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西游记读后感200字
《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作者:赵利梅   审核:
课程代码:0801741-1 
课程名称: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
英文名称:Descriptive Geometry and Civil
Engineering Drawing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总 学 时:56
讲课学时:56          实验学时:0 
学  分:3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是一门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
和基本方法的课程,
它是土建工程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本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门课程以数学的立体几何为基础,与《物
理》、《工程力学》、《房屋构造》等课程相配合,为
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1、教学目的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
能力以及绘图
的实际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1)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 
(2)培养阅读和绘制建筑
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桥梁工程图、涵洞与通道工程图及建筑工程
图等的初步能力。
(3)培养空间想象和空间分析的初步能力。 
(4)使学生对计算机绘图有初步认识。 (5)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一)、绪论(1学时) 
本章阐述了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特点和学习方法及制图的发展过程
。要求认识本课程的性质、
任务和特点;理解对学习方法的要求;了解制图的发展过程。
(二)、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1学时) 
1、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本章阐述了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工程制图》的有关规定、几何作图的原理及方法和平面
图形尺
寸标注。要求熟悉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工程制图》中有关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比例、
字体、图线
、尺寸标注的规定及其画法;掌握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工程制图》中尺寸注法的
有关内容;掌握常
用的几何图形的画法;了解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和其它常用平面曲线的画法。 
2、教学内容:
(1)1-1节 制图标准概述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工程制图》的有关规定。
(2)1-2节 制图标准的基本规定 
①
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图纸幅面,图框格式,标题栏。 
② 比例。 
③
字体:汉字,数字和字母。 
④ 图线:线型,图线宽度,图线的画法。 
⑤
尺寸注法:基本规则,尺寸要素,标注示例。 
(3)1-3节 几何作图 
①
圆弧连接:圆弧连接圆的几何原理,连接圆弧圆心和切点的作图。 
② 正多边形及椭圆的画法。
3、教学建议: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工程制图》中关于尺寸注法的
内容,常用几何
图形的作图原理与方法。要讲清本章涉及到的有关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工程制图》
中的内容,
围绕作业重点提出几何作图部分的具体要求。 
(三)、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0学时) 
1、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本章阐述了投影的概念、点
的投影、直线的投影的概念与作图、平面的表示法及各种位置平面
的投影特性、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
的相对位置以及投影变换的相关内容。要求了解投影的概念
和平行投影的基本特性,熟练掌握投影面体系
;熟练掌握各种位置的直线投影特性,并能根据投影
图判别其空间位置,掌握由直线的投影求直线实长的
直角三角形法,掌握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和作
图方法,了解两直线相交、交叉位置的三面投影特点,掌握
两平行直线的投影特性及其三面投影的
特点,掌握根据物体上直线的两个投影求作其第三个投影的方法;
了解平面的表示法,熟练掌握各
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熟练掌握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的
投影特点和作图方法;了
解投影变换的相关内容。 
2、教学内容: 
(1)2-1节
投影法概述 
① 投影的概念; 
② 投影的分类; 
③
工程上常用的投影图; 
(2)2-2节 点的投影; 
① 点的二面投影 
②
点的三面投影 
③ 点的投影和坐标 
④ 各种位置点 
⑤ 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点在三面投影图中的投影特点,由已知点的两个投影,求作其第三投影的
方
法,重影点的判别方法。 
(3)2-3节 直线的投影 
①
各种位置直线:一般位置直线,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线 
② 直线的实长及其与投影面的倾角
③ 直线上的点:点和直线的从属关系,点分割线段成定比。 
④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点在三面投影图中的投影特点,由已知点的两个投影,求作其第三投影的
方法,各
种位置的直线的三面投影特点,两直线处于各种相对位置时的投影特点,由直线的投影求
直线实长的直角
三角形法,直线上的点的投影作图和判断。 
(4)2-4节 平面的投影 
①
平面的几何元素表示法 
② 各种位置平面: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垂直面,投影面平行面 
③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根据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判别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5)2-5节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 
