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余年寄山水
675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2: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求职发展方向-深圳市国税局


【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
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 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
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
整理物品的习惯。
单元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 较物体
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单元难点:
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
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 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 类的
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
为本单元 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按指定标准和 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物体的
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
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 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
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 活实际联系起来。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


【一年级数学教案】
话引出“怎么整理呢”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 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
系。“自主练习”第3题提出“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借助7种物品的多种分
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
通过妈妈与小朋 友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
时根据图中提供的琉璃球、花瓶、瓷马 等物品还可以比较多少、大小、轻重、粗
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高矮和粗细,达到扩 展、巩固的目的。
(二)教学建议
1.本单元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联系生活经验放 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时,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引导学生观察 情境
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由于学生年
龄小,观察 能力有限,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
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学生对 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要让学
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分类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
2.注意引导学生表达和交流。在学习分类时,除了按给定的标准给物品分
类以外 ,学生还可以自定标准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分
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要 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初步体会标准不同分类
的结果可能会不同。
3.教学中要注 意让学生充分地操作,得到充分的体验。除了教材中提供的
素材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和身边的物 品练习分类和比较。
4.对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如是否初步学会了 对
物品进行分类,是否能对物品进行比较),同时,又要注重对学生自觉运用知识
情况进行引导 。
5.本单元建议课时数:3课时。


(一)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
教法:指导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
五、教学内容:
(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 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
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 真是些好
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定
的时间 独立思考。)
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 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
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师:“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师:“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爸爸 妈妈 我
上衣 裤子
冬季 夏季
……


【一年级数学教案】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看 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
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你 的
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揭示课题)
(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 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
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
“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
(师板书:男 女)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男同 学站起来。现
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谁
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按东西路队来分。”
(师板书:东路队 西路队)
师:“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注意:请东路队的同学站起
来。现在,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东路队的同学,坐着的是西路队
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不是)怎
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
类的结果就不同)
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说得太好了。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板书)
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生:“按穿校服的和没穿校服的来分”
……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师:“同学们刚 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学


【一年级数学教案】
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
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 这样分有什么好
处?学生举例后教师出示课件图1让学生说一说.
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
(四)自主练习,应用分类,明确为什么这样分。
1、自主练习第一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沙滩玩过吗?你们是怎么去的 ?(坐汽车去的)除了
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们的学具盒里也有一些交通工具,请你把
它们拿出来。你能给这些交通 工具分分类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2、自主练习第二题:出示课件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3、作业:找找生活中的物品动手分一分。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分类
男 女
东路队 西路队


(二)妈妈的小帮手 比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 多少、
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在比较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使学生经历具体比较活动的过程,学会比较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一年级数学教案】
重点: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
厚薄。
难点: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
厚薄。
三、教法学法:
教法:指导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四、课前准备: 课件,各种物品
五、教学内容:
(一)初步感知,明确目的。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帮妈妈把衣服整理好了,那么 衣服整理好
了该放在哪儿呢?(学生独立回答)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一下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
的。
2、观察信息窗,并提出问题。
(1)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衣服的?
(2)图中还有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二)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教师引导提问:看看这些衣服,你能看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1)生独立思考。(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多少,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长短)
(2)小组讨论交流 。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出对多少、厚薄的比较,引出课题。 在 交流过
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用“谁比谁……”的形式表达比较的结果:妈
妈的衣服 比小明的长,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短……(渗透比较的相对性。)
2、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理由。
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补充练习:伸出各自的手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第几根手指比第几
根…… 谁最长,谁最短?)
(3)、比较:除了衣服,再看看其他的东西,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 立观


【一年级数学教案】
察思考后,自由发言,交流想法。)
3、巩固
(1)自主练习第2题:先向学生介绍天平,再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让
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判断出一个红
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 的重量轻,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培养初步的推理能
力。
(2)自主练习第3题:
①让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做,并说一说理由。
②说一说,你还能比什么?
4、拓展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任何两个物体都可以进行比较,想一想都可以比什么?
(1)小组讨论,指名发言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找一找,我们周围有没有可以比 较的东西,你能提出一些关于比较方
面的问题吗?(小组合作,采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多 ,提的问题
好。)
作业:自主练习4、5
5、引导学生独立总结:
谁能说一下通过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今后打算怎么做才能更好?
板书: 比较


(三) 我学会了吗?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和巩固对十五的分类和比较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回顾和整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知识的整理和巩固。
难点:对知识的整理。
三、教法学法:
教法:指导 观察 比较


