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
保定学院教务网-学生党支部工作总结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
法”中的内容。
小数
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在
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数
除法教学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小数四
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
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
、推理、归纳、概括、尝试以及创新能力,提高计算能
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难点
其中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本
节课的教学重点,
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
数的
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下面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使学生能达到本节可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
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由于本节课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根据商不变性质
把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很
明显商不变性质就是新知识除数是小数除法与旧知识除数是整数除法的
连结点。因此,教学
新课之前首先要检查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掌握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性质把
除数是
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从而把新知转化为旧知,使新知旧知融为一体,便于
学生把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根据以上分析,看出本节教材属递进教材,适合采用
“尝试教学
法”。在学生已经掌握除数是整数除法和充分复习商不变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尝试学习例5,二次尝
试例6,最后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
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
线。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将枯燥的计算教学至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
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
题并用计算解决的全过程。注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
,放手让学生利用旧知迁移,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尝试经历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
的小数除法进行
计算的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
学
习活动中思维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流,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掌握学习”策略的理论,根据本课教材新旧
知识之间的纵横联
系,按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落实素质教育,特设计如下教学
程
序:
(一)、促进知识的迁移
数学学习的特点就是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就象走台阶一样,有了一层的基础就可以不
断向更高的一层迈进。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其关键
之处就是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因此,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是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
所以课前的复习就变得非常
必要。
五年级数学教案
先利用20页
上的填表,复习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即商不变的性质,为
“转化”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做了铺
垫,然后引疑,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产生探究饿冲动。
(二) 感知身边数学
创设情景:羊子巷小学的“书卷羊小”读书节活动,正如火如
荼的开展,五(2)班的
同学买来了一些彩色卡纸,准备制作读书卡。(课件出示:学校校园里挂满了学
生们自己制
作的漂亮的读书卡,接着出现对话:彩色卡纸批发每张只要0.85元,买彩色卡纸共用去<
br>7.65元)提出数学问题:一共买来多少张卡纸?
(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熟悉饿
生活背景或现实出发,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学中结合学校的读书节活动,合理改编教材中的情
景,既向学生进行了读书教育,同时又
符合学生的校园活动实际,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备
感熟悉和亲切,并产生要
解决问题的热情和冲动,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
(三)享受探究乐趣
第一步:尝试学习,明确算理
首先设问引路:这是一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想一想,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请大
家独立思考,再
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待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讨论明确算理。这
时学生可能会想出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7.65和0.85”都换成“分”作单位来进行计算。第二种方法是根据
商不变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来进行计算,这里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
除
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目的是为了把除数0.85转化成整数,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重
点理解为什
么被除数和除数要扩大相同的倍数,目的是为了不改变原题的商。在学生理解算
理后,教师向学生讲解竖
式的书写格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照样试一试把竖式补充完
整,使学生不仅明白转化过程;又掌握
了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最后完成“做一做”第一
题。
第二步:二次尝试,明理得法
在学生尝试完成例4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成功的喜悦
继续尝试学习例6。为了帮助学
生顺利尝试学习例6,在尝试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联系例5的方法,想一
想该怎样计算?有
什么问题?当学生发现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相同的倍数时,“被除数的位数不够
”这
一问题时,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学
习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变化时,如果原来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讨论交流完后,教
师结合学生讲
述板书竖式,着重说明划掉除数中的小数点,使除数变成整数,要注意除数的
小数点向右移到了几位,被
除数中的小数点也要相应地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少几位
就补几个零。
完成“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通过矫正错误,明确计算小数除法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步,积极引导,总结算法。
在学生尝试完成例5、例6之后,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探究
新知时,先给学生提供思维方向,即能否用学过的知
识去解决,然后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观
察、对比、联系旧知,适时点拨,不断尝试不同的数学活动,组织、
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获取
新知,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放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
题,使学
生算法多样化中细细体会这一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