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辽宁职业学院-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
杭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琼,家世燕人。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
掣钉而遁。事王审
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太宗尝侍宴禁中,甚醉,及
退,太祖送至苑门。时琼与戴兴、王
超、李斌、桑赞从,琼左手执靮,右手执镫,太宗乃
能乘马。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
,且助令尽心焉。太宗即位,擢御龙
直指挥使。从征太原,命押弓弩两班,合围攻城。坐事,出为许州马
步军都指挥使。会有
龙骑亡命卒数十人,因知州臧丙出郊,谋劫其导从以叛。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
卒数
士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金登墙以拒。贼首青脚狼者注弩将射琼,琼引
弓
一发毙之,遂悉擒送于州。丙上其事。会将北伐,召归。授马步军都军头、领蓟州刺
史、楼船战棹都指挥
使,步船千艘赴雄州。又城易州。师还,为天武右厢都指挥使、领本
州团练使。端拱二年,出为并州马步
军都部署,时潘美亦在太原。旧制,节度使领军职者
居上,琼以美旧臣,表请居其下,从之。戍兵有以廪
食陈腐哗言者,琼知之。一日,出巡
诸营,士卒方聚食,因取其饭自啖之,谓众曰:“今边鄙无警,尔等
坐饱甘丰,宜知幸
也。”众言遂息。咸平三年,代还 , 以手创不任持笏 , 诏执梃入谒,授殿
前都指挥使。
景德中,车驾北巡。时前军已与敌接战,上欲亲临营垒,或劝南还,琼曰:“敌师已老,陛
下宜亲往,以督其成。”上悦,即日进幸澶渊。明年,以罢兵,精简兵卒,诸班直十年者出
补军
校,年老者退为本班剩员。琼进曰:“此非激劝之道,宿卫岂不劳乎?”自是八年者皆
得叙补焉。卒,年
七十二,赠侍中。
(选自《宋史·高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按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
墙以拒
B.
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
墙以拒
C.
球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
墙以拒
D.
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按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
墙以拒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庙号分等级,一般开国皇帝用“祖”,第二代起用“宗”,但“太宗”贵于“世祖”。
B.
擢,表官职提拔或晋升,与下文“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中的“出”意思相反。
C.
代还,既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到朝廷任职,又可指军队被调回到原地驻防。
D.
笏,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自唐高祖起有品第之分,执象笏的官员官职较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琼武力勇猛,拥有将帅之才。太宗担任京兆尹时,召他在帐下做贴身侍卫;太宗宴饮
大醉,他左手抓马靮,右手执马镫,助其乘马,深得太祖赏识。
B.
高琼屡从征伐,力济国家之难。他随太宗征讨太原,带领两班弓箭手,合力围攻城池;
朝廷北伐时,他临
危受命,率船千艘赶赴雄州,后又建易州城。
C. 高琼明晓理道,处理事务得体。他出任并
州马步军都部署,上表请求位居老臣潘美之
下;他取饭自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息仓廪粮米陈腐的谣
言。
D. 高琼练于军事,积极向上建言。澶渊之役,他慷慨陈词,促成了陛下亲征以督勉将
士;
朝廷精简兵卒,他上奏建议戍边八年的可补军校,最终被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
②今边鄙无警,尔等坐饱甘丰,宜知幸也。
【答案】 (1)A
(2)A
(3)D
(4)①事情败露后,(高琼)将在街市被斩
首。时值夏雨滂沱,看守稍有松懈,他便拽
断锁钉逃跑。②现在边境没有警报,你们坐在这里饱食着丰盛
鲜美的伙食,应该知道是幸
运的。
【解析】【分析】(1)正确断句:琼闻即
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
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趣还
城”中“还城”是“趣”的宾语,不可断
开,排除CD项;“挟弓矢单骑”是“追捕”的方式,不可断开
,排除B项。故选A。
(2)A项,“世祖”贵于“太宗”,能获得“世祖”庙号的,往往
是开辟王朝全新时代的君主。
故选A。
(3)D项,“他上奏建议戍边八年的可补
军校,最终被采纳”错,原文只提到他对激劝之道
的不满以及对宿卫待遇的争取,并未提及“戍边八年的
可补军校”的建议由高琼提出。故选
D。
(4)本题中关键词“磔于市”,状语后
置,在街市被斩首;“创溃”,滂沱;“怠”,松懈;
“遁”逃跑。②“鄙”,边境;“尔等”你们;“
甘丰”,丰盛鲜美的伙食;“幸”,幸运。
故答案为:⑴A;⑵A;⑶D;
⑷①事情败露后,(高琼)将在街市被斩首。时值夏雨滂沱,看守稍有松懈,他便拽断
锁钉逃
跑。②现在边境没有警报,你们坐在这里饱食着丰盛鲜美的伙食,应该知道是幸运
的。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
式、修辞、
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
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
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
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
要字字落实,尤其
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
重点语句是一项综
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
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
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附参考译文】
高琼,家族世代为燕州人。
高琼少时凶猛无赖,沦为强盗,事情败露后,将在街市被斩
首。时值夏雨滂沱,看守稍有松懈,他便拽断
锁钉逃跑了。后跟随王审琦,宋太宗任京兆
尹时,得知他勇猛有将才,便召来安置在帐下做贴身侍卫。太
宗曾陪侍宋太祖皇帝在宫中
宴饮,大醉,至退席时,宋太祖送到苑门。当时高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
赞都随从太
宗,高琼左手抓住马靮,右手执马镫,太宗才能乘马。太祖见了高琼等,颇赏识他们的壮猛,因此赐给他控鹤官的衣带及器物布帛,且勉励他尽心侍奉太宗。太宗即位,升为御龙
直指挥使。
随太宗征讨太原时,太宗命他带领两班弓箭手,合围攻城。因犯错误,降级出
任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当
时许州的数十个亡命骑兵,在知州臧丙出游城郊时,阴谋威逼
劫迫导从举行叛乱。高琼获悉此情后即告诉
臧丙,劝他还城,并亲自率领随从将士数十
人,带着弓箭单骑追捕叛兵,至榆林村,才追上他们。叛贼进
入村后民舍,登在墙头抗
拒。外号青脚狼的叛贼首领正搭弩将射高琼,琼射了一箭便将他击毙,于是将他
们全部捕
送到许州城。臧丙上奏此事。正好朝廷将要北伐,便召高琼回京,授任马步军都军头,兼
任蓟州刺史、楼船战棹都指挥使,率船千艘赶赴雄州。后又建筑易州城。班师回京后,任
天武右厢都指
挥使,兼任本州团练使。端拱二年,后又出任并州马步军都部署。当时潘美
也在太原,旧制规定,节度使
兼任军职者位居上,而高琼却因为潘美是老臣,特上表请让
自己位居其下,被允许。当时守兵中有人因为
仓廪粮米陈腐而谣言惑众,高琼知道后,一
日出巡各营,士兵正在聚餐,他因此取饭自吃,并对众人说:
“今边境没有警报,你们坐在
这里饱食着丰盛鲜美的伙食,应该知道是幸运的。”众人的议论于是息灭。
咸平三年,轮换
还京,因手伤不能持笏,特诏许执木棒入见,并授任殿前都指挥使。景德年间,皇帝乘车
北巡。当时前军已与敌人接战,皇帝要亲临战阵,有人劝皇上南回,高琼则说:“敌军已疲
惫,
陛下应亲往前线,以督勉将士,杀敌成功。”皇上很高兴,当天亲临澶渊。第二年,因
为停战,精简兵卒
,凡守边十年以上的出补军校之职,年老的退为本班剩员。高琼上奏
说:“此非激励将士之道,宿卫边疆
,岂不劳苦吗?”从此,凡戍边八年的也可补军校了。
去世时,年七十二岁。赠侍中。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忻,字仲乐,本朔
方人,徙京兆。忻幼而敏慧,为儿童时,与群辈游戏,辄为部
伍,进止行列,无不用命,有识者见而异之
。年十八,从周齐王宪讨突厥有功,拜仪同三
司,赐爵兴固县公。从武帝伐齐,攻拔晋州。及帝攻陷并州
,先胜后败,帝为贼所窘,左
右皆歼,帝挺身而遁,诸将多劝帝还。忻勃然而进曰:“自陛下克晋州,破
高纬,乘胜逐
北,以至于此。致令伪主奔波,关东响振,自古行兵用师,未有若斯之盛也。昨日破城,<
br>将士轻敌,微有不利,何足为怀。今者破竹,其势已成,奈何弃之而去?”帝纳其言,明日
复战,
遂拔晋阳。高祖龙潜时,与忻情好甚协,及为丞相,恩顾弥隆。尉迥作乱,以忻为
行军总管,兵屯河阳
, 诸军莫敢先进。帝令高颎驰驿监军,与颎密谋进取者,唯忻而
已。迥背邺城结阵,与官军大战,官军
不利。时邺城士女观战者数万人,忻与高颎、李询
等谋曰:“事急矣,当以权道破之。”于是击所观者大
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
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 急击之迥军大败。进封英国公
。自是以后,每参帷幄,出入卧内,禅
代之际,忻有力焉。上尝欲令忻率兵击突厥,高颎言于上曰:“忻
有异志,不可委以大
兵。”乃止。忻既佐命功臣,频经将领,有威名于当世。上由是微忌焉,以谴去官。
忻与梁
士彦昵狎,数相往来,士彦时亦怨望,阴图不轨。忻谓士彦曰:“帝王岂有常乎?相扶即
是。公于蒲州起事,我必从征。两阵相当,然后连结,天下可图也。”谋泄伏诛,年六十
四。
(节选自《隋书·宇文忻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
/
急击之迥军/大败
B.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
矣/众军复振齐力
/急击之迥军/大败
C.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
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
力急击之/迥军大败
D. 于是击/
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
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东,此处指山海关以东,即今天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等
地区。
B. 龙潜,出自《易·乾》:“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后指阳气潜藏,龙蛇蛰伏。此处指帝王
未即位。
C. 河阳,在黄河北岸。“河”指黄河;“阳”指水北岸。古代山南水北谓之“
阳”,反之则谓之
“阴”。
D.
