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沂水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余年寄山水
879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6: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谬骞人-阅兵仪式观后感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沂水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
末语文试题


题号
得分










总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和山水画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是中国山水画中不可或缺的“形< br>象”,山水画的意境往往由园林建筑的“意象”带出,可谓画中的“点睛”。它与树石
云水构成了 中国山水画的经典图式。作为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古典园林建筑和山水画
都体证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 人文精神;在山水画发展的关键时刻,园林建筑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推动了山水画的成熟;古典园林建筑 的形制所附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及审美特
征因其山水画的介入——同时转化成为中国山水画深厚文化和审美 内蕴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古典建筑的形制及其所附有的文化的认知程度,影响和制约着山水画创作的广度
和深度。
(取材于陈智安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不知中国画理,无以言 中国园林。”中国山水画与古代园林建筑之间,存在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
绘画和建筑的关系在 “界画”这里形成了一个微妙的交汇点。早期界画带有建筑草
图的影子,它以描绘建筑物或者各种精致器 物为艺术表现形式,绘制过程中通常需要用


界尺来辅助画笔,勾勒建筑物或者器物的轮廓 线。由于科学、形象地载录了以建筑及桥
梁、舟车等为对象的古代生活原貌,早期界画的使用价值、档案 价值更大于审美价值,
一些早已消失于大火或历史云烟中的中国木质古建,得以如纸上纪念碑一样,被后 世铭
记、想象和怀念。据《历代名画记》记载,唐朝时官至工部尚书的阎立本既亲自参与设
计图 的绘制,又熟谙于山水。从他开始,建筑设计中的山水渐渐从原来的宫观效果图中
独立出来,成为单纯的 山水画。
中国古典园林正是以山水的画境为骨架的。山水画与古典园林建造,都基于人们想
要 亲近自然的愿望。造园大师计成为高官严嵩修建别墅庭院“积香炉”时,把严大人扔
给他的两句宋词“梨 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筑出满目风情。唐代诗人王维,
不仅创作了“画中有诗”的山水画、“ 诗中有画”的山水诗,还筑建了诗画结合的物质
实体“辋川别业”,所谓“善画者善园,善园者善画”, 山水画和园林在创作手法和思
想上相互交织。中国园林重意境,重诗情画意,被称为“三维的中国山水画 ”,其美学
境界与中国古代的文学绘画、戏曲等艺术形态相契合。
在传统山水画中,画面的主 次关系是很讲究的,如果喧宾夺主,画面就会混乱、平
板。因此,山水画在构图时,首先要找出有特色的 山和树作为主体。如明代戴进《关山
行旅图》,画家将主峰置于画面中心,以精细的笔法描绘出主峰挺拔 陡峭、直入云天之
势;把江渚、远山以及水景放在次要位置,画得简括、浅淡,烘托出主景的雄伟、挺拔 。
整幅作品近浓远淡,富有层次,工细之中见豪放,雄伟之中见秀气。
古典园林的整体布局也 很讲究建筑和空间的主从组合,通过对比实现主次分明、多
样统一的效果。如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白塔, 与其前面的琉璃佛殿,在色彩上形成洁白
与金碧重彩的强烈视觉对比;塔的弧线造型和高居山顶的位置, 更使其成为琼华岛乃至
全园的主体建筑景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则以其巨大体量与四周建筑物形成对比 ,成
为全园布局的主体和重心。此外,形状对比也是园林布局的常见方式。
中国传统山水画最 忌将主题和盘托出,主张以含蓄的方式来表达画面的中心思想。
要把握好这个火候,“藏”与“露”的拿 捏非常重要。如元代王蒙所作《长松仙馆图》,
画面下方近水的岩石与长松交错,松涛阵阵似可听闻,在 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中两处有
藏有露的山居茅舍,传达了“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的意趣。
中国古典园林为表达园景意境的深邃,也会把某一景物通过山石、建筑、植物等遮
掩一部分,使 人看不到全貌,产生一种欲显而隐的含蓄美感。如苏州留园的石林小院,
由于院墙、门窗遮挡了一部分山 石,从院中看到的石林小景便呈现些许神秘感,表现出
含蓄的审美情趣。苏州拙政园的花木隔、山石隔等 更是运用这一造景手法的典范。
(取材于牧戈等人的文章)


