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错误类型及成因

别妄想泡我
934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5: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工程合同书-高考成绩排名



试析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错误类型及成因

作者:郭立秋,王… 文章来源:中国英语教研网 点击数: 359 更新时间:2006-7-6
一、引言
长期以来,英语写作一直被广大的英语教师和学生视为英语教学与学习中的难点,同 时也是衡量
英语学习者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非英语专业的四、六级水平测试及英语专业的四、八级 水
平测试中,尽管相当多的考生在前面的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及语法测试的“客观”题型中的得分已超过或大大超过及格线,但有些考生写作部分的成绩却处于及格线之下或更少。这充分说明英语
写作 仍是英语学习与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对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犯的错误类型进行总
结、梳理,并深 入分析其背后产生的原因对于提高写作课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当
有所裨益。
二、语言因素层面
根据笔者几年来在写作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所犯的错误不 外乎言内错误与言外
错误。所谓言内错误即指学生在用词、造句及语法等方面经常容易犯的错误。经常批 改学生作文
的老师总有这样一种感觉:学生的用词罗嗦、重复。例如,该用for的地方却使用并未增加 意义
的for the purpose of;该用because的地方却故意使用by virtue of the fact that, due to
the fact that等复杂结构。学生习作中的同义反复比比皆是:如everyone thinks
unanimously…, impractical illusion等等,其语法上并不存在任 何语病,但在英语本族语者
读来却有语义重叠、拖沓冗长之感。因为英语强调逻辑和言简意赅,避免同义 反复,因而上例中
未增加新信息的部分应删掉-everyone feels已包含unanimou sly之意;illusion已包含
impractical之意。然而,“大家一致认为”、“不切 实际的幻想”在汉语中则是天经地义、无可挑
剔的正确措辞。学生之所以易犯类似的错误似乎与汉语的行 文习惯不无关系。为了音律和谐、形
式工整,汉语倾向于用双声词组或四字成语,即使意义重复也在所不 惜。如“平稳”、“差错”、“思
想”、“甜言蜜语”、“千姿百态”等等举不胜举。若教师能够课上指 出这类错误的本质,学生在写
作实践中可减少直至不犯此类错误。其次,中国学生在用词上的弱点还表现 为词语重复现象严重。
如在一篇论及失业问题的作文中,有学生这样写道:Unemployment often brings people
problems such as economical problems, psychological problems。短短的一句话 ,
problem这个词却重复使用了三次,未免给人以单调乏味之感。英语中存在极为丰富的同义词、
近义词等词汇表达手段,因而行文通常采用不同的词来表达或替代同一意思。如本句中的
eco nomical problems和psychological problems可以分别替换为financial pressures与
psychological troubles。造成学生英语行文中的用词单 一问题并不只是因为学生的英语词汇
贫乏,还与汉语的遣词造句习惯有关。汉语在讨论同一事物时,往往 采取重复相同词语的手段,
因为汉语属意合性语言,需要依靠词语的简单重复来增加句子的凝聚力。而英 语由于有连词等丰
富的语言形态手段来确保句子的衔接与连贯,可以无所顾忌地追求词语的变化。正因如 此,英语
写作中一般避免重复同一语汇,而是提倡词语变换。此外,由于英语中的词汇总量远远多于汉语 ,
所以汉语中单个词的搭配能力要远远超过英语中单个词的搭配能力才能取得大致相同的表达效
果,但这也造成了在汉语中搭配完全正确的情况,到了英语中却出现搭配不当的问题。学生英语
作文中的 搭配错误如fast speed, expensive price即源于此。以上简单分析了中国学生英语
习作中所犯的措辞繁琐罗嗦、无端的同义反复、搭配错误等问题,除此之外,代词、冠词缺省等
错误在英语初学者的作文中也相当普遍,产生这些规律性错误的原因并非偶然,反应了英汉两种
语言在语 法结构和使用习惯上的基本差异。
事实上,我国学生英语作文的言内错误主要体现在句子的转换上。写 好句子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一篇英语习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使用的句子是否地道、流畅。中国 学生英语作文中的


