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及反思

余年寄山水
701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4: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祁黄羊-我爱文学


五年级数学上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及反思
郧县实验小学 江 涛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世纪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从
以下几方面来说明:
一、教材分析、学生分析
教材分析: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 由易到难
的顺序呈现的。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行面
积计算 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
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 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
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 知识学习的重要
环节。
学生分析:新课程沐浴下成长的五年级学生,在课改实验的灵活开 放的课
堂中,学生们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
较强,十 分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单元前几节内容中,
学生已经对数格子法、平移重合 法、剪割拼补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让学
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 与平行四边形底和
高的关系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
作与观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处理:依据新课程 对图形与空间的教学要突出探究性活动的要求,体
现《数学课程》的“过程性”目标,同时根据学生忆有 的知识水平,我确立了本
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 br>难点: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
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 ,从“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
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
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
教学方式: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 地靠模仿与记忆,动手
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 br>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
去发现、去创造。
学习方式:数学 学习活动充满着观察、操作、推理、比较、交流、实验、
模拟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本课多次鼓励学 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
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 、合
作梳理来完成探究任务。
评价方式
1、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学习状况、学习态度的评价。
3、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4、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
四、教学手段
为了再 现生活情境和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直观形象地
展现在学生眼前,采用多媒体课件来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过程与内在联系。
五、教学流程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 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结合本班
学生特点,设计如下环节。
(一)结合生活设疑 激发情趣导入


为了跳出陈旧的数学课单纯讲知传道的框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生 活的快
乐。在新课伊始,我结合生活实际设疑导入,让学生在一个生动的教学中开始探
究活动。
上课前,我问孩子们,你们知道现在网络上最受欢迎的是什么游戏吗?因
为多数孩子的家里有电 脑并已上网,所以多数孩子说:“我知道,我爸爸妈妈天
天吃完晚饭后都抢着斗地主,所以一定是斗地主 。”听了孩子们的回答,我说:
“是啊,人们都喜欢和地主斗一斗智商,有的地主很狡诈,有的地主呢, 也很笨,
(课件)以前,有这样一个笨地主,他给两个成年儿子分地。长方形的这块分给
了大儿 子,平行四边形的这块分给了二儿子。但是,两个儿子都认为分给自己的
那块地小,都说老财主偏心。这 可把老财主气坏了,可他又说不明白。所以,老
财主就想找一个聪明人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你 们能帮帮他吗?”学生
会跃跃欲试,议论纷纷。
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自然引出本课 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并使学生
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对主题的思考。在这样一个浓厚的探究氛围中,就为学 生动
脑加大了马力,在学习新知丰富了情趣。巧妙的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二)组织动手实践 多维尝试探究
依据学生对上述故事中的生活实际问题,感兴趣这一 可贵资源,我将以故
事的问题为主线,进一步引导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帮助老财主想办法。
我首先引导学生想办法证明这两块地是一样大的。“假设这两块地就是大家
手中的学具卡片,你们将怎么 办?”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有了困难,这时我
及时引导学生有问题可以到组内交流,讨论。小组学习中 ,学生不受任何束缚,
开动脑筋,各自想尽一切办法来证明这两块地是一样大的,这样不但达到大家参< br>与,共同提高的学习效果,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
养他们的自主合作 、探究的精神。
汇报交流时,找准切入点,突破难点。利用从小组汇报中得来的信息,引导
学生确定办法的可行性。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数格子(学生有计算长方
形面积的能力)、重叠卡片 对比法,剪割拼补法等等。不论哪一种方法都是宝贵
的,因为,这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学生自己 研究讨论的结果,是课堂中
生成的收获。


