————
60















二五( ) 二七( ) 二八( )
二九( ) 一二( ) 二四( )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
课间活动
(巩固5、2的乘法口诀)

主备人
:平山中心小学陈晓玉
审核人:平山第一小学 刘丽霞 教育局教研室 杨金凤

复备人: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课间 活动的具体情境,进一步巩固2和5的乘法口诀,通过图与式的对应,进一步
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提高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发展问题意识,体验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体验数学语言简练的特点,提高儿童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提高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发展问题意识,体验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 合作学习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谈话:淘气、笑笑学校的课间活动可精彩了,你们想不想知道 他们学校课间活动大家都
在干什么?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淘气、笑笑学校的操场去参观吧!
(板书课题——课间活动)

二、新授
1.参观课间活动,发现、汇报数学信息。
(1)课件出示课间活动主题图,教师提出观察要求:有序观察。
(2)学生观察后指名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叙述语言要完整。
(奖励叙述语言完整简练的孩子,引导学生模仿叙述。)
(3)师整理学生汇报信息到课件。
2.设疑激趣,图式对应,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
(1)课件出示整理好的课间活动中的数学信息。
谈话:我们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多不多?老 师课件的这一页几乎都记不下了,智慧老人说
他有更好的办法记录这些数学信息,又快又省力。你们想不 想看发看智慧老人的方法?
(2)课件出示算式
5×2,提问: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板书:2个5,5个2。
61



谈话:这个乘法算式就是智慧老人的记录,你知道智慧老人记录的是图中的什 么数学信息
吗?在图中找一找。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课件演示 5×2可以表示的3个图中的数学信息。
谈话,既然5×2可以表示2个5也可以表示5个2,那 智慧老人用5×2来表示图中的这
三个数学信息,可不可以?用字来表示这3个数学信息需要好多字,智 慧老人却只用了一
个乘法算式就把它们都表示了出来,你觉得那种方法更省时省力?
小结:
乘法算式也是一种语言,它是一种数学语言,不光能能省时省力的记录生活中的许多事情,
还能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呢,你想不想用数学语言来解决一下淘气学校操场上的问题?
(3)解决问题
A说一说,算一算。
谈话:淘气学校操场上打乒乓球的同学间就藏着一个问题,你能用乘法算式解决它吗?
指名说算式,再说一说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套圈游戏同学间也藏着一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指名列式,说一说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表扬鼓励学生。
B.继续解决问题——一共有多少盆花?
谈话,激发学生继续解决问题的欲望,智慧老人说,淘气 操场上还藏着一个更难的问题,
你有信心解决它吗?课件出示图及问题:一共有多少盆花?这个问题能解 决吗?四人一
组,讨论交流。
指名汇报,教师适时引导。
学生答出乘加、乘减的方 法后,教师提问:这个问题只用乘法解决可以吗?乘法只能解决
哪一类问题?
(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
谈话:乘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它只能解决几个相 同加数的和的问题,有时候要
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还需要用到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或减法。灵活的运用你 学过的所有的
数学方法,你解决问题的本领会更强!
C.拓展发散。
刚才我们说到乘法是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一种数学方法,我们用它解
决了淘气学校操场上的许多问题,你们自己课间活动中有没有能用乘法解决的问
题呢? 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提高用口诀计算的能力。
教师谈话,激发练习兴趣。智慧 老人看到大家乘法的意义学的都很好,他还想知道谁能算
的更准确更快?让我们开展一次比赛,给智慧老 人展示一下自己计算的能力,好不好?
1.同桌比赛,完成数学书35页第2题,算一算。
开火车汇报,先读算式,再说出计算用到的口诀。
2.第3题,在圆圈里填上“>”“<”或“=”。
3.淘气考考你35页第1题。观察,先说说哪一个问题和其他问题不一样,再解决。
笑笑考考你。
4.35页第4题。
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再根据所求问题
解答。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62



板书设计: 课间活动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

附:5至10分钟的堂上练习:
一、算一算:
5×5= 6×5= 5×8= 5×9=
7×5= 4×5= 3×5= 1×5=
2×5= 3×4= 5×1= 5×2=
5×4= 4×3= 9×5= 5×7=
二、在○里填上﹥、﹤、=。
5×7○36 30○5×6 9×5○5×9
6×2○10 2×8○3×5 4×5○9×2
5×4○15 5×8○40 2×8○20



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第4课时 :

需要几个轮子
主备人
:平山中心小学 温玉燕
审核人:平山第一小学 刘丽霞 教育局教研室 杨金凤
复备人:

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会应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经历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
2、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学具:圆片
63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 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
“3的乘法口诀”好吗?
2、板书:3的乘法口诀。
3、1 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辆呢?……9辆三轮车有几个轮
子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数一数:请同学独立数出分别有几个轮子,填在16页的表格内。
师:说说是怎么数的?表格里的数各代表什么?
2、摆一摆:用小棒代替轮子,摆三角形。
(1)、出示△,摆一个三角形用三根小棒,试一试摆2个△用几根小棒?
(2)、边摆边数,3个△,4个△,5个△,6个△......呢?
3、能用算式解答吗?板书乘法算式。
4、探索3的乘法口诀
师:刚才,我们根据 数车轮子、摆三角形活动,整理出了这9个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
自己编口诀试一试。
(1)观察: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2)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1: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三。
生2:二三得六、二五一十是学过的口诀。
5、选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记记。师生,生生对口诀
(设计思考: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去经历、去 感受3的连加过程,从而主动探索、发现
出3的乘法口诀的编写与规律,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 到学习的快乐,对所学的
知识印象也更加深刻。。)