禅代,指帝位的禅让和接替。史书中“禅代”,往往是假帝王禅让之名,行臣子篡位之
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宇文忻自幼机敏聪慧,有指挥能力。与小孩们嬉戏玩耍时,常模拟军队操演,无人不服
从他的命令,有见识的人看了都感到惊奇。
B. 宇文忻性格坚韧,不轻易屈服。武
帝伐齐遇挫,脱身逃跑,诸将大多劝武帝撤军,他力
排众议,劝武帝坚持作战,最终攻克晋阳。
C. 宇文忻精通兵法,善于应变。平定尉迥之乱时,在官军不利的情况下,他策划奇谋、运
用
诈术,振奋军心,大败贼兵。
D. 宇文忻威名赫赫,功高自傲。他因与突厥有往来而引起皇
上猜忌,于是获罪离职,最终
因心怀不满而被诛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邺城士女观战者数万人,忻与高颎、李询等谋曰:事急矣,当以权道破之。
②忻与梁士彦呢狎,数相往来,士彦时亦怨望,阴图不轨。
【答案】
(1)C
(2)A
(3)D
(4)①
当时邺城观望打仗的男女百姓有几万人,宇文忻与高颎、李询等谋划说:“战事紧
急啊,我们应当用变通
的方法攻破敌军。”②宇文忻与梁士彦亲近,频繁相互往来,士彦
当时也怨恨皇上,两人暗中图谋叛乱。
【解析】【分析】(1)本题有很多切入点。“于是击所观者”是一个整体,不用断开,所以
排除A项、D项;“忻乃传呼曰”是一个整体,不宜断开;“之”做宾语,其后断开;“迥军”做
主语,其前断开;排除B项。故选C。
(2)A项“山海关以东”错,古代关东通常指函谷关以东地区,故选A。
(3)D
项“他因与突厥有往来”文中无据,原文说“上尝欲令忻率兵击突厥,高颎言于上
曰:‘忻有异志,不可
委以大兵。’乃止”;他被诛杀的原因不是“心怀不满”,而是“谋泄”,
原文“谋泄伏诛,年六十四”
。故选D。
(4)①中“士女观战者”,定语后置,观战的男女;“急”,紧急;“权道”,
变通的方法。
②中“昵狎”,亲近;“怨望”,怨恨;“阴”,暗地里,暗中。
故答案为:⑴C;⑵A;⑶D;
⑷①当时邺城观望打仗的男女百姓有几万人,宇文忻
与高颎、李询等谋划说:“战事紧急
啊,我们应当用变通的方法攻破敌军。”②宇文忻与梁士彦亲近,频
繁相互往来,士彦当
时也怨恨皇上,两人暗中图谋叛乱。
【点评】(1)本题考查
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
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
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
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
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
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
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
确积累。
(3)本题考
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
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
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
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
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
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
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
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3.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孙傅)
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
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
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
合 ,
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A.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
之益宰相
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
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
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
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奏贬蕲州安置
D.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
无丝毫之
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答案】 A
【解析】【分析】句中“使者”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同”的内容是“苏轼”,不是“苏轼
奏”
。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
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
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
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
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附参考译文】
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骚动混乱,大量耗
费。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点好处。宰相认
为他说的和苏轼
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
然偶尔与苏轼的相合,本意也没
有别的,只是就职论事责备的有点过头而已。许翰也被罢
职离开。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
才名。南阳何颙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
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比至冀州
,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每怀匡佐之
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
也。”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
。邈使人
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
本,以制
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
西顾,乘其间而收熟
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
战,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山东未定,未可卒
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
将军首唱义兵
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
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
英俊。”操从之。
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公以十分居一
之众,画地而守之,扼
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
坚壁持
之。遂以奇兵破绍。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
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
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
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
,乃空器
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
兵徒以
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B.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
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
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C.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
兵徒以
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D.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
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
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廉
即“至孝至廉”之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 兖州,我国古“九州
”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部分地区。《尚书·禹贡》称:大禹
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
、徐、雍等九州。
C. 九锡,即“九赐”,指天子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九种器用之物,
代表最高礼遇。古代
一些权臣常接受“九锡”,后来该词成了篡逆的代称。
D. 祖
日,其中“祖”是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路神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荆轲刺秦
王》中“既祖”的
“祖”与本文中的“祖”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荀彧少有才名,深得众人赏识。南阳何颙称他有“王佐之才”;袁绍对他敬重有加;投
奔
曹操后,曹操称他是张良一样的策士谋臣。
B. 荀彧勇决果毅,善于把握局势。
他识破张邈的阴谋,整军防备,避免了变乱发生;官渡
之战,他提出合理建议,使曹操出奇兵打败袁绍。
C. 荀彧工于谋略,颇有远见卓识。他建议曹操先稳固自己的根本;又向曹操献计,把皇帝
迎到许都,为“挟天子令诸侯”打下了基础。
D. 荀彧清高正直,事主保持忠节。
他以大义阻谏曹操进爵国公,为自己埋下灾祸;他在病
中收到曹操送的“空器”,于是饮药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②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答案】 (1)D
(2)D
(3)C
(4)①(我们应该)乘机收割成熟的麦子,节食蓄粮,以助军事行动,那么吕布不难击
败。
②敌人的底细已经清楚,敌人的气势也已经枯竭,局面必将有所变化,这正是使用奇谋的良机,不可错失良机啊!
