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白与王昌龄七绝诗歌的异同

巡山小妖精
899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2: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清远技术学院-销售合同范本


浅析李白与王昌龄七绝诗歌的异同
【摘要】:李白和王昌龄是唐代七言绝句的大家,二 人的七绝作品也被古人称为“神品”,并
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可想他们二人的七绝作品已达到 了最高峰。后代往往将二人的
七绝相提并论,清代宋荦《漫堂说诗》称:“三唐七绝,并堪不朽,太白、 龙标,绝伦逸群。”
接下来本文就将从四个方面来简要分析李白与王昌龄七言绝句创作上的异同。

【关键词】;七绝 李白 王昌龄 比较

绝句是中国古典诗歌后起的题 材,艺术潜力很大,而七言又是顺应语言发展趋势的新
兴形式。因此,七绝实为唐代诗歌最富生命力的样 式之一。七绝诗体在唐代得到长足发展,
唐人在七绝创作上取得的成就也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峰;同时 唐代诗人在七绝创作上积累
的丰富经验也为后代诗人,特别是宋代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提起唐代七绝 ,就不得不提
起李白与王昌龄,一个是唯一的兼长五绝与七绝并致极境的天才诗人,一个是享有“七绝圣
手”美誉的“诗家天子”。接下来本文就将从几个方面简要地分析李白与王昌龄的七绝诗歌
异同 。

一、 共同的思想情感:报国济世 建功立业

大概中国的文人都逃 不过“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踏上仕途看做报效国家、造福百
姓的唯一正统途径。
素来向往 自由的诗仙李白也无法逃脱官场的束缚。想当初他满怀热情来到长安,希望
能一展抱负,但老迈而昏聩的 玄宗只是把他当做为自己吟风弄月的文学侍臣,济世报国的理
想成为泡影。李白不肯投靠权贵,于是退出 长安,游历山川,热衷于原本就有的道家思想,
求仙访道,企图以宗教麻醉自己,以解脱胸中的悲愤与苦 闷。他的《结袜子》“燕南壮士吴
门豪,怀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意气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表达的 是诗人的轻身报国之
心。《永王东巡歌》“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 笑静胡沙。”
写的是投身叛乱的决心和功成身退的理想。李白也留下许多看似厌弃官场的名篇诗句,但事
实上却是他官场失意的自我慰藉,用以掩饰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与愤激。
王昌龄的报国思想在 《出塞》一诗中得到完美的演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阴山”。“说‘但使’,说‘不教’, 正指出在现实中没有李广这样的忠义之士,所以才造成“胡
马度阴山”的历史局面。”①诗人揭发了戍边 将领的不得其人,表现了他的不平和渴望取而
代之为国出力的愿望。

二、 不同的题材内容

李白的题材侧重于山水景物的描写和羁旅生涯、朋友离别的情感抒发。李白 二十五岁
出蜀,游历了半个中国,诗人将自我与自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写什么,江山、风月、< br>诗酒,其中都可以读出一个大写的‘我’来,使人心胸开阔,逸兴遄飞”②。如《早发白帝
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歌以轻
舟瞬息千里的速度 衬托遇赦东归的轻快心情。又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
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 帆一片日边来。”末句写诗人之舟乘风破浪通过天门的令人
兴奋之情:水天相接处,一轮红月涌出江心, 一片风帆即向太阳驶去。羁旅生涯多离别,自
然也就成就了李白七绝的又一题材:赠别诗。李白的赠别诗 情真意切,令人动容。《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言语自然而情 意真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
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传目送之情,令人神往;《闻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慰人贬谪,充满同情。
王昌 龄的七绝,以边塞诗、宫情闺怨诗为多。“王昌龄的边塞诗表现为对人,尤其是小
人物的命运的关怀。他 总是站在士卒的口吻来抒情、来议论,从而使他的边塞绝句,成为充
满人道主义和时代精神的歌唱。”③ 《从军行》中,王昌龄通过精心地选材,真实地、艺术
地再现盛唐将士的戍边生活和环境,表现了将士复 杂的思想感情,变单调为醇厚。王昌龄的
宫情闺怨诗也独具特色,“他的兴趣在观察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特别善于描写心理变化的微
妙过程”④。如《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 色,悔教夫婿
觅封侯。”将少妇心理上发生微妙变化的瞬间予以集中表现,使读者从偶然见到必然,由突
变联想到渐进,从而成就了一片杰作。

