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教材分析共19页
情况说明格式范文-公益活动策划书范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教材分析
2007年9月 韩德江
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
(一)教材的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亿以内数的认识
亿以内数的读写
大数的比较与改写 能对大数进行改写
近似数的认识
第三单元 乘法
两、三位数乘法
较大数的估计
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
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第五单元 除法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路程、时间与速度
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商不变的规律
带中括号的整数三步混合运算
第 1 页
第七单元 生活中的负数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对0的再认识
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 线与角
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
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
平角、周角的认识
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换
认识较复杂图案的形成过程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第六单元 方向与位置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 统计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简单的统计活动
第 2 页
综合应用
1.结合具体内容设计的实践活动
你所在年级(学校、地区)有多少名学生?四舍五入到十位是什么?
准备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说一说长方体或正方体上的哪些边是互
相平行的?
测量你班全体同学的身高,按身高分组,并绘制条形统计图。
2.独立设置的综合应用
走进大自然
数据告诉我
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一)
整理与复习(二)
总复习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
本册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丰
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特别注意挖掘
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性的问题,以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
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如第
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接触大数的经
验,因此,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
数一数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一次
数数,通过数小方块的过程,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
出计数单位的直观模
型。第二次数数,数100个“一千”,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先数一数,再交流,逐
第 3 页
步引导学生得出先数出一万,再一万一万数的方法,最后
引出两个计数单位。第
三次数数,是练习过程中的数数。练习中安排的多道题目都需要学生数一数,通<
br>过数一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十进制计数的
特点。另外,教材
突出了多位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安排了“我国海洋资源”、
“太阳系九大行星”、“火箭速度”、
“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 等丰富的素材,
使学生从生活、社会、科技等多个角度,感受周围世界中
处处有数学,体会多位
数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又如“生活中的负数”这一单元
,教材从学生每天接触的天气温度变化情况
着手,通过了解各地的天气情况引入负数的概念。然后借助“
海拨高度”、“收支
情况”等素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的具体题材,因此,能减少他们学习的障碍,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
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的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探索活动可
以分为两种形式:一
种是结合单元的学习,安排的探索活动;另一种是专题探索活动;如“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探索与发现
(三)乘法分配
律”等。
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本册教材针对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第一,对答案唯一
的问题继续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本册教材的乘法与除法的
两大单元中,对每个新问题的解决,教材都呈现
了各种不同的算法。如“卫星运
行时间”(教材第33页)中的“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
的计算?教材安
排了多种计算的方法:
第 4 页
①首先估计乘积范围
②讨论多种不同的算法,如114×20=2280,114×1=114
114×21=114×7×3=798×3=2394,表格的方法。
③结合已有知识重点讨论竖式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产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
策略,再通过充分交流,选择
有效的计算方法。
第二,对多个答案的问题鼓励策略多
样化。如教材第78页第3题,“学生在
运动会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有3人得第一名,4人得第二名,6
人得第三名,12
人获得鼓励奖。现在家长委员会奖励350元给他们购买奖品,而各类奖品有6种,<
br>请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购买的方案并说明理由。”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案,来解
决问题。
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
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活动经验的积累、图形认
识的体验等都是在数学实践
活动中进行的。因此,本册教材设计了大量观察、操作、思考、想像、交流等
活
动,使学生在有挑战性的、充满想像和富有思考的过程中,探索图形的性质,认
识图形的变换
,描述图形的位置。为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这些内容,教材设计了
折叠、剪拼、画图、测量等操作活动,
使学生不断积累图形的经验,以利于发展
空间观念。
如第二单元的线段、直线、射线
与平行线、垂线等概念的认识,教材安排了
大量的学生课堂操作活动。如在平行线的认识中,教材安排了
在方格纸上平移铅
笔的活动,通过对平移前后的比较,引出了平行线。接着,在练习中,又安排了
“移一移”“折一折”等活动,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行线。同样,在垂线、平
第 5 页
角、周角以及量角与画角中,也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活动。特别是教材将平移
与平行、旋转与角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图形运动中认识图形的有关性质,这不
仅将图形的运动与静止结
合在一起,同时为认识图形提供了一个新角度。
5、注重在统计过程中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
