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事业单位改制-赏月作文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
连减》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4 连加 连减导学案设计课题
连加 连减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巧设复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是本节课
的
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设置了几个数连续相加或者
相减的算式作为复习题引入新课,学生的头
脑中就
有了“只有第一步算式的得数做对了,才能保证下
一步加或减运算正确”的烙印,这样就
潜移默化地
了解了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为新课
的学习做好铺垫。
2.扶放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培养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所以
应
先“授之以鱼”:教学连加时,由老师引领着,分步
演示情境图、说图意、列算式、解答;然
后“授之
以渔”:教学连减时,则“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这
些问题,老师巡视指导,在学生充
分交流的基础上
小结连减的计算方法;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
编连减问题,
更加深入地理解连减的含义,从而培
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圆形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引入。(5分钟)
1.算一算。
3+4= 9-5= 4+5=
7+2= 4+6= 9-4=
2.仔细观察这两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3.导入: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
识!(板书课题)
1.先分析题意,然后计算出得数。
2.汇报自己的发现:上一题的结果是下一题的加数
或被减数。
3.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1.口算。
3+2= 9-4=
5+1= 5-1=
6+2= 4-2=
8+2= 2-1=
二、在情境中探究连加、连减运算的含义和运
算顺序。(20分钟)
1.教学连加。
课件出示教材65页上面情境图。
(1)分步操作:5只小鸡在吃食,跑来了2只,又跑
来了1只。
(2)根据地上的小鸡的组成部分,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并解答。
(3)板书5+2+1=8,并提问:这道算式与前面学
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4)领读这道算式并小结:5加2加1等于8;像5
+2+1=8这样的加法算式就是“连加”。
(5)提问:刚才你们是怎么算出得数的?这个算式应
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小结:三个数相加,在计算的时
候,我们要先把
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与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
出结果了。
2.教学连减。
课件出示教材65页下面情境图。
(1)分步操作,让学生说图意,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
题,并解答。(强调列一道算式计算)
(2)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说出运算顺序。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板书:
(3)与连加算式比较,给“8-2-2=4”这样的算式
起一个名字。
(4)小结
: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算前面的减法,然
后用前两个数的差减去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
1.(1)观察课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情境图。
(2)根据教师的要求提出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鸡?
5+2+1=8
(3)交流后汇报自己的发现。
(4)跟老师齐读算式。
(5)先算5+2=7,再算7+1=8。
(6)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顺序。
2.(1)尝试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2)动手摆学具解决问题,交流运算顺序。
(3)尝试给算式起名字:“连减”。
(4)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和运算顺序。
2.
3.用学具摆一摆,编一道连加算式,同桌互相交流。
4.
5.联系生活实际,自编一道连减的数学问题,同桌
互相交流。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独立完成教材6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66页2、4、6题。
3.妞妞和小朋友们在排队,她前面有3个小朋友,后面有4个小朋友,请问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
1.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算法。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先独立完成,再实际模拟排队,验证答案是否正
确。
6.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相
加的和都等于10。
5
3
2
4
4 连加 连减导学案设计课题
连加
连减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巧设复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
重
点。因此,在教学中设置了几个数连续相加或者
相减的算式作为复习题引入新课,学生的头脑中就
有了“只有第一步算式的得数做对了,才能保证下
一步加或减运算正确”的烙印,这样
就潜移默化地
了解了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为新课
的学习做好铺垫。
2.扶放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培养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所以
应
先“授之以鱼”:教学连加时,由老师引领着,分步
演示情境图、说图意、列算式、解答;然
后“授之
以渔”:教学连减时,则“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这
些问题,老师巡视指导,在学生充
分交流的基础上
小结连减的计算方法;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
编连减问题,更加深入地理解
连减的含义,从而培
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圆形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引入。(5分钟)
1.算一算。
3+4= 9-5= 4+5=
7+2= 4+6=
9-4=
2.仔细观察这两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3.导入: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
识!(板书课题)
1.先分析题意,然后计算出得数。
2.汇报自己的发现:上一题的结果是下一题的加数
或被减数。
3.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1.口算。
3+2= 9-4=
5+1= 5-1=
6+2= 4-2=
8+2= 2-1=
二、在情境中探究连加、连减运算的含义和运
算顺序。(20分钟)
1.教学连加。
课件出示教材65页上面情境图。
(1)分步操作:5只小鸡在吃食,跑来了2只,又跑
来了1只。
(2)根据地上的小鸡的组成部分,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并解答。
(3)板书5+2+1=8,并提问:这道算式与前面学
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4)领读这道算式并小结:5加2加1等于8;像5
+2+1=8这样的加法算式就是“连加”。
(5)提问:刚才你们是怎么算出得数的?这个算式应
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小结:三个数相加,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
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与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
出结果了。
2.教学连减。
课件出示教材65页下面情境图。
(1)分步操作,让学生说图意,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
题,并解答。(强调列一道算式计算)
(2)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说出运算顺序。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板书:
(3)与连加算式比较,给“8-2-2=4”这样的算式
起一个名字。
(4)小结
: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算前面的减法,然
后用前两个数的差减去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
1.(1)观察课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情境图。
(2)根据教师的要求提出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鸡?
