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余年寄山水
689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3: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广州铁一中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五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长方体的认识》
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是九年制义 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第
五单元的第一节课。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
础上, 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
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 体图
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
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 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
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 和小学
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
的长、宽、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的能力,
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③思想品德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
的精神。

教学重点为: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和认识
长、宽、高。

教学难点为: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

针对几何知识 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主要采
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的形式,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 教学,让学生在
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
分组讨论、合作学 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
件及时验证结论。采取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
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 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
学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 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
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
口、动脑的 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
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本节课内容属于几何知识中的概念教学。立体图形的
教学必须在利用实物模型的直观活动中,通过分析、 比较、
综合,初步概括形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图形。所以,
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为 :

1、直观(实物或模型)

2、概括(特征),抽象(图形)

3、具体化(应用) 分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步:联系已知、观察实物、建立表象—导课:

首先,计算机显示已经学过的 平面图形,强调“平面
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为下面讲“体是由平面围成的”埋
下伏笔。接着 ,老师出示长方体教具并引导学生观察:“它
是由什么围成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在学
生作答的基础上,微机示墨水瓶盒等各种长方体物体,告诉
学生这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让学 生初步感性认识长方
体。然后老师适时提问:“怎样判断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是
长方体呢?我们 研究了长方体的特征,就能够准确地判断
了。”这种利用计算机复习旧知,提问题导课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激起
了求知欲,自觉、有意地投入到了新知识 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抓住目标,合作学习,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抽象图形

在这个重点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



1.观察实物或模型,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用手摸一 摸,通过视觉、触觉等
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大脑的分析活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
上,计算机进 行演示,然后用下定义的方式揭示概念,使学
生对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展开研究长方
体的特征铺平道路。

2.师生共同研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重点。

我打算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要讨论的
问题放手给学生。我 列出这样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

(1) 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样数的?每个面是
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什么关系?

(2)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你是怎样数的?哪些棱
的长度相等?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在学生充
分讨论的基础 上,并用计算机动态显示验证:大家请看。

(1)这是演示让学生数面,并验证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这是演示把棱分成四组,有规律地数出有12条
棱,并验证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这是显示有8个顶点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适当引导 ,循序渐进。比如在
数面和棱的多少时,通过先让学生自已数,过渡到老师指导
下的有规律地数 ,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能
力大有益处。并且采用了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 br>生充分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
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 解决问题的精神。


3.抽象图形,并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由实物到几何图形,是认识的又一次飞跃,是培养和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 主要凭借,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
准备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并讨论:“你最多能看到长方
体的几个面?每个面画出来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有的面画
成了平行四边形?为什么有的棱画成了虚棱? ”并运用计算
机的动画功能,从实物中隐化、抽象出长方体物体的图形。
并与前面学习的长方体 的特征,在学生头脑中共同构建,由
实物 特征 图形,形成长方体的概念,突破了本节课
的教学难点!

在认识长方体图 形的基础上,计算机演示并讲解长、
宽、高的概念,突出强调由于长方体放置的方式不同,其长、
宽、高也随之变化,然后让学生练习实际测量其长、宽、高,
加深学生的认识,解决本节课的另一个教 学重点。

第三步,具体化(应用)内化新知


数学概念的形成与深化,不仅靠直观感知,还要辅以
灵活、有趣、有 层次的训练与练习。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 基本练习:深化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 应用练习:要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多长的铁
丝?

拔高性的趣味练习 :两个长方体玻璃筒,要求两学生
往里面倒水的形状是长方体,看谁倒的快。这个练习既巩固
了 新知,又开发了学生智力,使学生的学习意犹未尽。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 纲要信号法,简明扼要,
一目了然,重点突出,突出强调了长方体的特征。(板书设
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 6个 长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棱 12条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 8个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小学生的认 知规律,由
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
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 程,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并
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 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益。

以上是我对《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不
当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香港留学申请-南安一中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刘伦浩


医院市场营销-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教务网


世界肝炎日-重庆人事考试中心网


刘祖礼-论据


公务接待礼仪-安徽农业大学招生网


高考前家长注意事项-荏苒什么意思


土地买卖-借钱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