【解析】【分析】(1)本题中,“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
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
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
外乃心无不在王
室”,意思是“晋文公曾接纳周襄王而使得诸侯们如影随形,汉高祖为义帝戴孝而使得天
下
人心尽归。自从天子遭难,将军首举义兵,只是因为山东纷扰混乱,没有顾得上接驾,虽
然在
外平定祸乱,但心里却无时不在挂念着王室”。“昔晋文公纳周襄王”和“汉高祖为义帝
缟素”句式一致
,之前之后断开,排除BC;“徒以山东扰乱”是原因,“未遑远赴”是结果,之
间断开,排除AC。故
选D。
(2)D项,“《荆轲刺秦王》中‘既祖’的‘祖’与本文中的‘祖’意思相同”错
误,“祖日”,为死
者设祭奠之日,“祖”,祭祀;“既祖”, 古人出门举行的祭祀路神,“祖”,饯
行的一种隆重
仪式,祭路神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故选D。
(3)C项,“又
向曹操献计,把皇帝迎到许都,为‘挟天子令诸侯’打下了基础”错误,根据
第三段“因此时奉主上以从
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可知,荀彧“趁此时
奉迎主上以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公
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而不是
“为‘挟天子令诸侯’打下了基础”。故选C。
(4)本题①中,“乘”,乘机;“蓄”,积蓄;“破”,击败。②中,“见”,
同“现”,显现;
“奇”,指出人意外、变幻莫测的策略、计谋;“坚壁”,坚固壁垒;“持”,对抗。
故答案为:⑴D;⑵D;⑶C;
⑷①(我们应该)乘机收割成熟的麦子,节食蓄粮,以助军事行动,那么吕布不难击
败。 ②敌人的底细
已经清楚,敌人的气势也已经枯竭,局面必将有所变化,这正是使用
奇谋的良机,不可错失良机啊!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
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
前后的联系往往
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
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br>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
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
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
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
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
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
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
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
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
它表达出来。
【参考译文】
荀彧(yù)宇文若,颍川颖阴人,
青少年就凭才识出名。南阳人何颙见到荀彧认为他奇
异不凡,说:“这是帝王的辅佐之才啊。”中平六年
,被推举为孝廉。董卓作乱时,弃官回
到家乡。等荀彧到了冀州,袁绍用贵宾的礼遇对待荀彧。荀彧每每
有匡正之心。估计袁绍
最终不能成就大事,就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和他交谈后大喜,说:“你是我的
张良
啊。”
兴平元年,曹操东击陶谦,派荀彧守甄城。赶上张邈、陈宫据兖
州反曹操,而暗地迎接
吕布。张邈派人欺骗荀彧说:“吕将军来帮助曹使君打陶谦,应赶紧供应他军需物
资。”荀
彧知道张邈有变,就整顿军队做好防备,因此张邈的计谋不能得逞。陶谦死,曹
操想马上
攻取徐州,回兵后平定吕布。荀彧劝谏说:“以前高祖占据关中,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先巩固根本,以控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为根本,所以能平定山东,这实在是天下的要地
啊!应立即分
兵讨伐,使敌寇不能西顾,乘机收割成熟的麦子,节食蓄粮,以助军事行
动,则吕布不难击败。”曹操于
是大力抢收成熟的麦子,又和吕布交战,兖州于是被平定。
建安元年,献帝从河东回
到洛阳,曹操打算迎接车驾,迁都到许昌。众人大多认为不可
仓促行事。荀彧于是鼓动曹操说:“晋文公
曾接纳周襄王而使得诸侯们如影随形,汉高祖为
义帝戴孝而使得天下人心尽归。自从天子遭难,将军首举
义兵,只是因为山东纷扰混乱,
没有顾得上接驾,虽然在外平定祸乱,但心里却无时不在挂念着王室。趁
此时奉迎主上以
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公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曹操听从了他的意
见。
曹操守官渡,虽然得胜但军粮就要吃完,写信与荀彧商议,荀彧回信说
:“情形败露,声
势衰竭,一定会有转机,这是使用非常之计的时候,不可错失良机。”曹操于是坚守壁
垒和
袁绍相持。终于用奇兵打败袁绍。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要联名推戴曹
操晋封国公,赐予九锡仪仗器物,秘密地征询荀彧
的意见。荀彧说:“曹公本是发动义兵,以振兴汉朝,
虽然功勋卓著,还保持忠贞之节。君
子爱人要合于道德,不应该这样。”事情就这么搁置下来。曹操心里
难以平静。等到南征孙
权,曹操上表请荀彧到谯郡劳军,皇帝答应了他。到了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
曹操赠
送他食物,打开一看,却是空盒,于是荀彧服毒而死。皇帝为他难过痛惜,祭祀之日因此
而不奏乐。谥为敬侯。第二年,曹操终于晋封魏公。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
。宝庆二年进士,调新喻主簿,已有能名。移浙两提点刑
狱,时暂兼权浙西提举常平。拜户部尚书兼知临
安府、浙西安抚使。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
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加宝章阁
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
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二十万缗支犒军
民,减租
税,养鳏寡孤疾无告之人,招兵置砦,给钱助诸军昏嫁。兴学校,礼贤才,辟召僚属,皆
极一时之选。拜端明殿学士、知江陵府,去而建康之民思之不已。帝闻,命以资政殿学士
再知建康,士
女相庆。光祖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知无不为,蠲除前政逋负钱百余万
缗,鱼利税课悉罢减予民,修
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
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修饬
武备,防拓要害,边赖以安。其为政宽猛适
宜,事存大体。公田法行,光祖移书贾似道言公田法非便,乞
不以及江东,必欲行之,罢
光祖乃可。召赴行在,迁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
廩,光祖谒
王,辞以故。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光祖厉声曰:“天下<
br>孰不知大王子为储君,大王不于此时收人心乎?”王以无粟辞;光祖探怀中文书曰:“某庄
某仓若
干。”王无以辞,得粟活民甚多。再以江安抚使知建康,郡民为建祠六所。乞致仕,
不许。咸淳五年,拜
知枢密院事兼参如政事,以监察御史曾渊子言罢。给事中卢钺复缴奏
新命,以全紫光禄大夫致仕,卒,谥
庄敏。
(节选自《宋史·马光祖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B.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C.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D.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官职调动词语,指兼任官职。除此之外同样可以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还有兼、领、
假、
摄、守等。
B.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土地、军需、赋税、户籍、俸禄、粮饷、财政收
支,六部
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C.鳏寡,及鳏夫和寡妇。鳏,指年老无妻或丧妻
的男子;寡,指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
鳏寡,可泛指老弱孤苦的人。
D.建祠,文
中指为纪念官员功德,表达对造福当地的官员的感激之情而在其生前所立的祠
堂,即建生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兴祖兴办教育,重视贤才。他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此外他对贤才也以礼<
br>相待,所征召的下属官员,都是当时最出色的人选。
B.马兴祖加强边防,以固境安。
他在建康任上曾招兵设寨,甚至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娶
亲,还曾修整军事装备,防守重要关口,边境得
以安定。
C.马光祖广施仁政,深受爱戴。他第二次担任建康知府时,兴修废坏,免除前任拖
欠钱
款,减免鱼利赋税,以至于离任后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止。
D.马光祖为民请命
,不畏权贵。他写信给贾似道说如果定要在江东实行公田法,除非罢免
自己:任临安知府期间,他厉声指
责荣王,获得粮食,存活百姓。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
②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
【答案】 (1)C
(2)A
(3)C
(4)①(马光祖)节省费用,建立平籴仓,
贮存十五万石米,发卖藏米常常比市价低,
来使老百姓获得好处。
②适逢这年
饥荒,荣王府存积粮食不打开粮仓(赈济),马光祖拜见荣王,荣王借故(用
理由)推辞。
【解析】【分析】(1) “入觐”,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A
项、
B项;“艰食”,指粮食匮乏;“和籴”,指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
食。京师艰、食
和籴在语意逻辑上不合理,同时从主谓短语、句子结构对称、三个事件成
并列关系等角度考虑,排除D项
。该句语意:皇帝指示丞相谢方叔催促他进京觐见,(马
光祖)请求加强运米下海的禁令,……陈述京城
粮食短缺、和籴涨价、海路招致强盗三大危
害。故选C。
(2)A
项,“假、摄”不表示兼任职务。“权”,暂时代理官职。“兼”,兼任官职;领,兼任
(较低职务);
假,暂时代理官职;摄,代理职务;守,暂时署理职务,多指官阶低的人
署理官阶高的职务。故选A。<
br>
(3)C项,“他第二次担任建康知府时,兴修废坏,免除前任拖欠钱款,减免鱼利赋税,<
br>以至于离任后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止”错误。“百姓对他思念不已”是在马光祖第一次担任建
康知
府的时候,时间错误。故选C。
(4)①补充主语“马光祖”;“撙节”,节省;“减于市
价”(状语后置),比市价低;“发
籴”,发卖藏米、发卖之前买入的米;“以”,连词,表目的,来;
“利”,使动,使……获得好
处。②“会”,适逢,正赶上;“发廪”,打开粮仓;“谒”,拜见;“以
”,介词,用;“辞以故”
补充主语“荣王”,状语后置句。
故答案为:⑴C;⑵A;⑶C;
⑷①(马光祖)节省费用,建立平籴仓,贮存十五
万石米,发卖藏米常常比市价低,来
使老百姓获得好处。 ②适逢这年饥荒,荣王府存积粮食不打开粮仓
(赈济),马光祖拜
见荣王,荣王借故(用理由)推辞。
【点评】(1)此题考查
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
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
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
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
表示语气常 句尾,可在此后断
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
习中要注意突出重
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
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
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
项逐
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
方
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
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
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宝庆二年进士,调任
新喻县主簿,已经有能干的名声。调任淅
西提点刑狱,当时暂且兼仼代理浙西提举常平。拜仼户部尚书兼
临安府知府、渐西安抚使。
皇帝指示丞相谢方叔催促他进京觐见,请求加强运米下海的禁令。……陈述京
城粮食短缺、
和籴涨价、海路招致强盗三大危害。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建康府<
br>知府兼行宫留守。刚到任上,就将通常定的公用器皿钱二十万支付犒赏军民,减少租税,赡养
鰥夫
寡妇孤儿患病没有依靠的人,招兵设寨,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娶亲。兴建学校,礼待贤
才,征召下属官