《标准》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具体目标内
容中提出“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
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认识折线统计图”“根据需要,选
择条形统计
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等目标,根据这些要求,教材将统计知
识的
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的“栽蒜苗”活动,把数据收
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结合在一起。
如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进行15天的观察,并能将蒜苗生长的数据记录下来。并请学生自己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内。
随后,尝试将收集
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由于这些数据来自于学
生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收集,同样,在学习
折线统计图时,教材提出“估计一下,
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预测一下,蒜苗第20天约长
到多少厘米”两
个问题,图上并没有这两个点,这就需要分析统计图中的变化趋势。由于学生有
了自己记录数据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他们就能积极地进行估计与预测。
6、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
在第一学段中,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在教材中主要
以实践活动的形式为主,
第二学段起,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主要是以综合应用的形式呈现的。教材中除了
在各单元中安排有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探索规律的
活动,探索解决
问题策略的活动)等外,还设计了“走进大自然”和“数据告诉
我”两项专题活动。
第 6 页
7、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教学除
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也应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
培养,而这种素养的重要方面就是认识数
学的文化价值。本册教材在编写的过程
中从三个方面进行渗透。
第一,感受数学的文
化价值。教材注重挖掘所学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多方
面的应用,实现数学知识的文化价值。
第二,感受数学美。教材在呈现的方式上尽可能给学生以美熏陶,加深学生
对数学美的理解。如
教材安排的数学欣赏内容,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多次的旋转,
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又如练一练中,一幅
七巧板,经过平移与旋转,变换出各
种优美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到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和神奇。
第三,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教材通过“数学阅读”、“数学万花筒”、“你知
道吗”等栏目给
学生提供了关于数学在历史上、文化上和现实世界中的作用的实
例。如结合大数的认识,教材设计了“从
结绳记数说起”,结合计算器的认识,
教材介绍了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的生动,从远古时代的石子计数,
到中国人发明
算盘,直至现在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计算机,通过这些材料旨在让学生了解记数方
法
和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
二、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
㈠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一、本单元内容结构和前后联系(略)
二、课时安排建议
教 学 内 容
第 7
页
建 议 课 时
数一数(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
国土面积(大数的比较与改写)
近似数
从结绳记数说起
练习一
机动
三、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
2
3
2
1
首先,通过数小方块,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然后,通过练习中的数数活动,进
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十
进制计数的特点。
2.
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掌握大数的读写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并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
际意义,以提高学生
感受的程度。
3.
结合实际背景,帮助学生学习大数的比较,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
能创造条件安排在一定的实际背景下进行,从而让学
生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4.
在观察比较中,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
它仅表示某一对象
的一定范围。本单元的学习是使学生在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作用的同时,掌握求
近似数的方法(以四舍五入为主)。
第 8 页
第三单元 乘法
一、本单元内容结构和前后联系(略)
二、课时安排建议
教学内容
卫星运行时间(两三位数乘法)
2
体育场(大数的估计)
练习三
神奇的计算工具
探索与发现(一)(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计算工具的演变
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你知道吗(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和)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练习四
三、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
在情境活动中,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
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除法,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本单元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
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
如“卫星运行时间”的活动,在出示情景图后,可以让学生简单
地说一说卫
星运行的情况,列出算式,接着让学生估一估大约的时间。教材中安排的两种估
计方
法仅是一种参考,学生在估计的过程中可能还有更多的方法,只要他们说得
第 9 页
1
5
1
1
建议课时
有道理都应肯定。随后,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有
了第一学段的基础,
一般说来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坐一坐,然后再进行讨论,从而掌握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在交流活动中,归纳估计的方法
估计数据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关键是能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方法。本
单元的主要估计策略是把
整体分成均匀的几部分,再由部分估计整体,这是一种
常用的方法。
“估计”教学难有“确定”的答案和“唯一”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多给
学生留一点“时空”。
3.
