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实践活动—关注我们的活动空间 》
银行从业个人理财-整改方案范文
实践活动——关注我们的活动空间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86-8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巩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及小数四则运算、统计、测量
等知识。
2.经历观察、调查、测量等活动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
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
用。
3.提高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调查、测量等学习活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导学提纲。
学具准备:卷尺、笔、记录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导入:大家知道吗?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确保学生
每天在校锻
炼一小时。据此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能告诉老师你们都在什么地方
活动
吗? 出示学生体育锻炼时的照片。
教师引导:大家说一说,在进行各项活动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
谈话:国家对于规范化学校规定的小学生的人均占地面积是多少?
我们学校
学生的人均占地面积是否真的达到标准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
题:关
注我们的活动空间)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调查本校学生活动空间,整理数据,填好调查表。(分工合作,测量记录
数据)
(1)调查步骤:①调查学校学生人数。
③整理、计算测量的数据,
(2)分工调查收集资料。
场地名称
面积(平方米)
教室 操场
活动室
②测量各个活动场所的大小。
花园
走廊 楼后空地
……
活动场地总面积(平方米)
学校人数 生均活动场地面积(平方米)
3.我们河北小学生均活动
场地面积达到农村小学的标准了吗?你想对学校
提出哪些建议?(课前完成数据收集)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调查规范化学校(小学)生均占地面积。
课前老师
让同学们搜集了“小学生活动场地的要求的资料”把你搜集的资料
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学生汇报搜集的资
料,自由发言。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想看吗?课件出示资料:
师:你都了解了哪些信息?我们河北小学属于哪一范围的要求?
生:山东省规
范化学校生均占地面积的信息是有规律的,我们河北小学属于
10个班农村学校生均占地面积是35平方
米的要求。
师:我们河北小学的生均占地面积达到这个要求了吗?
生:达到了,没有达到标准……
师: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用活动场地的总面积除以学生的总人数。
(二)调查本校学生活动空间。
1.学生活动场地的范围。
学生活动场地包括教室、操场、走廊、楼后空地、花园……
2.测量各个教室的面积。
学生汇报:
生1:用卷尺测出每个教室都是长是9.5米,宽7米。面积66.5平方米。
生2:我们小组测量的教室长是9米,宽是7米,面积是63平方米。……
接着教师质疑:为什么各小组汇报结果不一样?
生3:我们测量需沿一条直线测量,测量时有一定误差。
友情提示:每个教室都是一样的,先
数一下有几个教室,观察每一个教室的
形状是我们学过的规则图形,都是长方形,用卷尺测出它的长宽。
测量过程中一
般精确到厘米,以米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生1:河北小学6个教学班,66.5平方米乘以6等于399平方米。
友情提示:一般实际
测量时都会有误差,需要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测量
3次或4次,用3次或4次的和除以测量的次数,
结果就是测的数据。
3.测量楼后空地的面积:楼后空地的面积较大,可以采用步测的测量的方
法。
步测:要使学生了解它的实用意义,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步测。
(1)怎样测量自己一步的平均长度。
课件展示:如右图,最好反复测3次求出相距50米的两点间的平均步数,再算出每步的平均长度,记在
笔记本上。步行时要强调按照平时迈步的大小
,提醒学
生,在实际进行步测时,注意迈步均匀,防止步子忽大忽小,向前走时尽量保持
直线行进。这样测出来的结果就比较准确。
(2)让学生步测指定两点间的距离(这距离教师
要在课前用工具量好,并
测定出直线),记下所走的步数,再根据自己每步的平均长度算出两点间的距离
。
(3)公布用工具量得的结果,每个学生算出自己的步测结果与工具测量结
果相差多少。相
差少的说明步测比较准确。
4.计算平均步长,可以用求平均数的方法算出。
(1)计算平均步长。
小明走50米的距离,第一次走78步,第二次走79步,第三次走80步,它
的平均步长是多少?(得数保留二位小数)
可以这样计算:
(78+79+80)÷3
=237÷3 =79(步)
50÷79≈0.63(米)
答:每步平均步长0.63米。
(2)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自己的平均步长和测得两地间的步数,就可求出两地的距离及面积
。那
么,量得学校楼后长150步,宽10步。
预设计算:
(0.63×150)×(0.63×10)
=94.5×6.3
=595.35平方米。
5.测量操场的面积:操场的面积很大,可以采用目测的方法。
课件展示目测资料:
目测时,教师可先量出一段距离(如50米),并每隔10米插上标杆。
然后让同样高的学生分别站在10米、20米、30米、40米、50米的地方,其它
同学进行
观测,看一看人和标杆的大小,以及分别到自己所站的地方这段距离
的远近。然后分组换一个地方进行练
习。每个学生记下每次目测的结果,看谁
的目测结果比较接近实际距离。一般误差在10%内就很好,误
差在20%内的比较
好。对于目测,积累的经验越多就越准确。另外,要提醒学生,目测
时有些地
形易造成错觉,如在开阔地方进行目测,容易把长的距离估测得偏短,而在狭
窄的地方
进行目测,容易把距离估测得偏长。
(强调:目测结果误差最大)
6.实际测量操场的面积。
最准确方法就是实际测量,沿一条直线测量。操场的长,宽,计算出其面积。
需多次测量。
(1)汇报学生的测量结果。
(2)教师质疑:同样用工具测量
为什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生:测量过程中有误差。
师:怎样减少误差呢?
