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诗与宋词在艺术意蕴表述上的异同
大学录取-2007年思想汇报
浅谈唐诗与宋词在艺术意蕴表述上的异同
【关键词】:
唐诗 宋词 诗体与词体 继承性
在中华民族源
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唐诗宋词是最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唐
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
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
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
市的发展和
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唐诗宋
词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类:一类是怀古诗词,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感,有
沉郁的美;二类是咏物诗词。托物言
志,有隐喻的美;三类是写景诗词,借景抒
情,有自然的美;四类是战争诗词,戍边征战,有悲壮的美;
五类是行旅闺怨诗
词,旅途艰辛,有凄楚的美;六类是送别诗词,折柳相送,有深沉的美。一首首
诗词充满美感,给人以美的启迪。
唐诗和宋词,在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也有所不同,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
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
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
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
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
在与音乐分离之
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
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
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
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
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句式、句法、韵律、对
仗,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
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
的句式则
参差不齐;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
灵活多
样;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
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
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最后,
诗词的对仗规定也不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
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
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3、题材内容的差异:诗:以社会性的群体情感为主
,
词:以作者个体的自我情感为主,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
较偏重政治主
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
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
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
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
自我情感。4、
语言特色的差异:诗是典型的语言艺术,词是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
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
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
诗来说,词的语言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诗庄词媚 诗词
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
,所呈现出的
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
题
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唐诗宋词”一语,宋词与唐诗并称,不唯标示“一时代
有一时代之文学”
之义,而且也说明,宋词是庶几可与唐诗媲美的一大诗体。宋季承唐,然而如鲁
迅先生所言,好诗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了。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诗歌创作方
面,要不落唐人的窠臼
,确乎很难。但是,唐人所留下的丰富的文学遗产,宋人
也并不有白白浪费,而是将它们
更多更灵活运用在“词”这一诗歌体式上,使词
在宋代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发展。以肯定地说,宋词能取得
如此显赫的成就,如果
不是建立在唐诗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如此纯熟的技巧之上,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从<
br>后来挖掘出来的敦煌曲子词来看,词在进入文之手以前,除了它的句式长短参差
不齐外,与此前的
民间歌谣并没有什么两样,一样的主要是采用那种简单、质朴、
直率的表现方法。到中晚唐文人开始实验
填词以后,就像一切民间文学向文人的
文学的转变一样,词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渐渐地带有了文
人的因而也是
更艺术化的色彩(当然,也会有负面影响,例如少了质朴和直率,但这比竟是次
要
的)。最早实验词的创作的白居易、刘禹锡,尤其是后来大量进行词的创作的
温庭筠、韦庄等,他们本就
是唐的重要诗人,他们的加入,必然地会把他们在诗
歌创作中的种种技巧,带到词的创作中来。另外,五
代、宋的词作者,也几乎都
是诗人,他们一面作诗、一面填词,唐诗的各种技巧自然就会融汇、渗入到词
的
创作中去,使词的创作更加精美。实际上,我们只要对宋词的艺术稍稍加以分析,
就会发现,
宋词在意象、写景抒情手法的运用方面,在词的境界营造方面,甚至
在语言的锤炼、借代、典故等手法的
运用方面,与唐诗都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论到这种继承性,这里自然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宋诗与
宋词都继承了唐
诗这一遗产,那么,为什么宋诗的成就远在唐诗之下,亦不及宋词呢?其中的原
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诗与词不同的体式是造成这一差
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
更好地说是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打一个也许不十分恰
当的比喻:唐诗的创作艺术好比是一种专利,宋诗
人把这种专利拿来制作同一种
东西,尽管他们并非完全没有创造、没有革新、没有增补,但是他们制作的
毕竟
是诗,是同一种东西,因此,这些东西一上市,就会被人窥见雷同处、摹仿处、
剽窃处,被
人控告侵犯了唐人的专利。正国为此(当然还会有别的原因),宋诗
就希望有一点自己的东西,例如诗的
议论化和散文化等,但不幸的是,这些东西
新则新矣,但却或多或少地违背了诗的艺术规律。但宋代的词
人则不同,虽然他
们也继承了唐诗的创作艺术,但是,他们制作的却是另一种东西,是长短句的词,尽管明眼人也能窥见它们之间的某种继承关系,但这却不会被人视为侵犯了专
利。有一种也许较为极
端的现象可以证明这一点:宋词中也有很多摹仿、点化、
甚至照搬唐人的诗句的,这种情总如果出现在宋
诗中,是万万逃不掉蠹鱼之讥的。
但它出现在宋词里,情况却大不一样,由于词的长短句式的不同框架、
不同的韵
味,却仿佛给唐人原句注入了新的生命。当然,我们说宋词继承了唐诗的遗产,
也并不
是说宋词就没有自己的创造。前面我们说宋词继承唐诗的创作艺术生产了
一种新的东西,这新的东西之“
新”,当然就是唐诗中所没有的。它最大的新,
就是它长短交错、变化多端的句式,这种句式,打破了唐
诗(也打破中国古诗)
齐言的传统,为更自由、委婉、更有韵味的抒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它的“言长”
的艺术特性,就主要是由其句式、韵律及其所带来的其他艺术技巧所造成的。其
次,它之“新”
还表现在它的“诗余”功能上、它的“诗余”题材的选择上。这
种新的功能与新的题材选择,与它特定的
体式、句式相结合,又带来了宋词一系
列新的东西,例如它委婉、倾诉式的抒情韵味、细腻而多层折的描
写、对内心生
活更细腻而深入的把握、装饰设色的艺术、轻丽婉约的风格等。这种种之新,就
造
成了宋词与唐诗很不相同的面目。对于宋词与唐诗的区别,王国维有一段虽然
简约而不失精当的论述,他
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
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段
评述,可以说包含了笔者以
上所言宋词之“新”,包括了它的体制、它的功能、它的题材特点等。
小 结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
如果说唐代
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
的词
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
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
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
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
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
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
同和推崇,宋词
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