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我的阅读答案
朝鲜人的生活-保护环境的广告语
诗和我的阅读答案
【篇一:我不记得我的母亲阅读答案】
txt>篇二:我不记得我的母亲阅读答案
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
”,欧洲的“十四行诗”。(2)自由
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
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
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
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
(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
的主要
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
和诗的特点的一种
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
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
样不分行,
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4)韵脚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
顾名思义,泛
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
歌谣。这里的韵脚诗指现代韵脚诗,属于一种新型诗
体,类似流行
于网络的方道文山流素颜韵脚诗。出道于2000年之后。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一、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了解题目背景
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
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 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古
诗的
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
景,杜甫的《春夜喜雨》
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
明白
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 其次看“注释”。试卷中的短短一
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
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
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
境
。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2、初步感受作
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复诵读。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
被
深刻地品味出。然后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
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诗词是语言的
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
才能欣赏到艺术。
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
巧上鉴赏 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
熔铸了作者主
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
诗人对意象
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
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
作者思想感情从
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
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
离不开想象的。对于诗歌来讲,
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如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
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
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
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
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沉??”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
就应该从这些问题入手: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含义?
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
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想象,离
不开诗歌语言环境。《我爱这土
地》写了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核心是鸟,借此表达
作者对热爱受苦受难的祖国和人民主旨。从诗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
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
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
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从修
饰语可
以看出,大地遭受着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
冀??这些结论的得出
,无不是通过想象,依据诗歌本身的语境解读
出来的。
2、分析写作手法,体味表达技巧。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
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
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
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
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
们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
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
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感悟诗歌文字表达的技巧,
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
果。抒情小诗篇幅短小,内涵丰富,鉴
赏时要从诗歌表达的特点出
发。
诗歌往往借形象与形象的组合来传情表意。阅读时
,先要辨别诗中
所绘形象,再抓住关键词语,细细玩味,挖掘形象的内在意蕴。
字
形的演变:根据字体的构形及书写风格,汉字的字体演变主要经