员,都是当时最出色的人选。拜授端明殿学士、江陵府知府,离任以后建康的
百姓思念不止。皇帝听后,
命他以资政殿学士再任建康知府,男男女女互相庆贺。马光祖更加
想着宽舒滋养百姓财力,兴修废坏,知
道的没有不去实行的,免除前任拖欠钱款一百多万缗,鱼
利赋税全部减免给予百姓,修建明道、南轩书院
以及上元县学。节省费用,建立平籴仓,贮存
十五万石米,发卖藏米常常比市价低,来使老百姓获得好处
。修整军事装备,防守重要关口,边
境靠他得以安定。他治政宽严恰当,处事全大体。公
田法推行,马光祖写信给贾似道说公田法
不合适,请求不要推广到江东,如果
定要实行,罢了马光祖的职才行。召他前往皇帝所在地,迁
为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适逢这年饥荒
荣王府存积粮食不打开粮仓(赈济),光祖拜见
荣王,荣王用理由推辞。第二天前往,也是这样,又过一
天再去,躺在会客处,王没有办法才见
他。马光祖声音严厉地说:“天下谁不知道大王的儿子是太子,大
王还不在这时候收服民心
吗?”王以没有粮食为由推辞;马光祖取出怀中文书说:“某庄某仓有多少。王
没有办法推辞,
获得粮食救活了很多百姓。再次以江东安抚使为建康知府,郡民给他建了六座生祠。请求
退
休,不允许。咸淳五年,拜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因遭到监察御史曾渊子弹劾罢职。给事
中卢钺又驳回新的任命,以金紫光禄大夫退休,去世,谥号庄敏。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时政疏
王安石
年月日,具位臣某昧死再拜,上疏尊号皇帝陛下:
臣窃观自古人主,享国日久,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虽无暴政虐刑加于百姓,而天下
未尝不乱。自秦已下,享国日久者,有晋之武帝、梁之武帝、唐之明皇。此三帝者,皆聪
明智略有功之主
也。享国日久内外无患因循苟且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趋过目前而不为久
远之计自以祸灾可以无及其身
, 往往身遇祸灾而悔无所及。虽或仅得身免,而宗庙固已
毁辱,而妻子固已穷困,天下之民固已膏血涂
草野,而生者不能自脱于困饿劫束之患矣。
夫为人子孙,使其宗庙毁辱;为人父毋,使其比屋死亡,此岂
仁孝之主所宜忍者乎?然而
晋、梁、唐之三帝,以晏然致此者,自以为其祸灾可以不至于此,而不自知忽
然已至也。
盖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苟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则不能询考贤才,讲求法度。贤才不用,法度不修,偷假岁月,则幸或可以
无他。旷日
持久,则未尝不终于大乱。
伏惟皇帝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
物之意。然享国日久矣,此诚
恻怛忧天下,而以晋、梁、唐三帝为戒之时。以臣所见,方今朝廷之位,未
可谓能得贤
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穷于下,风俗日以薄,财力日以困穷。而陛下高居深拱,未尝有询考讲求之意。此臣所以窃为陛下计,而不能无慨然者也。
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晋、梁、唐三帝者,不
知虑此,故灾稔祸
变生于一时,则虽欲复询考讲求以自救,而已无所及矣!以古准今,则
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
之时,莫急于今日,过今日,则臣恐亦有无所及之悔
矣。然则,以至诚询考而众建贤才,以至诚讲求而大
明法度,陛下今日其可以不汲汲乎?
《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臣愿陛下以终身之狼疾为忧
,而不以一日之瞑眩为
苦。
臣既蒙陛下采擢,使备从官,朝廷治乱安危,臣
实预其荣辱。此臣所以不敢避进越之
罪,而忘尽规之义。伏惟陛下深思臣言,以自警戒,则天下幸甚!<
br>
(选自《王安石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其比屋死亡比:挨着
B. 以古准今准:衡量
C. 臣既蒙陛下采擢擢:提拔
D. 臣实预其荣辱预:预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虽无暴政虐刑加于百姓故燕王欲结于君 B.
以臣所见焉用亡郑以陪邻
C. 而不可以旷日持久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D. 陛下今日其可以不汲汲乎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疏是臣下向皇帝有所陈述的一种文书,王安石在此疏中陈述变法革新的主张,论述变法
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B. 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因循苟且”的保
守主义的危害,进而指出“大明法
度”“众建贤才”的改革主张。
C. 文章引用《
尚书》中的句子,形象地说明变法会引起短时间的不适,因此建议在改革中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
实现改革的最终成功。
D. 本文论古议今,借用晋武帝、梁武帝、唐明皇的治国之政来警醒
当世。语重心长,文笔
简洁,词意恳切,前后呼应,说理透辟。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享国日久内外无患因循苟且无至诚恻怛忧
天下之心趋过目前而不为久远之计自以祸灾可以
无及其身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贤才不用,法度不修,偷假岁月,则幸或可以无他。
②此臣所以不敢避进越之罪,而忘尽规之义。
【答案】 (1)D
(2)C
(3)C
(4)享国日久内外无患因循苟且无至诚恻怛
忧天下之心趋过目前而不为久远之计自
以祸灾可以无及其身
(5)①不任用贤才,不修明法度,苟且虚度岁月,那么侥幸或许可以没有什么变故。
②这是我不敢回避越级进谏的罪行,而忘记(身负)竭力规劝陛下的责任的原因。
【
解析】【分析】(1)D项,预,应为“参与”,联系文本,“朝廷治乱安危,臣实预其荣
辱”意为“朝
廷的治乱兴衰,都和我的荣辱有关”。故选D。
(2)A项,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
、处所,可译为“在”、“到”介词,介绍动作行
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B项,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
法,这里译为“凭”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 “来”;C项
,两者都是连词,表转折,可译
为“却”;D项,副词,表示反诘、反问,可译为“难道”副词,表示推
测、估计,可译为“恐
怕”、“大概”。故选C。
(3)C项,“因此建议在改革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错误,原文 “臣愿陛下以终身之狼
疾为忧,
而不以一日之瞑眩为苦”,译为“请陛下时刻优虑这些致命的病症,不要把一天的
头晕目眩作为痛苦”,
意思是在改革中不要因为遇到一些阻碍就听着,这是正常的现象。故
选C。
(4)
本题中,表示时间的词常位于句首,应该单独断开,所以“日久”后断开。找出动词
或者形容词,确定谓
语。当形容词做谓语,其后应该断开,“患”、“苟且”是形容词做谓
语,其后断开。从
句子结构的对称看,“怛忧天下之心”“
目前”正反对比,两者之间要断
开。“自”另起主语,所以其前应断开。
(5)本题①中注意调整句子顺序“贤才不用”,“修”, 修明;“偷”,苟且;“假”,虚假
的,这
里引申为虚度;“幸”,侥幸。②中的“所以”,……的原因;“避”,回避;“越”,越
级;“规”,
规劝;“义”,责任。
故答案为:⑴D;⑵C;⑶C;
⑷ 享国日久
内外无患因循苟且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趋过目前而不为久远之计自以
祸灾可以无及其身
⑸①不任用贤才,不修明法度,苟且虚度岁月,那么侥幸或许可以没有什么变故。
②这是我不敢回避越级进谏的罪行,而忘记(身负)竭力规劝陛下的责任的原因。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
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
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
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
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
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
答案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
识记,积累,掌
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
词
义。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需
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
br>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
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
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
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
(5)此
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
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
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
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关于时政的奏疏
王安石
年月日,备位充数之臣我冒死叩拜,向皇帝上奏。
我私下观察从古以来国君,在位的
时间很长,如果没有至诚恳切为天下优虑的心意,即
使没有暴政酷刑施加到百姓身上,天下也没有不乱的
。从秦代往下,在位时间长的,有晋
武帝、梁武帝、唐明皇。这三位帝王,都是聪明有智谋有功业的天子
。在位时间长,国内
外没有忧患,因循守旧苟且偷活,没有至诚恳切为天下担忧的意念,只注意度过目前
的日
子,不做长远的打算,自以为灾祸不会降临到自已身上,常常等到灾祸降临时后悔也来不
及
了。即使有时候自身可以免于遭难,而国家本来已经受到了破坏和侮辱,妻子儿女本来
也遭受了穷困而走
投无路,天下的百姓也已经尸横遍野,生还的人也时刻担心饥饿困顿和
抢劫捆绑的危险。为人子孙,使宗
庙毁坏受到侮辱,为人父母,却使百姓一家挨一家地死
去,这些难道是仁孝的天子能够忍
受的吗?然而晋、梁、唐的三位帝王由清平世界导致败
亡,自认为灾祸不至于发生,却不知道突然之间灾
祸就降临了。天下是最大的宝器,若非
大力修明法度就不足以维持,若非广泛培养贤才就不足以保护占有
。如果没有至诚恳切为
天下担忧的意念,就不能寻求考察贤才,讲求法度。不任用贤才,不修明法度,苟
且虚度
岁月,有时还侥幸没有什么变故,但天长日久,没有不发生大的动乱的。
皇帝陛下有谦恭节俭的美德,有聪明容智的才能,有善待百姓珍爱万物的心意,而且在
位时间很长了,此
时确实是应该诚心为天下担忧,把晋、梁、唐的三位帝王作为借鉴的时
候了。根据我的观察,现在朝廷中
担任官职的人,还不能说任用了贤オ,实施的政令措
施,也不能说是合乎法度。官员在上胡作非为,底层
的百姓日渐贫困,社会风气一天天地
淡薄,国家财力一天天匮乏,而陛下住在深官之中,从来没有咨询考
察讲求法度的意思。
这就是我为陛下计议而不能不发慨叹的原因。
像因循守
旧苟且偷生,贪图安逸而无所作为,可以侥幸一时,却不能保持天长日久。
晋、梁、唐的三位帝王不知道
考虑这些,所以灾难变乱一时间就发生了,即使再想去咨询
考察讲求法度来救护自己,也已经来不及了。
用古代来衡量现代,天下的安危成败,还可
以加以挽救。有所作为的时机,没有什么时候比今天更紧急,
过了今天,我担心后悔也来
不及了。那么用至诚的态度咨询考察、广泛培养贤才,用至诚的态度讲求法度
并极大地修
明法度,陛下今日怎么能不抓紧时间去做呢?《尚书》上说:“如果吃了药不感到头晕目眩,疾病就不能痊愈”。请陛下时刻优虑这些致命的病症,不要把一天的头晕目眩作为痛
苦。
我已经承蒙陛下提拔,让我做了侍从的官职,朝廷的治乱兴衰,都和我的荣辱有关,因此我不敢回避越级进谏的罪行而忘记规劝陛下的大义。请求陛下深入思考我的言论,作为
自己的警戒
,那么就是天下的大幸了。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十五袭爵乐安公。周太祖引为
亲信,以质直恭勤,授大都督。数有战功,假辅国将军,累迁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
骑常侍。平蜀之
役,恒为先锋,攻城野战,所当必破之。宣政元年,除左前军勇猛中大
夫。后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
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轨令长儒逆拒
之。长儒于是取车轮数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
连毂相次,以待景军。景至船舰碍轮不
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
将军高祖受禅,进位上
大将军,封蕲春郡公,邑二千五百户。
开皇二年,突
厥沙钵略可汗并弟叶护及潘那可汗众十馀万,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
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
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为虏所冲
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
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
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
八九。突厥本欲大掠
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高祖曰:“
长儒受
任北鄙,式遏寇贼,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自非英威奋发,奉国情深,抚御有方,士卒
用命,岂能以少破众,若斯之伟?”
