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家规-护士长竞聘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元角分与小数
一、教材分析:
“元、角、分与小数”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教材设计
的意图
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
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选择“元、角、分”这样
一个情境让
学生学习小数,首先是由于学生对于小数认识的最直接经验
来自价格;其次,结合购
物情境学习小数,可以突出“元、角、
分”与小数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另外,教材这样安排也为以后学习小数提
供了一个直观、具体的模型。所以在实际
教学时,注意本单
元小数的学习不要脱离这一背景。
本单元安排了“买文具”“货比三家”“
买书”和“寄书”等具体情
境,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小数的意义,
体会小
数及其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
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
物,解决相关的一些
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1页共4页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紧密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首先,读懂商品标价牌是购物必需的知识技能。会用
元、角、
分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是理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
志。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
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
分”的经验为背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
2.
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
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货比三家”,放手
让学生想办法独立去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
铅笔盒便宜”的问题,并进行交流,与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
略。教师切忌包办代替,把某一种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
学生,禁锢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
性;要鼓励学生敢于提
出独特的见解或质疑;对学生的各种策略的评价,要有助于
他们提高对策
略的选择与合理优化的自我意识。
3. 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
这不
仅是因为计算是手段,解决问题是目的,把这两者结合
起来,更能使学生体会学习计算的必要性;而且也
是培养学
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有效途
径。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加法
是结合“买书”的情境进行的,
在讨论小数加法的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揭示这些不同算法的
共性
,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也是理解小数
相加时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的根据。学生只要理解
了这一
第2页共4页
点,就打通了把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向小数加减法迁移的大
道。
4.
逐步扩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买书”一课,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侧重理解小
数加法
的算理和算法。“寄书”一课则可以让学生独立探索,因为学
生学过整数加减法,已经具
有了处理进位退位问题的经验,
又初步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所以“寄书”这一课可以提
供
给学生更大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四、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小数含义的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难点:小数含义的理解。
关键:联系现实背景,结合具体内容,帮助理解。
课时安排:6课时
唐宋或更早之
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
含义已经相去甚
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
“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
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
则于西晋武帝时代
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
不仅要作入流的
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
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
第3页共4页
<
br>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
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
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
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
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
科教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
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
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
导”。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
师”。在一些
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
“院长、西席、讲席”等。
完整版全册教案WORD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期全册
教案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