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草书、行书几个发展阶段。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
有
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
“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转注、假借。①象形。
象形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是独体字,不能再拆
开分析。
它在汉字中占得数量不多,但却是构成汉字的基础。②指示:指示
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
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字的造字法。
指示字同象形字一样,也是独体字。 ③会意:会意是用
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
成分合成的意义,
这种造字法叫会意。出——出去一看,山外有山。
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尖——上小下大,形似山
尖。休——
一人倚树,立足休息。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林——乔木丛
生,成为树林。众
——三人团结,众志成城。艳——色彩丰富,鲜
艳美丽。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灾——室中失火,
酿成火灾。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掰——
用手分物,掰为两
截。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功——出工有
力,就会成功。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 ④形声:
由表示字义
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用形
声法造出的字就是
形声字,现代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大致有八种
类型:左形右声(河、冻)、右形左声(功、期)、上形
下声(芳、
爸)、下行上声(货,贷)、外形内声(囤、匣)、内形外声(问、
闻)、形占一角
(栽、飓)、声占一角(厅、旗)。 ⑤转注:指同
一部首内读音相近而且字义基本相同的字互相解释,
互相借用。如:
“老”和“考”。 ⑥假借:指本来没有这个字,按它的读音,
考点名称:查字典查字法:检字法即查字法。是工具书或其他工具
书里的文字排列次序的检查方法。检查
汉字常用的有部首检字法、
音序检字法、笔画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等。20+6形符四码检字
法是新发明的一种简明、精确、高效检索汉字的编码检字法,其检
字编码与打字编码统一。查字典常用
的几种方法:①部首检字法:
按汉字的部首编排顺序查字的方法。②笔画笔顺检字法:所谓笔画
法,是按汉字的笔画数多少排列,少笔数排前,多笔数排后的检字
法。所谓笔顺法,是按汉字的笔形顺序
,确定排列先后的检字法。
③音序检字法:音序查字法是根据汉字的读音,按汉语拼音方案所
用
的26个字母的顺序,来查检汉字的方法。 ④四角号码检字法:先
将笔形列为10种,用0-9代表,
查字口诀是:横一垂二三点捺,叉
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考点名称:解释词义、字义词义:是词的内容,是主观主体对客观
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
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字义:
通俗的说是指字的意义、含义,通常一个字有几种意思。词义性质
:
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
义为出发点
,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
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
意义,这就是词
的引申义。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模糊性、客观性和民
族性。“词
义”和“词意”区别:“义”和“意”都有“意义;意思”的含义,
一般来说,“义”是指概念义,是客
观的;“意”是指自己要表达的意
思,是主观的。表示“词本身的意义”的词形要写作“词义”;“词不
达
意”、“抒情达意”的“意”则写作“意”。解释词义、字义技巧:理解字
义,词义的考查题
型主要以选择、填空和问答题为主,阅读理解题
中对句段环境下字、词义的考查也有涉及,此类题型的常
用方法有:
一、查字典据词定义法。有些词有好几种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
句子中的意思统统
也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比较用哪个意思
最合适就选哪一条解释。所以,勤查字典是理解词义的最
好方法。
二、分解词素法。先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
来理解。如“健美
”,“健”是“健康”,“美”是“优美”,合起来就是“健
康而优美”。三、以旧带新法。有些新词是
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如“无价之宝”,
“
无价”,没有价钱,“之”是“的”,“宝”是“宝贝”,合起来的意思是
“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贝”
,指极为稀有的珍贵东西。 四、词义引
申法。有些词有本来的意思,还可以引申其他方面的含义,对这
类
词的理解,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原来意思,再理解它的引申义。如“碰
壁”原指把头撞在墙上,
而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
句话:“碰墙”指的是在黑暗的旧社会,革命者处处受迫害的
意思,
是引申义。 五、想象描述法。如“草原”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
什么样子的?“狼
狈逃跑”具体描述敌人逃跑时样子?虽然没有直接
见过,但在间接认知积累。在书刊、电影、电视上看到
过,用语言
描述出来。 六、看图(画图、实物))理解法。如“点缀着野花”“点
缀”什么样
的?黑板好比是那片草地,在黑板上画画(不规则的,有
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有的地方稀,有的地方密
) 七、联系上下文
解词法。如《桥》中理解“乱哄哄”从文中哪儿能看出?上文描述的
“疯了
似的,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看出来的。 八、联系生活实际解
词法。“晨光熹微”是5、6点钟左右,
那么这时候天上,太阳是什么
样子的?(天快亮了,或是刚亮,太阳快出来或是刚露头的时候)。
这就利用学生人人都有的生活经验,把实际事物和词语概念联系起
来。 九、找反义词比较理解法。如
理解“和颜悦色”找“严肃”这两个
词正好是反义词,实际去“做表情”这两个词根本不
用讲。 十、做动
作理解法。“颠簸”怎么讲?引导读句子“清晨,我们乘坐的汽车在高
低不平
的公路上颠簸”高低不平是什么感觉呢?十一、换词(找近义
词)解词法。用近义词解词要注意这个近义
词一是学生非常熟悉的,
完全能理解运用的。不要出现以词解词,如“商量”解释为“切磋”。
十二、运用解词法。如理解写彩虹的“五光十色”换“五颜六色”行不
行?比较后“五光十色”比“五
颜六色”多个“光”。那我们去百货公司
参观一下,走到卖布的地方那叫什么?(五颜六色)走到瓷器的
地
方呢?再走到工艺品那儿呢?(五光十色)大家过节时穿各种各样
的衣服,就是(五颜六色)
那天安门广场的节日焰火?冬天松花江
畔的冰灯呢?(五光十色)通过这样运用一定不但理解了而且比较
好地掌握了。
泰戈尔《母亲》的阅读题答案8、诗中反复说“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
为什么又强调自己忘不了母亲的歌调,气息和眼光?