三、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1、请打开书16页自己动手填一填。
2、把口诀填完整
64



口诀对于我们今后的的口算练习非常重要, “3”的乘法口诀你都记住了吗?先自己试一
试,再集体讲评。
2.找朋友(17页练习1题)
观察图例,说一说谁和谁是好朋友。
生:哪两个算式共用一句口诀,他们就是好朋友。
3、找规律。(17页练习2题)
(1)、独立填空。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你是怎样思考的?
生1:第一组数字后一个总比前一个多五个,第二组数字后一个总比前一个多三个。
生2:第一组数字可以想5的乘法口诀来填,第二组用3的乘法口诀来填。
4、过河。(17页练习3题)
我们今天又创编了3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要用我们学到的本领帮助小动物过河,快来
试一试吧。 (设计思考:用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促使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加强对口诀的理解,从而熟
记乘法口诀 。)

四、总结回顾,课后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在这一节课创编了3的乘法 口诀,下课以后还要和
小朋友或者爸爸妈妈一起来对口令记口诀哦,熟练地背会这些口诀,我们在口算乘 法和以
后要学习的除法时才能又对又快。

六、教学板书设计 :



需要几个轮子
3的乘法口诀
1个3 1×3=3 一三得三
2个3 2×3=6 二三得六
3个3 3×3=9 三三得九
4个3 3×4=12 三四得十二
65



5个3 3×5=15 三五十五
6个3 3×6=18 三六十八
7个3 3×7=21 三七二十一
8个3 3×8=24 三八二十四
9个3 3×9=27 三九二十七
附:5至10分钟的堂上练习:
三、根据口诀写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 三九二十七 三七二十一
—————— —————— ——————
—————— —————— ——————
二、找规律填数:
1、4、7、10、( )、( )、( )。
15、( )、11?9、( )、5、( )。
( )、21、( )、15、12。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第5课时 :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诀)

主备人
:平山中心小学 涂文英
审核人:平山第一小学 刘丽霞 教育局教研室 杨金凤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38---39页《小熊请客》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尝试编制4的乘法口诀。
2、通过齐 背、男女生对口诀、同桌对背、教师打乱顺序考背等多种形式使学
生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乘 法计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鼓励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发展学生数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教学重点:
编制口诀、掌握口诀
66



四、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口诀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课前铺垫
多媒体播放歌曲《冰糖葫芦》。
2、设境揭题
教师吆喝:“冰糖葫芦,冰糖葫芦,小朋友们有吃冰糖葫芦的吗?”
(学生自由答)
教师:从你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想吃冰糖葫芦,是吗?
小 熊听说后,想请大家吃冰糖葫芦,不过他请客可是有要求的,他要请回答
问题声音响亮的、积极回答问题 的、坐姿标准的……你们想成为他的客人吗?
(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熊请客”,期待着同学们的 精彩表现。(教师板
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编制口诀
1、观察图画 引出问题
小熊要亲手制作冰糖葫芦,你们瞧!他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多媒体出示主题
图)
2、学生观察汇报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引出问题。
3、小组合作 完成表格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4、组织汇报
教学预设:
67



(1)连加的方法。
(2)运用已学口诀算出2、3、5串需要红果的个数。
(3)每多一串就多四个红果,用前一个得数加4就可以算得。
(4)数一数的方法。
(5)知道4个10是40后,用逐一减4的方法求得等等。
5、整理算式 编制口诀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表格整理出乘法算式,编制口诀。
(1)指名板演,其他学生本上独立完成。
(2)组织汇报,集体订正。
(三)、抓住特点 记忆背诵
1、引导学生观察4的乘法口诀的特点。
2、根据特点记忆背诵。
(1)齐读。
(2)男生读女生记。
(3)女生读男生记。
(4)男女生合作读记。(女生:一四 男生:得四 下一遍男生问女生答)
(5)同桌互考
(6)教师打乱顺序考,学生背答。
(四)、课间活动 快乐动脑
数学游戏《数蛤蟆》
1只蛤蟆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跳下水;
2只蛤蟆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3只蛤蟆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68



……
9只蛤蟆9张嘴,18只眼睛36条腿,扑通!扑通!扑通! 扑通!扑通!扑通!
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1、39页第1题
(1)同桌比赛,先做完的同学起立。
(2)组织订正:指名学生说出计算结果及使用口诀。
(3)教师总结表扬胜者、鼓励败者。胜者自我鼓励(嘿!嘿!我真棒!)
2、、39页第3题
(1)独立完成,同桌订正。
(2)组织反馈,有无异议。
3、思维训练:
有4张长方形彩纸,每张彩纸沿着直线剪下一个角,现在4张纸共有多少个
角?
(1)多媒体出示习题,如果学生有困难再出示图示。
(2)指名学生回答,订正鼓励。
六、总结知识 相互评价
(1)学生:学会了什么
(2)你认为谁会成为小熊的客人?为什么?
七、布置作业 回归生活
观察生活中关于4的乘法问题,选择一个记在数学日记中。
八、板书设计

