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玛丽莲梦兔
564次浏览
2020年08月14日 19: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党员民主评议个人总结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
合律。
过程与方法: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体验观察、归纳的学习方
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数
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在此前的学习中,对四则运算中的一些性质和规律有感
性 的认识,但加法结合律毕竟是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已经掌
握的知识,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的方法,
并通过自己的举例发现规律,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及其应用。
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根据学过的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35+( )=65+( ) ( )+147=( )+274
56+74=( )+( ) a+200=( )+( )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270+380=390+260 562+147=147+562
a+800=800+a a+b=c+d
我们 已经认识了加法里的交换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法里的另一个
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现两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写出一组算式并加以概
括。
师:你能再写出一组算式吗?说说发现了什么?
生:(320+150)+230 320+(150+230)
=470+230 =320+380
=700 =700
(320+150)+230 =320+(150+230) (学生回答不唯一)
师:那么,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整理:320、 150和230这三个数相加,先把320
和150相加,再同230相加;或者先把150和230相 加,再同320相
加,它们的和不变。
2、出示情境图
果园里:一颗苹果树上有50个苹果,一颗桃树上有30个桃,一颗
梨树上有40个梨。
沙滩商店:足球20元个,游泳圈23元个,皮球6元个。


请你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吗?
(1)小组活动交流。
(2)集体汇报。
生:(30+40)+50表示先求桃和梨的总个数、、、、、、
30+(40+50)表示、、、、、、、、

生:(20+23)+6表示、、、、、、、、
20+(23+6)表示、、、、、、、、
(20+23)+6=20+(23+6)
师: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发现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 数相加;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3、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1)学生自主完成
(2)小组内交流。
(3)集体汇报。
(a+b)+c=a+(b+c) 这是加法结合律

4、试一试
怎样计算简便,想一想,算一算。
57+288+43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面填上适当的数。
(1)278+129+118=287+(□+118)
(2)(32+47)+65=32+(□+□)
(3)183+(46+a)=(183+□)+□
(4)(75+36)+64=75+(□+□)
2、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画“√”。
(1)a+(30+5)=(a+30)+5 ( )
(2)△+(□+○)=(△+□)+○ ( )
(3)(10+20)+30+40=(10+40)+(20+30) ( )
(4)a+b+c)=a+(b+c) ( )
3、观察每个算式中加数的特点并计算。
88+156+44 28+69+172 91+34+109+366


4、为残疾儿童捐款活动中,四年级1班捐了11 3元,2班捐了96元,
3班捐了87元。三个班共为残疾儿童捐款多少元?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畅谈)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三个数相加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
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六、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30+40)+50=30+(40+50)
(20+23)+6=20+(23+6)
(a+b)+c=a+(b+c)





加法结合律

土家族习俗-我熟悉的一个人


烦恼的作文-宁夏人事考试中心网站


年货有哪些-本人求职意愿


韩国人身份证-浙江高考录取查询


2011北京高考英语-中秋礼品方案


武汉大学分数线-泰安市人事考试中心


节约用电的方法-月度工作总结开头


知足者常乐作文-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