其年,授宁州刺史,寻转鄜州刺史,母忧去职。
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
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起为夏州总管三州六镇
都将事,匈奴惮之,不敢窥塞。以病
免。又除襄州总管,在职二年,转兰州总管。复转荆州总管三十六州
诸军事,高祖谓之
曰:“江陵要害,国之南门,今以委公,朕无虑也。”岁馀,卒官。谥曰威。
(摘编自《隋书·列传第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
将军
B.
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
将军
C.
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
大将军
D.
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
大将军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此处是临时担任、代理官职之意,古汉语中还有权、摄、署等词也有代理官职的意
思。
B.
受禅,指古代王朝更迭,新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后来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的。
C.
可汗,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的最高统治
者。
D.
母忧,亦称为“母艰”“内艰”,如若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按制须离职回祖籍守制三
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达奚长儒出身贵族,自幼胆识过人。在北周与隋两朝他都凭才略出众而受皇帝的赏识和
重用。
B.
达奚长儒足智多谋,作战屡次立功。在对抗陈将刘景一战中他因出奇制胜而进位为上大
将军。
C.
达奚长儒不畏强敌,御敌视死如归。对突厥一战,他率兵奋勇拼杀,身负重伤,终使敌
离去。
D.
达奚长儒善掌军事,赤诚报效国家。他担任军中要职,震慑了敌人,为国家消除了边塞
之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
②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
【答案】
(1)D
(2)C
(3)B
(4)①达奚长儒受任于北边边塞,遏制胡人,他共打了十四仗,所到之处,必定挫败敌
人。
②长儒生性极为孝顺,他不吃不喝达到五天,哀伤憔悴超过礼制,身体几乎将
要垮了,天
子对他赞许叹赏不已。
【解析】【分析】(1) “船舰”是语句“船舰
碍轮不得进”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
C项。“及”应该是等到的意思,“俘”的宾语是“数千
人”,“及”前面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
分析,排除B项。句意:刘景到了,船舰被车轮所阻,不能前
进。长儒于是派出奇兵,水
陆两地一同发动,大破刘景,俘虏几千人。等到俘虏吴明彻后,长儒因战功升
任大将军。
故选D。
(2)C项,“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
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的最高
统治者”错误。匈奴的最高统治者为单于。古代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鲜卑、
回纥、柔然、铁
勒(高车)、突厥、吐谷浑、阻卜、女真等部族对首领皆称可汗。“单于”,是匈奴人对
他
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故选C。
(3)B项,“在对抗陈将刘
景一战中他因出奇制胜而进位为上大将军”错误。结合“高祖受
禅,进位上大将军,封蕲春郡公,邑二千
五百户”分析,达奚长儒进位上大将军是在隋高祖
登基之后。故选B。
(4)①“
长儒受任北鄙”,长儒受任(于)北鄙(省略句);“鄙”,边远的地方;“遏”,
遏制;“凡”,一共
、总共;“摧”,挫败。②“至”,极、最;“悴”,憔悴;“过”,超过;
“礼”,礼制;“殆”,近
于、几乎;“嘉”,赞许。
故答案为:⑴D;⑵C;⑶B;
⑷①达奚长儒受任于北边边塞,遏制胡人,他共打了十四仗,所到之处,必定挫败敌
人。 ②长儒生性极
为孝顺,他不吃不喝达到五天,哀伤憔悴超过礼制,身体几乎将要垮
了,天子对他赞许叹赏不已。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
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
词或代词就在此
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
句尾,可在此后断
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
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
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
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
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
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
方面要注意;在
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地人。长儒小时即有节操,胆略超过常
人。十五岁承袭爵位为乐
安公。周太祖把他作为亲信,因他朴实直率谦恭勤勉,授予大都督之职。他多次
立下战
功,代理辅国将军,多次升迁到任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在平定西蜀的战争
中,他总当先锋,攻城野战,所到之处都能攻破。宣政元年,被授予左前军勇猛中大夫。
后与乌丸轨包围陈国将领吴明彻于吕梁,陈国派骁将刘景率劲旅七千来增援,乌丸轨命令
达奚长儒迎战援
军。长儒于是取来几百车轮,系上大石头,沉到清水里去,让车轮连着车
轮,以等待刘景的授军。刘景到
了,船舰被车轮所阻,不能前进。长儒于是派出奇兵,水
陆两地一同发动,大破刘景,俘虏几千人。等到
俘虏吴明彻后,长儒因战功升任大将军。
隋高祖受禅登基,长儒升任上大将军,封为蕲春郡公,食邑二千
五百户。
开皇二年,突厥的沙钵略可汗和他弟弟叶护以及潘那可汗,率领十几万人马
,向南方进
犯抢掠。朝廷下诏让达奚长儒担任行军总管,率部二千人迎击他们。双方相遇于周,长兵力寡不敌众,军中士卒十分恐惧,长儒慷慨激昂,神色更壮烈。他们被胡人所冲击,打散
了,又聚集
起来,一边奋战一边行进,转战了三天,各种兵器全部用光了,士兵就用拳头
殴打胡人,以至手上的骨头
都显露出来了,杀伤数以万计的敌人,突厥人士气略降,长儒
于是解围离去。长儒身受五处创伤,其中被
杀穿的地方有两处。他的战士,战死或受伤的
有十分之八九。突厥人本想大肆抢掠秦州、陇右一带,遭遇
长儒之后,长儒的士兵全都竭
力奋战,突厥士气大丧。次日,突厥在交战处焚烧尸体,大哭而离去。高祖
皇帝说:“达奚
长儒受任于北边边塞,遏制胡人,他共打了十四仗,所到之处,必定挫败敌人。如果不是
长儒英勇奋发,对国家有很深的感情,士卒又服从命令,怎能以少破众,像这样伟大?”
