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绝世美人儿
943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3:5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石河子大学教务处网-初中自我介绍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1课时 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例1。
内容简析
例1 借助行和列的知识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理解数对的意义以及
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行和列,了解行和列的具体含义。
2.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及数对的含义。
3.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及归纳的能力。
4.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渗透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学以致
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和数对的意义。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解决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时,主要是运用观察对比的教学方法,
即通过观察行和列,找 出学生在第几行和第几列;用对比的方法,找准学生的具体
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
2.本课 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这些方法学习用数对表
示物体的位置,在学习过程中体 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
承前启后链
复习:回顾有关方位
名词:行、列的知识,
明确行与列的位置
关系。例如:横为行,
竖为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导入:

学习:能用数对表示具体
情景中的物体位置,要明
确位置关系中的列和行
的区 别,会利用数对解决
实际问题。
延学:应用数对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在方
格纸上用数对确定
物体的位置。


1


(一)激活经验
1.导入:我们在以前 学习了用方位确定位置,我们在生活中还常常用“第几”来描
述物体的位置。
2.提问:这有 一排同学,举手的是张亮同学。你能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
PPT课件)

3.引导:有的同学从左往右数,还有的同学从右往左数,但都是只用一个数就表示
出了张亮同学的位 置,为什么只用一个数就能表示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演示
PPT课件)
4.提问:怎样表示出周明同学的位置?赵雪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
(二)引入新课
1.提问:如果不是只有一排同学,而是教室里的座位,你还能只用一个数 就表示出
某个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位置”。(板书课题:位置)
【品析:创设“ 一排座位”的情景,激活学生“用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在一排
物体中的位置”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直 观感受到用一个数可以在直线上确定位置。
在此基础上,借用“现成”的情景,由“线”扩展到“面”, 将一维空间生长为二
维空间,产生新的问题,引出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尝试和探究欲望。】
生活情景导入:
1.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图片:一位教师到图书馆借书,询问图书管理员工具 书所在
的位置,然后图书管理员告诉他工具书所在的位置。
2.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听教师讲解,初次接触位置这个概念。
3.引入本课学习并板书课题。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某物体的位置,确定它们的位置,联系具体生活场景
和经验,进入到下面的学习中。
【品析:通过具体的直观演示以及具体的情景联系,充分调 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2


学校情景引入:
(出示课件做广播操的画面)
师: 小明所在的班级在做广播操,看到了吗?(课件提示)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小
明的位置吗?
预设:生1:从左边数第3队第2个;生2:从右边数第2队第2个;生3:从前往后
数,从左往右数第 2排第3个;生4:从后往前数,从右往左数第2排第2个。
【品析:从熟悉的做操情景引入,能够唤 醒学生已有的记忆,从数对的生活基础出
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19页例1中主题图片,提取已知信息,并找出待解决问题。
(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班上的学生有5行;
②班上的学生有6列;
③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
④张亮同学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
(2)提出的问题。
你能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雪同学的位置吗?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根据学习经验,虽然学生现在还没有学习用数对表示 物体位置的方法,但是
经过回顾分析,可以通过行和列的知识解答出来。此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分
组讨论,自主探究结果。通常会出现下面结果。(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张亮同学(2,3)





王艳同学

(3,4)
赵雪同学(4,3)


王艳同学在第3列与第4行的相交位置,所以王艳同 学的
位置用数对表示为(3,4)。赵雪同学在第4列与第3行
的相交位置,所以赵雪同学的位 置用数对表示为(4,3)。
3
由座位图可以看出行与列的相交位置正是张亮同学的
位置。第几列是从左往右数,张亮是第2列,第几行是
从前往后数,张亮是第3行。所以,我们就可以 用数对
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为(2,3)。


按照你喜欢的方法分别找一找其他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引领学生根据
行与列的关系,分别找出其他同学的位置。
【品析:本环节中借助行和列的区别和联系,可以顺利地把 行和列的知识引入到
数对中来,根据行和列分别找出交点,也就是学生的具体位置。通过引导列在前、< br>行在后,用数对的形式表示学生的位置。鼓励学生重点讨论行和列用数来表示时
的转化思想,由具 体位置转化成数对的形式对于学生比较抽象,要重点理解。这种
数学思想是需要逐步培养的,实际教学中 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同时在学生自主学
习、分组讨论时要及时提示,让学生自己感受数对和位置的相对应 关系。】
◎顺承例1,探讨数对的意义
在总结完以上几名同学的位置的基础上,教师抛出问题:数对有何意义呢?
学生经过简单的交 流讨论后,可以得出结论:用(2,3)表示张亮所在的位置,这里
用了两个独立的数据,但这两个数据 是有顺序的。2表示张亮所在的列数,3表示
他所在的行数,这组数据就是一个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组 成数对能表示一个确
定的位置。可以先分小组探究解答方法,然后选派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组的解答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品析:通过探 究数对的具体意义,使学生从实际出发真正领悟用数对表示物体
位置的方法。这个过程的学习,不仅仅是 记住用数对单纯表示物体的位置,更重要
的是理解数对的实际意义和用途。为以后学习坐标知识打下一个 良好的基础。本
环节中,主要的教法是转化,主要的学法是讨论、探究、归纳。】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1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同桌之间互相叙述用数对
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在例题中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时候,先确定行数还是先确定列数?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应该先确定在第几列,再确定在第几行。

4


【品析:本环节设置在本课新授知识完成之后,由于本单元是刚刚涉及数对 的有
关知识,对于学生而言,从具体位置抽象到数对,是数学思维的迁移转化,通过本
环节质疑 答疑实现学有所得,真正明白其意义。】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是不明白的呢?”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用 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先找出物体在
第几列,再找出在第几行,根据所找的列数和行数把具体的位置 转化成数对的形
式表示出来。然后衔 接下节课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如果给出数对,你能根据数对找出物体的位置吗?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 堂,发现亮点之处:一次质疑和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化吸
收的过程,这次内化使学生掌握了用 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根据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有的同学 表述不
清,经常会把行放到前面,有的同学区分不好行与列,所以后面的教学中,应根据
不同学 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接受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板书设计
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











5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公司年会主持稿


党章学习笔记-保证书


食堂标语-请柬格式


天文现象-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虎字开头的成语-高考作文材料


绕口令练习-六一儿童节主持词


武媚娘传奇演员-会计证考试


星座的划分-湖北高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