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天津四中-会计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
特征,长方形、正方形面
积计算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基本
掌握多边形
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独立探索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探<
br>索并掌握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本单元主要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其
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研究其他
图形面积的基础:通过数方格得到图形的面积和底、高的关系的猜想,并
进一步通过割补法
验证其正确性,从而得到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1节
比较图形的面积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49~50页。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数方格及割补法在图形面积探究
中的应
用,积累探索图形面积的活动经验。
2.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活动,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会用不同的方法去比较图形的面积大小。
难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割补法。
师: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生:提前剪下附页2中的平面图形。
1.师:
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知道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平面图形)
谁来用手比划一下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有多长?用手
摸一摸它的面积有多大?(生演示)
3.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生1:用尺子先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
是多少,再量出它的宽是多少,用长乘以宽就可以
求出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2:把它放在一个
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的大方格纸里,数一数它有多少个面积为
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就可以知道
它的面积有多大。
1
设计意图:通过问答的形式,回顾已经学过
或知道的平面图形。对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
行再认识,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基础。
4.师:
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真好,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出示教材第49页主
题图的课件),图上有许
多平面图形,今天就来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2
1.师:观察比较这些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
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师参与讨论。
2.师:各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组找到了哪些图形之间的面积大小关系?是怎么知道的?
(1)明确面积相等的图形。
图①和图③的面积相等,图②、图⑤和图⑥的面积相等,图⑧、图⑨和图⑩的面积相等。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2)比较的方法。
预设1:数方格的方法。(将不足一格的部分拼成一整格或几整格)
预设2:重叠法。(通过
旋转、平移、翻转等操作方法,使两个图形重叠,再观察比较
出图形面积的大小)
预设3:转化法。(通过割补、拼合转化为规则的图形后,再作比较)
师重点说明数格子的方法,为今后学习面积公式的推导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教师在组织学生
通过自主探究、交流等形式进行比较活动中,使学生掌握多
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确
定一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不仅是根据图形的形
状,更重要的是根据图形所占格子的多少来确定的,也为学
生自主探索基本图形的面积的计
算方法打下了基础。
3.师:同学们既会观察又会思考,下面
看看大家的动手能力怎么样,请同学们拿出课前
准备的平面图形,拼一拼,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1)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师注意巡视指导后进生。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汇报交流。
生1:图⑤和图⑥合起来与图⑧面积相等。
生2:图⑨和图⑩的面积相等。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开展更多的探索图形之间的面积关系的活
动。这是一个鼓励学生与
同伴分享的学习过程,为学生创造交流、质疑、解释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数
学交流能力
的发展和思考的深入。
4.如果学生发现了图⑨和图⑩的面积相等,直接问利用什么方法发现的。
(1)师:同学们
观察得很仔细,总结了这么多的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那我要考
考大家的眼力,哪些与图⑩的面积一
样?为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2)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3)小结
:像这样的分割、移补后,图形的面积没有改变。这就是数学上的“出入相
补”原理。
设计意
图:引导学生怎样对图形进行平移和分割,让学生体会形状变化而面积不变的事
实,初步引导学生理解图
形的转化思想,为后续运用转化思想学习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
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一练第1,2,3题。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一练第4题。
注意表扬有创意的同学。
3
3.完成教材第50页练一练第5题。
学生独立剪一剪,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展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和启示?
比较图形的面积
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比较方法:
1.直接比较(两图面积大小相差明显);
2.数格子;
3.重叠法;
4.转化法。
我在设计本节课
的教学过程中,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身经历数学
学习的过程。在学生比较图形面积
的时候,我设计的是多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
去体验。在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全
班同学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很好地培养了
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别人合作的能力,
观察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等,
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提升。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的教学方法
,同时更培养了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观察比较、自由讨论交
流的形式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获得
了对图形大小比较的一些方法和经验,为今后学习面积的计算推导奠
定了基础。培养了学生
观察比较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第2节 认识底和高
教材第51~52页。
1.结合“限
高”的情境体会高的意义,并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梯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
形的底和高。
2.会用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高。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定底和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
重点:会辨认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
难点:会画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
师:教材中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生: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硬纸板,三角尺,格子图。
师:在日
常生活中,如果你是善于观察的人,那么就能够发现,无论是在马路上,还是
桥洞,桥上,经常能看到这
样的标志:限高多少米。那么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带着这个问
题,我们一起来认识底和高。
4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限制高度”交通标志,导入新课,贴近生活,激发
学生的求知
欲望,为“高”和“底”的意义的引出打下扎实的体验基础。
1.(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知道“限高4.5 m”是什么意思吗?