三、 不同的构思

从 构思上说,李白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
决定了他七绝诗作浑然 天成的构思特征:随灵感兴发脱口而出,“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
而无不工”。如《望庐山瀑布》、《 山中答问》等作品,多写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
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属兴到神会、一挥 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那刹那的感觉,那
无穷的韵味,所表现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 真切,极富生活情趣,有一种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⑤再拿《早发白帝城》而言,诗人以 “朝发白帝,暮
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亲身体验为素材,抒发了在一处一处的 山,
一山一山的猿声中不觉速度飞快,而猛然发现目的地已达到的惊奇感受。读者读来像是听一
位朋友面对面地述说旅途有感,毫不矫饰,直陈己情,令人倍感亲切。
相比之下,王昌龄七绝重精心雕琢,更多地体现艺术匠心。如《长信秋词》“奉帚平
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前两句先化用班婕妤
《团扇诗》意,勾起主人 公的伤逝和回忆。两句同时也以秋扇见弃,比喻君恩的中断。后两
句借景抒情乌鸦因为浴着朝阳,毛羽金 光灿灿,改变了其本来面目,相形之下竟是人不如鸦
了。寒鸦和玉颜本无可比性,结果却美不如丑,黑白 颠倒,究其原因则在于前者沾光于“日
影”,而后者却失落了“君恩”。寒鸦带昭阳日影而来,似眼前景 信手拈来,实则乃诗人匠心
独运。

四、 不同的情感基调

李 白的七绝气象宏大,格调雄浑,感情豪迈,境界开阔。李白的山水诗尤其能体现他
的创作特点,他的兴趣 不在别墅或庄园、或某一特定的景区,也不在自然的宁静、恬美的一
面,而是专注于各处名山大川。黄河 长江、庐山瀑布、横江风浪、蜀道山川,这些都激发了
李白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一诗中,诗人从空际落笔,以银 河为喻,直比瀑布之神,惊心
动魄。倒倾银河的想象,崇高而瑰丽,无怪苏东坡推为古今咏庐山瀑布的最 佳诗篇:“帝遣
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横江词(其四)》“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 开。浙
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写海潮过天门山的惊险。首句用海神经过挟带风雨的传
说写狂风大作,在惊险中更蒙上一层神奇色彩。第二句言海潮涌过天门石壁,犹如白浪劈山。
后两句用 倒装句法,道出连山喷雪的波涛穿过天门山的情景。这和钱塘江大潮相比,那个更
使人惊心动魄呢?这一 反诘更突出了横江风波之险恶,气势磅礴,格调雄浑。


与李白不同,王昌龄诗气象幽深 ,格调委婉,感情缠绵,意境深远。如边塞诗《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 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描写的是
一位处于战斗空隙中的唐军战士和他对远方妻子的思念。黄 昏登城,烽火冲天,迎风西望,
大海茫茫,天地辽阔,征人凄楚孤寂,触景伤情,异乡悲凉之感、思乡念 远之情更深更浓。
秋深岁暮,塞外异地,已使人不堪,又吹起边塞战士的曲调,既增强了环境气氛,也突 出了
孤寂之感,增强了征人乡思情怀。结尾一句用在家的妻子对征夫的思念反写征夫思乡思家思
亲人,不说自己的无可奈何,却说对方的无奈,更反衬自己愁情之深,关注之切。再如《长
信秋词(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 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
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 漏的情景。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
一个不眠之夜。诗歌以浓墨重笔点染背景,描画环 境,逼出人物后,末句诗只以客观叙述的
口气写这位女主角正在卧听宫漏。其表现手法是有案无断,含而 不吐,不去道破怨情而怨情
自见。
除此之外,李白和王昌龄在七绝上的不同之处还有很多,包 括语言的特色、抒情方式
的差异等等,这里也就不多做探讨了。李白和王昌龄作为唐代七绝的大家,各有 不同的特色。
而正是由于诗人们的各家千秋,绝句才涌现出形色各异而多样的风采,共同组成中国诗歌历
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注释:
① 张碧波:《唐宋诗词赏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23页。
② 周啸天:《唐绝句史》,重庆出版社,1987年,147页。
③ 周啸天:《唐绝句史》,重庆出版社,1987年,117页。
④ 周啸天:《唐绝句史》,重庆出版社,1987年,117页。
⑤ 周啸天:《唐绝句史》,重庆出版社,1987年,224页。


参考书目:
① 张碧波:《唐宋诗词赏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
② 周啸天:《唐绝句史》,重庆出版社,1987年。
③ 周啸天:《唐绝句史》,重庆出版社,1987年。
④ 彭庆生、张仁健:《唐诗精品》,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

手抄报版面设计图花边-广州司法考试


中国梦宣讲材料-枣庄人事考试


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外语类大学排名


赵本山资料-大学辅导员工作计划


天津财大-受益匪浅的意思


南昌市中考-初二学习计划


大埔虎山中学-司仪开场白


清明节是什么时候-年终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