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余年寄山水
976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4: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论文陈述-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各位专家、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小学的(),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这节课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P83页的例题(有变化)、想
想做做第1—4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
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 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
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材首先出示36 ×30 =1080 ,以填表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依据给出
的乘法算式,借助计算器探索当一个因数不 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
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作出猜想。再列举一些例子,用计算器计< br>算来验证猜想。我认为36 ×30 =1080、36×60=2160、36×300=10800的
积不便于学生比较,就将例题改为37×3=111、37×6=222、37×12=444
等,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比较容易发现规律,提出猜想,用计算器进行验

- 1 -


证。由于研究的是关于运算的规律,势必涉及较大数的计算,为了将学生
的思维从繁杂 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使学生更加关注规律的发现过程,所以
用计算器作为探索规律的工具。
3.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
个维度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借助计算器的计算,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
数乘几,积也随 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
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
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 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 探索活动
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
趣和自信心。
4.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
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上,能更多的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
展数学思考。
5.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每人计算器一个、学生每人一张空白表格。
二、说教法和学法

- 2 -


(1)教法:让学生在具 体的情境中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法:借助计算器,通过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想、验证
猜想、表述规律 、应用规律的自主探索过程,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
三、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情境引入,猜想规律
( 1)课件出示师专附属小学和希望小学教学条件的照片,创设我校师生
为希望小学捐款买书的情境,已知 每套书37元,买3套多少元?买6套?
买12套?买27套呢?不仅使学生感知捐款的意义,还为学生 学习新知创
设熟悉的情景。
(2)引导学生列出第一个问题的算式,用计算器计算出 结果。并使学生
清楚地知道算式中的三个数分别叫做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和积。



个因数

1
(1) 37 3

2

11
111

×2
(2) 37
一个因积
的变化


- 3 -


(3) 37
4

111

×4
111

×9
(4)

37
9

(3)引导学生列出其余问题的算式。
(4)引导学生观察、 比较,思考积会怎样变化。提出猜想:一个因数不
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
『设计理念』这样的设计是想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提 出数学猜想的意识和能力。
2.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1)首先让学生独 立用计算器计算出每题的结果并将得到的积与原来
的积进行比较,然后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初步验证猜想 ,老师进行小结:
经过实际计算,发现这里每一题的计算结果都符合先前的猜想 。并进一
步提出:这个猜想是不是适合所有的乘法算式?



个因数

1
(1) 37 3 111
11
一个因积
的变化


- 4 -


(2) 37
2

111
222
×2
111
444
×4
111
999
×9
(3) 37
4

(4)

37
9

(2)引导学生举例,进一步验证猜想。同桌相互合作,写出任意一组
算 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用计算器算出结果,进行比
较。 全班交流,通过交流进一步确认猜想成立。
(3)语言表述规律,小结探索方法。首先让学生 说规律,然后讲出探
索的方法:如用计算器计算,提出猜想、验证猜想、不完全归纳等。
『设计理念』新课标当中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
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 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
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来。因此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计算器,运用不完
全归纳法,通过具体丰富的实例验证猜想,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
自己发现的规律。引导 学生掌握数学规律与知识的获得方法,充分发挥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帮助学 生在自主探究和合
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
法,使 学生终生受益。

- 5 -


3.实践运用,巩固规律
(1)课本P83想想做做第1题。采用题组的形式让学生应用规律直接
写出乘法算式 的积。完成后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
积的变化规律。
(2)用规律解释口算、笔算、和简算。
口算:16×5= 16×500= 16 ×5000=
竖式计算:17×5 17×50 17×500
简便计算:125×48=125×8×6
让学生口头回答,体会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进一 步明确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的口算、笔算方法,以及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计算中的巧妙应用。
(3)补充题:2008年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小明的爸爸决定去北京观
看一些比赛项目,为中国健儿 加油。
如果坐汽车,每小时行使60千米,4小时可以多少千米?
如果坐火车,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2倍,同样的时间可以行使多少千
米?
这题的第2 个问题中蕴含着两种解题思路,让学生说一说、比一比。
一种是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先算 出变化了的那个因数是多
少,再求积。另一种是根据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原来的积
也乘以几解决问题。两种方法得出的积相同,使学生体会积的变化规律是
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律。

- 6 -


『设计理念』在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中 ,通过让学生想一
想、填一填、说一说,使学生在规律的应用中逐步加深对积的变化规律的
理解 。
4.拓展练习,升华规律
36×5400= 18×24 =
36×540 = 180×240 =
36×54 = 1800×2400 =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是通过两组题目的计算,让学生用本节课
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继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使得积的变化规律的内涵得到
延伸,让学生对这一规律有进一步的理解。
5.总结全课,内化规律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设计理念』在回忆中总结全课,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见课件)
综观全课,我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主动观察 、
讨论交流、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看、想、说的过程,逐步探索出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 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这样的探索
过程丰富了学生学习的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 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
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了猜测与验证、辨析与交流的空间,激发了他们
的 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 7 -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在说课中可能存在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
批评指正。谢谢 。


- 8 -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元旦黑板报内容


中考半命题作文-认识实习报告格式


2013河南高考-八大心态的感想感悟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郭永怀


齐国皇帝列表-国务院法制办


牡丹江一中吧-远方网


精英教育-茂名职业


母亲节是多少号-指南者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