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和岑参的比较
什么是419-复合型
高适和岑参诗歌异同之比较
摘要:
高适、岑参诗在思想和艺术上的
“同”和“异”,高适诗中
既称“雄词”,又称“清词”,岑参诗“属辞尚清”。高和岑的边塞
诗展现了当时边塞战争中的各种矛盾,但高、岑诗在创作方法上的差
异更为显著一些。这就是说,高适诗
总的说来现实主义倾向较强;岑
参诗总的说来浪漫主义色彩较强烈。
关键词
:
高适、岑参、异同、诗歌、艺术风格、创作
前言:
高适和岑参是
齐名并称的两位杰出的盛唐诗人。“高岑”并称,始
于杜甫。在《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
史参三十韵》诗
中,杜甫指出:“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本文打算比较全
面地探讨一
下高、岑诗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同”和“异”,并分析其
形成原因,这对于研究中国文学史上普遍存在的
成双作对、齐名并称
和同一流派的诗人创作上的异同现象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也许是有
所裨益
的。
一、高、岑诗的思想内容之异同
高、岑的边塞诗是盛唐边塞战争的一
面镜子。比较起来,高适写
作边塞诗的时间比岑参要早一些,长一些。
高和岑的边
塞诗展现了当时边塞战争中的各种矛盾,这些是高、
岑诗中一个突出的主题。在描写战争时,岑参诗中他
只是热情地讴歌
胜利;而高适除了歌颂胜利之外,前期作品中还有
揭露和抨击战争失
败的一面,如《燕歌行》。在歌颂边防将士时,岑参诗颂扬的重点是
主将;为
此,他用古代的“李将军(广)”来映衬,借古以颂今。高适
虽也有一些诗是歌颂主将的,但更多的诗是
赞颂戍卒和部将的。
反映戍边战士和中下级军官内心的痛苦和矛盾,在高、岑诗中也
相当突出。不过,岑参较多的是写诗人自我,而高适较多的是写他人,
如“故老”、“戍卒”等。 一般地说,在描写边塞战争、反映边塞战争中的矛盾方面,高适
诗在题材的广泛、思想的高度上超过
了岑参而在描写边塞风光等方
面,岑参是超过了高适。
第一
,岑参诗中描写边塞生活
的题材广泛而丰富,不但描绘了终
年积雪的天山等,而且描写了边境民族优美动人的音乐、舞蹈,汉族<
br>与兄弟民族之间友好亲善的关系等等,大大丰富和开阔了边塞诗的题
材领域。
其次,岑参诗中对于边塞风光等的描写,内容集中,篇幅甚大,
不像高适诗中往往是分散的、少量的、短
小的。岑参诗像《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下称《白雪歌》)《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下称《天山雪歌》)、《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下称《热海行》)等,都是以主
要笔墨写边塞风光、音乐舞蹈
等。
第三
,岑参诗中描绘了边塞瑰奇壮丽的景象,出色地再现了边塞
景色的奇美。以
描写火山为例,鲍照《代苦热行》中关于“火山赫南
威”的描写,
纯属想象之词,形象并不鲜明,在开拓盛唐边塞诗的境
界方面,岑参的贡献也是杰出的。
除了边塞诗以外,高、岑诗中思想性较强的是伤时、忧民之作。
在反映当时的社会动
乱方面,高、岑都描写了“安史之乱”给国
家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赞颂了镇压“安史之乱”的将领,
抨击了
那些不图报国、扰害百姓的官兵,表示了自己平定叛乱的决心。如高
适《酬裴员外以诗代
书》、岑参《行军诗二首》。
高、岑诗中数量比较多的是咏怀诗。这些诗,抒写了诗人自己建
功立业的抱负,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因抱负难展而产生的惆怅心情。
如高适前期诗作如《淇上
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岑参《过粱州奉
赠张尚书大夫公》等。
高、岑的咏怀诗有三个重要特点:
1、
是充满着积极进取精神,不但在仕途顺畅之时
如此,在仕途
不畅之时,他们也“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高适《塞上》),“时
命难自知
,功业岂暂忘”(岑参《陪狄员外早秋登府楼因呈院中诸公》)。
2、
是能推己及人,悲人自
悲,勉人自勉,襟怀豁达,高适《别
董大二首》、岑参《送王大昌龄赴江宁》等诗都可以看出这个特点。
3、
是他们一般都没有把自己和他人的仕途坎坷、抱负难酬,归
之于命运和鬼神,而是
归之于“当途者”。
二、高、岑诗在艺术上之异同
悲壮
,是他们共同具有的艺术风格。正如严羽《沧浪诗话》指出