①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
②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交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直线与平面平行与相交、平面与平面平行与相交的投影特点和作图方法。
(6)2-6节 投影变换方法 
① 点、直线、平面的一次换面法 
②
点、直线、平面的二次换面法 
(三)、第三章 基本体和曲面体的投影(4学时)
1、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本章阐述了常用的平面立体和曲面体的投影,要求了解棱柱、棱锥
的形状特点和回转体的形成
原理,熟练掌握常用的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特特征、几何元素投影分析、三面投
影的对应关系和三视
图,能根据基本几何体的两个视图,想出它们的空间几何形状和位置,并能画出它们
的第三投影,
熟练掌握平面立体表面上取点、线的作图方法和圆柱、圆锥、圆球表面取点
、线的作图方法,能根
据基本几何体的已知投影,画出已知表面上点、线的未知投影。
2、教学内容: 
(1)3-1节 平面体的投影 
① 棱柱体的投影 
②
棱锥体的投影 
(2)3-2节  曲面体的投影 
① 圆柱:圆柱的视图,圆柱面上的点。
② 圆锥:圆锥的视图,圆锥面上的点,圆锥面上的曲线。 
③
圆球体:圆球的视图,圆球面上的点,圆球面上的曲线。 
3、教学建议: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圆柱、圆锥、圆球投影画法及其表面上取点、取线的画法。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球面的表面取点、取线的画法。  
(四)、第四章
立体的截切与相贯的投影(6学时) 
1、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本章阐述了平面体截交线的
概念、基本性质、两种作图方法及圆柱、圆锥、球截交线的概念、
基本性质、形状特点和相贯线的概念、
基本性质及曲面立体的相贯线分析方法和两种作图方法。要
求掌握平面切割体及其表面交线的投影画法,
熟练掌握平面与常用回转体(圆柱、圆锥)截切时,
截交线的形状和画法,熟练掌握圆柱体切口、开槽的
画法和作图步骤;掌握平面立体及圆锥、球的
切口、开槽的画法;掌握常见两平面体相贯后相贯线的投影
作图方法;掌握平面体与曲面体相贯后
相贯线的投影方法;掌握圆柱、圆锥、圆球等两回转体轴线垂直相
交的相贯线的性质和作图方法,
熟练掌握利用积聚性求作曲面立体相贯线的方法,掌握分析和求作曲面立
体相贯线的特殊点、特别
是转向线上的点的方法。 
2、教学内容: 
(1)4-1节
平面体的截切 
① 单一平面截切平面体 
② 多个平面截切平面体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单一与多个平面截切平面体投影作图方法。 
(2)4-2节
曲面体的截切 
① 基本概念 
② 圆柱的截交线 
③ 圆锥的截交线 
④
圆球的截交线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圆柱、圆锥与圆球被一个和多个平面截切后的投影作图;
3、教学建议: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用特殊位置平面截切棱柱、棱锥、圆柱、
圆锥、球等基本几何体的作图方
法;  
(五)、第五章 轴测投影图(1学时)
1、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本章阐述了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种类、基本作图方法
和正等轴测图、斜二等轴测
图的作图方法,要求了解正等轴测投影图和斜二等轴测投影图的形成及用途,
掌握正等轴测图和斜
二等轴测图的作图方法。 
2、教学内容: 
(1)5-1节
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① 轴测投影的形成 
② 轴测投影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③ 轴测投影的特性 
(2)5-2节 斜轴测图 
①
斜二等轴测图的轴间角和伸缩系数 
② 斜二等轴测图中平行于坐标面的圆的轴测投影 
③
斜二等轴测图的作图方法 
(3)5-3节 正等轴测图 
① 正等轴测图的轴间角和伸缩系数
② 正等轴测图中平行于坐标面的圆的轴测投影 
③ 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方法
3、教学建议: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六)、第六章
组合体的投影(5学时) 
1、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本章阐述了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和分析方
法、画组合体投影图的方法和步骤、组合体投影图上的
尺寸注法及读组合体投影图。要求理解组合体的概
念及其各种组合方式,学会运用形体特征原则来
选择正面投影方向,熟练掌握运用形体分析法绘制组合体
投影图的方法和步骤,明确尺寸基准的概
念,掌握按照形体分析法完整、清晰地标注尺寸的方法和步骤,
熟练掌握以形体分析法为主阅读组
合体投影图的方法和步骤。 
2、教学内容:
(1)6-1节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概述 
①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和分析方法 
②
形体分析法 
(2)6-2节 组合体三面图的画法 
① 组合体的三面图
② 组合体三面图的画法 
(3)6-3节 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①
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 
② 组合体三面图中的尺寸种类 
③ 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④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⑤ 标注尺寸举例 
(4)6-4节 组合体三面图的阅读 
①
读图的思维基础 
② 读图的方法 
③ 读图训练 
3、教学建议: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组合体投影图的阅读和绘制。 
(七)、第八章 标高投影(4学时)
1、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本章阐述了关于点、线、面的标高投影的一些知识。
2、教学内容: 
(1)8-1节 点和直线的标高投影 
①概述。
②点的标高投影。 
③直线的标高投影。 
(2)8-2节 平面的标高投影
①平面上的等高线和坡度线。 
②平面的标高投影表示法。 
③平面交线的标高投影。
      3、教学建议: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点、线及平面的标高投影特性。
(八)、第九章 工程形体的图样画法(2学时) 
1、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本章
阐述了建筑形体的几种表达方法:视图与配置、剖面图及断面图、常用的工程作图上的简
化画法。
2、教学内容: 
(1)9-1节 视图 
①基本视图
②镜像投影 
(2)9-2节 剖面图 
①剖面图的形成和画法
②剖面图的标注 
③剖面的种类 
④常用的剖切方法 
(3)9-3节
断面图 
①断面图的形成 
②断面图的种类和画法 
(4)9-4节
图样中简化画法和简化标注 
①对称图形的简化画法 
②相同结构要素的省略画法