9、诗中写母亲的
记忆,写了哪三个片断? 10、怎样理解“歌调在玩_百度作业帮 泰戈尔
《母亲》的阅读题答案8、诗中反复说“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为什么
又强调自己忘不了母亲的歌调,气
息和眼光? 9、诗中写母亲的记忆,
写了哪三个片断? 10、怎样理解“歌调在玩具上回旋”?
11、“庙里晨
祷的馨香”怎么能吹来母亲的气息?
12、我为什么“觉得母亲凝注在
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语文梦幻皇族媵i2014-11-21
8、诗
中反复说“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为什么又强调自己忘不了母亲的歌调,
气息和眼光?
9、诗中写母亲的记忆,写了哪三个片断? ⑴ ⑵ ⑶ 10、
怎样理解“歌调在玩具上回旋”?
11、“庙里晨祷的馨香”怎么能吹来
母亲的气息?
12、我为什么“觉得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
个天空”? 13、从诗的字里行间中,充满了
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你
能谈谈你印象中母亲对你的关切、对你的爱吗?
14、《纸船》和
《母亲》这两首诗,你最喜爱哪一首?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8、正话反
说
,强调母亲的难忘.9、①在晃动我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②母亲在
庙里为
【篇二:相关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
(1)李商隐
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
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
百花残。
(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
是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蓬山”,本来
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
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
4)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
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答]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
公对恋人思之切、
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
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
之深。
(5)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乐聚根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
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
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然而
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一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
人愁肠
寸断吗?所以说“别亦难”。两个
“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
沉重力量。
(6)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
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
[答](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
本身内
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
奉献。
7.读《无题》(李商隐),完成1—2题。
(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d)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
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
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
折,设想奇丽。
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
的机会多得很。
(2)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
今传诵原因的理解。
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
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
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8.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回答问题。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 ”,属双关语,暗指
对情人
的思
念。
(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
特色。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
喻对所爱得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
有何延伸意义?
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9.阅读《无题》,回答1-6题。
(1)本诗从描写的内容看,应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2)选择有误的一个是(c)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
个“难”指
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
氛,情景交融
,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
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
的深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
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3)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
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
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
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
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现在
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
因而古今传诵。
(4)第一句重复用“难”字,并被大家认为用得巧妙,谈谈你的看
法。
答:“相
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
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
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
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思方尽
, “泪始干”隐喻相思之泪
,,后
被大家比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
有资格享用?
答:母亲。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
不求索取
10.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b)
a、“相
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
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
“见难”加重“别难”的分
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
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
br>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
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
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
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
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
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
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
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
住
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12.阅读《无题》,回答1-3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
