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7篇) 新人教版
优美段落摘抄-总务处工作计划
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1
《认识钟表》是苏教版数学第一册第十一单
元的内容。这节课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
钟面上的整时数和大约几时;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
件园 ]的观察能力,使学
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渗透珍惜时间
的思想教育。本节课教学重难点主要放在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来判断所表示的时间。 <
br>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学生每天的生活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
样在生
活中潜移默化的就能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
就初步认识了钟面
,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主要让他们掌握认识整时
数和大约几时的方法。 根据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我采用猜谜语,直观、形象
的多媒体
课件辅助教学等方式,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他们创设轻松愉快
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
主学习,产生探究意识。
1、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课堂上呈现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富有挑
战性的,这些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
数学
活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如说说生活中小朋友升国旗、吃午饭、踢足球的
时刻,说说自己早上起床、晚上睡觉的时刻等等。
2、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
个新知识的有意义习得必须在学习主体积极思
维的参与下,经历认识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织,最终把新知
同化,纳入原认知结构中。而学生
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根本原因。“正好7时”和“大约7时”
,还有两个10时,这
些都是可以设置认知冲突的素材。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了这样的教学资源,巧妙设
问,取得了
很好的教学效果。
3、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
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
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认识整时和大约几
时的过程中,重视
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已经的对钟表知识感性经验,让学生真正参与
到探
究活动中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总结出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认<
br>识了“7时不到一点”和“7时刚过一点”都可以叫做“大约7时”,真正经历知识形成的过
程,
切实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认识钟表》2
《认识钟表》的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的初次尝试。在教学的时候,我根据本班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重新组织教材,将认识整时和半
时整合成了一个课时。整节课,我具
体是这样安排的:
1、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根据低年
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在课的开始就请学生
说说“你是几点起床,几点到校”,一下子就吸引
了学生的注意力,并由此过渡到钟表的出
场。 2、通过观察发现,认识钟面:有12个数字;长
长细细的是分针,短短粗粗的
是时针,感知时针和分针走动的方向。
3、依托经验
自主探究整时和半时
这一环节,我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了学具—纸质钟表,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观察与思考、发现和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
实践能力及表达能力。然后,我在课堂上通过2个层次的游戏:教师拨钟面,学生读时间;
教师
说时间,学生拨钟面,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
的“再创造”过程
。
4、学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并通过写小明的快乐周末进行练习巩固。
5、分层练习,巩固新知。我以闯关的形式安排了“找朋友“、”“小小指挥家”、“猜一
猜”、“
找规律”、“估一估”、“动脑筋”等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6、寓练于乐 寓练于生活 <
br>通过一个小狗与小猪的故事,使学生懂得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
小主人
。
最后通过提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使学生在回顾交流中将已学新知纳入自己的知识体
系中,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在磨课的过程中,我请教了几位老师,从她们那里收获了许多:
1、如何巧问
开赏析课前,我已在别班磨了几次课,但没有一次能完完整整地将整课上
下来,和师傅研究
了半日,苦无对策。于是,我带着疑问请教了许老师,许老师告诉我,待分类完成后,
请学
生观察半时钟面有什么特点,学生一般会说分针都指着12,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既
然分针都指着12,为什么读出来的时间却不一样呢?”如此一问,自然能引领学生观察时
针的异同点,
从而初步掌握看整时的方法。
2、如何处理细节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在组织学生
说我拨的几个时间这个活动时,我原先是这样安排的:先拨2个整时的钟面,指
名几个学生说说你是怎么
看的?赏析课后,毛老师告诉我,在组织学生拨时间时,可以先请
她们拨几个整时,指明几个学生说你是
怎么拨的,然后加快节奏,请学生不停地拨整时,接
着提出疑问:“为什么能这么快拨好,你有什么秘诀
?”不仅使学生巩固整时的拨法,更能
引领学生再次回顾整时钟面的共同点: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向
几,就是几时。。
3、在比较中强化对新知的认识
在周五的公开课后,柳老师也给我提
出了一些建议:在教学了整时和半时两种表示时间的方
法后,可以通过比较,“写整时和半时,电子时刻
的写法有什么区别?”,使学生在观察比
较中发现异同,整时的两个小圆点后面是2个0,半时是30,
从而分散了本课时教学的的难
点。
我的第一节赏析课从准备到磨课到正式上课,感觉过程很
漫长,这一路上也绕了很多弯路,
但是很感谢师父的悉心指导,毛毛老师反复陪我试教,还有组里很多老
师的提点,谢谢大
家!
《认识钟表》3
《认识钟表》第一课时,为这节课我一
直思来想去努力想上出有自己想法的数学课,每一个
环节精心打磨,每一句话斟酌半天……前后用了1个
半月的时间,终于新鲜出炉。课后的反
响还可以,毕竟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前辈们都会本着包容和鼓励的
态度,心里也开始大了胆
子。心里特别特别感谢一个人啊,有她在下面听我上课心里就特别定,大概这就
是冥冥中的
力量吧!