这年,长儒任宁州刺史,继而转任鄜州刺史,因母亲去世而离职。长儒生性极为孝顺,
他不吃不喝达到五天,哀伤憔悴超过礼制,身体几乎将要垮了,天子对他赞许叹赏不已。
(丧期满后)长
儒被起用任夏州总管三州六镇都将事,匈奴人怕他,不敢窥探边塞。因病
免职。后又任襄州总管,在职二
年后,转任兰州总管。又转任荆州总管三十六州诸军事。
高祖对他说:“江陵是要害,是国家的南大门。
如今交给你,我不用担心了。”过了一年
多,在官任上去世。谥号叫“威”。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避风岩记
(明)张明弼
避风岩在端州之北三十里许,或曰与砚坑相近。古未有是名,余避风其下,故赠以是名
也。
余何以避风其下?崇祯己卯仲秋,余供役粤帷。二十五日既竣事,则遍谒粤之大吏。大
吏者,非三鸣鼓吹不启户,非启户则令长不敢入。余东驰西鹜,左诇右需,目厌于阍
①
驺
②
卤簿
③
绛旗朱帽之状,耳厌于笳鼓引赞殿喝之声,手足筋骨疲于伏谒拜跽以头抢地
之
事。眩瞀车上,至不择店肆而解衣卧之。凡六日而毕,则又买舟过肇,谒制府。制府官厌
贵,
礼愈绝,控拜数四,颔之而已。见毕即登舟,将返杨山。
九月朏
④
, 宿三十里。力引数步,偶得一岩。江回峰抱,风力稍损,乃息焉。及旦而视
之,则断崖千尺,上侈下
弇,状如檐牙。仰而睨之,若层衡之列烟上,崩峦倾返,颓石矗
突,时有欲落之势,栗乎不可以久留焉。
狂飙不息,竟日居其下。胥仆相扶,上舟一步,
得坐于石隙草际。听怒涛声,若奔走败马;望沸波,若一
群白鹅鼓翼江心,及跳沫山足,
又若千百素鳞跃上岸。石崖磔磔,不沾土壤。面紫茎缠带,青芜数尺,一
偃一立,若青狮
奋迅而不得去,又若怒毛之兽,风过毛竖,不能自休。身往江坳,目力相界,不能数里,
而阴氛交作,如处黑帷。从者皆惨容而相告曰:日复夕矣,将奈何?
余笑而语之曰:“第安之,第安之。吾视夫复嶂重峦,缭青纬碧,犹胜于院署之严丽也;
吾视夫复崩崖倾
石,怒涛沸波,犹胜于贵人之颐颊心腑也;吾视夫青芜紫茎,怀烟孕露,
犹胜于大吏之绛骑彤驺也;吾视
夫谷响山啸,激壑鸣川,犹胜于高衙之呵殿赞唱也;吾视
夫藉草坐石,仰瞩云气,俯视重泉,犹胜于拳跽
伏谒于尊宦之阶下也。天或者见吾出则伛
偻,入则簿书,已积两载矣,无以抒吾胸中之浩浩者,故令风涛
阻滞,使此孤岩以恣吾数
刻之探讨乎?……余年少有志,养二龙于水壑,调一鹤于中峰,与羽服思玄之徒
,上烟驾,
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如聚米萦带而心为时夺至堕俗网往返数千里徒以充厮养之役有才无时甘于下人。今日见此水石,若见好友,犹恐谆芒、卢敖诸君,诋余以井甃
⑤
之识,而又何<
br>事愁苦于兹岩之下乎?”从者皆笑,余乃纳以兹名。
岩顶有一石,望之如立人
,或曰飞来之塔顶也;或曰当是好奇者,跻是崖之巅,如昌黎
不得下,乃化而为石云。岩侧有二崩石,一
大一小,仅可束两缆。小吏程缨曰:“当黑夜暴
风中,舟人安能择此,神引维以奉明府
⑥
耳。”语皆不可信,并记之。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减)
【注
释】①阍:看门人。②驺:官吏的侍从人员。③卤薄:帝王和官员们出行时的仪
仗。④朏fěi,农历每
月初三日的代称。⑤甃(zhòu):井壁。⑥明府:汉代对郡太守的
尊称,唐以后多用以称县令。作者
时任杨山县令。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层衡之列烟上 衡:横贯。
B. 目力相界 , 不能数里 界:交
接。
C.
使此孤岩以恣吾数刻之探讨乎 探讨:探索,寻求。 D. 跻是崖之巅
跻:登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栗乎不可以久留焉 知不可乎骤得
B.
犹胜于院署之严丽也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C. 天或者见吾出则伛偻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 余乃纳以兹名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题目“避风”可谓一语双关,既指避自然之风,又指避官场的种种邪气、种种歪风。
B.
第二、三自然段的铺陈两两相对,指出岩下风之凶险胜过官场的恶习,令作者惊悚愁
苦。
C.
本文叙述清晰,描写形象,尤其是议论部分言语铿锵,气势奔涌,具有纵横挥洒的雄辩
色彩。
D.
文末引小吏程缨“神引维以奉明府耳”的话,再现官场溜须拍马的陋习,与前文形成照
应。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如聚米萦带而心为时
夺至堕俗网往返数千里徒以充厮养之役有才无时
甘于下人。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制府官厌贵,礼愈绝,控拜数四,领之而已。
②犹恐谆芒、卢敖诸君,诋余以井甃之识,而又何事愁苦于兹岩之下乎?”
【答案】 (1)A
(2)C
(3)B
(4)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如聚米紫带而心为时夺至堕俗网往返数千里徒以充厮养之
役有才无时
甘于下人。
(5)①肇庆知府位高权重,礼节愈加缺少,(我)
按规定向他跪拜四下,而他也只不过
点点头罢了。
②只怕谆芒、卢敖各位先生
,嘲笑我井底之蛙般的见识,那么,我又会因什么事情而在这
避风岩下愁眉苦脸呢?
【解析】【分析】(1)A项,“若层衡之列烟上”,意思是,在山岚雾霭之上好像有层迭的
栏杆。“横
”,悬浮。故选A。
(2)A项,乎:语气助词,……的样子语气助词,句中无实义。意义
和用法不同。B项,
于:介词,比介词,在。意义和用法不同。C项,则:两个都是连词,表并列。意义
和用
法相同。D项,以:介词,用连词,表目的,用来。意义和用法不同。故选C。
(3)B项,“令作者惊悚愁苦”理解错误。根据原文“从者皆惨容而相告曰:日复夕矣,将
奈何?”“
余笑而语之曰:‘第安之,第安之’”“吾视夫藉草坐石,仰瞩云气,俯视重泉,犹胜
于拳跽伏谒于尊宦
之阶下也”可知,是随从们惊悚愁苦,而不是作者,作者是淡定从容甚至
惬意的。故选B
(4)划线句的翻译是:走上香烟缭绕的祭坛,走进拜月的馆堂,为的就是看到神仙居住
的四
海三山(蓬莱方丈瀛洲),看人间山河就像聚集堆积的米粒和盘桓萦绕的丝带一样;
可是我的心却被世俗
时运剥夺,以至于落入仕途的俗网里面,往返于家乡与供职的县衙几
千里路,白白地充当养马和烹饪服侍
人的贱差役。虽然胸有奇才大略却不遇好的时运,甘
心干一些下人的事情。“登”的宾语是“月馆”,“
望”的宾语是“四海三山”,两处结构完整,应
在“以”前断开;“聚米紫带”是“四海三山”的喻体,
“而”表转折,应在“而”前断开;“心为时
夺”与“至堕俗网”前后因果相承接,中间应断开;“往返
数千里”表意完整,其后断开;“充厮
养之役”结构完整,其后断开;“有才无时”“甘于下人”表意完
整,中间应断开。
(5)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①贵,高;绝,少;控拜,跪
拜;领,点点
头。②诋,嘲笑;井甃之识,井底之蛙般的见识;愁苦于兹岩之下,而在这避风岩下愁眉<
br>苦脸,状语后置句。
故答案为:⑴A;⑵C;⑶B;
⑷ 登月
馆以望四海三山如聚米紫带而心为时夺至堕俗网往返数千里徒以充厮养之役
有才无时甘于下人。
⑸ ①肇庆知府位高权重,礼节愈加缺少,(我) 按规定向他跪拜四下,而他也只不过点
点
头罢了。②只怕谆芒、卢敖各位先生,嘲笑我井底之蛙般的见识,那么,我又会因什么
事情而在这避风岩
下愁眉苦脸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
可以运用代
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
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
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
⑶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
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
查对原文的词句,
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
题
解文的意识。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
事物名、朝代名等。因
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
借助句
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
断开的地方,用
排除法做题。
⑸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参考译文】
避风岩在肇庆北边三十里的地方,有人说就在著名的端州古砚的砚坑附近,以前没有这
个名称,我在它下边避风,因此送它这个名字。
我为什么在这里避风呢?明朝崇祯己
卯年的仲秋,我到广东一个地方去供职。二十五日
已经办完事,就四处去拜访广东的封疆大吏。那些高官
啊,不多次敲鼓鸣号就不开启门
户,不开门即使是县令长官也不敢擅自闯入。我东跑西颠,到处打探将来
对我仕途有帮助
的人,眼睛里都是那些守门人、侍从人员和随从的官服乌纱的样子,耳朵里充满了开道锣
鼓、殿堂上威武的吆喝声或者无聊的唱赞,手足四肢和浑身都被伏地跪拜磕头叩首等礼节
弄得精
疲力尽。眼睛昏花地倒伏在车上,以至于也不找家旅馆就和衣睡在车子上。一共六
天总算结束了拜访,就
买了条小船路过肇庆,再去拜见肇庆知府。肇庆知府更会显摆其官
位和富贵,礼数更绝,(人家只需三叩
首即可,可是这里却要向他)跪拜四叩首,而他也
只不过点点头而已。见完礼就去上船,准备返回我供职
的阳山县。
九月新月始明之时,停船在肇庆北郊三十里的地方过夜。又朝前走了几步
,偶然找到一
处山岩。这里北江迂回山峰环抱,风力稍微小一点,就在这里歇息吧。等到天亮一看,原<
br>来是一处足有百丈的断崖,上宽下窄,形状酷似房檐廊牙。仰面去看,在山岚雾霭之上好
像有层迭
的栏杆,那崩塌的山峦好像即将倾倒的样子,光秃秃的山石矗立突出,感觉它好
像随时都会落下来的架势
,看了就害怕不敢久久地留下来。可是狂风恶浪不停下来,我们
整整一天都只好躲在这处危崖的下边。随
从仆人们互相搀扶,朝停船的地方走进几步,这
才找到山石与草地的交界处坐下。只听到北江怒涛翻滚的
声音,就像马拉破车一样轰轰隆
隆;远远望见宛如沸腾的波浪,就像一群白鹅在江心鼓动着翅膀;再看那
飞沫四溅地跳动
着一直溅到山脚下,就好像千百条白色的鱼儿争抢着跳上岸来。再看那石头山崖棱角分<
br>明,不沾带一点土壤,而那些紫色的蔓生植物的藤蔓就像丝带一眼缠绕,苍青色的野草叶
蔓又几尺
高,一山倒伏一山直立,恰似一头黑色的狮子急速奔跑而始终没能跑开;又像一
头发怒的野兽,狂风经过
时浑身的毛发竖起,不能自己倒下来。我们住在这江边的山坳
里,眼睛能看到的地方,不过几里路。可那
阴云四合狂风大作,就像被关在黑色的帷幕里
一般。随从们都露出凄惨的神态,并且说:这狂风暴雨要是
终日不停下来,可如何是好
哇?