句子错误在分布上往往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和共性,很多病句或令人感 到“别扭”的语句仍然依稀
可见汉语思维的影子,值得深思。
1、一句话中出现多个谓语动词,造成语病
误:Take a part-time job can provide college students experiences as well as money.
正:By taking a part-time job, college students can gain experience as well as money.
现代汉语句法特点之一是“动词连用”,即通过频繁使用动词,造成大量动词集结来表达意思。而
英语 由于受形态变化规则的限制,除非动词并列使用,否则一句话中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以上
例子中的错误 虽仅限于初学者,但说明汉语动词使用的影响对于他们仍然起作用。在这一点上,
英语较好的学生往往表 现为不善于使用名词、介词短语、分词结构等地道的英语表达手段来表示
动作意义。
2、缺少主语或主语选择不当
误:This year will produce more steel than last year.
正:We will produce more steel this year than last year.
学生在上例中所犯的 主语丢失或误选错误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基本差异,即英语
是一种注重主语(subje ct-prominent)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注重主题(topic-prominent)
的 语言。正如赵元任先生所说:“在汉语中主语和谓语间的语法关系与其说是施事与动作关系,
不如说是话 题和说明的关系。”也就是说汉语中的话题未必是句中的主语,因为主语并非中国语
法所必需的,故凡主 语显然可知时,往往省略(王力,1987)。而英语却属主谓结构,句子没
有主语就不成句子。若明白 了英汉两语的这种差异,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就应注意努力挖掘或填补
真正的主语,从而避免无主句。
3、大量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且句子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Weak:Many rivers are seriously polluted. There is no fish. There is no clean water.
Revised:Many rivers are so seriously polluted that neither clean water nor fish can
be found.
上面的例子说明一个英语初学者在还没有真正领悟英 语的结构特征及其思维习惯前往往倾向于
大量使用简单句、并列句,这恰好反映了汉语句子结构的行文特 征,即按照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
或事情的因果逻辑关系一个短句一个短句地展开,分句之间只能以意相连 ,逐步交代,层层铺开,
呈线性递进。因而学生英语作文中的这种简单句或并列句堆积状况实为汉语思维 模式负迁移所
致。相比之下,英语的句构特征显著不同,不能一个简单句接一个简单句地排列,而是先确 立主
句,然后利用各种关系代词、介词、分词等把各种短语、附加成分、分句、从句往主干上搭,从而形成“多枝共干”的结构特征。基于汉英两种语言的这种结构差异,陈定安(1992)曾形象地将
汉英两种句式分别形象地比喻成竹竿与大树。我们通常将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层面上的这种差异
概括为 英语句子重形合、汉语句子重意合。
在句子层面,除以上列举的三种常见错误外,受汉语的影响,很多 学生的英语作文经常出现句首
状语句和逗号连接句等(杨玉晨,1994)。因而在英语写作课中辨析汉 英句子在结构上的差异,
无疑有益于学生写好句子,从而提高英语作文的质量。
在英语写作中 ,学生易犯的言内错误除以上列举的典型用词和造句错误外,出现频率较高的语法
错误集中体现于名词复 数忽略、主谓一致误用、时态概念淡化或时态混用等方面。此类语法错误
之所以在初学者中较为普遍,就 语言类型而言汉语为分析型语言,不像英语等屈折语那样具有上
述形态变化,因而学生在英语作文中易于 忽略此等形态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有鉴于此,如果教
师在课堂上注重比照英汉两种语言结构上的差异, 中国学生会大大减少英语作文中的言内错误,
从而对于提高其英语写作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三、非语言因素层面
一般而言,英语初学者在英语写作中易犯的言内错误突出地表现在词汇、 句子及语法等层面上。