课件展示:友情提示。
①测量时在一条直线上测
量。
②两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
③第
一个人在A点指挥,叫第三个人把另一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
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④用
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
⑤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
测定直线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A、B两点之间的距离。
预设:操场长80米,宽40米,面积3200平方米。
7.计算。根据测量场地的形状,应
用图形面积公式计算出自己测量的场地
面积,如长方形用长×宽求面积,梯形用(上底+下底)×高÷2
求面积……
(三)上报数据,展示台展示。
场地名称 教室 操场
3200
活动室
66.5
花园
1500
走廊
80
楼后空地
595.35
凌云山
400 面积(平方米) 399
活动场地总面积(平方米)
6240.85
学校人数
297
生均活动场地面积(平方米)
21
(四)分析、对比调查数据
我们河北小学生均活动场地面积达到山东省农村小学的标准了吗?你想对学
校提出哪些建议?
预设:我们学校没有达到标准,应扩建学校操场,增加学校活动场地,学校
建设舞蹈室,专用音
乐室……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通过
本次实践活动,了解了本校学生活动的范围,体现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
很高。巩固了测量方法和图形面积
的计算方法,懂得学以致用,知道数学来源于
生活、服务于生活。
根据本校学生活动空间的情
况,从是否将所有的活动空间都充分利用,采用
什么方法扩大活动空间,学校需要扩大哪些活动场地的面
积,怎样有效利用现有
活动空间等多方面给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整理成文字资料,并交给学校领导。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我们学校实施二三五教学模式以来,各个教室新增一些展示黑板
,同学们
根据这节课探究学习,实际测量、计算一下五年级学生生均展示黑板的展示面积
是多少
?小组合作,动手测量、收集、计算,全班交流。
预设汇报:
展示黑板总面积
15平方米
五年级学生人数
20人
生均展示黑板的面积
0.75平方米
2.回家先用目测的方法目测出自己家房子的长和宽,再用步测的方法步测出
房子的长和宽,最后用工具测量出实际的长和宽,看你的目测和步测与实际测量
的结果是不是有
误差。
板书设计: 关注我们的活动空间
实际测量
步测
目测
设计说明:
1.教学反思:本课亮点:
(1)现实
生活中,人们经常用估量(猜测、目测、步测)来进行,学生平
时也在使用。用工具测量不常用,只是当
要求严格时才用工具去测量。在实践测
量中掌握、巩固目测、步测、用工具测量的方法。
(2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应用意识。学生每天都见到操场,操场有多大,
学生都想知道,因此学习起来特别
认真。通过目测和实际测量,知道了操场的面
积和学校的占地面积。学习的材料来自身边的问题,使学生
感悟数学与实际生活
的联系,了解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良好态度。
(3)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符合学生
的心理特
点和认识规律,本数学教学内容有极强的操作性,要准确地测量一条直线,只靠
讲解是
不能完成教学目标的,只有通过实践操作、实地测量,才能掌握测量的方
法,才能正确地测量。让学生来
到操场上,去目测、去步测、用工具去测量,在
实践操作中完成教学目标。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合作精神、合作
能力。确定直线,测量长度,一个人难以完成,要同学间的相互合作。几个同学<
br>的合作才能提高测量的效率。
2.使用建议:
要在课前完成导学提纲,本课的教学内
容需1节课完成。学习本课之前,需
复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3.需要破解的问题:
目测和步测,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测量方法,是我们在不需有得到太准确的数
据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在今
后的生活中学生会经常用到。教学时,我是用课件以
学习资料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我想学生是不会真正应
用与实际生活中的,能不能
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用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