5+2+1=8
(3)交流后汇报自己的发现。
(4)跟老师齐读算式。
(5)先算5+2=7,再算7+1=8。
(6)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顺序。
2.(1)尝试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2)动手摆学具解决问题,交流运算顺序。
(3)尝试给算式起名字:“连减”。
(4)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和运算顺序。
2.
3.用学具摆一摆,编一道连加算式,同桌互相交流。
4.
5.联系生活实际,自编一道连减的数学问题,同桌
互相交流。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独立完成教材6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66页2、4、6题。
3.妞妞和小朋友们在排队,她前面有3个小朋友,后面有4个小朋友,请问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
1.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算法。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先独立完成,再实际模拟排队,验证答案是否正
确。
6.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相
加的和都等于10。
5
3
2
4
4 连加 连减导学案设计课题
连加
连减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巧设复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
重
点。因此,在教学中设置了几个数连续相加或者
相减的算式作为复习题引入新课,学生的头脑中就
有了“只有第一步算式的得数做对了,才能保证下
一步加或减运算正确”的烙印,这样就潜移默化地<
br>了解了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为新课
的学习做好铺垫。
2.扶放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培养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所以
应
先“授之以鱼”:教学连加时,由老师引领着,分步
演示情境图、说图意、列算式、解答;然
后“授之
以渔”:教学连减时,则“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这
些问题,老师巡视指导,在学生充
分交流的基础上
小结连减的计算方法;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
编连减问题,更加深入地理解
连减的含义,从而培
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圆形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引入。(5分钟)
1.算一算。
3+4= 9-5= 4+5=
7+2= 4+6= 9-4=
2.仔细观察这两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3.导入: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
识!(板书课题)
1.先分析题意,然后计算出得数。
2.汇报自己的发现:上一题的结果是下一题的加数
或被减数。
3.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1.口算。
3+2= 9-4=
5+1= 5-1=
6+2= 4-2=
8+2=
2-1=
二、在情境中探究连加、连减运算的含义和运
算顺序。(20分钟)
1.教学连加。
课件出示教材65页上面情境图。
(1)分步操作:5只小鸡在吃食,跑来了2只,又跑
来了1只。
(2)根据地上的小鸡的组成部分,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并解答。
(3)板书5+2+1=8,并提问:这道算式与前面学
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4)领读这道算式并小结:5加2加1等于8;像5
+2+1=8这样的加法算式就是“连加”。
(5)提问:刚才你们是怎么算出得数的?这个算式应
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小结:三个数相加,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
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与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
出结果了。
2.教学连减。
课件出示教材65页下面情境图。
(1)分步操作,让学生说图意,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
题,并解答。(强调列一道算式计算)
(2)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说出运算顺序。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板书:
(3)与连加算式比较,给“8-2-2=4”这样的算式
起一个名字。
(4)小结
: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算前面的减法,然
后用前两个数的差减去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
1.(1)观察课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情境图。
(2)根据教师的要求提出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鸡?
5+2+1=8
(3)交流后汇报自己的发现。
(4)跟老师齐读算式。
(5)先算5+2=7,再算7+1=8。
(6)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顺序。
2.(1)尝试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2)动手摆学具解决问题,交流运算顺序。
(3)尝试给算式起名字:“连减”。
(4)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和运算顺序。
2.
3.用学具摆一摆,编一道连加算式,同桌互相交流。
4.
5.联系生活实际,自编一道连减的数学问题,同桌
互相交流。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独立完成教材6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66页2、4、6题。
3.妞妞和小朋友们在排队,她前面有3个小朋友,后面有4个小朋友,请问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
1.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算法。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先独立完成,再实际模拟排队,验证答案是否正
确。
6.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相
加的和都等于10。
5
3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