69



《小熊请客》教学设计
4的乘法口诀
1 × 4=4 一 四 得 四
2 × 4=8 二 四 得 八
3 × 4=12 三 四 十 二
4 × 4=16 四 四 十
4 × 5=20 四 五 二
4 × 6=24 四 六 二
4 × 7=28 四 七 二
4 × 8=32 四 八 三
4 × 9=36 四 九 三
附:5至10分钟的堂上练习:
四、
一、写出得数分别是24、18的乘法算式
—————=24 —————=18
—————=24 —————=18
—————=24 —————=18
—————=24 —————=18
二、
把口诀补充完整。
一四( ) 四五( ) 二四( )
四四( ) 三四( ) 四六( )
四七( ) 四八( ) 四九( )





70


十 四
十 八
十 二
十 六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第6课时 :
回家路上( 2~5的乘法口诀)
主备人
:平山中心小学
黄俊连

审核人:平山第一小学 刘丽霞 教育局教研室 杨金凤
复备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并灵活运用2~5的乘法口诀。会用2~5的乘法口 诀进行计算和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条理说明自己的想法,体会口诀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你问我答数学游戏方法,让学生提问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口诀解
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理解以及利用乘法口诀 解决生活中的
相关问题。
难点:如何构建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这一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
三、课前准备:
图片、口算卡
四、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我们教室有四 组同学,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分别有14人,第四组有12人,
请你告诉在座的老师我们班一共有多 少人?怎样列式算出来的?
(一)复习铺垫

课前一题就到这儿,如果还是不太明白,课后和老师、同学交流一下。
1、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乘法口诀背一下。
2、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二( )十四 五六( ) 三( )二十四
四七( ) ( )五一十(最后一句口诀可以怎样列式?)
3、口算;(直接说得数)
3ⅹ5= 8ⅹ4= 2ⅹ9= 4ⅹ4=
7ⅹ3= 6ⅹ2= 1ⅹ3= 5ⅹ9= (可以提问乘法口诀)
(二)情景创设
谈话:同学们动物学校开学了,学习一天后大家高高兴兴地回家,你们看,他 们在回家路
上多高兴!
(三)问题探究
71



看图回答:回家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花,鸟,鱼,窗户,……(师板书)
谈话:请你根据图上景物提出问题并解答
同桌之间一问一答,互相交流
汇报:生答师板书
1、船上有几只小动物?4×4=16(只)
……
提醒学生尽量把图意叙述完整,初步明确乘法的数量关系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
完成练习1、2、3 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五)提高练习:
玫瑰花每枝5元,菊花每枝2元,康乃馨每枝3元。问题:
(1)买4枝玫瑰花要多少元?
(2)买4枝菊花和2枝康乃馨一共要多少元?
(3)给你20元,请你配一束花?
(4)游戏:开火车形式
2×5= 3×2= 5×7=
3×4= 2×7= 3×9=
5×3= 3×7= 2×8=
5×5= 4×6= 3×3=
2×6= 4×4= 4×7=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 什么?
(七) 板书设计:

回家路上


2~5的乘法口诀
船上一共有多少只猫?



4 ×4=16(只)
答:船上一共有16只小猫。
附:5至10分钟的堂上练习:
一、把口诀补充完整。
( )二得四 四( )二十八 二( )十八
四( )十六 三三得( ) 五六( )
72



二、填一填。
¤¤¤¤¤ ⊿⊿⊿⊿
¤¤¤¤¤ ⊿⊿⊿⊿
¤¤¤¤¤ ⊿⊿⊿⊿
¤¤¤¤¤ ⊿⊿⊿⊿
﹙﹚×﹙﹚=﹙﹚ ﹙﹚×﹙﹚=﹙﹚
口诀:
——————
口诀:
——————


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第七课时 :
练习三
主备人
:平山中心小学 温玉燕
审核人:平山第一小学 刘丽霞 教育局教研室 杨金凤
复备人:

二、
教学内容:
北 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七课时的练习三,复习2至5的乘
法口诀。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
2、熟练运用2至5的乘法口诀完成运算。
三、教学重难点:
巩固乘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复习法、练习法
2、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2至5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板书课题)
1、口算。
2、把口诀补充完整。
73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1)提出要求,请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自主完成课本填空的内容。
(2)指名汇报,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指名验证汇报的结果是否正确。
(4)小组讨论交流:还能写其他算式吗?
(5)指名汇报,并说出求这些算式时所用的口诀。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1)看着黑板,同学们能提乘法问题吗?
(2)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1、出示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说出乘法口诀。(完成练习一第3题)
2、找朋友,用数学 语言描述题中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汇报
成果。(完成第3题)
4、完成练习三第4题
1、谁能说说青蛙的形状。
2、播放歌曲《数数歌》片断。
3、独立填写第4题。
4、小组相互检查。
5、集体交流反馈。(完成练习一第4题)
5、完成练习三第5、6题
1、“摘果子”游戏活动,将算式写在卡片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上台“摘果子”。
2、对号入座。悄悄的坐上,然后说明原因。
6、完成练习三第7题。
六、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板书设计 :

