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

萌到你眼炸
927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0:5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教育女儿-迎新晚会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
吃鱼》
课件【三篇】 导读:本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吃鱼》课件【三篇】,仅
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 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 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
际意义,体会由多到少,由有到无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 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数学情境
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有一天,猫妈妈有事外出 ,她给小猫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你们猜是什么?
对了,是小猫最爱吃的鱼。(出第一幅图)数一数,猫妈 妈给小猫准备了几条
鱼呢?
师: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你猜后来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认真 看,发
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课件出示“小猫吃鱼”片段2,3,4。
2.师:你能把这4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吗?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你的
同桌听。
1 10



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师:在“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可以一 幅图一
幅图的提问题,也可以连在一起提问题)
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生可能问: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巡视,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的每个数都表示什么,为
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3-1=23-2=13-3=0
②3-1=22-1=11-1=0
讲一讲每个算式的意思。以3-3=0这个算式为例:小 猫太喜欢吃鱼了,它
把所有的鱼都吃了,它吃了几条?(3条)还剩几条?应该怎么列算式呢?(3-< br>3)一条没剩用几表示?(0)3-3=0
为了进一步理解得0的过程,我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摆小棒:
3.听老师的口令摆小棒。
摆1根小棒,拿走1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1-1=0)
2 10



摆2根小棒,拿走2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2-2=0)
摆4根小棒,拿走4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4-4=0)
摆5根小棒,拿走5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5-5=0)
5-5=0这个 算式中,前面的5表示什么?(我们摆的5根小棒)后面的5表
示什么?(拿走5根)得数0表示什么? (都拿走了,还剩0根)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之间说一说。(发现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4.游戏活动:玩“青蛙跳水”的游戏,拿5个乒乓球,一盆水,把球往水盆
里投,看能投中几 个,有几个没投中,(也可先预设自己能投中几个,)再列
出相应的算式。投中1个,有几个没投中?5 -1=4
投中2个,有几个没投中?5-2=3
投中3个,有几个没投中?5-3=2
投中4个,有几个没投中?5-4=1
投中5个,有几个没投中?5-5=0
投中0个,有几个没投中?5-0=5
青蛙跳水的游戏实际上是套圈的铺垫。
5. 课件出示第28页“试一试”(套圈)。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
道减法算式吗?
1+3=44-()=()学生可能出现4-1=3或4-3=1
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 意思,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这两个算式
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练习,体会加法和减法意义的 联系,加减混在一
起,也能提高学生兴趣)
还有其他的可能吗?你能列出算式吗?和同桌说一说。
3 10



6.你们玩过“吹泡泡”游戏吗?课件出示,(吹泡泡)。请你们认真观察这 幅
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
三、练习应用:
1.29页第1、2题, 可以变换一些形式,比如说:小动物找家;找朋友;
摘星星等方式来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29页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
图意展开想象,培养求异 思维。
可能出现:5=4+15=1+45=3+25=2+35=0+55=5+0
5-4=15-1=45-2=35-3=25-5=05-0=5
3.29页第4题,有5个小朋友,桌上只有4个杯子,3把勺。
差几个杯子?差几把勺?看懂题意,再列算式解决。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学会了 得数是0的减法)出示:□-□=0,
你能说几个?(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 尊重和体现
编者的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学习
活动。 在情境创设阶段,通过学生所喜爱的童话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
趣,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建立数学模型阶段,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游戏、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 手脑并用,自主
探索研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拓展阶段,注意
采 用多种有效的练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篇二】
一、教材分析 < br>“小猫吃鱼”这一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数学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四节的
内容。加减法是学生学 习加减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加减法的基础。本课
内容是在学生刚学完5以内的加减以后出现的。教 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
情境——小猫的一天:从吃早餐到去看好朋友小鸡,再到公园游玩,这些学生
熟悉的生活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
4 10



算式的实际意义,也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
义。2、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能正确解决
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 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
义。
二、教法
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
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 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学生学习时,往往接触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 情
境,本课教学引入了“小猫的一天”,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加减法计算的需
要,从生活实 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
解答,利用对问题的探究,诱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2、联系实际。这 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
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应该 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这
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 者和合作
者”。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
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5 10



