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巡山小妖精
734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5: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结婚红包祝福语-河北联考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认识方程
教学内容:《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 析:此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同时又是即将学习“解方程”的基础 。教材选择了天平这个直观教具,提出了“观
察天平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关系”的要求。在 学生观察、按要求写
式子,以及对写出的式子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认识等式和方程。教学方程的意义,并非让学生简单地认识方程的外在特征,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是
要让学生体会方程的 本质特征,即揭示事件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指导。
教学目标:
1.理解方程的概念,体会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方程描述简单情境中的
等量关系。 < br>2.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等量关系数学化、符号化的活动
经验,初步感受方 程的建模思想。
教学重点:列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即等号两边的两件事情是等价的。
教学过程:
一、认识代数式与不等式
1.提出问题
出示课件,提问:仔细观察相邻两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上面一行数比下一行数少7。(或下一行数比上一
行数多7)
引导:如果周三这天的日期用x表示,那么它上一行的这一天就可以怎样表
示?下一行的这一天呢?这 3天的和怎么表示?
课件呈现:x-7,x+7, 3x。
小结:像这样的式子,数学上称为代数式。(板书:代数式)
2.三角形路线图
出示路线图,提问:邮递员送信,从邮局经超市到学校的路程,你能用代数
式表示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x+4。

1


引导:当然,还有另一条路可走。比较这两种走法,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
么?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x+4>6。
启发:这里的x是未知的,x+4>6就一定成立吗?结合图形,谁解释一下。
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进一步要求:三角形两边的差与第三边的关系呢?也就是x-4<6。
小结:像这样的式子,数学上称为不等式。(板书:不等式)
二、认识等式与方程
1.天平图
课件:呈现动态天平,引导:这是一架天平。我在两端的托盘里分别放上砝
码,你能用不等式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40+20<100。
进一步提出要求:要使天平平衡,左右两边 所放物体质量应该怎样呢?我们
可以把右盘中100克砝码换成多少?(60克木块)那么这时能用怎样 的式子来
表示呢?
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40+20=60。
再次提出要求:如 果右盘中100克保持不变,我们可以把左盘中20克砝码
换成多少?(60克木块)那么这时天平平衡 了,你又能得到怎样的式子?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40+60=100。
小结: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数学上称为等式。(板书:等式)
2.未知量
引导:现在,如果我把木块放下去,请猜测一下,天平有可能出现平衡的状
态吗?如果平衡,你能得到怎 样的等式呢?
根据学生的质疑,启发:我们发现木块的质量没有标出来,是未知的,如何
表示呢?
学生回答后,明确: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课件呈现:20+x=100。
介绍:人类能够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并且让未知数平等地参与运算经历了漫
长的过程。
进一步启发:天平除了可能平衡,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呢?你又能得到怎样
的式子?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20+x>100与20+x<100。
进一步要求:我们继续操作,这时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又怎么表示呢?

2


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2x=160。
3.分类
引导分类:从日 历问题中,我们得到代数式;从路线图和天平图中,得到不
等式;通过天平演示,也得到了等式。
仔细观察这9道式子的特征,你能尝试着给它们分类吗?
X+5 3+2=5 18-7 x+y
8+x=27 9+x>21 6+y<65 x+37=65
学生讨论后,分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
提问: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事物的特征。你这样分类的标准是什
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确定分类标准:按是否是等式来分类。(或是否含有未知数)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操作演示。
进一步要求:在原有分类的基础上,再选择另一个标准进行第二次分类。
学生完善自己的分类。
根据学生回答,明确4组式子类型:含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 不含未知数也
不是等式;不含未知数是等式;含有未知数是等式。
4.概念
小结:像这一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数学上称为方程。(板书:方程概念)
课件: 人类探索方程,历史源远流长。
揭示课题。 (板书:方程的意义)
小结:方程是一类特殊的等式。所以说:“所有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
定是方程。”
三、巩固概念,明确意义
1.写方程
学生写方程,同桌间交流。
2.看图列方程
课件呈现:“练一练”第3题。
启发:要想深刻地认识方程的特征,还需要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具体应用。
生看图列方程。 < br>小结:我们发现,当存在相等的数量关系时,就能用方程来描述。因此,方
程的实质是“等号左右 两边所描述的两件事情是等价的”。

3


3.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课件呈现:“练习一”第2题。
引导: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等量关系,怎样用方程表示呢?
学生说数量关系列方程。
小结:我们发现,当理解了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它确定未知量和 已知量
后,就能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因此,方程的深层含义是“把未知量和已知量联系
起来的等 式模型”。
四、总结拓展,感悟经典
1.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方程,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学会用方程描述
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 系。同学们觉得方程有用吗?方程就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
有效的数学模型。

【板书设计】
认识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代数式
不等式
等 式
方 程

“方程”教学反思
方程是表示两个数 学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式子,通常在两者之间有一等号
“=”。“方程的意义”属于概念教学。“含有 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其知
识建构是以“用字母表示数”为基础,再进行方程概念教学。“用字母表 示数”
的形式就是代数式。因此,本课的设计就从代数式切入,联络知识点,层层渐进。
日历图 中蕴藏丰富的代数关系,这里只取相邻行之间日期的和差代数表示,力求
简明。
阐述不等式, 本课选择天平和三角形路线图两个模型。借助天平刻画两端托
盘里的物体质量关系,不平衡就可以用不等 式表达。演示形象直观,数量关系显
而易见。引入未知量后,联系已知量和未知量来寻求未知量的等式, 就是方程。


4







5

美利坚大学-购房协议怎么写


写景作文300字-2016北京高考数学


我读懂了母爱-管理工作总结


大学生当兵体检-七一短信


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脱口秀台词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


全国安全用药月-初三物理教学总结


2016江苏高考语文-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