1、2至5的乘法口诀。
74



2、运用2至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附:5至10分钟的堂上练习:
一·、把口诀补充完整。
( )二得四 四( )二十八 二( )十八
四( )十六 三三得( ) 五六( )
二·、看图列算式。
¤¤¤¤¤ 加法算式:----------------------
¤¤¤¤¤ 乘法算式:-----------------------
¤¤¤¤¤ 口诀: ---------------------




















75



第六单元《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复备人:
一、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49—50页 六《测量》第一课时 “教室有
多长”
二、
教学目标:
1、会选用一定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学会合作学习,体验
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学会用不同物体表示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准备:
尺、书、易拉罐、回形针、小正方体等。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为创建文明班级,老师想 买些拉花纸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
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吗?(引出课题,“教 室有
多长”)
2、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
教师出示如下问题,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1) 选择什么测量工具?
76



(2) 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3) 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做好标记,一个紧挨着一个摆放)
实际测量:以组为单位进行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
在书上表格里。
教师质疑: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室有多长,但大家所量的结果却不一
样,是怎么回事?(所选的工 具不同)
得出:要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想得到相同的结果,一定要选用相同的
工具。
活动二:
统一用尺子工具量一量。
(1)老师让四组学生都用米尺量一量。
(2)汇报结果:统一测量工具后,测量的结果也不完成相同。
(3)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统一测量工具后也会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
(4)学生思考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5)小结:因为我们在测量时没有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测量,所以也会出
现不同的测量结果。
(6)老师引导: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小结:测量时要沿着一条直线进行测量,并且在测量过程中要做好标记。
活动三: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1)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倒,30秒时间,谁摆得最
高,谁获胜。
(2)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下面同学当裁判。
活动四:说说哪根木条长。
77



1、 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说说谁的木条长。
2、 讨论:谁说的对。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比
较长。
活动五:估一估
人的身高,大约有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 观察 ①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的几个头长。
2、 通过观察,发表自己的发现。
五、回顾小结
今天我们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室有多长


工具: 尺子、书本、脚印等

方法:1、沿直线测量;2、 要一个紧挨着一个摆放;3、要做好标记

结论: 长度单位不同测量结果可能不相同, 统一长度单位非常重要。

六、练习
38+33+39 34-25+16 43-36+24
37+27+27 58-48+28 13+23+33

78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复备人: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 课时第
5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9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 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会正确使用刻度尺中的厘米作
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估计较小物体 的长度。
教学重点: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直尺,铅笔、数学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是吗?
今天呀,奇思和妙想利用咱们所学的知识,也在忙着测量呢?(出示情景)
同学们快看看,奇思妙想在量什么呢?
生:课桌
师:今天我们就和奇思妙想一起来研究:课桌有多长(出示课题并板书)
二、互动新授、探索交流
1、活动一:说一说为什么同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不同?
师:同学们奇思妙想是怎样测量的?他们的方法你看懂了吗?同桌说一说!
生1:奇思是用手量的,她量的结果是6拃长。
生2:妙想是用铅笔量的,他量的结果是4支铅笔长。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同学们她们的课桌都是一样的,为什么量的结果却不同呢?
生:因为用的工具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
师:同样的桌子,怎样才能使我们测量的结果一样呢?
小组交流,讨论。
2、活动二:认识厘米。
师:看来呀,用不同的东西量,不好交流,因此呢统一测量的工具非 常重要,通常呢人们
统一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短。
(1)认识刻度尺。
师:同学们 尺子上都有什么呢?把你的尺子拿出来看一看,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
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师巡视)
师:同学们瞧,陈老师这里也有一把尺子,它是尺子的一部分,快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停< br>留1分钟学生进行观察)——课件出示直尺。
80



师:谁来说一说,在尺上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看到尺子上有数字。
师:有哪些数字呢?我们看一下,(用课件演示数字1、2、3、、、)
谁和他的发现不同?
生:我看到尺子上有CM。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cm是表示厘米的意思,是国际上 统一的长度单位,当我们
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师:谁还想说你看到什么了?
生:我看到尺子上有0,
师:嗯,0在尺子的最左端,是吗?那它在尺子上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起点。
师:还有什么呢?
生:尺子上还有许多长短不一的直线。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他 发现了尺子上有很多长短不一的小线,我们看看,(课件演示)
这长短不一的线叫刻度线。
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观察,在尺子上能找到这么多的小秘密。表扬一下自己。
(2)介绍1厘米。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从刻度0到刻度1中间的长度是几厘米呢?
生试说。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
师:同学们快来找一找自己的尺子上,还有刻度几到刻度几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指名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同学们快来看看发现什么了?
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意思我明白了,也就是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是吗?
(课件演示1厘米的长度)
(3)体会1厘米的长度
师:同学们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试着用拇指和食指比画一下1厘米的长度?
生相互讨论,并做手势比画。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用手指比画1厘米的长度,有的大约是 这么长,有的大约是这么
长?究竟1厘米有多长呢?老师给大家每人准备了1段1厘米长的小棒,请同学 们用拇指
81