③较长构件的断开省略画法 
④间隔相等的链式尺寸的简化标注 
  3、教学建议: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剖面图的画法、种类及其与断面图的区别。 
(九)、第十章
房屋建筑施工图(12学时) 
1、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本章阐述了建筑施工图的包含内容
: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及建筑剖面图和建筑
详图。 
2、教学内容:
(1)10-1节 概述 
①房屋的基本组成及其简介 
②房屋建筑图的分类
(2)10-2节 建筑总平面图 
①图示内容与方法 
②阅读例图
(3)10-3节 建筑平面图 
①图示内容与方法 
②阅读例图
③平面图绘制步骤 
(4)10-4节 建筑立面图
①图示内容与方法 
②阅读例图 
③立面图的绘制步骤
(5)10-5节 建筑剖面图 
①图示内容与方法 
②阅读例图
③剖面图的绘制提要 
(6)10-6节 建筑详图 
①外墙身详图 
②楼梯详图  
       3、教学建议: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
建筑立面图及建筑剖面图和建筑详图的数量、内
容、绘制要求和各种。 
(十)、第十一章
建筑结构图(6学时) 
 1、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本章阐述了结构施工图的包含内容:结
构施工图的内容和作用、房屋结构基本知识、建筑物基
础图及楼层结构平面图。 
2、教学内容: 
(1)11-1节 概述 
(2)11-2节 钢筋混凝土构件图
①钢筋混凝土结构简介 
②钢筋混凝土构件图的内容与图示方法 
③阅读例图
(3)11-3节 房屋结构施工图 
①基础图 
②楼层结构布置图
(4)11-4节 钢结构图 
     3、教学建议: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结构
施工图的内容和作用、房屋结构基本知识、建筑物基础图及楼层结构
平面图的识图与绘制。
(十一)、第十二章 建筑设备图(2学时) 
1、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本章阐述
了建筑设备图的包含内容:室内给水排水施工图的内容和作用、供暖通风施工图、
电气施工图的内容及作
用。 
         2、教学内容: 
(1)12-1节
室内给水排水施工图 
①室内给水排水系统组成 
②室内给水施工图的内容
③室内排水施工图的内容 
④安装详图 
(2)12-2节 采暖通风图
①采暖施工图 
②通风施工图 
(3)建筑电气图 
①电气系统图
②动力与照明平面图 
           3、教学建议: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建筑设备图的内容和作用、相关通风、采暖、电气施工图的内容与作用。
(十二)、第十三章 路桥工程图(2学时) 
1、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本章阐述
了路桥工程图的包含内容:道路工程图图的内容和作用、桥涵工程图、隧道工
程图的内容及作用。
           2、教学内容: 
(1)13-1节 道路工程图
①公路线路工程图 
②城市道路路线工程图 
(2)13-2 桥涵工程图
①桥梁的基本组成 
②钢筋混凝土的梁桥工程图 
③涵洞工程图
(3)13-3节 隧道工程图 
①隧道洞门图 
②衬砌断面图 
3、教学建议: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道路工程图图的内容和作用、桥涵工程图、隧道工程图的内容及作用。
三、 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丁宇明,黄水生 《土建工程制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2007  
[2]丁宇明,张竞  《土建工程制图习题集》.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2007 
[3]唐人卫 《画法几何土木工程制图》.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 
四、 其他说明 
(一)、 教学媒体设置及要求 
本门
课程的教学媒体设置有文字教材、习题集二种。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系统讲授,
帮助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建立三维空间模型,是自学和解题的好帮手,习题集的作业练习帮助学生理
解基本知识和掌握绘
图的实际技能。 
在课程教学大纲本文部分系统地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和结构,提出在
基础理
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思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等方面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规定有关定义
、
定理、性质、特征等概念的内容按“知道、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规定有关计算、公式、法则、解题方法等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规定实验、实习等实践性环节的技能按
“
观察、学会、能测定、掌握、应用”等几个层次要求。 
本大纲的知识要点由本课程的基本知识、辅助知
识、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构成。所谓基本知识,
就是《工程制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定方面
的知识。所谓辅助知识,就是帮助理解《工
程制图》的一般知识。所谓相关知识,就是与《工程制图》紧
密联系的有关知识。所谓技能,就是
《工程制图》要求学生达到应会的制图与读图技能。这三方面的知识
和一个技能,互相渗透,很难
分开。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有面授辅导课、习题课、课外作业、制图、考试等。 
讲课内容要重点突出,
要少而精,着重在重点和难点上,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
技能讲清楚。 
本门课程
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规范性,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实现培养目标,
保证教学质量,在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实物、挂图、模型、幻灯、录象等手段,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则,启发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必须在教学中通过一定数量
的习题和绘图、读图练习来熟练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从学生实际知识出发,又要
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使教学密切结合本地
区的实际生产进行,可以利用工程中常见的一些工程实物和
实际生产图纸来讲解、测绘和读图,以
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