4、在本节课中,多处让学生通过“说” 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用自己的思考
方式,自己的语言谈自己的算法,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 也多处用
到过渡语是为了使小猫的一天各个环节能够连接。
三、学法
(一)编数学故事,激发兴趣。
首先故事导入,引入了“小猫的一天”的生活情境后,用课件 出示小猫吃鱼
的图,让学生观察并猜一猜小花猫接下来会怎么做,让学生各抒已见,发挥想
象, 说说小猫吃鱼的故事,并列出相应的算式,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
义。在这一环节里通过喜闻乐见 的生活情景有效地引领学生在看图说算式的数
学活动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得课堂教学获得了“激趣 ”(情感层面)和“感
知”(认知层面)的双赢。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自评、他评、师生互评。
(二)自主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首先,通过过渡语,引入小鸡吃米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其次 组织学生动手
操作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小鸡吃米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并用白纸记
录下 来。最后展示成果。通过开展个人说加减法算式、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加
减法算式、评价等数学活动,“ 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对学生而言就不再是单纯接
受的数学知识,而是自身体验的数学成果。当学生所写 的加减法算式得到组内
同学的认同、全班
学生的肯定时,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得到了的激发和巩固。
又如让学生看淘气吹泡泡图( 课件出示),小组内交流观看结果的意见,
形成共识。通过学生有目的的交流再结合书中的“试一试”的 练习,体会到被减
数变化的减法算式的意义。又如,破密码(课件出示)是对学生口算能力的训
练。
(三)进行游戏,加强课外延伸。
由于书上套圈游戏在室内较难组织,因此我把这部分 内容换成夹玻璃球游
戏,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6 10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过渡 语:猫妈妈非常疼爱小花猫,有一天它钓了三
条鱼,给小花猫当作早餐。(课件出示一盘可口的鱼〈三条 〉,一只直流口水的
小花猫)。接着教师提问:小花猫接下来会做什么呢?请大家猜一猜。你能用算式说明你猜的故事结果吗?在开始就创设“小猫吃鱼”的情景,增强学生的好奇
心,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
(二)自主合作,理解新知。
1、活动1,编故事:
首先让学生广开思 路说说小花猫的故事结果及相应的算式。教师适当给予
鼓励肯定的评价。(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理 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
义)
接着引导学生看书:,书中那只可爱的小花猫是怎样做的呢? 谁愿意说一
说小猫吃鱼的故事?同时课件相应演示,这样可以让学生进
一步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
2、活动2,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 br>首先在这里我设计了过渡语,小花猫吃了早餐后去找它的好朋友小鸡,看
到小鸡们在吃早餐。(课 件出示5只小鸡和两个盘子)接着提问:聪明的小朋
友,小花猫会看到什么情况出现呢?请大家动手用学 具摆一摆小鸡吃米的情
况,边摆边根据课件出示的格式:5=()+()、()–()=()来写算式。
最后用课件演示各种情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进
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
3、活动3,自主探索,深化理解
用过渡语连接到下一个环节:小花猫在同学们的帮助下 ,轻松过关了,猫
妈妈让小花猫到游乐园玩一天,到了游乐园,看到小朋友们正在吹泡泡呢,真
漂亮,我们来看看淘气吹的泡泡怎样呢?课件出示四个泡泡图:图1吹了5个
泡泡;图2破了1个;图3 ……
7 10



让学生观察后说图意及相应的算式。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被减数变化的
减法算式的意义,
4、活动4,口算能力的训练
进行玩夹玻璃珠游戏前,先要破解密码(课件出示口算题目,正 确了能进
入下一轮游戏,还能送礼物)这既训练了学生口算能力,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 三)趣味游戏,加强课外延伸
破解密码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夹玻璃珠游戏,其他人观察并计< br>时,游戏做完之后,把过程或结果用数学知识表示出来,记录
在纸上,最后学生展示结果。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学习,体
会身边处处有数学。
(四)课堂总结
先让学生说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说说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其他小朋友呢?通过自评、他评和师生互评,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
接着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陪着小花猫 玩了一天,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
还知道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们认真观察 ,就能
发现许多数学问题。
【篇三】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根据现实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 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较
熟练进行“5”以内的减法。
教学重点: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有序的思维
教学准备:小鸡卡片5xx、
8 10



食盘卡片2xx。
小纸条板书:
⑴原来有条鱼
⑵吃了条
⑶还有几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们继续研究减法问题。
1、读“小猫吃鱼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引导:
⑴原来有条鱼
⑵吃了条
⑶还有几条?
2、小组合作。可能有哪些情况, 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先想一想,再跟同
学说一说,最后把想到的听到的所有减法算式写在本子上。
3、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观察吹泡泡图,从这组连环画里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三、应用实践
1、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直接完成在书本上)
9 10



2、算一算,指名学生说一说,这道题你看懂了么?怎么来完成?学生独立< br>完成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小鸡抢食。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小组交流后,独立完成题目。
4、数学故事。
(1)小组交流讲述故事,发现问题
(2)小组汇报,提出问题
(3)尝试解决问题
10 10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大学生自我鉴定范文


清明节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申请报告书格式


qq空间个性签名-买断合同


三八节的作文-毕业实习报告


宁波财政-2010年思想汇报


药店营业员-周工作总结与计划


节约能源标语-山东政法大学分数线


广东商学院研究生院-喇叭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