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
思之情。
(2)默写颔联并作简要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象
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丝”字与“思”谐音;现常用来赞
美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3)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晓镜但
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
寒。
二: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相见时难”的“难”
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
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
受。
2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
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
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
泪烧成灰烬
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
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4.“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
念。
5.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
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
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
光寒”忖度
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6.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
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
的障碍。
7、
说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两个“难”字的表达效果。
答:第一个“难”是指相会困难
,第二个“难”则含有痛苦的意思。两
个“难”字的使用使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显得分外深沉绵远。
8、 从格律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爱情
诗。
9、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暮春时节,男主人公触景伤情,怅恨离别的
情景。
1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助比喻来写强烈的相思
和至死不渝的爱情。此
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
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对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11、 请简析本诗的抒情特点。
答: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
春蚕和蜡炬一对最具表现力的比
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翻译: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
凋残。春
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
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阑对月自吟,
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
鸟信使,多
劳您为我探看。
赏析: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
难”三字展开。三、四句
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
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
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
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
诗
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
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
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
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
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
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
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
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
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
一
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
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
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
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
表现
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篇三:《我与古诗文》人文话题阅读】
《我与古诗文》人文话题阅读
【话题展现】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精髓,展现着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与民族
智慧。当你在诵读屈子李杜诗歌的时候,当你在品读韩柳欧苏散
文
的时候,当你陶醉在西厢红楼的时候,你会突然觉得古诗文有着无
以伦比的永久魅力,给你以
独特的享受。诵读古诗文可以增长知识,
可以启迪智慧,可以陶冶情操。让我们一起去品读古诗文,喜爱
古
诗文吧。
雨天读诗
赵红雁
我十四
五岁时,一本《海涅诗集》引路,我走上了迷醉于诗歌的人
生之路。尔后我痴迷上了唐诗宋词,常常于诗
词中的烟雨江南、晓
风残月中流连忘返。
由于长期受到诗词的熏陶,造就了我性格
中的忧郁气质,尤爱风雨
天读诗。那种感觉是一种非常闲适写意的享受。到农村插队后,碰
上雨
天不用出工,我常独自置身在土屋里手捧唐诗细读,外面屋檐
下雨声淅沥,芭蕉肥大的叶子迎风摇曳,隔
壁牛棚几头老牛哞哞低
吟,我一颗心却像一架闪亮的犁铧,正在诗歌肥沃的土壤里穿行,
恍惚得
到了春雨的滋润;偶或抬头,目光悠然穿过竹门的缝隙,见
泛绿的田野春水潺潺,伫立于
溪畔的桃树结满了滚动着雨珠的蓓蕾??
这时感觉的舒适、惬意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平时承受的种种劳
累
和苦楚,便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种无限美妙幸福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并不常
有;但人生漫漫,
机会总是有的,像影子一样伴随了我许多年,每每想起,心中便袭
来感动与惆
怅。
后来回城工作,辗转忙碌,杂事缠身,然而碰上合适时间,我依然
喜欢在雨天读诗。 雨天读诗心灵最为
宁静悠远,外面越是雨声潇潇,
冷风叩窗,捧起一册诗集,最好是线装本的,便越是觉得往事和尘
嚣得到了过滤,一个人潜心在诗行中穿行,不久就进入忘我境界,
仿佛置身春雨江南,似看到“日出江
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若是读诗读到夜半雨来,闻“子规半夜尤啼血”,便思“不信东风唤不回”;望窗外似见哪位多情
帝王“行宫见月伤心色”,恍
惚间便有种“夜雨闻铃断肠声”的感觉;
而后雨霁,见“苍茫云海间”,脑海里又不禁翻涌起李白的“明
月出天
山”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读诗至鸡啼时分,“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之
类佳句往往飘然而来??雨天读诗最易产生诗歌特有的
“通感”,尤如登上了月宫俯瞰人寰,那种惬意舒
适,确非笔墨所能
形容。
进入商品经济社会已有好些年月了,我身处滚滚红尘之中
,因竞争
激烈,生计劳顿,面临种种尴尬、困窘,身心疲倦,读诗是越来越
少了,心灵园地已处
于日益凋敝的境地。我辈一介书生,既已远离
壮怀激烈、羽扇纶巾的青葱岁月,经商做大款的背景和机缘
已成奢
谈,又无月黑风高拦路抢劫发横财的胆魄,如逢假日,最好更兼春
秋风雨天,“关起小门
成一统”也不失为明智的一策。这时翻翻过去
自己涂鸦的诗集,宛如翻动着一页页历史。接下去读几首耐
读的唐
诗宋词,恍惚披一袭秦汉月光,踱过曲径通幽的明清亭阁,即使刚
刚还心烦气躁,此时便
如品香茗,顿觉神清意爽,春风徐来;冥冥
间,过去所遭受的一切困顿、失落和痛苦,俱往矣,皆淡若缕
缕过
眼云烟;心境的坡地上,犹如枯木逢春,升起雨后斜阳,被涓涓细
流作过一番冲刷洗涤,感
到空气格外清新,心地松软洁净。
为了心灵的宁静和净化,人生不可不读诗。
《滕州日报》2009年4月1日有删改
[人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