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三至五讲作业题(新)
陈安之演讲-九年级物理试题
大学语文第三讲----第五讲作业题
一、选择题
1.汉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是( C )
A.四言为主,间以杂言
B.七言为主
C.五言为主 D.五七言为主
2.两汉乐府诗基本上是属于( A )
A.叙事型诗歌 B.抒情型诗歌
C.写物型诗歌 D.说理型诗歌
3.下面的表述适合汉代乐府诗歌的有( ACDE
)
A.刻画人物细致入微,故事情节较为完整,将古代叙事诗推向成熟。
B.是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C.继承《诗经》写实方法。
D.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E.以五言为主
4.
《迢迢牵牛星》中“纤纤擢素手”后面的一句是( C )
A.盈盈一水间
B.皎皎河汉女
C.札札弄机杼 D.脉脉不得语
5.下列作品中,抒写爱情的有( ABCD )
A.《湘夫人》
B.《迢迢牵牛星》
C.《上邪》 D.《蒹葭》
6.下面作品中,属于古诗十九首之内的是( C )
A.《湘夫人》
B.《十五从军征》
C.《迢迢牵牛星》 D.《将进酒》
7.下列作品中,叠字运用为其显著特色的有( B )
A.李清照《武陵春》 B.无名氏《迢迢牵牛星》
C.《诗经·蒹葭》
D.《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8.《迢迢牵牛星》中,借外在举止情态来写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ACD )
A.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B.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C.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9.“古诗十九首”是(
B )成熟的标志
A.民间四言言诗 B.文人五言诗
C.爱情诗
D.抒情诗
10.汉末文人中,今存诗都是乐府诗,善用乐府旧题写时事,反映当时的社会现
实,情感深沉,气韵沉雄,情调苍凉悲壮。他是( B )
A.蔡邕 B.曹操
C.曹植 D.王粲
1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
D )诗作中的句
子。
A.李白《将进酒》
B.杜甫《登高》
C.陶渊明《饮酒》 D.曹操《短歌行》
12.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称( A
)为“改造文
章的祖师”的人。
A.曹操 B.诸葛亮
C.嵇康 D.司马迁
13.曹操《短歌行》一诗的主旨是( D )
1
A.有感于生命短促,忧从中来。
B.感于年华虚度,饮酒为乐。
C.哀叹朋友离散,孤苦无依。
D.渴望得到贤才辅助,早日建功立业。
1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几句诗的准确翻译是( A )
A.那穿着青衿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
直低唱着《子衿》歌。
B.那美丽的青衿哟,长久地缠绕在我的心头,只是为了你的缘故,让我至
今沉吟。
C.那些学子贤才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就是为了你的缘故,让我一直
沉吟。
D.那位穿着青衿的学子哟,你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的病故,让我痛
苦至今。
15.下列诗句借用典故的有( ABE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E。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6.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靖节先生”的大诗人是 ( B )
A.谢灵运
B.陶渊明 C.阮籍 D.曹操
17.陶渊明是( A )的人。
A.浔阳柴桑 B.四川眉山
C.山东济南
D.安徽亳州
18.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出自( C )
A.《归去来兮辞》 B.《归园田居》
C.《饮酒》
D.《读山海经》
19.在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是( C )
A.王维 B.谢灵运 C.陶渊明 D.孟浩然
20.李斯是秦代的( A )
A.政治家 B.军事家
C.文学家 D.史学家
21.《谏逐客书》一文所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D )
A.归纳论证 B.演绎论证 C.类比论证 D.对比论证
22.“太山不让
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
故能明其德。”这几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有( BD )
A.对偶 B.排比 C.夸张
D.比喻
23.《谏逐客书》第二自然段中所列举的秦国历史上任用客卿取得成功的四位君
主是(
ACDE )
A.惠王 B.襄王 C.孝公 D.穆公
E.昭王
24.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说驱逐客卿是“藉寇兵而赍盗粮”,后说驱逐客
卿是“损民以益仇”,这两者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是( B )
A.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B.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对比法
C.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D.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演绎法
25.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 C )。
A.论语 B.孟子 C.史记 D.汉书
26.《史记》叙写历史的体例是(
B )
A.编年体 B.纪传体 C.国别体 D.语录体
27.《山居秋暝》是一首( A )
2
A.山水诗 B.近体诗 C.古体诗 D.抒情诗
28.《山居秋暝》在艺术上的特点有( ABC )
A.动静相衬
B.借景抒情
C.视听结合 D.大开大合
29.下列唐代作家中,属于山水田园诗派的有( BC )
A.李白
B.王维 C.孟浩然 D.高适
30.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的唐代诗人是(
B )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31.下列唐代诗人中,属于边塞诗人的有( ABD )
A.高适
B.岑参 C.王维 D.王昌龄
32.高适的《燕歌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有(
ABD )
A.慨叹征战之苦
B.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
C.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D.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的苦乐不同。
33.被誉为唐代边塞诗“第一名篇”的作品是( A
)
A.高适《燕歌行》 B.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C.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王昌龄《出塞》
34.高适生活的时代是( B )
A.初唐 B.盛唐 C.中唐
D.晚唐
35.高适《燕歌行》一诗在体式上属于( D )
A.新乐府
B.汉乐府 C.南朝乐府 D.乐府旧题
36.高适《燕歌行》中“铁衣远戍辛勤久”后面的诗句是( A )
A.玉箸应啼别离后 B.征人蓟北空回首
C.少妇城南欲断肠
D.死节从来岂顾勋
37.《燕歌行》 中,作者将李将军与汉将相比,主要是为了表明(
BD )
A.李将军十分爱护士卒 B.唐军将帅的腐败无能
C.怀念李将军
D.对唐军广大战士的体恤和同情
3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诗的作者是(
C )。
A.李白 B.杜甫 C.高适 D.白居易
39.下列诗句中,不出于高适《燕歌行》的一句是( B )
A.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B.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C.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D.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40.