和食指夹住老师发的小棒,再把小棒轻轻的抽出来 ,那么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
1厘米。
师:同桌之间相互比一比,看看你们的1厘米长度一样吗?
生回答
(4)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长大约是1厘米?请同 学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的身边或
在自己的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生 可能回答:学生的手指一节大约是1厘米,电灯的开关按钮的宽大约是1厘米,订书针
的长度大约是1厘 米,橡皮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5)在尺子上找2厘米、3厘米?
师:同学们除了能在尺 子上找到1厘米之外,你还能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是2厘米?
从哪到哪是3厘米?赶快找一找,和 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找,并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生1:从0到2之间的长度是2厘米
生2:从0到3之间的长度是3厘米
师:同学们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小组内说一说)
生回答: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这几厘米就有几个1厘米。
3、活动3:学生测量铅笔的长
师:同学们写作业时都会用到什么呢?
生:铅笔
师:没错,那你能估一估你的铅笔的长大约是几厘米吗?
生回答(2位同学回答)
师:到底是几厘米呢,大家赶快量一量。
学生动手量一量。
(这一环节,学生在测 量的时,学生可能会出现和书中一样的错误的几种情况,教师组织
孩子进行讨论。)
师总结:谁能说一说在测量铅笔的长度时,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82



我们在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 长度就是几
厘米。(板书)
4、活动4:说一说它们这样量对吗?
师:听说呀动物学校的小熊,也在学着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呢?你们想不想看?(出示课
件)
师:同学们认真看看她们谁量的对呢?小组讨论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哪副图测量的是对的,哪副图测量的是错的,为什么?
生汇报:2和4是对的
生:因为第二副图他的一端对准了尺子的0刻度,就是5厘米。而第4副图没有对准0刻
度,但 从1到6一共有5个大格,所以就是5厘米。
师: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谁和他的发现不同?
生:第1副是错的,因为一段没有和0刻度线对齐。
师:还有那位同学和他的发现不同? < br>生:我发现第3副是错的,因为从1开始最后到6,应该是5厘米,从1到6中间有5个
大格,应 该是5厘米。
5、活动5:量一量,画一画
师:请同学们完成课本51页上的练习,量一量下面的线有多长,并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
师巡视并指导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怎样量和画的
师总结:孩子们我们在测量和画线时,要注意什么呀?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一端要对准尺子 的0刻度,并且要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
厘米长的线就画到尺子上几厘米的地方。
三、挑战新知 提升能力
(1)基础练习

第1题:教师可让学生估 计,再组织学生实际测量,通过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
差别,从而修正孩子的估测能力。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师可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二)变式练习

83



第3题:本题体现了学科整合,既可以学习测量的知识,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4题:做题时,教师要让生注意到积木的高度不同,组合摆放后就出现了不同的高度,
再让学生说 一说自己是如何判断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的。

(三)拓展练习

第5 题:此题是一道拓展题,通过用断尺画线,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四、知识回馈 课后延伸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货和体会吗?
生: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生:还知道了厘米可以用cm来表示
生:直尺上从0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生:我们在量物 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
是几厘米。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不错,看来我们不但帮助我们学校解决了定做课桌的问题,而且还学
到了很多有趣 的知识。

附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1、1cm =1厘米
2、直尺上从0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84



课桌有多长
复备人:
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 测量 第二课时 课桌有多长 教材51~52
教学目标
1)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
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
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
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长度
教学准备
尺子、书、铅笔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师:同学 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小课桌,它每天都陪伴着我
们学习,可是你们知道课桌有多长吗?(不知道)
师: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测量“课桌有多长”(引出课题:课桌有
多长)
二、探究新知
1、估计桌子有多长
师:现在大家一起像老师那样摸一摸桌子有多长,用手比划一
下桌子有多长。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桌子的长度一样长
师:你还能用什么办法来量桌子的长度呢?同桌两人 一起商量
用什么工具量,然后一起共同量一量桌子有多长?
学生可能回答用铅笔、书、手等工具
师:谁能上讲台来量一量课桌有多长呢?
手:6拃
铅笔:4支
书本:2本
2、体会长度单位的统一性
师:为什么同样长的课桌,测量的结果却不同呢?
生1:因为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工具测量
生2:是啊,一拃、一支铅笔、一本书它们本身的长度都不同,
当然测量结果就不同
生3:要想结果一样,就应该选用相同的标准测量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三个人的说法吗?(同意),同学们
都说得很有道理,使用的工具 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
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们认< br>为统一的工具最好是什么呢?——尺子
85