在游戏活动中,熟悉计算器的操作
学习计算器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计算,而是为了更好地
解决实际问题和
探索数学规律。教材通过游戏的活动,既巩固计算器的操作,同时又为探索一些数
学规律提供了一个平台。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普遍性,结合学生的实
际情况,在使用中了解和掌握计算器功能键(特别是M+
储存和MR提取 ce或c清除键)的作用及使
用方法。计算器的使用为学生提
供了尝试估计方法的空间,可以帮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解
决问题
的策略。
4. 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乘法的运算律。
本
单元安排了四个探索与发现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举例验证、
归纳规律、实际应用的探索过
程。在运算律的学习中,要通过练习掌握利用乘法
分配律解决乘加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
的简算意识。同时由于运
算律的价值,属于通性通法,首要作用不在于简算本身,目的是通过应用进一步
第 10 页
体会运算律,强调的是简算意识,而不是简算的技巧,
所以教师要注意控制简便
计算的难度,以书上练习为主,淡化不必要的技巧训练。
第五单元 除法
一、本单元内容结构和前后联系(略)
二、课时安排建议
教 学 内 容
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除法)
路程、时间与速度
参观苗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秋游(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练习六
国家体育场(万、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
探索与发现(四)(商不变的规律)
中括号(四则混合运算)
练习七
三、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
在探索的过程中归纳计算的方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宗旨是承认学生思维策略的差异,尊重学生
的独立思考,
它是提高学生探索能力,促使学生不同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有效途径。如“买文
具
”的活动,对于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交错呈现了三种计算的方法,有逐
步相减的、有用乘法思考的
、也有用竖式计算的。又如“参观苗圃”的活动,如
何试商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计算的关键,在教学的过
程中,教师不要急于为学生
第 11 页
建议课时数
2
2
3
2
2
1
2
2
1
提供现成的计算方法
,可以在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各种
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2. 在实例比较中归纳常见的数量关系,在数据推理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建议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
都有关系。通过观察比较算
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关系,发现商不变的规
律
3.
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解决问题内容的安排都与计算同伴。在解决问题时,
首先需要指导学
生分析呈现的信息,会选择相关的信息。因为在题目中有些信息是多余的,有些
信息是隐蔽的,只有把这些信息合理分析,才能正确地解决相关的问题。其次,
是合理地利用题目中的条
件,并能根据条件之间的关系作出简单的推理。如教材
中让学生自己设计购买的方案,条件比较多,且具
有开发性,因此,如何根据题
目的要求,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当然,对一些有困难的学
生,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逐步出示一些条件,以减轻他们学习的压力。
4.
在运算的过程中提高估计的意识
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建议在练习运算时,尽量安排
估一估的要求,
以提高学生估算能力。“国家体育场”是学生学习除法以后,利用除法知识,结
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估计、感受万、亿等大数意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
做参照物“刻画”较大的数,再用计算器验证学生的描
述,纠正偏差。
第七单元
生活中的负数
一、本单元内容结构和前后联系(略)
第 12
页
二、课时安排建议
教 学 内 容
温 度
3
正负数
机动
三、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借助温度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体会相反意义
的量。
温度的变化是学生能体验到的事情,以温度为载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
验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的关系,通过冷热之间差异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
意义。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温度作为负数引
入的“原型”理解负数的意义。教
学中可以首先让学生记录前一天各地气温,课上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
式表示
“零下”。在学生有了自己对“零下”的思考后,再让学生在温度计的模型上找
对应的温
度,并对不同的温度进行观察、比较,加深对正负数意义的理解。
2.