材料三
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蕴含的东方审美重新引发建筑界关注,我
国一批前卫建筑师及 学者开始致力于将园林思维引入建筑设计中,力求将园林式审美意
识及空间营构方法移植和转译到建筑创 作领域,探索中国当代建筑的本土化实践。
“篱苑书屋”位于北京郊区接近群山的地方,是一座方形建 筑,以方钢作为主要构
件。外围护材料使用钢化玻璃,玻璃外侧被4万余根长短一致、粗细相当的柴禾秆 密密
匝匝地包裹。从远处看,屋前水面、水边栈道、平铺的卵石路围护下的裹满禾秆的篱苑
书屋 ,犹如生长在山谷中的巨型鸟巢。
建筑内部唯一的隔断是混凝土大门处的玄关,浓缩的入口空间为接下 来主要空间的
呈现做了铺垫。书屋内部主体空间由大台阶及书架组成,书被摆在台阶下面,台阶成为主要的看书空间。书籍排布随意,读者可以任意抽取自已感兴趣的书,找到一个舒服的
座位静心阅读 。屋内没有人造光源,阳光透过夹在立面及屋顶玻璃当中的柴禾秆将斑驳
的影子投射到室内空间,明亮而 温和,读书人仿佛置身于自然。
(取材于李晓丹等人的文章)
1
.根据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和山水 画互相影响,双方都在对方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并
推动两种艺术形式走向成熟。
B.早期的“界面”带有建筑草图的影子,这有利于还原古代生活原貌,所以“界画”
使用价值、档案 价值更大于审美价值。
C
.古代园林建筑与中国古代诗、画之间关系密切,如果一个人具备深 厚的绘画素养与
文学素养就能成为一个杰出的造园大师。
D
.古典园林艺术蕴含的东 方审美引发当今建筑界关注,是传统文化的回归的必然,这
也有利于探索中国当代建筑的本土化实践之路 。
2
.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是几则材料的 中心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观点:中国山水画与古代园林
建筑之间关系密切。
B
.材料二第二段中列举《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的阎立本的事例,是为了说明阎立本的
绘画技艺高超。 < br>C
.材料二第四段作者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运用了正反对比、举例论证等手法论证
了 自己的观点。
D
.材料二从论述层次上看,四、五段是一个层次,六、七段是一个层次,在论 证顺序
上都是先说“画”再说“建筑”。


3
.根据材料下列对文中所举园林建筑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维的“辋川别业”在建造上借鉴了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手法和思想。
B
.白塔在北海中的地位和佛香阁在颐和园中的地位一样,都是主体建筑。
C
.“篱苑书屋”和苏州留园石林小院入口设计在设计理念上是相同的。
D
.“篱苑书屋”采用室内自然采光的形式体现了人与自然山水有机融合的理念。
4
.赏析“材料三”第二段的语言特色?
5
.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和山水画有哪些相通之处?


评卷人

得分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组诗,完成下面小题。
七子之歌(节选)
闻一多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风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6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可知‘妈港’不 是我的真名姓?”与“叫我一声澳门”,表达了澳门对自己新


名字的不认同。
B
.“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这句诗是香港的哭诉与表白,表达了香港面积虽小但
是位置重 要的自我定位。
C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这三句 诗写出了
香港被侵占,被掠夺,被凌辱的历史事实。
D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 你不应”,这三句诗,既表达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强
烈愿望,也暗寓了当时祖国母亲积贫积弱的现状。
7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澳门》前四句,节奏逐渐加快,语气变得激越,这种变化带有很浓的感情倾向。
B
.组诗运用反问、比拟、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强化了诗歌的意蕴,增强了艺术感染
力。
C
.这组诗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为时而作,为事而作”,重在叙事,
缘事而情,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D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这两句诗 既倾诉了澳门被外敌掳走的经历,
也与下文中的“三百年来”相照应。
8
.如何理解“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9
.整组诗的尾句都是“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
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内容紧扣题目,结构谨严,格调清丽,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B
.前两联写景时,诗人由近及远,描绘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C
.颈联立意直白,抒发了诗人的忧愤,揭示出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D
.尾联中的“沙鸥”是诗人自喻,寄托着诗人漂泊无着的失意感、落魄感。
11
.诗的颔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怀素草书歌(节选)
李白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忧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诗题和诗句来看,本诗属于诗中的歌行体,篇幅、声律、韵脚都比较自由。
B
.本诗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时激情奔涌、痛快淋漓、狂放疾书的形象。
C
.诗中作者既是写自已的观感,又是描摹怀素书法的神韵,二者水乳交融。
D
.最后两句写湖南七郡虽人口不多,但家家都请怀素题字,表明其造诣非凡。
13
.南宋诗论家刘克庄高度评价本诗,说:“自有草书以来,未有能形容此妙者。”但
也有学者怀 疑本诗并非李白所作。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本诗与李白诗作的相似
之处。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羽之死(节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
..
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 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
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 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
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围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
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
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 p>
今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速遂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
骑将 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候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
所在,乃分军为三,复 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
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 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
....
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
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

