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

巡山小妖精
883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5: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的语文老师-澳大利亚出国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内容有三个小节:长方体和 正方体的认识、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标准》中对于这部分知 识提出要求: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及其展开图,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表 面的计算方法。
这一单元知识是学生系统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开始。从认识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
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立体
图形方面的最基础的知 识,为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本单元依据标准要求主要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关系 ,及图形之间
的转化,体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
间 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操作,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 、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
二、说教法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
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 、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
尝试。而他们的思维特点又一般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 然后形成表象,再通过一
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独
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
为己有,使教学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学生动手操作,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
三、说程序
这部分内容分3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教学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第2课时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第3课时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学
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任何新知识都是以原有知识体系为依托,因此在复习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来
为新课做好铺垫。
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用学具手势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
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 方米分别有多大。
2.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利用动画演示把它们切割成棱
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是怎样知道的。从


中使学生体会到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多少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
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 米。
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生活中遇到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问题,
多数不能切开 来数,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行不通,又该怎么办?这样就在学生
心里形成了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一方 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强 烈愿望。
二)操作想象,探索公式。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 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
先利用直观学具,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首先吸引学生,刺激感官,启迪思 维,
提高兴趣,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也是引导学生的思
维逐步由形 象走向抽象。
具体的过程是: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边摆边在表格
里记录:长、宽、高和体积
(2)汇报交流,学生在事物投影上演示讲解,教师依次板书在表格中。
(3)请学生观察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这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性,给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各抒
已见,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共同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4)用字母表示公式,要注意书写形式的指导。
(5)完成例1,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6)利用关系,类推公式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且在刚才的实验
操作中,也有学 生摆出了正方体,因此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
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注意的是用 字母表示公式时,使学生明确三个a相
乘也可以写成a³,3写在a的右上角。
(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
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
了多层次的 练习:
1通过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先让学生动作操
作,这 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掌握长方体的
体积计算公式。
2.做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巩固刚学过的“立方”的知识,要使学
生弄清,什么情况下可以写 成一个数的立方,一个数立方应该怎样计算。做题时,
如果发现学生把3个相同数连加与连乘混淆起来, 教师应及时纠正。
3.完成练习七第1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
4.完成练习七的第7题,要注意这道题算式的运算顺序。
5、拿出课前准备得长方体物体,同桌合作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学生明确求体积应先量出它的长、 宽、高,再进行计算。这样设计,既能使
学生加深对计算长方体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 手操作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全课,质疑解惑。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这样设计目的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 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
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韩国生日歌-居住证明


小时代电影结局-又是一年开学季


国庆节的诗句-老师的祝福语


上海签证中心-党费多少钱


石门一中-声声慢歌词


江西工艺美术馆-检讨书的范文


有关雨的成语-六年级工作总结


秋的声音-白玉兰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