2.师:如果把桥洞看成一个梯形,你认为“限高”指的是哪条线段的长度呢?
(1)自己动手画出这条线段,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样画的。
(2)小组交流你的想法与画法,并修改自己画的线段。(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汇报画法。(此时学生画法会呈现多样化,只要正确即可。)
预设1:从梯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画出垂直线段。
预设2:从梯形平行线段某一点出发,画出垂直线段。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不同的画法,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梯形的高不只有一条(有无数
条)。
(4) 师边讲解边示范:运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梯形的下底重合,过上底的一点
作下底
的垂线段,这条垂线段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也就是桥洞的“限高”。生活中的“限
高”起到提示、警
示交通安全、保护桥洞避免受损的作用。我们画高的时候,用的都是虚线,
不要忘记标出垂直符号。
(5)师:这样的线段可以画多少条?
生:可以画无数条。
(6)小结:梯形的高就是从上底任意一点到下底的垂线段的长度。梯形有无数条高。
3.师
:(出示平行四边形)梯形只有一组平行线,而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它们在画高时,
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呢
?
(1)学生思考后可能猜想到:有两组平行线都可以画垂直距离,所以会有两种高。
(2)学生自己尝试画出两种高,在组内交流画法。(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画法。
①学生展示画法,让学生理解两种高的画法。(教师要及时帮助修正)
②明确平行四边形两组底和高的对应性。
(4)师:平行四边形共有多少条高呢?
生:无数条。
(5)小结: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一组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的长度。
4.师:三角形有多少条高呢?请同学们拿出手里的三角形纸板,自己尝试画出三角形的
高。
(1)学生独立画图,小组交流。
(2)指名到黑板上画高,全班明确三角形高的画法。
(3)师:三角形的高有几条?
生:3条。
师:所有的三角形都是吗?拿出手里其他的三角形纸板试一试。
生:三角形的高有3条。 <
br>设计意图:通过再一次画三角形的高,明确三角形的高有3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
得到结论。
(4)小结:三角形的高就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的垂线段的长度。三角形
有3条高
。
1.完成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1、2题。
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画的。(学生展示,汇报)
5
2.在方格纸上画出以下图形。
(1)底是4 cm,高是4
cm的平行四边形。
(2)底是2 cm,高是3 cm的三角形。
(3)上底是4
cm,下底是5 cm,高是1 cm的梯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认识底和高
(无数条) (无数条) (3条)
本节课教学主要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高
和底,会作平行四边形、梯
形、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能正确选择对应的底和高。这节课我的设计意图是
以促进学生自
我发展为主,创设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
给学生充分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由学生自己学会作出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的
高。
图形的底和高在四年级“认识图形”中已经初步接触,并且前面已经学过了垂线的画法。
但这堂课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学生接受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部分学生能够准确画出给定底
边上的高,但
还有一些学生在画的时候不会正确使用三角尺,不知道如何让三角尺的两条直
角边与给定的底和所画的高
重合,这还需要在多练、多引导中进行掌握,让学生通过多种层
次的练习逐渐掌握画法,对于学生,教师
还需更加细致的指导。
第3节 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材第53~55页。
1.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猜想与验证
的探究活动,体验数方格及割补法在探究中的应用,
获得成功探索问题的体验。
2.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教材中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生:一张平行四边形卡纸,一把剪刀。
6
师出示课件:公园准备在一块空地上铺上草坪,请同学们观察,这块空地是什么形状?
这块空
地的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空地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今天我们就
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提出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从学生身边较为熟悉的事物“草坪”“空地”引入课题,使学生备感亲切。
(一)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过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
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还记得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吗?正方形呢?