我笑着跟他们说:稍安勿躁
,稍安勿躁。我看那些重峦叠嶂.青白云团萦绕的山峰,比起
那些官衙院署机关的严整华丽更胜一筹;我
看那些崩塌的山崖将要倾覆的山峦,愤怒翻滚
得好像要炸开锅的波涛,比起那些达官贵人的面容和脏腑内
心还要更胜一筹;我看那些青
草紫藤吸风饮露,比起那些达官贵人的紫袍行头还要更胜一筹;我看那些被
狂风激荡的山
谷呼啸鸣响.被恶浪激荡的川溪河流呼啸奔腾,比起高衙上呵殿唱赞的声音还要更胜一筹;
我看避风岩下枕着草坐在石块上,仰观云天雾霭.,俯视山石泉流,比起趴在达官贵人阶下
向那
些高官磕头跪拜还要更舒服惬意许多。老天爷或许见我出门就累弯了腰,进家就要处
理诉状和官薄文书,
已经连续辛苦两年了,无法抒发我内心深处的浩然正气,因此这才让
狂风恶浪阻止淹留我的行程,使我躲
在这孤零零的避风岩下,听凭我几个时辰对官场和自
然界进行比较和探讨。又或许避风岩陡峭壁立无路可
通,那些猿猴鼬叔之类的生灵无法寄
托它们的情怀;如果不是服食金丹得道升仙的高人可以腾空飞越,就
不能来到这里。虽然
地处北江江边,往来船只很多,可是没有一人肯停船泊舟在避风岩下,借以抒发他们
的奇
想感慨或者留下他们的姓名。老天爷也是同情山灵的寂寞无助,怜爱水伯的孤独凄清,因
此
这才阻止我的行船,与它结下一天的缘分的吗?我年青时胸怀大志,在水沟里样了两条
龙,在山峰间调教
一只仙鹤,与那些服食仙丹的道教.羽化登仙的玄学之人为伍,走上香烟
缭绕的祭坛,走进拜月的馆堂,
为的就是看到神仙居住的四海三山(蓬莱方丈瀛洲),看
人间山河就像聚集堆积的米粒和盘桓萦绕的丝带
一样;可是我的心却被世俗时运剥夺,以
至于落入仕途的俗网里面,往返于家乡与供职的县衙几千里路,
白白地充当养马和烹饪服
侍人的贱差役。虽然胸有奇才大略却不遇好的时运,甘心干一些下人的事情。今
天看到这
些美好的山水景观,就好像看到了好朋友一样,唯恐谆芒.卢敖两位得道高人嘲笑我井底之蛙的见识浅薄,又怎么会在避风岩下愁苦呢?随从们听了都笑起来,我于是就采纳了避风
岩这个名字
。
岩顶上有一块大石头,远看像站着一个人,有人说它是飞来塔的塔顶;也有人说应
当是
看到如此美景而好奇,所以才站在山崖的巅峰,就像当年韩愈登华山无法下来,就变成了
一
块石头云云。避风岩旁边又两块崩塌的石块,一大一小,只够拴两根缆绳。小官吏程缨
说:在黑更半夜时
分,又是狂风暴雨之中,驾船的舟子哪里能找到这么好的缆桩;大概是
神人拉着引导着县令大人发现这处
绝美的风物的吧。这种话都不可信,我也一起把它都记
下来。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
从其父义徒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
孟祺等齐名。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
,多所谋画。
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之。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
就。宋平,焦友
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
行
省从之。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宋附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
其银
,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致远谳之,得其
情,溶服辜,玠节以贿
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
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
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
非反者,皆得释。改寿昌府判
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
勿
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
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桑
哥摘其疏中
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
往,致远慨然请行。比
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转
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又
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
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
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
卷,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
为
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B.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
殿最/量地远近/定
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C.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
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
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D.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
立
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田,指古代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
B.
从子,这一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意同于“侄”。
C.
教授,指古时设置在中央学府主管学务的官员,是讲解经义、掌管学校课试的文职官。
D.
