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
广东科学技术学院-军训感想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上下》一课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者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
郑州市金水区新柳路小学 张娟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中的“上下”(教材第58页和59页)。
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相对位置
教材分析
“上下”这一小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用“前、
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与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由于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
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因此本
小节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并能用
自己的语言表达。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用前、后来描述两个物体的相对
位置的能力,对于用上、
下来描述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时,学生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在用上、下描述
三个物
体间的相对位置时,却容易搞错.这是因为对于同样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的不同,上
下
的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说教材中小松鼠,可以说小松鼠在小兔子的上面,也
可以说小松鼠在小鸟
的下面,小松鼠具有了两个位置),也就是说,上、下位置关系具
有相对性.如何使学生体验到这一点就
是本小节的教学难点。所以这节课要结合小学生
的生活经验,使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
的活动,适时的引导,以促进
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1.知识与技能:
学情分析
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
会上下的意义.
2.数学思考:
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3.解决问题:
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
通过有趣的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1.
在观察活动、动手操作活动中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
己
的语言表达
2.
在观察活动、动手操作活动中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学具:带有田字格的作业纸,分房子的图,动物的图片,固体胶。
教具:PPT课件,EXE课件,电子笔,电子板擦。
学具、教具准备
教学
教学内容
环节
情境创设“给小动物
活动设计
给小鸟和小兔子在森林里
安家。
引导学生对两个小动物的
位置关系进行比较。
给小松鼠安家,引导孩子对
三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进
行比较。
活动目标
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初步
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
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用电子笔的点击功能和
引入 安家”的情境 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插入的音频,生动形象
深入理解“上下”位置关
系的相对性,突破教学难
点。
的电脑设计,提高孩子
学习的兴趣。
自
主
探
究,
体
会
领
悟。
实践应用,运用
新知解决疑问。
1.
用电子白板圆形聚光在活动中,提高孩子的观察
的能力,同时再次理解
“上
下”的位置和顺序,理解“上
下”位置的相对性。
借助电子白板的聚光灯
功能对书柜里的物品进
行聚焦,吸引孩子的注
意力和提高学习的兴
趣。
灯演示书柜图,看图回答小
明的问题。
2.老师和学生运用电子白
板软笔工
具对6和9进行书
写,即时呈现生成资源。师
生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书
写。
能根据要求,找出正确的位
置进行书写。对“上下”的
位置关系进行应用。
借助资源库及软笔工具
即时书写功能呈现学生
的即时生成资源。师生
用不同颜色的笔进
行书
写,吸引了孩子的注意
力和兴趣。
3.数学游戏:给小动物分房
子。
先小组合作给小动物分
房子,然后分小组在白板上
进行展示。
在数学活动中
逐步养成
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
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
的过程和结果,同时把“
上
下”的位置关系应用到实际
的活动中。
借助电子白板的拖拽功
能,把小动
物的图案送
到不同的楼层,形象生
动,有利于孩子对“上
下”位置关系的理解。
4.借助“风景图”,让学生
寻找具有上下位置关系的
例子。
再次让学生理解“上下”
的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老师充分利用电子白板
的拖拽功能,针对学生
的汇报进行操作。
拓展举出实例。 1.举出身边具有上下位置
关系的例子。
2.举出教室里具有上下位
置关系的例子。
加深学生对“上下”位置
关系相
对性的理解。体验生
活中上下的位置关系的例
子无处不在,激发进一步研
究的兴趣。
点击课件,显示:用
心观察,数学就在你身
边。
应用
总结
延伸
回顾板书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
习内容。
引导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进
行“再创造”。
课件出示:对孩子的希
望,提高孩子课下探究
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