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
此马五岁,所当 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
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 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
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王大呼驰下/ 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
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B
.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
而叱之/赤泉候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C
.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 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
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D
.项王大呼 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
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 数里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歌,楚地汉族民歌,楚地文化色彩鲜明,文中的《垓下歌》为楚歌代表作。
B
.亭长,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C
.江东,秦汉以后,习惯称安徽芜湖到江苏南京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
D
.籍,文中项羽的自称,古人自我介绍或向别人提及自己时习惯以字以示自谦。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羽被围垓 下,慷慨悲歌。垓下之围,面对“四面楚歌”,项羽叹时运不济,诀别
乌雅、虞姬,悲凉之情溢于言表。
B
.项羽被困东城,并说愿为诸君与敌快战,斩将、刈旗不在话下。感慨天意,强调“此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可见,项羽也是悲剧英雄,生不逢时,天意弄人。
C
.项羽东城 溃围,勇猛无敌。项羽在突围时轻而易举斩杀汉将,凭一已之力杀敌数十


百人,有人见了 他,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羽的勇猛善战可见一斑。
D
.项羽乌江自刎,视死如归。乌江畔 ,项羽本可乘船东渡,他日卷土重来。但他却没
有如此选择,拒渡,赠马、赐头,知耻重义、宁死不辱令 人饮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 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
..
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 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
“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 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
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 明王也。”
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
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
利燕也。王自虑 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 乎?”对曰:“天时不
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 而亡
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燕王曰:
. .
“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 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
..
“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 :“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
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 不敢入燕,终归齐,
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 ,宋急,苏代乃遗燕
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 可
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 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
..
名显诸侯。
(节选自《史记·苏泰列传》)
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燕昭王善其书/ 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
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 齐
B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C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 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


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D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
氏莫可 /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衡,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各大国为拉拢各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
B
.从子,即父之兄弟之子。如果乙是甲的父亲的亲兄弟的儿子,那么乙是甲的从子。
C
.质子,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
D
.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辖区内,掌握军政大权,但要听从王命。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代承袭苏 秦旧业,巧获燕王信任。苏代也学习纵横之术,希望自己能够成就像苏
秦那样的功业,最后通过为燕王献 策,取得燕王信任。
B
.苏代分析齐国形势,计赂齐王亲信。苏代认为齐国虽有清济、长城等 ,但是他们君
臣都贪图眼前利益,只要能收买齐王亲信,就能灭掉齐国。
C
.苏代暗 助子之夺权,误导燕王视听。苏代与子之是是姻亲关系,所以他力助子之夺
取燕国的政权,暗中说服燕王 将王位禅让给子之,导致了燕国的混乱。
D
.苏代回燕终败齐国,联各国再合纵。燕昭王召回 苏代,苏代尽力策划攻打齐国,完
成了燕国的夙愿。苏代在燕王的支持下联络各国建立合纵联盟,名声显 扬。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
(2)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
21
.苏代在消除燕王的恐齐之心时,都列举了哪些理由?


