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二《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圆》优秀教学设计

玛丽莲梦兔
582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1: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德国时间-滁州市人事考试网


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圆
一、设计理念:
《几何画板》是一个适用于几 何(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教学的软件平台,将《几何画板》
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为师生提 供观察和探索几何图形内在关系的良好环境,而且
可以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的枯燥烦闷.增强了师生的课堂 互动,体现了生生的小组合作,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 的一个重要应用.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必修②第四章第139页的“信息技术 应用”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
与方程”、“圆与方程”这两章课本知识后,基于对“曲线与方程” 的思想,有了较好的理解
和掌握的前提下,教材安排的一节“信息技术应用”课程.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区重点高中的高二理科生,学生数学基础一般,数学思维 相对较差,但
是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度高,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愿意动手,愿意探究,结合 “小
组合作 ”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对《几何画板》的简单操作与应用。
四、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几何画板》来探究有关圆的轨迹问题,能从新的视角审视轨迹问题的本质;
认 识圆的几何属性在探究过程中的完美运用.
2.让学生能从认识到了解,再从了解到应用,初步尝试应 用《几何画板》的一些基本功能;
能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潜能.
3. 通过简单的实践操作,能实现将知识教给学生,将能力传授给学生,实现快乐教学,提
升 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五、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电脑、PPT
六、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概念:
问题一:你能说出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点的轨迹方程有哪些吗?
问题二:圆的标准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问题的引入,明确“圆”是“点的轨迹”,点明本节课的主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139页“信息技术应用”课题,小组交流 《几何画板》的基本信息与功
能.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起的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尝试操作,探究轨迹:
【例1】已知点
P(2,0)

Q< br>
8,0

,点
M
与点
P
的距离是它与点< br>Q
的距离的,用《几何画
板》探究点
M
的轨迹,并给出轨迹的方程.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初步体会《几何画板》的功能,感受真实的教学情
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提出质疑,探究方程:
问题三:利用《几何画板》我们可 以找到一些满足条件的点M,但是还不精确,那么,如何
1
5


得到满足 上述条件的所有点,并得到轨迹那?
【设计意图:创设质疑情境,学生小组交流,带着问题去学习,将 已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
体现数学的用处】
四、再次质疑,继续探究:
MP
11
,
那么反之,满足

问题四:通过坐标法我们发现上述方程上的点都 满足
MQ5MQ5
的点,是否都在同一个圆上那?
【设计意图:再次质疑,继续探究,渗透“曲线与方程”的思想】
五、尝试操作,得出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继续探索满足
何画板》 中级操作。
【设计意图:实践操作,激发学会探究的热情】
六、实践操作,巩固方法:
MP< br>MP
MQ

1
的所有点是否都在一个圆上,进入《几
5
0

和点
A

8,0

,过点O,A分别做互相 垂直的直线
l
1
,l
2
,垂足为M.试用练习:已知原点
O

0,
几画板探索点M的轨迹,并写出轨迹方程.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 几何画板》小组合作尝试解决,巩固课堂所学,培养探究的数学学
习品质】
七、归纳总结 ,明确方法:
1.可以绘制各种基本基本几何图形,如:点,线段,直线,圆,垂线等.
2.可以测量线段的长度,设置动画,追踪轨迹等.
八、课后研究,思维拓展: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尝试《几何画板》更高级的操作,通过构造方程的方法画圆?
【设计意图: 让学生课后尝试解决,将课内知识拓展的课外,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九、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目标完成较好,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整合,全体学生们基本上熟
< br>悉并掌握了《几何画板》的基本功能,大部分学生可以熟练运用,通过两次“质疑探究”之
后,学 生基本上体会到了“曲线与方程”的数学思想.
(2)本节课摆托了传统课堂的枯燥式“讲授”,引入 电脑操作的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点的轨迹”的形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 热情,活跃了课堂教学的
氛围,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和研究的方向.
(3)本节课 的“两次质疑”环环紧扣,凸显了“曲线与方程”的思想,向学生们传导了数
学学科思想的严瑾性,在练 习操作前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熟悉《几何画板》的基本功能,
考虑到了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能力水平 ,设置的环节合理,并且为学生操作练习题,应用《几
何画板》画“垂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本节课在练习环节,学生能自主探究《几何画板》中“垂线”的画法,并且顺利完成

练习题,能运用“追踪”的功能,演示“点的轨迹”,是超出教学预期的,因为本校是区重
点校,学 生相对来说基础比较差,但是,学生愿意动手,愿意探究,也是本节课的 “惊喜”
之处.
( 5)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第一运用“电脑”,操作数学实验,第一次接触《几何画板》
这个教学软件 ,在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基础,整节课在教师“讲授”环节略显“啰嗦”,可以
考虑课前预习,让学生熟悉 《几何画板》这个软件.
(6)本节课重点凸显《几何画板》在探究点的轨迹中的应用,可以在习题的 练习上,更充
实一些,做好课后的巩固与辅导,加强对“曲线与方程”思想的理解,在第二课时继续探究
《几何画板》的更高级别操作.

广东音乐网-重大教务网


数学类专业-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高考技巧-环境标语


建党日-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朱秀华-规章制度的作用


英文伤感签名-幼儿园中班学期计划


乔丹名人堂-高中班级口号


沈阳化工大学就业信息网-河南省高校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