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在对正负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材接下
来是在熟悉的、丰富的生活情境中,
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种途径收集负数所表示
的不同的
量,交流其所代表的意义通过对多种现象的讨论,认识生活中存在相反意义的量
及其用
负数表示的合理性与简便性。学生要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
题,了解正数、负数和零的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 线与角
第 13
页
1
建议课时数
一、本单元内容结构和前后联系(略)
二、课时安排建议
教 学 内 容
线的认识
平移与平行
相交与垂直
旋转与角
角的度量
画
角
练习二
三、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
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较
抽象的平面图形
<
br>教材在编写上与以往最大不同的是加强了操作活动。例如,对平行线与垂线
的认识,突破了原来近
依靠直接观察得出概念的作法,将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
平行线的认识上,通过学习在方格纸上平移铅笔
的过程,引出互相平行的观念。
这样安排不仅使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也为认识图形提供
了一个
新的视角。平角和周角的认识,教材呈现了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固定其中的一
根,旋转
另一根的活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的学习都是通过学生自己活动,概括
出量角与画角的方法。对于这些活
动,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
有参与的机会,为他们认识抽象图形提供直观支撑。
2. 在实际情境中,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
第 14 页
1
4
3
建议课时
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形,这些图形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
重要素材。所以,在
教学的过程中,多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到的想
象中发现熟悉的图形是学习理解图形、掌握图
形的有效途径。如,认识线段、射
线与直线时,交错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动,从斑马线到城市的灯光再
到笔直的
铁轨,都是学生认识图形的载体,也是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概念的有效方法。再如
学习了
垂线后,教材安排的木匠测量门框的直角、瓦工用铅垂线测量墙壁的垂直
切开等内容,都是学生进一步认
识垂线的题材。这些内容既是数学知识深化的材
料,也是提高学生应用意识的平台。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学
习题材的广泛性,从学
生身边的事例中挖掘素材。
3.
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进行思考,
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
明操作的过程以及得到的一些结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同时也<
br>发展了他们的思维。
4. 在测量过程中,体会建立标准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教材没有直接引入量角器,而是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对两个角的大小进
行比较。教学中教师
首先要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了解的工具,探索量角的
多种方法。在多种方法的比较中,通过对精确
度的追求,帮助学生体会引入量角
器的必要性。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换
一、本单元内容结构和前后联系(略)
二、课时安排建议
教 学
内 容
第 15 页
建议课时
图形的旋转
练习五
三、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2
1
本
单元是在三年级下册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
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
移后图形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教学中要注意
以下几个方面: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图形变化的特点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
积极地思考。如“图形的旋转”活动,
教材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而得到的
。教学中,可
以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
贴
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在旋转
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观
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
的。让学生进行操作,对他们认识图形的变化是十分
有利的。
2.在图形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
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
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
纸上试一试,然后全班来
说一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
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为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条件。
3.在图形欣赏中,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第六单元
方向与位置
一、单元内容结构和前后联系(略)
二、课时安排建议
第 16 页
教 学 内
容
确定位置(一)
建议课时
3
确定位置(二)
练习八
1
三、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
表入手,通过说一说小青的座位,引出第几
组与第几个的话题。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
表示方法,符合学
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
的作用。在生活经验中,逐步抽象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在操作的过程中,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与第一学段不同的是:在方向上,从8个方向
发展到任意角度的方向;在路线方面,从单一的路线发展到
几个点的路线。同时,
又将方向与路线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合。所以,学习这些内容的难度可能比<
br>较大。为减轻困难,教材中设计了多次动手操作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
使学生积累感性经
验,以便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
统计
一、本单元内容结构和前后联系
二、课时安排建议
教 学 内 容
栽蒜苗(一)
第 17 页
建议课时数
2
栽蒜苗(二)
三、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2
1.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通过栽蒜苗的数据记录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2.会根据图表的信息,预测数量的变化情况
在统计图表方面除了要求学生能收集、
整理与描述数据外,在练习中还较多
地提出了分析图表的要求。如类似“从图中你能获取那些信息?与同
学进行交
流。”等。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折线图提供的有关数量分
析、预
测蒜苗生长的趋势。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体会折线统计
图在表示“趋势”方面更直观。
3.在关注现实的生活中,认识数据统计的作用
结合一些社会重大问题的
题材,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进
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四)综合应用
走进大自然
在观察中体会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问题,综合运用大数和线与角的知识解决问
题。
数据告诉我
综合运用乘除法、大数、统计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让学生会了解收集
信息的
多种途径。
总课时:58-----60课时
引起大家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 18 页
1、<
br>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在哪里?一、三、五单元,占总课时的五分之三。
2、
关注算法多样化,但竖式计算是重点。
3、
规律的探索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
4、
教材是版本,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要灵活运用教材。
5、
要充分利用教学情境,用好教学情境。
6、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7、
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8、
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9、
3、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10、
第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