评卷人

得分

四、情景默写
2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既写了诗人精 神的富足,也写了其物质生活的清贫,两
者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
,(2)李密《陈情表》末尾,作者运用典故,表明自己忠贞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 _________

(3)周邦彦《苏幕遮》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荷叶荷花优美姿态的 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出了愁的多与绵绵 不绝
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


评卷人

得分

五、材料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下面是振华中学高二、1班主题班会材料, 班会将围绕“新时代青年学生应该有什么样
的人生偶像”展开主题研讨。
每一个时代都有时代 的偶像。曾经一段时间,社会上崇尚明星。明星那光彩照人的
形象,颇能引发青少年的膜拜,成为偶像。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社会各个领域几十年如一日投身祖国建设的人们,成为主流媒
体和公众盛赞 的榜样,成为时代楷模。“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黄旭华赤子
情怀深藏肺腑;“一辈子坚守初 心,不改本色”,张富清树立了一个坚守信仰的时代标
杆;樊锦诗扎根大漠50余年,潜心石窟研究;王 有德“治沙一辈子,苦了一辈子”;
袁隆平为了十几亿人吃饱肚子,耄耋之年还守望在田间……
今天看来,英雄模范与平凡百姓本没有什么区别。他们没有伟岸的身躯,没有靓丽
的容貌,没有珠光宝 气;有的却是赤诚报国的满头银发和几乎佝偻的身躯。可这些英雄
模范真的是不平凡,他们都有耀眼的精 神光芒。
在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 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B
2

B
3

D
4
.①条理清晰,严谨准确。先点明书屋的位置、功能、形 状、材料,然后从近处看说明建
筑材料,最后从远处看出其形状;“4万余”,说法严谨。
②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例如“犹如生长在山谷中的巨型鸟果”,让人们直接感知到书屋的
外形。
5
.①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和山水画都体证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人文精神。
②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和山水画的创作都基于人们想要亲近自然的愿望。
③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和山水画在创作手法和思想上相互交织。
④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和山水画都重意境,重诗情画意,美学境界相契合。
⑤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和山水画在整体布局都讲究主从组合。
⑥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和山水画都主张以含蓄的方式来表达中心思想,追求意境的深邃。
【解析】

1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 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
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 时一定要敏
感、细致、准确。
A
项,“双方都在对方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并推 动两种艺术形式走向成熟”以偏概
全。原文只是说“在山水画发展的关键时刻,园林建筑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推动了山水画的
成熟”,并没有说山水画对园林有这样的作用。选项中的“双方”以偏概全。 “如果一个人具备深厚的绘画素养与文学素养就能成为一个杰出的造园大师”,说法
C
项,
绝对。文中说“善画者善园,善园者善画”,强调了绘画和造园之间的关系,至于文学,文
中这 样说“美学境界与中国古代的文学绘画、戏曲等艺术形态相契合”,并不能论定具备绘
画素养和文学素养 就能成为杰出的造园大师。
D
项,“是传统文化的回归的必然”,将或然说成必然。原文只是 说“随着传统文化的回
归,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蕴含的东方审美重新引发建筑界关注”,并不能断定是必然 关系。
故选
B



2
.本题 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
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 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
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 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
选出对材料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是为了说明阎立本的绘画技艺高超”理解错误。后文说“从他开始,建筑设计中的
山 水渐渐从原来的宫观效果图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纯的山水画”,举阎立本的例子,正是为
了说明这个观点 。
故选
B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 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
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 换概念等等。
D
项,“体现了人与自然山水有机融合的理念”主观臆测。原文只是说“读书人 仿佛置身
于自然”,举此例主要是为了证明本文开头提出的观点:“我国一批前卫建筑师及学者开始致力于将园林思维引入建筑设计中,力求将园林式审美意识及空间营构方法移植和转译到建
筑创作领 域,探索中国当代建筑的本土化实践”。
故选
D

4
.本题考查 语言特色。语言特色题一般从风格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常见的风格有:质朴
平实、华美精致、含蓄蕴藉 、诙谐幽默、严谨准确、条理清晰等。手法方面往往运用多种修
辞手法,生动形象,意蕴丰厚;词语运用 富有特色,生动传神;使用叠词,音节和谐,富有
音乐感;句式整散结合,变化多姿;引用诗句,丰富文 章内容,富有诗意等等。答题的时候
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本题,从风格角度,“位于北京郊区 接近群山的地方”点明位置,“方形建筑”点明形状,
“方钢”“钢化玻璃”“柴禾秆”等点明材料,具 有条理清晰的特点。“
4
万余”,说法严
谨。
从手法角度,“犹如生长在山 谷中的巨型鸟巢”,运用比喻手法,将篱苑书屋比作鸟巢,生
动形象,让人们对书屋的形状具体可感。
5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
读相关材 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本题,题干要求“