生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生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么计算?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公式,引导学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做好准备。
2.师:好,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将课本翻到第53页,不足
一格的按半格算,数一数,这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各由几个小方格组成。(板书:数格子)
生:我们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平行四边形所占的小方格有18个,而长方形所占的小
方格有3
0个。
师总结: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猜想是错误的。
设计意图
:通过数方格,让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邻边相乘来计算是不正确的,
从而启发学生思考,需要寻
找其它的思路去解决问题。
3.师: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但麻烦,而且具
有局限性,我
们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1)四人一小组,先通过自己的思考向组员介绍你的研究方案;
(2)组员商议如何通过画一画、剪一剪等方法来进行操作研究;
(3)展示学生作品:通过不同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预设:将一个平行四边形,
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
后将三角形平移到梯形的右侧,就能拼成一个
长方形。
提问: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
生1:面积不变,周长变小。
生2: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
(板书:底=长,高=宽)
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3)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
S
表示面积
,
a
表示底,
h
表示高。那么面积公式就
是
S
=
ah
。 (边说边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既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抽象概括能力,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打下基础
。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7
的推导过程,更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师:我们掌握了计
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请同学们算一算这个平行四边形公园的
面积是多少。
生独立完成后,同桌对照,全班交流。
(二)试一试
2
1.一个平行四边形广告牌的面积是12.8 m,高是0.8
m。这条高对应的底边长是多少
米?
(1)生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预设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底=面积÷高,12.8÷0.8=16(m)
预设2:利用方程的方法解题。
引导学生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求平行四边形底或高的公式。
2.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主题图。
分别计算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1)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
生1:我发现这3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2 cm,高都是5 cm。
2
生2:我发现这3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10 cm。
(3)小结: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都相等。
1.填空。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 ),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等于( ),用字母表示是( )。
2.完成教材第54页练一练第1,2题。
1.回想一下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2.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不
但学会了知识,而且还掌握了一种方法——转化。
通过转化,我们可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解
决新问题。这种数学思想方法非常重
要,在我们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希望同学们能运用这种方
法去解决更多的难题。
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S
=
ah
本课的学习重
点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运用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
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一教
学内容是基于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之上的,
并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
公式的推导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
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靠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
流是学习
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在教学方法方面注重:
8
“加强基础训练、创设主动探索的情境、引导学生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适时练习、培养能力。”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
动。我将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启发学生观察思考,鼓励人人参与,对有困难的学生适时引导
帮助,采用“玩中学,
学中玩”,积极开展讨论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
在学生探究转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要求,小组
共同探讨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公式。操作中注重让学生动口说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动手操作后,通
过课件演示,把转化的
过程再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把学生没想到的思路和方法也做了讲解。 <
br>本节课的练习形式多样,从基本的公式计算到转化,变形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及时巩
固所学知识
,加强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理解。
第4节 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
教材第56~58页。
1.经历三角形面积猜想与验证的探究活动,体验割补等方法在探究中的应用。
2.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进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3.能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教材中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及实物投影仪。
生:组长安排组员每人分别准备两个
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
角三角形),剪刀等。
师:咱们学校要购进一批新的流动红旗,咱们来帮工人师傅算算制作一面流动红旗需要
多少布料。(出
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从数学的角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我们目前主要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三角形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
意图:在实际问题中,使学生认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
力,为学生积极参与到
探索过程中做好准备。
(一)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师: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要怎样求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回答:
数方格、割补法、拼接法。
师:在探究之前,大家先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可能跟什么有关?
学生讨论,汇报。(可能和底、高有关)
2.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三角形,按照你的想法,开动脑筋,动手拼一拼、摆一摆,
9
探究一下三角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底和高什么有关系。
(1)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师注意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出独立探索的时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小组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要求:①你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什么图形?
②三角形的底和高相当于新图形的什么?
③转化前后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全班汇报(实物投影仪展示)。
生1:我利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
,三角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宽,
高相当于长方形的长,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生2:我也是利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形拼的,但我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两
个直角三
角形的面积和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3:我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是一个锐角三角形面积的2倍。
生4:我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钝角三角形
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是一个钝角三角形面积的2倍。
设计意图:让
学生口头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锻炼学生整理思维、理顺思路的能力和口
头表达能力。
(4)师: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汇报结果。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相机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5)师:“底×高”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2”?
生:“底×高”表示用两个完全
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一个三
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
÷2”。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让学生更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面积的理解,为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
做好充分准备。
(6)师:如果用
S
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
a
和
h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
形的面积公式怎样表示?