李白的《将进酒》中“烹羊宰牛且为乐”的下句是( C )
A.人生得意须尽欢
B.斗酒十千恣欢谑
C.会须一饮三百杯 D.天生我材必有用
41.《将进酒》中,“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上一句是( D )
A.莫使金樽空对月
B.会须一饮三百杯
C.径须沽取对君酌 D.呼儿将出换美酒
42.下列诗歌中写到月亮的有( ACE )
A.曹操《短歌行》
B.陶渊明《饮酒》(其五)
C.王维《山居秋暝》 D.杜甫《登高》
E.李白《将进酒》
43.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A )
3
A.沉郁顿挫 B.飘逸奔放 C.清新淡雅
D.通俗易懂
44.就诗体而言,杜甫《登高》一诗属于( D )
A.五绝
B.五律 C.七绝 D.七律
45.《登高》一诗的“诗眼”应是( A
)
A.悲秋 B.潦倒 C.苦恨 D.艰难
46.
杜甫《登高》这首诗的颔联是( A )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D.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47. 唐代诗人中,以写“无题”诗著称的是(
C )
A.杜甫 B.白居易 C.李商隐 D.杜牧
48.
李商隐是( D )著名诗人。
A.初唐 B.盛唐 C.中唐 D.晚唐
49.李煜是( B )
A.唐代词人 B .南宋词人 C.南唐词人
D.花间派词人
50.下列词作中,以乐景写哀情的是( C )
A.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B.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C.声声慢(寻寻觅觅) D.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51.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情感内涵有( A )
A.赞春花秋月之美好 B.叹良辰美景之易
C.盼良辰美景之再来 D.发物是人非之伤痛
52.下列诗句、词句中,“君”为作者自指的是( B )
A.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D.乃敢与君绝
53.李煜《虞美人》的主旨是( D )
A.抒写行役之苦、羁旅之愁
B.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C.抒写家破之哀、人亡之痛
D.抒写失意之忧、遭贬之悲
二、翻译题
1.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译:远远的看去那边松柏林里的座座坟头就是你曾经的家
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译:(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3.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译: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译:问我为何能够这样?(其实)只要心理上原理尘世,自然也就感觉到居住的
偏僻宁静了
6.民以殷胜,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译:人民因此而丰足,国家因此而富强,百姓乐于为国效力,诸侯也亲近顺
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
4
能明其德。
译:泰山由于不拒绝一块块的土壤,所以能这样高大;
河海不挑拣一条条的细流,
所以能这样深阔。君王不拒绝众多的百姓,所以能使他的功德昭著。
8.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译: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面朝西方来侍奉秦国,功绩一直延续到
今天。
9.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译: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10.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春草就随它衰败吧!如此清幽、恬静、淡远的秋景,自可以留住王孙去静静
地欣赏品味
11.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译:兵士们身披盔甲,远离家乡,吃尽辛苦,时间
已很长了。家中的妻子恐怕在
与我分手之后就一直在流泪哭泣
12.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汉乐府?汉代乐府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特征?
答:汉武帝时期
,官方设立了“乐府”这一音乐机构,负责搜集歌词,制定乐曲,
训练乐工用的地方。汉代乐府诗在艺术
上的特征是:汉乐府长于叙事铺陈,使用
丰富多样的叙事手法,标志着我国叙事诗发展的新阶
2.《十五从军征》一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主要表现一个久经征战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
和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
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短歌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去
精神。
4.分析说明《短歌行》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答:“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借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深
长思念。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全部选用《诗经.小雅.
鹿鸣》的原句,借以表达自己优待
贤才的态度。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从《管
子.形势解》“海洋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
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
能成其众”几句化出,这里运用“周公吐哺”
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要礼遇天下
贤士,让他们帮助自己统一天下。
5.陶渊明《饮酒》“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的妙处何在?