榷茶,指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等措施,是我国唐以后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元世祖南征时,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担任
寿
昌府判官时,他布置得法,民众得以安定。
B. 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
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
使诬陷彭宏有谋反之心的金渊受到应有的惩罚。<
br>
C. 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忙兀台要置弹劾他不守法纪的郄显等人于死地,致远不<
br>惧怕威胁,解开他们的刑具,让他们到军中立功赎罪。
D. 申屠致远为人勇敢,敢于
斗争。陈天祥被捕后,大家都不敢前往湖广巡视,致远慨然请
行,和桑哥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②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答案】
(1)B
(2)C
(3)D
(4)①
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得知实情,姚溶服罪,杨玠节用财物作为酬谢,申屠致远生
气地拒绝了他。
②属县中逮捕了十七个谋反的人,申屠致远审问他们,原来是因强盗兴起,他们拿兵器自卫,实际不是谋反的人,都获得了释放。
【解析】【分析】(1)本题中,根据
句意,句中“涉海远征”是前句的谓语,后面断开,排
除CD;比较AB两项,“考”的宾语是“其殿最
”不要断开,“量”和后面的“地远近”相搭配。故
选B项。原文表达: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
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
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2)C句中“指古时设置在中央学府主管学务的官员”错误,“教授”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
中的学官。故选C。
(3)D项,“进行面对面的斗争”错。申屠致远是屡次上奏章极力
为陈天祥争论,并没有
“面对面的斗争”。故选D。
(4)第一句得分点:谳:审
议;服辜:服罪,“辜”罪;以:介词,用;贿:财物;绝:
拒绝。第二句得分点:械:逮捕;盖:原来
;因:因为;以:拿、用;兵:武器;实:实
际上;释:释放;“反者十七人”定语后置句,翻译为“十
七个谋反的人”。
故答案为:⑴B;⑵C;⑶D;
⑷①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得知实情,姚溶服罪,杨玠节用财物作为酬谢,申屠致远生气
地拒绝了他。 ②
属县中逮捕了十七个谋反的人,申屠致远审问他们,原来是因强盗兴
起,他们拿兵器自卫,实际不是谋反
的人,都获得了释放。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
,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
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
白,句子
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
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平时
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
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
(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
础上,带着选项回
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
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
主,意
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
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
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参考译文】
申屠
致远,字大用,他的祖先是汴梁人。金朝末年跟随他的父亲申屠义迁居东平的寿
张。致远在府学进修学业
,和李谦、孟祺等人齐名。世祖南征,(申屠致远)被推荐担任
经略司知事,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
谋划。
军队返回,到达随州,所俘获的男女,申屠致远全部释放了他们。至元十年,
御史台征
召他担任掾吏,(申屠致远)没有赴任。南宋被平定后,焦友直、杨居宽任两浙宣慰使,
推荐他做都事,(申屠致远)首先建议:“宋朝的图书文集应上缴朝廷;江南的学田,应仍
旧用来供应学校。”行省听从了他的建议。临安改为杭州,(申屠致远)升任总管府推官。
宋朝驸马
杨镇的侄子杨玠节,家中很有钱。看守钱财的小吏姚溶偷了他的银子,怕事情被
发觉,就诬陷杨玠节暗中
和宋朝的广、益二王勾结,官吏拷打,杨玠节无辜服罪,案子已
定。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得知实情,姚溶
服罪,杨玠节拿财物作酬谢,申屠致远生气地拒
绝了他。
杭州有个叫金渊的
人,想假冒籍贯作儒生,儒学教授彭宏不同意,金渊诬陷彭宏作诗有
反叛之心。申屠致远察知其中实情,
拘捕金渊极力审问,判了他的罪。属县中逮捕了十七
个谋反的人,(申屠致远)审问他们,原来是因强盗
兴起,他们拿兵器自卫,实际不是谋
反的人,都获得了释放。改任寿昌府判官。当时敌寇盗贼暗中兴起,
加上建造攻打日本的
战船,远近民众骚动,申屠致远布置得法,百姓赖以安定下来。
至元二十年,(申屠致远)拜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告平章忙
兀台不守法,皇上
下诏不让追问,并把郄显等人交给忙兀台审讯,(郄显等人)被关在狱
中,(忙兀台)一定要置他们于死
地。申屠致远知道他们的冤情,要放了他们,忙兀台以
权势逼迫他,申屠致远不为所动,亲自解开郄显等
人的囚具,让他们充军赎罪。桑哥当权
时,治书侍御吏陈天祥被派到湖广,弹劾平章,桑哥摘录他奏疏中
的话,诬陷他大逆不
道,奏请派使者前往审讯他,陈天祥被捕。当时行台要派御吏到湖广巡查属部,大家
都怕
桑哥,没有人敢去,申屠致远慷慨激昂地请求前往。等到了后,屡次上奏章极力争论。桑
哥
正催促定陈天祥的罪,恰逢申屠致远的奏章呈上,桑哥气焰受阻。转运使卢世荣征收茶
税牟取暴利,申屠
致远弹劾他。他又说不能跨海远征日本,白白消耗国力;选拔人才以南
北为限,苦乐不均,应考核他们的
优劣,考虑地区的远近,定为制度,这样选拔人才就能
公平而官场弊端也能革除。申屠致远清心修持,坚
守名节,以侍奉权贵为耻,藏书万卷,
取名墨庄。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教育孩子如同师友一般。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者,
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
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
,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
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
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
曰:“市乱,民奠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
?”市令曰:“三月顷。”相曰:
“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
轻。今市令来言曰市
乱。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楚民俗好庳
①车,王以为庳车不便
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
闾里使高其
捆
②
。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此不教而民从
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子产者,郑之大
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
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
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
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
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
③
,
丧期不
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
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
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
刑则刑
,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
剑而死。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释】①庳:bi,矮小。②梱:kun,门槛。
③尺籍:汉制,把杀敌斩首的功劳记录在
一尺长的竹板上,称“尺籍”。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
非
所闻也/
B.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
罪/下吏
非所闻也/
C.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
所闻也/
D.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
/
非所闻也/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与“隐士”的含义完全相同。
B. 闾里,古代城镇中有围墙的住宅区,一般为平民居住的地方。借指平民或邻居。
C. 大夫,古代官阶。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D. 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叔敖宽政教民,社会和美。孙叔敖执政宽缓,注重教化,使官民和睦同心,社会风俗和
谐淳美。
B.
子产执政为民,深受爱戴。子产为相,百姓安居乐业;子产去世,举国悲痛,仿佛失去
主心骨。
C.
李离执法公平,以身作则。李离认为属下断案有误而枉杀人命,自己有失察之罪,便自
刎而死。
D.
循吏勤政爱民,恪尽职守。文中三位先贤都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守初心,
担使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市令言之相日:“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②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答案】
(1)D
(2)A
(3)C
(4)①管理市场的长官
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市场乱了,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做买
卖,秩序很不稳定。”
②您认为臣能审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所以(才)让我担任司法官。现在我错断案
情而杀
了人,应该判处死罪。
【解析】【分析】(1)提示语“曰”,是动词“说”
,因为整个句子都是李离说的话,故“曰”
字应管到句子末尾,故“曰”都断句,故排除A、C两项。再
看后边,“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
吏非所闻也”这个地方的断句,根据上文意思可知,李离是说自己因为审
判有误,导致错杀
了人,不该把责任推卸到下属身上。这就可知“今过听杀人/博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这样
断句才是正确的,于是可排除B、C两项。故选D。
(2)A项,“与‘隐士
’的含义完全相同”错误。“处士”,古时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
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而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
那些向往入仕但却无机会无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隐
士,那些没有文化的农夫樵子细民野老也
不是隐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
全、不依附权势、具有超
凡才德学识、并且是真正出自内心不愿入仕的隐居者,才能被称之为隐士。A项
混淆概
念,故选A。
(3)C项,“李离认为属下断案有误而枉杀人命”错误。根
据第三段“文公曰:‘官有贵贱,
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可知,是晋文公认为是李离手
下官吏有过失,不是
李离的罪责,但李离不愿把罪责推诿于下级。C项曲解文意,故选C。
(4)①言:名词作动词,说,报告;莫:没有人,无人;安其处:安于其处,省略句,
在那
个地方安心“做买卖”;次行:秩序。②以:认为,意为;微:微情,形容词作名词;
疑:疑案,难案,
形容词作名词;使:让,任命;为理:担任司法官;过听:错断案情;
当:应当判处;死:死罪。
故答案为:⑴D;⑵A;⑶C;
⑷①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
说:“市场乱了,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做买卖,
秩序很不稳定。” ②您认为臣能审察细微隐情,决断
疑难案件,所以(才)让我担任司法
官。现在我错断案情而杀了人,应该判处死罪。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
译则采用文字
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
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
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
句尾,可在此后断句,
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
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
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
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
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
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
方面要注意;在
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孙叔敖是楚国的处士。国相虞丘把他举荐给楚庄王,想让他接
替自己的职务。孙叔敖为
官三月就升任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风俗十分淳美。他执
政宽缓不
苛却有禁必止,官吏不做邪恶伪诈之事,民间也无盗窃事件发生。秋冬两季他鼓励人们进
山采伐林木,春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水把木材运出山外。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活
得很安乐。庄王认为楚国原有的钱币太轻,就下令把小钱改铸为大钱,百姓用起来很不方
便,纷纷放弃
了自己的本业。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市场乱了,老百姓无
人安心在那里做买卖,秩序
很不稳定。”孙叔敖问:“这种情况有多久了?”市令回答:“已
经有三个月。”孙叔敖说:“不必多言
,我现在就设法让市场恢复原状。”五天后,他上朝向
庄王劝谏说:“先前更改钱币,是认为旧币太轻了
。现在市令来报告说市场混乱。我请求立
即下令恢复旧币制。”庄王同意了,颁布命令才三天,市场就回
复了原貌。楚国的民俗是爱
坐矮车,楚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驾马,想下令把矮车改高。国相孙叔敖说:“多
次颁发政令,
百姓无所适从,这样做不好。如果您一定想把车改高,臣请求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乘车<
br>人都是有身份的君子,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高了。”楚王答
应了他
的请求。过了半年,上行下效,老百姓都自动把车子造高了。这就是孙叔敖不用下
令管束百姓就自然顺从
了他的教化,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离得远的人观
望四周人们的变化也跟着效法他。
子产,是郑国的大夫。郑昭君在位时,曾任用自己宠信的徐挚做国相,国政昏乱,官民<
br>不亲和,父子不和睦。大宫子期把这些情况告诉郑昭君,昭君就改任子产为国相。子产执
政一年,
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两年之后,
市场买卖公平,随行就市
定价。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年后,农民收工
不必把农具带回家。五年后,男子无需服
兵役,遇有丧事则自觉敬执丧葬之礼。子产治理
郑国二十六年就去世了,青壮年号啕痛哭,老人像孩童一
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
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
李离,是晋
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
罪。文公说:“官职责贱不一
,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
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
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
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
责推诿于下级,这种道理我
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
有罪吗?”李离
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认为臣能审察细
微
隐情,决断疑难案件,所以(才)让我担任司法官。现在我错断案情而杀了人,应该判处
死罪
。”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