随着英语综合运用水平的提高,拼写错误、词不达意、语法错误、 句式单调等问题日趋减少,然
而由非语言因素所导致的布局谋篇、段落结构等语篇层次上的问题则突显出 来,主要体现在以下
三个方面:
1、篇章结构呈螺旋型展开
美国学者卡普兰(Ka plan,1966)曾对英语和东方语言(包括汉语)学习者写的英语文章进行
对比分析,发现英语篇 章的组织和发展是直线型(linear),即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
述;汉语学生则采用“螺旋 型”段落发展结构(circularspiral),即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在主
题外围兜圈子或旁 敲侧击,最后进入主题。Scollon and Scollon (1991:113),Samovar
and Porter (1991),Tyler and Davies (1990:400)认 为北美的语篇模式属于演绎型,它
们把话题、观点、态度从一开始就引入文章,然后用事实说明,即先有 主题句,后接自然衔接的
例证句,而后结尾;而东方语言的语篇则属归纳型,先交代细节或举例说明,然 后逐渐引出结论,
最后以总结归纳结尾。
针对中国学生中的英语初学者所使用的语篇模式不同于英语族人这一现象, 很多中外学者对其
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Kaplan(1966)认为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的螺旋型结构源于“八
股文”。这种观点显然站不住脚,因为我们既能从古汉语说明文中找出具有英语段落结构特征的
实例,也 能找出与英语写作规范格格不入的段落结构。事实上,对中国学生L2作文起直接影响
作用的是他们在接 受现代汉语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汉语写作习惯,也就是说,有关汉语写作质量
优劣的标准或现代汉语写作 教材中对汉语写作原理、技巧、体式的规定都会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
语篇模式的选择具有直接的影响。汉 语的文章章法对于整体篇章的设计、组织和处理可以概括为
八个字:“文贵有变,文不喜平”。这说明汉 语读者与英语读者的期望值不同:英语读者希望文章
的结构平铺直叙,直截了当;而对汉语读者而言,“ 变,则读者有兴趣,不平,则文章生姿态”。
从根本上说,语篇组织能力问题在于思维本身,而思维的训 练是复杂的,难以立竿见影。同时,
这一问题也说明,只注重语法,而忽视篇章的传统写作教学是本末倒 置,英语写作教学中对因文
化不同而产生的语篇差异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2、篇章主题委婉暗示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中心思想模糊不清、模棱两可是中国学生英 语写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张在新等(1995:43)对包括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在内的200名中 国人民大学学生进行作
文测试,结果发现59%的作文没有主题思想。蔡基刚对英汉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句 的明示与暗示
按议论文、评论或杂文及记叙文四种体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是:除英汉议论文中心思想 句的
处理上大体相似外,英文议论文明确提出主题思想的比例为90%左右,汉语议论文这种比例仅为60%左右,中文的文章总的来说其主题思想往往是含蓄的,需要读者自己体会出来,很少或
几乎 不用一个句子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外籍教师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主题思想处理的评价是:
主题不鲜明、 观点模糊不清。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的这种“主题不鲜明”、“重点不突出”现象或许与
汉民族的文化心理 与哲学思想有某种关联。在中国某高校教授英语写作的外籍教师Ken Keobke
(1995)反映 ,中国人看问题往往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出发,采取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所
以写文章时爱搞平衡, 既说优点,又说缺点;既指出好的一面,也指出坏的一面。何去何从要由
读者自己做出选择,而不明确提 出自己的观点,因为只谈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会被认为走
极端或不公允。这种不选择明确立场的做 法在西方人看来则是缺乏主题思想,某种程度上反映了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James Mackillop (1982:40-41)认为英语及西方语言在价值判断上采用
二分法,非此即 彼,泾渭分明;而汉语在价值判断上则采用多分法,一分为二、非此即彼的选择
中也存在模糊的灰色地带 ,即中间道路。
Ron Scollon (1991)将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的这种委婉暗示主题现象 归因于中西文化不同的„自
我‟概念。西方强调个人的经历及主张,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和忠实于„自我‟ 。由于表达的焦点是个
人的信仰及感受,作者当然会使用具体、明确的语句,直接、明了地阐明自己的观 点。但Scollon


