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单元教案
中学生寒假日记-志愿者口号
1.分数乘法(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减
法计算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明确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
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
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加数变成了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
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
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
br>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
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
算。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回解答求一个数
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够熟练地求
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重点:
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
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分数乘法(一)(1)
一、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说出下面算式表示的意义。
9×3 4×6 12×10
问:整数乘法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计算:+++=
提问,并板书。
1、问:这道题每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计算的
2、问:分数和整数怎样相乘
揭示课题。
二、探究学习
1、投影示意图:学生读题。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2
9
2
9
2
9
2
9
(1)画图表示,结合画图,发现3个15是35.
111
(2)用加法计算
5
+
5
+
5
,这道加法算式每个加数有什么特点
这是求3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算比较简便。想想,可以怎样
列式
11
(
3)用乘法算,
5
×3,根据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
5
×3表
11
示什么既然
5
×3可以是表示3个
5
连加,你能想办法算出它的得数
吗
3
3、2个 的和是多少
7
出示书本图,请学生结合图说一说2个37是怎样计算的。
4、算一算,说一说分数与整数相乘如何计算。
55
×3
2× 先独立计算,汇报。
169
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三、巩固应用
1、基础:
生再书本上涂一涂,反馈。
综合:
1
、
先独立填写,反馈。再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比如49×2表示有2个49相加,49+49=4+49=4×29
2、独立计算下面题目,课堂板演,其余学生自行作业。
板演后让学生尝试分析出现的问题。
四、小结
分数和整数相乘是怎样计算的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111131111111313
3×
5
=
555
=
5
3×
5
=
555
=
5
=
5
=
5
分数和整数相乘: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法(一)(2)
一、复习导入
回忆复习上堂课所学知识。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计算6×
5
12
生独立计算,反馈不同的算法。
2、比较两种方法:
<
br>说说两种方法不同之处:第
一种方法先将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得到最后的结果,发现不<
br>是最简分数,再约分。第二种方法是相乘后,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
算结果。
3、计算,说说你的发现。
三、巩固应用
基础:
思考:1、约分时怎样才能又对又快。
2、分数乘法有什么特点
3、约分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是
什么
变式:
分析:5时滴水多少桶,表示让我们求的是什么应该如何列算式
又如何解答
提醒学生,结果不是最简分数要进行约分。W
四、探究学习
读题,列式,反馈。
师:对这个数学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你觉得应该如何帮他们解决试说明你的理由。
课堂板演,学生分析。
自探提示:
课堂板演: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学得怎样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一)
161161
3(个)(个)26×
2
=
2
6×
3
=
3
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反思:
3.
分数乘法(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 整
数乘法,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上一节课学生学会了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而
本
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一个整数(不为0)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
数乘法计算,并利用这一
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通过学
生身边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的
理解,
引导学生画一画理解它的意义,再让学生直接探究出一个整数的几分
之几的求法。最后让
学生在“试一试”中来解决生活中的分数乘法问
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
数乘法的能力。
2
.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
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
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
结果。
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
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提问:你们早餐吃的什么吃了多少看淘气和笑笑在早餐中遇到
的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2.引导观察:你在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设置生活情境,自然地
过渡到本节课学习内容。同
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根据情境图,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汇报整理题意与问题:
1
(1)奇思早上吃了6块饼干,笑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
br>2
,笑笑
吃了多少块
2
(2)奇思早上吃了6块饼干,淘气吃的饼干
数是奇思的
3
,淘气
吃了多少块
2.想一想:无论笑笑还是淘气,他们吃的饼干数是以“谁”的饼
数为标准
3.画一画,算一算
(1)引导思考:我们应该怎样计算笑笑吃了多少饼干呢
引导学生想一想后,再画一画。独立完成,交流画法。
汇报:
画法一:
以奇思吃的饼干数为标准,把6块饼干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2份,每份3块。
画法二:
111
把每块饼干都分成两个
2
,6块饼干的
2
相当于6个
2
,就是3
块饼干。
(2)引导学生列式
根据上面的分析,你们能不能把刚才的思考和画的过程列出算式
来呢
1
61
3(块)
2
2
学生汇报:6×=
(3)学生尝试解答“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的问题。
让学生先画一画,再列式解答。师巡视。
学生汇报
画法一:
以奇思吃的饼干数为标准,把6块饼干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3份
,每份2块,淘气吃了2份,就是4块。
画法二:
22
把每块饼干都平
均分成3份,,6块饼干的
3
相当于6个
3
,就是
4块饼干。
262
(块)4
学生:6×
3
=
3
4.说一说。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说一说上面两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小组内
说一说,再交流)
1
11
汇报:(1)6×
2
表示6的
2
,也可以表示6个
2<
br>的和的简便运算。
222
(2)6×
3
表示6的
3
,也可以表示6个
3
的和的简便运算。
小结:分数乘整数意义是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表示
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简便运算。
5.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画一画,算一算,并反馈汇报。
三、巩固练习:
独立涂一涂,同伴交流、汇报。
让学生理解题意,说一说奇思的身高以什么为标准。
3.独立在教材上完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161161
3(个)(个)2
3
223
6×=
6×=
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反思:
4. 分数乘法(二)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
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
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
数乘法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
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11
1
3
4
4×
4
12×
4
=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每一道算式的
意义。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
的同学。
二、教学教材26页“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
(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一题的比较标准。
(2)再让学生画一画后,列式解答。巡视指导学困生。
(3)引导学生认识到:根据题意,
本题的比较标准是女生植树
1
的棵数。所以先计算出男生植树的棵数比女生多
4
是多少棵,列式为:
1
20×
4
=5(棵)。再把女生植树的棵数加上男生
比女生多的棵数就是
男生植树的棵数,即20+5=25(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27页“练一练”第4题.
