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青浦区高级中学-财政局个人总结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世纪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
br>一、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材分析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
易到难
的顺序呈现的。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行面积计
算公式,理解平行四
边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
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
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
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
节。学生分析新课程沐浴下成长的五年级学
生,在市级实验校的灵活开放的课堂中,学生们善于独立思考
,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
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十分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
能力。本单元前几
节内容中,学生已经对数格子法、平移重合法、剪割拼补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让
学生
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是一个
难点,需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
理解平面图形
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处理依据新课程对图形与空间的教学要
突出探究性活动的要求,体
现《数学课程》的过程性目标,同时根据学生忆有的知识水平,
我确立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重点:平
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难点:使学生切实
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
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二、教学
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
解的基础上
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
br>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
综合,
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
索的精神,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教学方式:标
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
纯地靠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
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
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
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他
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
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学习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着观察
、操作、推理、
比较、交流、实验、模拟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本课多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
践,
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梳理
来完成探究任务。评价方式1、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注重对学生数学
学习过程、学
习状况、学习态度的评价。3、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4、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
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四、教学手段为了再现生活情
境和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抽象的数学
知识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采用多媒体课
件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过程与内在联系。五、教学
流程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
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生特点,设计如下环节。(
一)结合生活设疑 激发
情趣导入为了跳出陈旧的数学课单纯讲知传道的框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的
快乐。在新
课伊始,我结合生活实际设疑导入,让学生在一个生动的教学中开始探究活动。上课前,我<
br>问孩子们,你们知道现在网络上最受欢迎的是什么游戏吗?因为多数孩子的家里有电脑并已
上网,
所以多数孩子说:我知道,我爸爸妈妈天天吃完晚饭后都抢着斗地主,所以一定是斗
地主。听了孩子们的
回答,我说:是啊,人们都喜欢和地主斗一斗智商,有的地主很狡诈,
有的地主呢,也很笨,(课件)以
前,有这样一个笨地主,他给两个成年儿子分地。长方形的
这块分给了大儿子,平行四边形的这块分给了
二儿子。但是,两个儿子都认为分给自己的那
块地小,都说老财主偏心。这可把老财主气坏了,可他又说
不明白。所以,老财主就想找一
个聪明人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学生会跃跃欲
试,议论纷纷。通
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自然引出本课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
始对
主题的思考。在这样一个浓厚的探究氛围中,就为学生动脑加大了马力,在学习新知丰富了
情趣。巧妙的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二)组织动手实践 多维尝试探究依据学生对上述故事中的生活实际问题,感兴趣这一可贵资源,我将以故事的问题为主线,进一步引导组织学
生动手实
践,帮助老财主想办法。我首先引导学生想办法证明这两块地是一样大的。假设这
两块地就是大家手中的
学具卡片,你们将怎么办?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有了困难,这时我
及时引导学生有问题可以到组内交流
,讨论。小组学习中,学生不受任何束缚,开动脑筋,
各自想尽一切办法来证明这两块地是一样大的,这
样不但达到大家参与,共同提高的学习效
果,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
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汇报交流时,找准切入点,突破难点。利用从小组汇报中得来的信息,引导学
生确定办法的
可行性。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数格子(学生有计算长方形面积的能力)、重叠卡片对
比
法,剪割拼补法等等。不论哪一种方法都是宝贵的,因为,这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
学
生自己研究讨论的结果,是课堂中生成的收获。引导学生分析、验证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
要的方法。所以
,在学生汇报出多种答案时,我组织学生分组实践各种办法,并要求说明实
践过程,要88情合理E3学
生在认真、细致的操作中认知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
即:(课件)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