无论是设计出一堂如何精彩纷呈的课,它始终是为着学生做
服务的。在随后的练习
和测验中,学生的反馈又让我产生了一些想法。
1、画12时,起先
很多学生画的看上去好像只有1根指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统一让学
生记住画针时一定要带上箭头,
并且箭头要正好指向那个数。如果这个小细节在上课时就落
实下来,那学生可以走更少的弯路了。 <
br>2、半时的画法。在教学半时时,我是让学生学会说这样一句话:分针正好指向6,时针走
过几,
就是几时半。如果是让学生看钟说几时半一般不存在问题,但是画钟的时候就存在学
生该如何把“时针走
过几”转化为钟面图的问题。比如说让学生画1时半,有不少学生会喜
欢画在12和1之间;但是他们在
认1时半的钟面时,却能毫不犹豫地告诉我时针走过1。
归根结底,还是学生没有能真正认识到指针走的
方向——顺时针。而教科书上也没有涉及到
“顺时针”的明确目标,这是与之相矛盾的。
后来,我想了一想。如果在教学整时时,把课件设计成像一般钟表那样走动,让学生感受从
1时
到2时,2时到3时……不管是时针还是分针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走动,那就是顺时针。
让学生在看钟表走
的过程中,不仅复习了整时,而且还感知到时针和分针走的方向。那么这
就为半时,明确“走过几”这个
问题就埋下了伏笔。
3、再过几小时,就是几时?这个问题,在练习中频频出现,而我在设计时并没
有涉及到。
如果在“学校中的一天”里渗透这样的思想就更好了。比如早自修8时,过了3小时,就是<
br>我们吃饭的时间——11时。
4、整时和半时的两个写法。一般电子钟的写法不会对学生造成
困扰,机械钟的写法要求学
生写出文字,有不少学生就写错字,多一画或者少一画。在教学时,应该注重
书写的问题,
特别是“半”,不仅容易写出3画的横,而且容易漏掉这个字。
《认识钟表》4
对钟面的认识,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知道哪些钟面知识,教师不能武断
估计,闭门设计
教学方案 ,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你对钟面知道些什么?”这样的开放性问题留出时间、
空
间让学生观察、议论、汇报,充分展示学生的原有基础。
学生已经习惯了用
“长针、”“短针”来描述某一时刻,在认读整时之初,教师
及时加上一个简单的钟面介绍,明确时针、
分针的名称,为学生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描述某
一时刻打下基础。
对大部分学
生来说,“整时”时刻的认读比较容易,而“半时”时刻的认读可能
会出现问题,应作为教学重点来处理
。学生之所以对半时的认读模糊不清,关键在于对钟表
的旋转顺序不清。为解决这一难点,在认半时之初
,让学生观察转动的钟表,明确了钟表的
转动方向,又为下面讨论半时刻的认读提供了理论依据,化解了
本课的难点。
总之,在认识“整时”、“半时”的活动中,我非常重视挖掘学生群体这个大的学习
资源的
优势,放手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围绕某一难点展开讨论,认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读的方
法。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全班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学生真正成了
学习的主人
,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认识钟表》5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
积极
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钟表的认识,会看钟表,会用钟表,同
时培养学生[此文
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数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
着愉快的学习气氛.
这一节课我采用了开放式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思维
“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
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
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
到了学习的快乐。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音
乐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
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
知识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内容来于斐
-斐_课-件_园 ]
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
现、表达
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形式上,<
br>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
方式去
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我还根
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几点上课,
几点下课,几点吃饭等等一系列
的作息时间,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
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
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
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
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
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
与学习。在让学生进行交流时还应
该更加的大胆放手,鼓励让学生把话说完整,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
个性的舞台。让学生
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
育资
源网斐.斐.课.件.园)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
的联系,教学
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我还注重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
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
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认识钟表》6
《认识钟
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认识钟面、认识整时等,
主要是使学生结合生活
经验学会看整时,并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要求学生对整时进行认
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
,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本节课是按
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
建立”的顺序安排的。 在教学
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尊重起点,让学生轻松学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应该从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
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课堂上我
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考虑到学生在生活
中有的见过时钟,对钟面都有一定的印象。而有的
从没见过钟,不知道何为时针、何为分针。因此,我尊
重学生的认知起点,采用龟兔赛跑的
动画导入,使学生在观看情景中初步了解钟面的结构,从而为学生建
立了正确的钟面表象,
为接下来准确认读时刻打好基础。
2、充分利用和改进教材
在本课91页出示的三个时刻比较有代表性,因此我利用课本所给出的时
刻,采用了相应
的课件,但改动了三个钟面同时出示的顺序,使三个钟面依次出示,每一次出示的意图有
所
不同,要求逐步提高。如第一次要求学生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及是怎么看的,第二次要求在前
面
的基础上尝试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时刻,第三次让学生说一说分针和时针分别指着几,是几
时再利用课件揭
示答案。然后让学生比较三个钟面相同的地方,得出“分针指向12的时候,
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的
结论。
3、寓教与乐,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我用课件出示小朋友的
一天,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
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
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
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
为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懂得遵守、
珍惜时间,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打下基础。
《认识钟表》7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进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
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
再
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认识电子表时间时,我想通过让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得出论断,于是有意设计了9:<
br>00的时间,通过同桌2团体互相和作,讨论学习,最后得出了电子表时间的表示方法,这
在后续
的练习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数学“引导~自学”实验倡导学生学习中做到
“我能做”,就是要
在“做”中经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这节课基本特点我一直把学生
放在首要位置,引导学生通过拨一
拨、说一说、看一看、填一填等观察和操作活动,从而认
识各种钟表→钟面→整时。
在教学
整时时,学生拨表练习还是不够,是因为学具和教具准备的不到位,由于学生拿的表
里面有秒针,致使学
生在拨表的过程受到干扰,如果教师在此时适时点拨,也许会有柳暗花
明又一村的境地。而强调整时的指
示方法讲解的很到位。 铜陵教
育
巩固练习阶段,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
一些有趣的事情,让学生带着无限的激情,投入到练习
中,真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境界。这很不
错。
总而言之,本节课所设计的很多课堂活动都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br>加深学生对时间的认识,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的价值,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