2.完成教材27页“练一练”第5题。
3.完成教材27页“练一练”第6题。
4.完成教材27页“练一练”第7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五、作业
教材27页“练一练”第8、9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1
20×
4
=5(棵)
20+5=25(棵)
答:男生植树25棵。
教学反思:
5.
分数乘法(三)
教材分析:
本
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教材以庄子的一段话为教学背景,让
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旨在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学习分数乘分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
求
知欲望。接着让学生自主动手画一画,折一折,仔细观察探究出分
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在
计算分数乘分数时,计算结果
也要是最简分数,可以最后约分,也可以在计算的过程中约分。最后
让学生通过“试一试”,自主探究一个数与分数相乘不一定小于这个
数,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探究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3.通过解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 探究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探究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
提问:庄子的这段话,说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截不完呢
1
引导学生思考:一半可以怎么表示(
2
)
让学生动手剪一剪,引
导学生理解这段话,一张长方形纸条,第
11
一次剪去它的
2
,第二次剪去剩
余部分的
2
,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
1
纸的几分之几就这样每次剪去剩下的<
br>2
,永远也剪不完。
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第一次剪后剩下一半,那第二次剪后你
认为应该如何列式
11
引导学生列式:
2
×
2
=
2.师质疑并揭题
:之前,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
11
2
×
2
应该如何
计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借用古代著作《庄子天下》的一段话作为引入,让学思考后动手验证,既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又活跃了课堂气
氛,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愉快
的学习中来。
二、互动新授
1.折一折,画一画。
31
44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折一折,想一想,(1)课件出示:
再算一算。
引导学生画一画,折一折。
根据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果,师演示:
(2)提问:我们第一次折的时候是把谁看成单位“1”,第二次
又是把谁看成单位“1” <
br>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第一次是把整张纸看成单位“1”,第二次
3
是把它的
4
看成单位“1”。
31
追问: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44
等于多少
根据教师
提问,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算法并汇报:
31
313
16<
br>
44
44
2.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
(1)课件出示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用长方形纸片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
教
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折一折的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怎么计算的。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2)提问:你能总结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让学生先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交流后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与分子相乘的
积作分子,
用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数乘分数,如果计算结果能约分的
要约分,化成最
简分数。
【设计意图】学生在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进行观察、比较、
分析、归纳中,进一
步深化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然后动手操作,画一画。
(2)根据画的结果,列出算式并计算。
(3)展示汇报。
2. 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2题。
(1)根据题意折一折,涂一涂,根据涂的结果算一算。
(2)相互展示,指名汇报。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作业:
教材29页“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11111111
22
=
4
22
=
22
=
4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
分。
教学反思:
6.分数乘法(三)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
数乘法的能力。
2
.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
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
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132475
37
59
10
×
14
=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
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能约分的要约分。)
二、教学“试一试”
(1)出示29页“试一试”问题一
让学生根据题意,思考乐乐想法是否正确,并能举例证明自己的
看法。
举例汇报:
2
2448
222
3333
得出:一个数与分数相乘,积不一定小于这个数。
(2)出示29页“试一试”问题二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看能发现什
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后汇报。
汇报:一个数如果乘一个小于1的分数,积就会比这个数小;
如
果乘一个大于1的数,积就比这个数大。
师根据内容进一步从分数的意义来解释。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30页第4题。2.完成教材30页第5题。
3.完成教材30页第6题。4.完成教材30页第7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2
2448
222
3333
一个数如果乘一个小于1的分数,积就会比这个数小;
如果乘一个大于1的数,积就比这个数大。
教学反思:
7. 倒数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加减法、分数乘
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教材先通过分数乘法的计算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所有数的
乘积都
是“1”,从而引出倒数的概念;然后借助长方形的面积,让学
生利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自主探究出一个
数的倒数的求法,初步感知
两个数互为倒数的关系;最后让学生探究0有没有倒数,使学生对倒
数的认识更为全面。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2.能清楚地知道倒数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
活。
教学重点: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策略:
在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得出倒数的概念,并能求一个数的