引导学生分析、验证是发展学生 思维的重要的方法。所以,在学生汇报出
多种答案时,我组织学生分组实践各种办法,并要求说明实践过 程,要合情合
理E3学生在认真、细致的操作中认知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即:
( 课件)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
等,并得出两块地面积相同的 答案。
这一组实践操作,看上去是帮助老财主证明分地公平,实际上是组织学生
从感性到 理性认识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与高相同的内在联系。学生
在充足的时间里进行合作探究,他 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
挥,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汇报交流时,他们争先恐后发表自 己的见解,课堂气
氛异常活跃,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自然形成,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
验,同时,也为下一步推导平行四边面积计算公式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抓住重点环节,深入推导梳理
学生认知是由浅入深的,通过动手实践,他们已经知 道:两个卡片面积相
等,长方形的和平行四边形底相等,宽和高也相等。但这三个结论之间并没有在学生思维中产生联系,而这个联系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于是,我组织学生深入
推导:利用实践割补 法小组的汇报,引导学生思考:(课件)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怎样求呢?顺 势学生就梳理出了(课件)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的文字公式及(课件)字母公式s=ah。公式的 顺利推导,
都源于上一环节学生的实践操作。这样水到渠成,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本节
课的 教学目标。到此,我并没停住,仍然借助老财主分地的情境,(课件)给出
两个图形的个体数据,让学生 利用公式计算,从而得出面积相等的确切答案,为
老财主彻底解决问题,老财主开心的笑了。在巩固平行 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同时,
学生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重
基础、验能力、拓 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课件)
1 、基础练习:算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出示的几个图形底和高的数值都很简单,但图形位置各 不相同,这样可使
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正确分清平行四边形底和高。


2 、提升练习: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长度,并分别算出它们的面积。
在第一题的基础上, 增加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的要求。使这两道题也体现
了“重实践”这一理念。
3 、发 散练习:下图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在这条平行
线之间,还可以画出几种形状不一样而 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此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使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br>只与底和高有关,与相邻的两边组成的角度大小无关。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 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
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 ,激发了学
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
深入 ,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预测
本节课中,给学生充足的 眼看,手做,耳听,嘴说,脑想的时间与空间,学
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的要 点。与此同时,他们发
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整个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完成了既定的教学 目标,在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
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到了知识。反思本节课, 我有
这样几点感悟:
1、 兴趣比学会更重要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语道出了兴趣的重
要性,这足以说明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本节课伊 始,我以“谁来帮地
主分地”的故事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们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大家在学习过程中猜想,发
现,验证,在快乐中 学习,在学习中得到了快乐。有的孩子在课即将结束时说:
数学真有趣!我愿意学数学!看,这不正是兴 趣的魅力所在吗?
2、 过程比结果更精彩
整个活动过程,我本着“授人以鱼 ,不如 授人以渔”的思想,给学生提供


了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 过老师引导,学生动手
操作,迁移转化,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同< br>时又体验了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当
孩子们一声声兴奋 地呼喊着:“老师,我发现了”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溢满了惊
喜,我知道这正是课标中所倡导的:过程比 结果更重要。
3、 恰当鼓励比超值嘉奖更有效
本节课教学中,我能注重发挥评价的作 用,注重对学生学习状态及过程的
评价。教学中,我与学生同处一个平台,真诚与学生交流,认真地倾听 ,相互地
接纳和分享,及时地鼓励学生,对于学生的某些正确回答,我并没有夸他:“棒
极了! ”,“真聪明!”而是对他说:“你能答对,说明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但
老师相信你能想出更好的办 法。”孩子们听到这样的评价学习热情更高涨了,思
维题更活跃了,他们有些想法是我的预设中不曾有的 ,所以我想在学生思维停滞
不前的时候,恰当的鼓励比一味地:“你真棒”的超值嘉奖更有效。
教育是一门永远有遗憾的艺术。本节课大部分内容是以自主探索,小组合
作的学习方式进行了 学习的。但在整个上课过程中,我发现总有那么几个孩子,
在自主探究时,总是不是很投入,他们似乎也 在想,也在做,但每次在合作交流
前,他们都没有自己的想法,而是在小组中去听别人说,然后去附和别 人的意见。
课下我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说:“不用自己想,反正一会儿就合作了,听
听别 人是怎么想的就行了。”听了他们的话,我一直在想,小组合作是有利于解
决问题,集体的智慧更有利于 学生的多向思维。然而,这种学习方式也有它自身
的缺陷:削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 使之产生一定的依赖性。
如果一个人解决不了问题,那可以依靠集体。如果将来的社会需要你独当一面的
时候,你又如何去解决问题呢?因而,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在组织学生
自主探究这方面 再多下些功夫,“巧”下些功夫,让孩子们在乐于独立探究、会
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去合作交流,这才是 孩子们所需要的能力。

党建带团建-摘抄好句


短语翻译-读书报告怎么写


铜陵县一中-工程合同


我和动物交朋友-河南省注册会计师


惠州学院教务系统-华北地区


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安徽财政


康定师范专科学校-齐肇楠


事业单位工资调整-真像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