答:“见”是无意中偶见,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候修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
诗人的神态,心情都被烘托出来了,如果用“望”字
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
去望,那样“悠然”之态便荡然无存,意和境就不和谐了。
6.陶渊明《饮酒》前四句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答:心远地自偏。
7.陶渊明《饮酒》中“采菊”有何象征寓意?
答:象征着隐居生活悠闲自在的淡然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
8.《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5
答:逐客是错误的。
9.《谏逐客书》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中主要采用哪种论证方法?
答: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最主要采用的是正反对比论证法。
10.《山居秋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它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答:《山居
秋暝》描绘了秋日傍晚一场新雨过后的山间景色,抒发了作者乐于归
隐,超然物外的闲适之情。
它在艺术上的特点:借景抒情,诗中有画,动静相
称,试听结合。
11.《山居秋暝》哪两联表现出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特点?
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2.《燕歌行》是一首歌行体的古体诗,但又包含了近体诗的一些特色。请就此
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的篇幅(长篇)与用韵(换韵,平仄相间)属于古体诗范畴,而又多
运用近体诗的律
句,讲究对仗与平仄。如:“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
狼山。”“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
山未解围”。“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
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等都是。
13.高适的《燕歌行》中包含了哪些对比?
答:从大段落来看:出兵时金鼓震天和战败后的
困苦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贯
穿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和将军的宠贪功形成对比。士兵的辛
苦作战
和将军的纵情声色形成对比。结尾提出李广有事古今对比
14.
李白《将进酒》诗中运用陈王曹植这一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答:以曹植自比,表现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15.杜甫《登高》一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它在形式上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抒发了诗人的万千愁绪,大气盘旋,悲凉沉郁。 这是一首格律谨严的七言
律诗。
16.解释《无题》(相见时难)颔联所用的比兴手法和双关意义。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
“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
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
”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
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
着眷
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
此,自己的
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
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
17.《无题》第二句写景与第一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18.
为什么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喻愁生动贴切?
它以春水的汪洋恣肆比喻愁思的深
广无边;而且以春水的长流不断比喻愁思的无
穷无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词人的故国之思和人生无常的悲
伤与感慨。
四、解析题
1.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 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比喻,比兴的修辞手法。
6
B. 乌鹊喻指什么?
答:乌鹊喻指贤才
C.“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喻义是什么?
答:喻义是贤人无所依托,寻找归宿
D. 最后四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用人要胸怀宽广,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用典故。周公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贤才。表达了
作者原意
像周公那样待人以殷勤。
2.阅读《饮酒》(其五),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己忘言。
A.“心远地自偏”的含意是什么?
答:这句话指厌倦身外种种人世混乱,希望自己的心思远
离各种外缘的干扰,
回归清静安逸的精神家园的隐士生活。
B.“此中有真意”的“此”指什么?“真意”指什么?
答:“此”指山中的景象,也指诗人的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
3.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赛叔于宋
,来丕豹、公孙
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
鞅
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
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
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
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
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
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
蚕
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
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A. 这段话分为几层意思?请用“”标出
五层意思
B. 这段话主要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C. 答:正反对比论证
C.这段话采用的论据属于什么类型?
答:铺陈排比
D.
这段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一是用重笔浓墨,铺张排比,列举事例。二,在论证上的特点是正反并反
复对比,层层深化。
E.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逐客不对
4.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
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
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
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
敌也。令乃弃黔首以资敌
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
而赍盗粮”者也。
A. 概括这段话的大意,并划分其层次。
B.
答:(1)“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
7
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为那样高大;江河湖海不舍
弃细流,所以能变得那样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
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
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
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
匹敌
的缘故。现在却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
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
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
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2)本段分为两层从“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后断开,分为两层,两层
之间是正反对比的关
C. 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D. 答: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和类比论证
C.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对比、比喻、排比、对偶等
5.阅读杜甫《登高》一诗,回答问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
前四句写的什么景物?
B.
答:前四句远近配合,高下相映,色彩协调,有动有静,展示了一幅富
于立体感的深秋三峡图
B.为什么有人说“悲秋”二字是联结景和情的关钮?
答:“悲秋”点明诗人系因秋而悲是联
结写景和抒情的关钮,这里抒发的情
感既有身世之悲,又有家国之恨,身世之辈中又包含了羁旅之思,怀
乡之情,垂
暮之叹,哀病之怨,14个字写尽了一代诗圣的潦倒不幸
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万里”两
句乃全篇诗眼,万里是说自己离家遥远,因战乱而常年漂泊;
“悲秋”点明诗人系因秋而悲这里抒发的情
感既有身世之悲,又有家国之恨,身
世之辈中又包含了羁旅之思,怀乡之情,垂暮之叹,哀病之怨。
6.阅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回答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春花秋月何时了”所蕴含的深层情感是什么?
诗人被囚禁后过着郁闷的日子,心中的悲凉愤恨之情。
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诗人在想自己的故国城池还在,只
是当家的变了,朱颜改就是说栏杆上涂的
朱漆变了,寓意换了主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