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并得出
两块地面积相同的答案。这一组实践操作,看上去
是帮助老财主证明分地公平,实际上是组
织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与高
相同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充
足的时间里进行合作探究,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的个性得
到彰显。汇报交流时,他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民主、宽松、和
谐、愉悦的氛围自然形成,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为下一步推导平行四边面积
计算
公式做好充分的准备。(三)抓住重点环节,深入推导梳理学生认知是由浅入深的,通过
动手实践,他们
已经知道:两个卡片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和平行四边形底相等,宽和高也相
等。但这三个结论之间并没有
在学生思维中产生联系,而这个联系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于
是,我组织学生深入推导:利用实践割补法
小组的汇报,引导学生思考:(课件)长方形的面
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怎样求呢?顺势
学生就梳理出了(课件)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底﹡高的文字公式及(课件)字母公式s=ah。公式的顺
利推导,都源于上一环节学生
的实践操作。这样水到渠成,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到此,我并没停
住,仍然借助老财主分地的情境,(课件)给出两个图形的个体数据,让学生利用公式计
算,
从而得出面积相等的确切答案,为老财主彻底解决问题,老财主开心的笑了。在巩固平行四
边形面积计算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四)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对于新
知需要及时
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
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
题:(课件)1 、基础练习:算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示
的几个图形底和高的数值都很简单
,但图形位置各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正确分清平行四边形底和高。2 、提升练习
: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长度,并分别算出
它们的面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增加了让学生自己动手
测量的要求。使这两道题也体现了
重实践这一理念。3 、发散练习:下图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
?为什么?在这条平行
线之间,还可以画出几种形状不一样而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此题需要学生综合
运用知识,
进行逻辑推理,使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底和高有关,与相邻的两边组成的角度大<
br>小无关。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
式的多
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
发展了思维。同时
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
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教学
预测本节课中,给学生充足的眼看,手做,耳听,嘴说,脑
想的时间与空间,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
动,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的要点。与此同时,
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在整个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有
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完成了既定的
教学目标,在努力
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到了
知识。反思本节课,
我有这样几点感悟:1、 兴趣比学会更重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
如乐知者,
一语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这足以说明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本节课伊始,我以谁<
br>来帮地主分地的故事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们
在兴趣
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大家在学习过程中猜想,发现,验证,在快乐
中学习,在学习中得
到了快乐。有的孩子在课即将结束时说:数学真有趣!我愿意学数学!
看,这不正是兴趣的魅力所在吗?
2、 过程比结果更精彩整个活动过程,我本着授人以鱼 ,
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
数学活动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
过老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迁移转化,自己探索解决问
题的方法,不仅掌握了知识,发展
了能力,同时又体验了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
获得成功的体验。当
孩子们一声声兴奋地呼喊着:老师,我发现了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溢满了惊喜,我知
道这正
是课标中所倡导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3、 恰当鼓励比超值嘉奖更有效本节课教学中,我能注重发挥评价的作用,注重对学生学习状态及过程的评价。教学中,我与学生同处一个平
台,真诚
与学生交流,认真地倾听,相互地接纳和分享,及时地鼓励学生,对于学生的某些
正确回答,我并没有夸
他:棒极了!,真聪明!而是对他说:你能答对,说明你是个善于思考
的孩子,但老师相信你能想出更好
的办法。孩子们听到这样的评价学习热情更高涨了,思维
题更活跃了,他们有些想法是我的预设中不曾有
的,所以我想在学生思维停滞不前的时候,
恰当的鼓励比一味地:你真棒的超值嘉奖更有效。教育是一门
永远有遗憾的艺术。本节课大
部分内容是以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学习的。但在整个上课
过程中,我发现
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在自主探究时,总是不是很投入,他们似乎也在想,也在做,但每次
在
合作交流前,他们都没有自己的想法,而是在小组中去听别人说,然后去附和别人的意见。
课
下我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说:不用自己想,反正一会儿就合作了,听听别人是怎么
想的就行了。听
了他们的话,我一直在想,小组合作是有利于解决问题,集体的智慧更有利
于学生的多向思维。然而,这
种学习方式也有它自身的缺陷:削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
问题的能力,并使之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如
果一个人解决不了问题,那可以依靠集体。如果
将来的社会需要你独当一面的时候,你又如何去解决问题
呢?因而,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
应该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这方面再多下些功夫,巧下些功夫,让孩子
们在乐于独立探究、会
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去合作交流,这才是孩子们所需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