认为中国人的„自我‟概念即孔夫子的„自我‟概念以四种核心关 系为基础:父母与孩子的亲情关系、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上下关系、长幼之间的差别关系及朋友之间 的信任关系。„自我‟则迷失
于这种相互交织的复杂关系之中。所以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我‟处处被„ 我们‟--劳动人民、共产党、
国家和其他名词所代替,因为突出显示„自我‟会给人以自高自大之感。
就大的背景而言,对中国社会影响较大的儒教、道教和佛教的哲学观都是讲究“悟性”和“言外之
意”,而西方思维方式受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提倡逻辑推理。英
汉这种 不同的文化思维和民族心理对写作的影响不容忽视。总之汉英写作中主题思想的暗示与明
示,具有深厚的 文化渊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写作习惯,不同的读者期待,思维方式都在一定程
度上起作用。
3、篇章策略“华而不实”
篇章策略(text strategy)是Enkvist(1 975)提出的术语,指篇章生产者根据交际目的对组
篇所作的总体决策和选择,是为一定的目的而对决 策参数(decision parameters)所作的权
衡。中国学生在英语作文中倾向于采用堆 积和重复论断、引用典故和权威、套用成语和谚语的策
略;而英语族人则强调使用数据和细节、引述个人 和常人经历,运用成语、习语则采用掐头去尾、
添枝加叶的推陈出新策略。正是这种差异使得中国学生英 语作文的交际效果大大减低。主要问题
表现为多主观论断(assertion)而少事实论据(pro of);多慷慨陈词而少逻辑推理;多成语
典故而少个人创新。国内外学者在此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的研 究和探索。邓炎昌(1989:242)
指出汉英说理性文章(如政论文、社论或讨论社会问题的文章) 差异显著:英文以事实说话(let
facts speak for themselves); 而汉语政论文则强调使用战斗性语言:we must(我们必
须),we should should not 我们应该不该)等。而这却犯了英语论说文之大忌¾感情诉
诸。英语的说理性论 说文强调以理服人而弱化感情诉诸(rational rather than emotional),因为读者对所读的东西本来就心存疑虑,若他们感到作者是在激动昂扬的状态下抒发和宣泄个人
情感 ,自然会排斥作者的观点。只有温和、理智和冷静的措词才令人信服。Rebecca Newfeld
(1992) 注意到中国学生在写英语记叙文时,结尾因采用道德鞭策策略而拉得过长 。相比之
下,西方人认为并非任何事情都包括道德精神,而且见仁见智,各不相同,所以在结尾不惜笔墨
反复阐述某种启示和教训属陈词滥调的冗余信息。杨晓荣(1993,71-72)在总结1993全国
高校英语专业四级统考(TEM4-93)作文阅卷时,发现我国学生英语作文带有共性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缺乏细节,作文中充斥假话、空话、大话、套话。文中堆砌口号、决心,而少用实例或
自己 的感受去论证观点。这种语篇策略的选取与文化界、思想界一度盛行的文革留下来的恶劣文
风有一定关系 。这恐怕也与过去中国统计学不发达,或媒体报道透明度不高有关。
此外,Matalena(1983)通过研究中国学生L2(the second languag e)作文发现中国学生
的英语作文充塞成语、谚语、文学典故及名言警句等,而使用这种策略的结果是使 各部分之间在
西方读者眼里互不相干,以致使整篇文章缺乏有机的逻辑联系。他认为中国学生使用的成语 典故
只起到装饰和使文章生动有趣的作用,引用本身不过是分散读者注意力的无关紧要的冗余信息而已。而中国的古今历代文人则以引用“圣人书辞”为自豪,很多人甚至认为只有这样才显得自己知
识 渊博;只有引用权威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更具说服力。中国学生语篇策略的这种倾向在某种程度
上反应了汉 语写作传统的影响。
四、结语
本文从言内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两方面概述了中国学生英语作文 中易犯的典型错误,难免有挂一漏
万之处。但笔者意在揭示这样一个道理:中国学生作文中所犯的错误并 非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寻,
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当然汉语言结构及汉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因素对我国 学生英语写作可能
带来的困难和不利影响只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种倾向,是相对而言的,并非绝对的。 但对英语
写作教学具有以下启示:
1、写作决不是单纯的词法、语法问题,也不是简单的框架 结构、段落安排问题,而是交织着浓


厚的社会文化观念的语言思维活动。
2 、借用汉语思维进行英语写作,无论对英语水平高还是英语水平低的学生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
客观存在。 脱离汉语思维而直接采用英语来组句谋篇,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达到这种境界
之前,引导他们如何 通过排除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负迁移而充分发挥正迁移来促进英语写作水平
的迅速提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 问题。
3、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的某些错误并不是偶然和随意的,是汉语文化中与英语族人不同的修辞
限制因素所致。这就要求写作教师,无论是英语本族语教师还是母语为汉语的英语教师,都应首
先熟悉两种语言结构及文化的差异,并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在写作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意识。
指出两 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的差异,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英语写作
中不只拘泥于一 词一句的正确,而更加注重文章的整体交际效果。

夏至是哪一天-英国留学最新政策


扬中教育信息网-信贷员述职报告


鲁迅中学-浙江会考成绩查询


快乐的寒假生活作文-端午佳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暑假时间


因为有了期盼-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


电气信息类-消防演习总结报告


余光中散文-春节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