倒数。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1.引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和大家做一个小游戏好不
好
游戏规则是:和老师说相反的话,如:老师说1、2,你们就说2、
1。
师生共同做游戏。
2.提问:通过刚才的小游戏,你们觉得这个游戏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老师和我们说的话都是倒着的。
3
3.揭题:在数学王国中,有些数也存在着这种现象,比如,
倒
5
5
过来就是 。今天我们来探究这种数。
3
【设计意图】利用
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使学生喜欢学习数学。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倒数。
课件出示31页算式
2318111
3
×
2
= 2×
2
=
11
×
8
=
10
×10=
791651
9
×
7
= 7×
7
=
5
×
6
=
5
×5=
(1)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结果。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计算结果,说发现。
(3)引出倒数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重点标出:“乘积”和“互为”。
让学生说一说这两个词什么意思。
强调:“乘积”就是两个数相乘的结果,“
互为”就是两个数分别
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23
(4)让学生说一说:
3
×
2
中谁是谁的倒数。
交流汇报。
2.求倒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31页长方形面积表格。
(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这个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反馈:长方形的面积都是1.
(2)提问:为什么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都是1呢
引导学生观察:不管长方形长、宽如何变化,它们这些数的分子
分母的位置是互换的。
1
质疑:5与
5
是怎么互换的呢
小组讨论反馈:整数5可以看做是
分母为1,分子为5的分数,
1
这样5与
5
的分子分母位置是互换的。
小结: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互换位置就行
了。
3.
1的倒数。
课件出示31页四个长方形图。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然后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说一说是怎么找出来的。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正方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了1×1=1,所以1的倒数是1.
教师明确:1的倒数是它本身。
4. 0没有倒数。
引导思考:1的倒数是它本身,那么0有没有倒数呢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0没有倒数,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
教师明确:0没有倒数。
【设计
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出一个数的倒数,同时也让学生利
用新知识的迁移探究出1的倒数和0没有倒数,
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
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一题。
(1)先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倒数。
(2)学生独立连一连。
(3)指名汇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二题。
(1)说一说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2)学生根据倒数的定义独立完成填空。
(3)指名汇报,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让学在练习中巩固对倒数的认识,熟练掌握求一个
数的倒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
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四、课堂小结,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它本身。
0没有倒数。
8. 练习三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对本单元所学的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
算方法的
进一步巩固与练习。“练习三”共安排15道题,其中第1题
是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乘整数的实际应用,
巩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第2题是让学生经历画一画,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
法。
第3、4题是对分数乘法的计算训练。第5题是巩固求一个数的
倒数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倒数的概念。第
6-8题是运用分数乘法的
意义和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第9题是让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
方法,理解题意中的整体单位“1”。第10题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生
活中商品打折的意思及打折的计算
方法。第11-15题是对用分数乘
法解决问题的综合训练,让学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理解和掌握倒数的
概念。
2.能正确运用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分数乘
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倒数概念并
能正确求一个数的倒数。
2.能运用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一单元里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数乘
整数、分数
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2.下面我们利用所学知识来做本课练习。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33页“练习三”第1题。
2
先让学生说一说6×表示什么意义,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
2.
完成教材33页“练习三”第2题。
让学生在稿纸上先画一画,独立计算。
让学生画一画后,思考:第一次是以什么为单位“1”,第二次又
是以什么为单位“1”
3. 完成教材33页“练习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指导学困生。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完成教材33页“练习三”第4题。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指名学生本板演,最后集体订正。
5.
完成教材33页“练习三”第5题。
让学生独立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提问:你们是怎么求出一个数的倒数的
追问:那小数、整数怎么求这些数的倒数
6. 完成教材33页“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后汇报,并说一说解题过程。
三、巩固拓展
1. 完成教材33页“练习三”第7题。
要求学生先理解题意,再引导学生画图思考。
最后根据学生汇报展示学生的作业,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
方法。
2.
完成教材34页“练习三”第8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引导学生计算:2011年是什么年全年有
多少天
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分数乘整数、分数乘
分数的计算,知道了什么是
倒数,并能求出一个数的倒数,会用分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34页“练习三”第9-15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三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