3、认识尺子
活动一: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尺子上有数字0、1、2、3···有许多线,有长的短的,
还有cm的
师补充:数字是按从小到大排的
活动二:喊一喊
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也可写作cm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喊一喊它,好吗?(好)它还有个花
名叫cm
生齐读两遍
师:在尺子上找到“0”了吗?它在什么位置上表示什么意思?
(生:尺子最左边,表示开始或 起点。)
师: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表示起点,我们在量物体的长度时,
一般都要把物体的一 端对准这个0。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就叫0刻度
吧。我们一起和它打声招呼好吗?(好)
生齐读两遍
4、认识1厘米
活动三:找一找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也可以说是1cm(学
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
是1厘米?
生1:从数字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
生2:数字4——5是1厘米长
师:我们用一句话来说,即尺子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
是1厘米。
(通过直尺认识厘米,既直观,又便于学生体会1厘米、几厘米
的实际长度)
活动四:比一比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厘米
师:老师给点提示你们,比如说从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或者我
们的学习用品中去找
根 据学生的回答,师边演示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操作:
在尺子上用食指和拇指比划出1厘米的距离 ,让学生感受到1厘米的
实际长度)
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食指的宽度大约是几厘米。( 强调:
把食指对准0刻度按下,看一看食指最接近几,食指的宽度大约就是
几厘米。)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其实还有许多物体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例
子,这个留给大家课后再找。
5、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那么2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
直尺 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比一比。
学生观察直尺、交流。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5到7
86



的长度是2厘米。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以抢答的形式,比一比谁是聪明
的。
让学生说一说5-6、9-10、0-2、0-6分别是几厘米。
活动五:量一量、画一画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直尺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请大
家估计这支笔有多长?怎么量呢?
请看投影,同学们来评一评哪幅图的小熊测量是正确呢?先和
同桌讨论,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师:谁来当裁判评一评
生1:第一幅是错的,没有对齐0刻度。
生2:第四幅也是错的,没有对准测量物体的起点,也可以说数
错厘米数,
生3:我认为第二幅是对的,5到10就是5厘米。
生4:第三幅也是对的,0到5表示5厘米。
生5:第二幅测量的方法既快又对,因为小熊笑得最开心。
师:你明白了应该怎么样测量吗?
生:先对准0刻度线,再看后面的数字。
师:请大家拿出直尺测量书本上第51页最下面的线段,量一量
它有多长。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师:把你的测量方法和结果与大家分享一下
可到前面演示,对从“0”开始量的方法给予肯定性评价
师:你能不能借助直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画图的结果,可以与同桌比比看谁画的是正确。
三、课堂练习
1、认一认,填一填


( )厘米 ( )厘米

2、填一填
87




铅笔长( )厘米
钥匙长( )厘米
铁钉长( )厘米
铅笔比钥匙长( )厘米
铅笔比铁钉长( )厘米
铁钉比钥匙短( )厘米
3、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 )刻度,
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 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一个手
指宽大约是1厘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 br>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
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还学会了量出物体的长度,注意测
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测量较短的物体:厘米(cm)



88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1米有多长》
一、教学内容:
第三课时 1米有多长 53页
二、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 的长度观念,掌
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 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
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2、难点: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
米尺、若干1米长的小棒、卷尺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cm)。
同学们还记得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食指和拇指比划告诉老师吗?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1 厘米长的小棒,请同学们用这些1厘米长的小棒测量数学书的
长。(小组合作,汇报)
能不能用这些小棒测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窗户的宽呢?
1、请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同学分别用小棒测量黑板的长、窗户的宽。然后谈谈体会。
2、用小棒测量很麻烦,而且不是很准。(师指出测量过程中误差较大)
3、小结:厘米是用 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如果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教
室长更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 较大的长度单位,那比厘米更大的单位是什么呢?
4、揭示课题:1米有多长
今天,长颈鹿 和小乌龟一起去动物游乐场玩,在门前它们遇到了米,会发生什么有趣
的事情呢?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
(1)请同学们翻到数学书第53页
动物园 里小动物们在开心的玩耍,但是但轮到长颈鹿进门时,却被保安叔叔拦在了门
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保安叔叔说:“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会不会跟这个有关呢?
长颈鹿和小乌龟身高都是在1米以上吗? 那1米有多长呢?
(2)出示米尺
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请同学们拿 出学生尺,认真观察米尺和
学生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同桌交流后小组讨论。可能 的答案是:米尺上数字多、刻度线多、有100、而学
生尺最多只有21;米尺比学生尺长得多。
(3)那一米有多长呢?
89



让学生伸开双臂比划1 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发给每个学生一根一米长的小棒,
用双手把小棒拉直,看看1米有多长,再 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
(4)比一比
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
将小棒竖放,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
再和小棒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5)、找一找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然后用米尺核对。
(6)量一量
用1米长的小棒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2、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1)认识1米=100厘米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有多少厘米?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结果: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板书)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齐读
(2)量一量
量一量我们教室的黑板有多长?
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先将卷尺的“0“刻度线对准黑板的 一端,看看黑板的另一
端对准什么数,如果不是整厘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
3、选择合适的单位
出示小黑板-----教科书第53页“想一想”
门高约2( )
黄瓜长约20( )
你选什么做单位?
小结: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学生自主完成剩下的4题。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54页“练一练”第1、2题
(四)作业设计
学生课后用米尺测量教室窗户的长度。
六、教学板书设计:
一米有多长
1、认识米尺
2、1米=100厘米,米可以用m表示。