生:
S
=
ah
÷2
3.师:现在大家可以来帮工人师傅算
算制作一面流动红旗需要多少布料了吗?动笔做一
做吧!(再次出示主题图)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
(2)集体订正,订正时提问: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强调:注意运用公式;注意面积单位。
(二)试一试
1.出示教材第57页主题图一。
一块三角形交通标志牌(如图),面积是35.1
d底是9 dm。这个底对应的高是多
少分米?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加入讨论。
(3)全班汇报。
10
预设1: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利用算术方法解决。
预设2:列方程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因为学生很难想到。)
(4)小结:
高=面积×2÷底 底=面积×2÷高
2.出示教材第57页主题图二。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对照后交流有什么发现。
(2)全班汇报。
生1:这些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生2:这些三角形的底相等。
生3:这些三角形的高相等。
(3)小结:三角形的底和高相同时,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
(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 )。因为每个三角形
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 ),所以( )。
2.完成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1题。
3.如图是一块三角形空地,要在这块空地上种草坪,
每平方米草坪的价格是12元,那
么种这片草坪需要多少元?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了计算三角
形的面积,自然过渡到日常生活中有关联的问题,是对
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延伸,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
今天有什么收获?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转化
三角形的面积= 底 × 高 ÷ 2
S
=
a
×
h
÷2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
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
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为了充
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教师通过创设猜想、探索、验证
等教学环节,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和创造的机会,使
他们成为新知识的发现者、验证者,培
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
过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
方法,并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
图形的面积,及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新课程理念
的要求,教学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
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5节
探索活动:梯形的面积
11
教材第59~60页。
1.经历梯形面积的探索活动,体验割补法在探究中的应用。
2.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
3.能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难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师:教材中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实物投影仪。
生:梯形硬纸板(普通梯形,直角梯形),剪刀。
1.回顾平行四边形
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根据学生所述,教师用电脑演示平
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过程。)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地再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与此同时,唤起学生的回忆,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迁移做
好准备。
2.师: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把我们要研
究的图
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公式。我相信大家
一定也能把梯形转化
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板书课题)
1.师:我们的老朋友淘气和笑
笑接受了一个特殊的任务,他们需要计算出一个堤坝的横
截面积。(出示主题图)
(1)师:要想知道这个堤坝的横截面积,实际上就是计算什么?
生:梯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容易感受、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
际意义及其用处
。所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呈现梯形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计算梯
形面积的必要性。
(2)师: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过,你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你想怎样推导出梯
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生:两个梯形刚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求出平行四边的面积再除以2就是梯形
的面积;
把梯形分成三角形……
方法一: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
法相同,运用“拼”的方
法,选择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每个梯形
的面积就是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
br>底,梯形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由此得出: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底×高÷2=(上底+下底)×高÷2
2.师:每位同
学都想一想,你打算把梯形转化成什么图形。想好了可以动手试试看,你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个或
者两个梯形。
(1)学生操作,互相讨论。
(2)根据讨论结果,完成书上填空。
(3)汇报展示。
12
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梯形再拼成
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实际操作,将梯形对折,使上、
下底重合,沿折线将梯形剪开,这样就可以拼成平
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
形的(上底+下底),高是梯形高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
是梯形的面积,所以梯形的
面积=(上底+下底)×高÷2。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
的教学,在这里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
动手操作中理解梯形与转化后的平面图形之间的联
系。为进一步探索做好铺垫。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板书)
(5)师:如果用
S
表示梯形的面积,用
a
、
b
和
h
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
和高,怎
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S
=(
a
+
b
)
h
÷2
3.师:现在你能求出堤坝的横截面积吗?
(1)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
(2)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1.完成教材第60页练一练第1题。
进一步体会探索梯形面积的过程。重点鼓励学生结合例子说明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得
到的。
2.完成教材第60页练一练第2题。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
= (
a
+
b
) ×
h
÷ 2
学生
已有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经验,本节课在思路上淡化教
师教的痕迹,突出了学
生学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猜想”的学习情境,先让学生大胆
猜想,进而是实践检验。“猜想”成
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让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探
究学习成为可能。
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充
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用眼看、用手做、用耳听、用嘴说、用脑
想,让每一位学生都在亲自实践中认识
理解新知,而教师则体现指导者、参与者的作用。当
学生受现有知识的制约,推导概括公式思维停滞时,
教师实施点拨诱导,促其思维顺畅,最
后使学生明确,尽管剪拼的方法不同,但都达到了“殊途同归”之
效,即从不同的思维角度
验证了梯形的面积公式。将发散与收敛、直觉与逻辑这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
机地融为主
体动态式的思维结构。
各项活动的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索
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思维
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