的:“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令人感慨”。艺
术风格上的这种相同之
处,是使得他们构成同一个艺术流派的主要
原因。但是,早在高、岑
生前,杜甫就曾分别指出:高适“方驾曹、刘不啻过”(《奉寄高常
侍
》),以曹植、刘桢比拟高适;而岑参“谢朓每篇堪讽诵”(《寄岑
嘉州》),以谢朓比方岑参。同时,
杜甫提到高适是“呜呼壮士多慷
慨”(《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讲到岑参则是“岑参兄弟皆好奇”
(《渼陂行》)。可见杜甫是注意到了他们虽都是“意惬关飞动,篇终
接混茫”(《寄彭州高三
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
但彼此间诗风又是有所不同的。与高、岑同时的殷瑶,在《
河岳英灵
集》里也分别指出:“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参诗语奇体峻,
意亦造奇。”这
种差异,大致如清代王士祯指出的:“高悲壮而厚,
岑奇逸而峭。”(刘大勤《师友诗传续录》引)高、
岑诗艺术风格上的
这种同异,体现在他们创造形象,抒发感情,反映现实时对于表现手
法、语言
和体裁的运用等方面。
高、岑诗中,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以及边防将士、失意文
人的形
象,此外还描绘了边境少数民族的风貌。高适诗中所描写的边
防将士,重点是戍卒和中下级军官,岑参诗
中所描写的边防将士,重
点是写主将的正面形象。
在塑造形象时,高、岑都善于调动
多种艺术手法。高适《燕歌行》
铺叙“征戍之事”,结尾“至今犹忆李将军”,以古之李牧喻良将,是“赋”中有“比”。岑参《轮台歌》以“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
北旄头落”起“兴”,而‘镌头
(胡星)落”预示敌人必败,所以开始
是“兴而比”;接着铺陈出师西征情况;这诗是“赋”、“比”、“兴”
的结合。
其
次,高、岑都善于运用对比、映衬、夸张、想象等手法以突出
形象的鲜明和感情的强烈。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
帐下犹歌舞”、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中“枥上看时独意气,众中
牵
出偏雄豪。骑将猎向南山口,城南狐兔不复有。草头一点疾如飞,
却使苍鹰翻向后。”
在运用
夸张、想象等手法时,一般说来,高适是以“常”感人,
即通过合乎常情常理的夸张、想象来感动读者;
岑参是以“奇”慑人,
即通过大胆的想象,超出常情的夸张来刺激读者。同是写慈恩寺塔的
高峻
,高适是“青是羽翼生,迥出虚空上”(《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
岑参是“四角碍自日,七层摩苍穹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在夸张的程度、想象的奇特方面,高适不及岑参,高适诗中运用夸
张、
想象也不及岑参普遍。
再次,高、岑又都善于叙述和描写。他们都善于通过动作、神态、
心境、语言、环境、细节的描写,刻画形象,抒发感情。如高适《送
别》诗和岑参《火出云歌送
别》。这是他们在抒隋手法上的重要区别
之一。高适往往爱夹叙夹议,写景之作,也不免要发议论;岑参
善于
描形状物,议论文字中,也含有描绘成分
第四,高、岑的诗歌语言具有鲜明的个
性特色。清代黄子云《野
鸿诗的》指出:“高、岑、王(维)三家,均能刻意炼句,又不伤大雅,
可谓文质彬彬。”一般说来,高、岑都注意语言的锤炼,既不粗制滥
造,枯燥干瘪,又不雕琢纤弱,诘屈聱牙。他们的诗歌语言是自然优
美而又刚健有力的。但是,高诗
尚质,“多胸臆语”,不尚藻饰,言
词端直,感情深厚,以醇厚自然感人;岑诗尚巧,多奇语,刻意造奇
,
文字奇峭,色彩鲜明,以新奇俊逸动人。高诗多“情语”、“理语”,
间或用典;岑诗多“景
语”,用典不及高适之多而明。高适“未知肝
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邯郸少年行》)与岑参“
不知心事向
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同是感叹不遇知己,一作情语,用典;一作景语,不用典。
第五,在诗歌的体裁方面,高、岑是各体兼长,尤工七古(包括七
言歌行)。“唐七古歌行„„
高、岑、王(维)、李(颀),音节鲜明,情
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胡应麟《诗薮》)。
从他们的七
古代表作来看,高的数量不及岑多;岑诗较奔放,高诗较严整。
试将岑之《走马川
行》与高之《燕歌行》作一比较,便可见其异