结合三则材料”,这是告诉我们答题范围;“简要概括”是答题要 求;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和山水面有哪些相通之处”是答题内容。我们在文中找出二者相通之处,
然后概括即可,原文已经概括好的句子可以直接抄录。
材料一,“古典园林建筑和山水画都体证了中 国传统的宇宙观、人文精神”,这是二者的想
通之处,具有概括性,可以直接抄录。
材料二, “山水画与古典园林建造,都基于人们想要亲近自然的愿望”“山水画和园林在创
作手法和思想上相互交 织”,这是二者的想通之处,具有概括性,可以直接抄录。“中国园
林重意境,重诗情画意,被称为“三 维的中国山水画”,其美学境界与中国古代的文学绘画、
戏曲等艺术形态相契合”可以将之概括为“中国 古代园林建筑和山水画都重意境,重诗情画
意,美学境界相契合”。“在传统山水画中,画面的主次关系 是很讲究的,如果喧宾夺主,
画面就会混乱、平板”“古典园林的整体布局也很讲究建筑和空间的主从组 合,通过对比实
现主次分明、多样统一的效果”,可以概括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和山水画在整体布局都 讲
究主从组合”。“中国传统山水画最忌将主题和盘托出,主张以含蓄的方式来表达画面的中
心 思想”“中国古典园林为表达园景意境的深邃,也会把某一景物通过山石、建筑、植物等
遮掩一部分,使 人看不到全貌,产生一种欲显而隐的含蓄美感”可以概括为“中国古代园林
建筑和山水画都主张以含蓄的 方式来表达中心思想,追求意境的深邃”。

6

A
7

C
8
.①“掳去”“肉体”指澳门被列强强占,“保管”“灵 魂”是指澳门仍然是中国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②这句诗以澳门为视角,唱出了被掳走的酸楚,又弘扬了中 华民族千百年来不
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9
.①凸显本诗的主题。突出了澳门、香港等 对回归祖国怀抱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对祖国的
热爱和眷恋之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②单看一首诗 ,“母亲”出现两次,而综合看
两首诗,都以这句话结尾,这就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让读者更好地 感受到了深切眷恋
着祖国母亲的澳门、香港的形象。③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具有强调和一唱三叹的作用 。
【解析】

6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 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
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 对照时一定要敏
感、细致、准确。



A
项,“表 达了澳门对自己新名字的不认同”以偏概全。“叫我一声澳门”表达的是澳门
对祖国母亲的深沉而真挚的 爱以及对回归的亲切之情。
故选
A

7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 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
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 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
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 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
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 要求选出对本诗艺术特
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重在叙事,缘事而情”分析错误。两 首诗重在抒情,情中蕴事。“母亲!我要回来,
C
项,
母亲!”等对母亲的深深呼唤, 饱含思念祖国,渴望回归的深挚情感。而在抒情之中,蕴含
着被侵占欺凌的事实。
故选
C

8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点语句含义的能力。把握文 中重点语句的准确含义,其中包括
分析句子本身的意思,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句不 离篇”是理解句意的
原则,也是准确理解句意的切入点。在理解具体的句子时应结合句子所处的具体环境 灵活运
用,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此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抓住相邻句,挖掘
隐含信息,这样去体味、推敲句子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
本题,先分析表层含义,找到句子中的 关键词,不难发现“掳去”“肉体”“保管”“灵魂”
是句中的关键词。那么掳去”“肉体”指澳门被列 强强占,“保管”“灵魂”是指澳门仍然
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再看深层含义,“掳去” “肉体”与“保管”“灵魂”之间是转折关系。强调后者,因此,
可以理解为虽然有着被掳走的酸楚,但 依然保持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作用的能力 ,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
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 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
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 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
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这 间的关系,
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
本题,从内容上来看,“母亲”是指祖国,“回来”是指回归。由此,突出了澳门、香港等



对回归祖国怀抱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从 结构上看,此句多次出现,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强调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更突出了上述
的情感,在效果 上达到了一唱三叹的作用。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
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 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
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 确,内容一般为曲
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0

C
11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 江滚滚东流。通过动静结合,借景抒
情的手法,写出了景色的雄浑阔大;也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 颠沛无靠的凄怆心情。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
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 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
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 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
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 这首诗的赏
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立意直白”分析错误。“名岂文章著,官应 老病休”意为“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
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 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
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 是他的心愿。
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
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故选
C