【一年级数学教案】
学法:操作 合作交流 讨论
四、课前准备: 单元主题图 水彩笔
五、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
(一)知识回顾: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刚刚学习了哪些知识吗?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归纳。
2、引导学生整理知识。
(1)展示“分类”一课的课件:我们和小明一起帮妈妈整理了衣服, 我们都
按哪些标准进行了整理分类?
引导学生简要回答
(2)展示“比较”一课的课件:小明帮妈妈整理好衣服后,和妈妈一起放到
了厨子里,想一想, 我们对这些衣服进行了比较。都比较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进行简要回答。
(二)巩固练习。
1、出示“我学会了吗”主题图。
(1)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
(2)大树发出了什么喊叫?大树为什么承受不了了?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归纳。
(3)小熊和小鹿比较,谁重谁轻?怎样叙述?
(4)如果把两棵树进行比较,可以比什么?
同桌两人说一说,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2、实践活动:整理书包。
(1)大家想让自己的书包变得整齐好看吗?现在就用学过的知识来整理书
包。
(2)将自己书包里的所有书和文具拿出来,先想一想,你打算按什么标准进
行分类?
(3)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4)组织学生展示整理。
(5)书包里的书本和文具,你可以将哪些物体进行比较?比较什么?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什么?
分类 比较


实践活动
-----找找周围的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以 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
验数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2.经历寻 找周围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
验,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对 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 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 的意义的认识,进一
步体验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 从生活中找数 .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找找周围的数”是小学数学里的第一个 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
程中,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学习内容,对于初步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 ,为以
后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地感受
到数学就 在我们身边,初步体验用数学的眼光欣赏世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的内容是找生活中的数, 包括自己身体上的数、公共场所中的数、家
庭生活中的数、运动场中的数等。
该活动的编写特 点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现实性的素材,引
导学生自觉开展数学活动。
教材提供 了四幅寻找数的图画:第一幅是借助两个小朋友的对话,说自己
有几个手指、几只耳朵,启发学生从自己 身体上找数。第二幅图是借助马路上行
驶的汽车、公交车站牌、广告橱窗、楼房、门窗等信息,启发学生 数公共场所的
数。第三幅图是借助家庭一角摆放的沙发、台灯、电话、钟表、相框等物品,启

< p>
【一年级数学教案】
发学生找家庭中的数。第四幅是借助7个足球队员在操场上踢足球的 场景,展示
了球门、人数、号码、足球等信息,启发学生找校园中的数。最后的卡通问号,
是以 导引的方式,以启发学生找生活中的数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兴趣,
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事物 的自觉性。
(二)教学建议
1.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给学生创造更多 的数数和找数的机会,培养多
渠道找数的能力。教材所提供的图仅为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线索。 教学
时,教师要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找数的机会,真正让学生活
动起来,多 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观察、调查、发现
有关数的信息,把找数活动扩展到方 方面面。如可由找自己身体上的数扩展到找
动物身上的数,由找马路上的数扩展到找商场里的数,体验数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活动方法的指导。教学时,可让学生 分
小组先商量个活动计划,如到哪些地方去找数、怎样分工、怎样合作等,之后再
组织学生开展 调查活动,有了充分的素材,再交流成果,谈活动体会。
3.对于活动评价,要关注找了哪些 数,更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和一些好的发现;要了解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要注意与小伙 伴们互相合作
的情况。
4.实践活动建议课时数:1课时。


实践活动
------找找周围的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
验在现实生活中的 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2、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 动经
验,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
难点:从生活中找数
三、教法学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法: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课前准备: 展台
五、教学内容:
活动一
1、 同桌交流:找一找身体中的数
说一说有几个手指头,几只耳朵……
2 、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身上找一找数。
活动二
1、看书上的第二幅情境图找数
2、启发学生数公共场所的数。
(教室、校园等)
活动三、
1、出示第三幅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可以找到那些数。
2、从想一想自己家里还能找到那些数?
活动四
1、出示第四幅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可以找到那些数。
2、请同学们想一想操场上还有哪些数?全班交流。
活动五
同学们,从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数?(给同学们留有足够交流的时间)



鸟儿的侦察报告-美容师职责


日本研究生考试-五年级作文我的老师


耀华滨海-平顶山学院教务管理


美国电影学院-12月的节日


香港出入境-山东省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查询


南洋理工学院-新年搞笑祝福语


教师资格证入口-今年中秋节放假安排


成都棠湖中学-辽宁省中考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