第六单元测量 练习四

复备人:

90



一、教学内容:测量练习四。
二、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对1厘米、1米的直观认识。
2、提高学生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线段的技能。
三、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不断提高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的技能。
四、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按要求进行指定的测量。
五、教学准备:直尺、课本、杯子、铅笔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 br>师: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距离,“米”用来表示较长的物
体长度或距 离。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米和厘米。
师:谁能给大家说说我们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你能举出一
些例子吗?
如果学生举出的例子合适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没有学生说出恰当的例子,师可以说:
“老师的食 指(伸出来给学生看)宽大约是1厘米;我们的课桌长大约是1米,也就是100
厘米
师:在 前面的学习中,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不知道同学
们都掌握了没有,今天这节 课,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二)巩固练习(填一填。)
1、完成教材56页第1题。
(1)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自主完成。
(2) 指名汇报结果
(3) 指名检查、验证汇报的结果是否正确。
(4) 指名说一说每小题的测量方法
(5) 教师小结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具体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完成教材56页第2题。
(1) 提出要求:小组内交流填写
(2) 汇报交流后的结果
(3) 评价刚才的结果是否正确
(4) 说一说填写的原因
(5) 小结:选择恰当长度单位表示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91



(三)量一量,画一画。
学生自主完成56页第三题,然后叫学生上来操作,你是怎么测量出来的。
5厘米
5厘米
3厘米
4厘米


(四)做一做,量一量。
1、完成教材57页第5(1)
读题,说一说在摆一摆、量一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小组内合作完成测量。
2、完成教材57页第5(2)
(1)随意选择5位同学上讲台手拉手站成一排。
(2)在讲台上用卷尺测量这5名同学手拉的队伍一共有多长。
(3)测量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3、完成教材57页第5(3)
(1)指名一个学生从自己作为处走到讲台处。
(2)估一估长度。
(3)用老师的卷尺量一量。
(五)读一读。
1、指名读一读教材第57页第6题的内容。
2、自己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用“尺”或“寸”计量物体长度的事例。
(六)练习
A、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大树高约8( )。 2、操场跑道长约100( )。
3、文具盒长约25( )。 4、床的长度大约是2( )。
5、小花今年7岁了,身高约1( )20( )。
6、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 )。伸开两臂的长约是1( )。
7、讲台的高大约是80( )。门高约2( )20厘米。
B、判断题。
1、大人一步长5米。
2、铅笔长约15厘米。
3、1米和100厘米同样长。
92



4、火车每小时行驶900厘米。
5、操场跑道长100米。
(七)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练习四
(长度单位)
1米=100厘米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线
2、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用米做单位。
3、测量物体时要沿着一条直线进行测量。




















93



第七单元 分物游戏(平均分)
复备人: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 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
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把一些(小数目)物品平均分的过程,并能用语言表达,会将物体平均分。
2、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卡通小猴。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今天,老师给 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课件出
示)你们能猜出是什么水果吗?
胖娃娃!红尖嘴儿一身毛,背上浅浅一道沟,肚里粉红好味道 (猜一种水果)
对了,真聪明!是桃子。
(二)、创设情境,自然导入新课。
1、师:山林里的桃 子成熟了,桃子结得又大有红,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
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开 始分桃子。(出示课件。)
2、板书课题。
(三)、合作探索,动手实践。
1、 他们请同学们帮忙来“分桃子”。(板书课题)你们能帮他们分一分吗?8个桃子分
给两只小猴,每只猴 子可能吃几个?(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出示课件)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 br>2、师小结: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样多
和不一样多的 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一样多或同样多(课件出示) 3、怎样分才能保证分的结果是公平合理的,是一样的呢?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指导。(引导 学生得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并板书:“平均分”)
师小结:猴哥哥和猴弟弟平均分得 了一样多的桃子都非常开心,也感谢同学们的帮
忙。可是小猫和小狗他们也想分到同样多的食物,同学们 ,你们能帮他们也分到同样多的
食物吗?
94



4、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5、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指导,平均分=分得同样多。
(学生先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再集体反馈)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 ,(出示:智力闯关)看看你们是不
是真的学会了,你们有信心赢得挑战吗?
(四)、体验感悟,实践应用:
智力闯关:(课件出示,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再点名回答)
一)、第一关:
1、请看图中有( )双筷子?
2、平均每个文具盒放( )支铅笔?
二)、第二关:
这是什么?(奥运五环)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5个)20个圆环可以拼成
( )个奥运五环呢?
师小结:恭喜你们!闯关成功,你们真棒!下课后,请同学们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
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家庭作业:
课后回家和爸爸妈妈做平均分东西的游戏。
板书设计
分物游戏 (平均分)
一样多 同样多
○○○○ ○○○○
分苹果
主备人:吉隆实验学校 杨瑞基
审核人:平山第一小学 刘丽霞 教育局教研室 杨金凤
复备人: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1页。
教学目标:
95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图片
学具: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我们学习了《分物游戏》,同学们都表现得 很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为
了奖励大家,老师今天带来了水果请大家吃,猜猜是什么呢?(苹果)好 ,在得到老师的
奖励之前,先要通过老师的考验,你们有信心通过吗?(有)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问题一: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1 、师:我们现在就把这些苹果分成3堆。,每堆分到的要一样多,每堆能分到多少个
苹果呢?(板书:分 苹果)
2、师:(出示课件)老师带了多少个苹果来呢?请同门们数一数。(12个苹果)
3、师:请同学们拿出12个小圆片代替12个苹果,动手分一分。
4、生独立思考,动手分一分。
5、小组交流: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6、汇报学习结果。
生1:我是1个1个地分,分了4次分完,每堆分4个。
生2:我是2个2个地分,分了2次分完,每堆分4个。
生3:我是第1次每堆分3个,第二次每堆分1个,每堆也是分4个。
。。。。。。
问题二: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
1、师:恭喜你们,成功的通过了第一个考验,看看第二考验,哪个小组最快想出来。
2、(课件出示问题)生齐读一遍。
3、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利用圆片分一分。
96