同。此外,在利用并发展乐府旧题的同时,高、岑又都能自
创新题;
但高适对旧题的利用较多,岑参自创新题较多。
高、岑诗在创作方法上的差
异更为显著一些。这就是说,高适诗
总的说来现实主义倾向较强;岑参诗总的说来浪漫主义色彩较强烈。
高适诗以真实情况为基础的。如《燕歌行》。岑参道地的浪漫主
义诗作,是高适诗中所没有的。
如《火山云歌送别》
三、高、岑诗异同的形成原因
高、岑诗的“同”和“异”,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1、
高、岑都生活在唐王朝由强盛走向衰败的时代。
2、
高、岑都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本人社会地位比较低
下。
3、
在生活经历方面,高、岑也有不少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4、
在思想、政治主张和抱负等方面,高、岑之间,也是有异有
同。
5、
在个性方面,高、岑也有明显的区别。高适“弱冠负高节”(《鲁
郡途中遇徐
十八录事》),用《河岳英灵集》的话说,就是“性拓落,
不拘小节”。杜甫在《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中也说他“多慷慨”。
岑参“性本爱鱼鸟”(《虢州郡斋南池幽兴因与阎二侍御道别》),“平
生好疏旷”(《郡斋闲坐》),杜甫在《渼阪行》中说他“好奇”。
在文学修养、主张和渊源等方面
,高、岑之间也是有同有异的。
岑参“能自砥砺,遍览史籍”(杜确《岑嘉州诗集序》),是高适所不<
br>及的。高适诗中既称“雄词”,又称“清词”,但“雄词豁东溟”(《奉
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
阴亭》)。岑参诗中多次提到“清词”,只
有一次提到“雄辞健笔皆若飞”(《送魏升卿擢弟归东器因怀
魏校书
陆浑乔潭》),所以杜甫也说他“属辞尚清”(《岑嘉州诗集序》)。
他们都曾有长期
出塞从戎的经历,“一窥塞垣,说尽戎旅”(借用
《河岳英灵集》评崔颢语),这是形成其诗风悲壮的重
要原因之一。
他们都有渴望建功立业而又长期不遇的经历,因而感慨不遇,咏叹壮
志难展,成为
他们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是形成其悲壮风格的另
一种重要原因。
生活经历对诗作的影响是重要的,思想、抱负等对诗作的影响也
是不
能忽视的,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
此外,由于个性的不同,也影响到高、岑的诗风和创作方法。同是写秦中山水,“多慷慨”的高适《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与“好
奇”的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
寺浮图》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颇
不相同。因此,即使高适到过安西、北庭,他恐怕也未必能写出岑参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那种奇境来。同样,即使岑参到过蓟北,他恐
怕也未必能写出高适“大漠
穷秋塞草腓”那样雄浑的境界来。
至于文学本身的因素,更是重要的。高适诗直抒胸臆,固然
需要
以高度的文学修养为基础;岑参诗借景抒情,刻意造奇,更需要以高
度的文学修养为基础。
在文学修养方面,岑参青年时期“遍览经史”,
优于高适,而高适“交游天下才”,生活阅历比岑参要丰
富一些。这
种差别,反映到他们的创作中来,使得岑诗更具有文采而不及高诗深
厚。当然,文学
因素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例如诗歌本身的发展规律、
当时诗坛和整个文学界的实际等,都是必须考虑的
因素。限于篇幅,
本文只能略举一二,说明而已。
参考文献 :
1、《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杜甫
《河岳英灵集》
„„„„„„„„„„„„„„„„„„„杜甫
2、《代苦热行》
„„„„„„„„„„„„„„„„„„„„鲍照
3、《沧浪诗话》
„„„„„„„„„„„„„„„„„„„„严羽
4、《师友诗传续录》
„„„„„„„„„„„„„„„„„„刘大勤
5、《野鸿诗的》
„„„„„„„„„„„„„„„„„„„„清代黄子云
6、《诗薮》
„„„„„„„„„„„„„„„„„„„„„„胡应麟
7、《岑嘉州诗集序》
„„„„„„„„„„„„„„„„„„杜确
8、《河岳英灵集》
„„„„„„„„„„„„„„„„„„„评崔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