4、集体汇报。
问题三: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通过同学们的积极思考,第二的问题也 难不倒大家,我们看看第三关。请同学们
想一想,想好后跟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同桌交流后,全班汇报结果。
师:现在老师想把12个苹果用盘子来装,可以怎样分?
小组合作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三)、巩固练习,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1、小兔分胡萝卜。
师:同学们都很棒,解决了老师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现在小兔遇到难题,你们愿意帮
助它吗?
生齐读一遍问题。
生独立思考完成。
集体评讲。
2、小松鼠分松果。
师:小松鼠捡了一些松果回来,想用篮子分开装,可是它不知道要用多少个篮子,每
个篮子装几 个?小松鼠听小兔子说同学们是很聪明,而且是非常的乐于助人,所以它也请
大家帮帮忙?
出示图以及问题,生思考完成,,集体评讲。
3、小朋友分西瓜。
生读题,完成后,集体评讲。
4、排队做操。
学校要举行做操比赛,李老师要给同学们排队,你们能帮李老师出出主意吗?
生小组合作,交流想法。
全班交流,
(四)、小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97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可以放4个盘子
平均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分糖果
主备人:吉隆实验学校 罗妙莲
审核人:平山第一小学 刘丽霞 教育局教研室 杨金凤
复备人: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分 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
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 意义。
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圆片、小棒、表格1、表格2(每组1张),每桌一袋豆子
98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 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4位小客人(课件演示)。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欢迎,
老师还准备了50块 糖果来招待他们(课件演示)。如果让他们每个人都满意,应该怎样分
呢?(应该把这50块糖平均分给 这五个小朋友)。 什么是平均分呢?(平均分就是分得一样
多。)可是老师不知道该怎样平均分呢?小 朋友们愿意帮一帮老师吗?(愿意)那我们今天就
来学习《分糖果》 师板书。
(二)、问题研究
1、师:小朋友们手里没有糖,怎么分呢?别着急!智慧老人给我们出了一 个好主意。拿出学
具,用4个圆片代表4个小朋友,再拿出50根小棒代表糖果,这样就可以分一分了, 分完以
后还要把每次分的结果记录在62页的表格中,另外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糖果,送给
在课堂上认真分,认真记的同学。
要求:
(1)、先分工(记录、发言、负责分、监督)
(2)、讨论后再分。边分边说分的过程,( 第一次每人分几根,用去几根,还剩多少
根,第二次每人几根……)边记录。
小组活动,师巡视。
(3)汇报交流,改善方法
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小组代表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对表格的观察和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化。
汇报时教师 要相机追问,如为什么首次分你们就每人分十根……剩下的几根,为什么不再
分了呢?
99



(通过教师的追问,引导学生去感受哪些方法更简便,更合理,以促进学生反思)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呢?
生1:我一共分了7次, 前两次每人分1块,后面五次每人每次2块,还剩2块。(随机板
书)。
生2:我一共分了三次,前两次每人分5块,第三次每人分2块,还剩2块。(随机板书)
小结: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还有剩余。
2、师:如果让你们重新把50根小棒 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你们会怎么分?至
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学生再次分一分,可能会调整或改进原来分的策略,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优化和重组)
3、师:你们想 出了这么多分法,老师可真高兴,其实,不论分几次,最后结果都是每个小朋友
平均分得几块糖?还剩几 块?
6、师:现在请同学们把学具轻轻的放在学具盒里吧!看谁的动作又轻又快。
(生动手收学具)。
(三)、巩固练习(完成P63练一练)
分一分,填一填
1、
分小棒
(1)估计数量、口述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了小明 解决了分糖的问题,下面我请同学们帮老师整理小棒。老
师给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30根小棒,怎样把这 3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每一位小朋友,
每个小朋友分几到几根,还剩几根呢?这个问题就得靠你们 自己来解决了,小组长先带领
组内的同学数一数你们组一共有几个人?小声商量商量,想一想怎样分才能 又快又好呢?
100

快速美白好方法-铁路公安


小猪崽-地震小常识


祖国颂歌-春节活动


玫瑰数量的含义-元旦主持人开场白台词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鼓舞士气的口号


南京考试网-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申论真题-诸葛亮名言


解放军艺术学院研究生-三颗枸杞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