11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句子含义的能力。其中包括 分析句子本身的意思,句子的深层含
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句不离篇”是理解句意的原则,也是准 确理解句意的切入点。
在理解具体的句子时应结合句子所处的具体环境灵活运用,注意与此相邻的上下句 ,抓住相
邻句,挖掘隐含信息,这样去体味、推敲句子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
本题,需要先翻译句子。句子意为: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



滚东流。然后借助手法、意象等分析其情感。颔联出句为静景,对句为动景, 动静结合。“平
野阔”“大江流”,写出了景色的雄浑阔大,由此,再联系尾联,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 形
象和颠沛无靠的凄怆心情。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 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
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 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
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 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
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2

D
13
.①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等修辞 手法来刻画形象,表现自己强烈的感情。②善于
借助联想和想象来描摹事物,抒发情感。③喜欢直抒胸臆 ,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
情调。
【解析】

12
.本题考 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
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 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
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 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
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 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
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最后两句写湖南 七郡虽人口不多,但家家都请怀素题字”理解错误。最后两句的
意思是:湖南七郡多少名门大家,哪家的 屏风和粉壁没有珍藏你的笔墨?这是名门大家,而
非“家家”,“家家”不合情理。
故选
D

13
.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 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
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 喻、夸张、象征、烘托、
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 互为依存的
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
本题,“须臾扫尽数千张”,“须臾”强调时间极短,“数千张”强调数量极多,运用了夸
张说法。写 出怀素创作之速。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意为 :如同疾风骤雨一样,飒飒惊魂。又像花飞雪
飘飘扬扬,一片苍茫。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怀素在创作书 法时候的情景,表现了对怀素的
赞叹之情。
“如闻神鬼惊”“只见龙蛇走”等既是比喻,又是 联想,形象地写出怀素创作时的气势,表
达诗人对主人公的赞美。
“惊”“忧恍”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直观感受,属于直抒胸臆。
全诗善用夸张、比喻、联想等手 法,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浪漫主义情调,这些
都是李白的诗歌特点。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每个选项一个考
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 手
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
解 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4

C
15

D
16

B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
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
偶句式、顶真 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题,本段意为:于是项王高声呼喊,冲了下 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
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 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
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退避了好几里。
“大呼”“驰下”为 项羽的两个动作,应该断开,排除
AD
。“是时”是时间状语提前,应
该与后文断开, “俱惊”和“辟易”为同一主语“赤泉侯”的两个谓语,有先后顺序,应该
断开。排除
B

故选
C

15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 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



的变迁、建筑的名称、 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 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
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
项,“以字以示自谦”错误。“籍”是项羽的名,古人自称名以示自谦。古代汉族男子
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
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
故选
D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
和原文,寻找 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生不逢时,天意弄人”理解错误。他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 罪也”,是刚愎自
用,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故选
B

【点睛】

文言断句方法:
第一

大致阅读一遍。一般而 言,如果我们不去阅读就断句,会很容易看不明白上下之间的
联系。因此,我们阅读一遍以后就会对这篇 文章大体的意思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第二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很多时候,文言文 喜欢使用大量的文言虚词、通假词语、语助词。
此外,根据题材的类别,不少文言文还经常出现一些年代 、年号、称谓、典故、制度、人名
等等。这就会增加学习者对文言文的断句难度。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 查询古汉语字典来熟
悉字词的基本意思。
第三

多朗读文章。如果我们对这 段文章不太理解的话,可以多朗读几遍,这样通过一定的
语感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从而为有效的断句打 下基础。
第四

了解特殊词语和句式。不管是怎样的文言文,记叙文、史传文、议论 文,还是散文,
有些特殊词语和句式是少不了的。有些文言虚词置于句子的前面或者中间,有时候并没有 实
际的含义,这应该是源于一种习惯和惯例。
第五

正确断句。文言文断句 涉及到很多方面,如虚词、实词、语助词、地名、制度以及典
故。即使自己思考得很全面,也难免有误断 的情况。这就说明了,文言文断句包括范围还是



很广的,需要断句 者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识(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常识)。所以,我们在断句的
时候,要注意怎样的句子是陈述 句,怎样的句子是疑问句,还要熟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本
用法。
第六

检 查。我们做完断句以后,要仔细的去检查,看看有没有文字不通顺的地方以及与上
下文意思不太一致的情 况。此外,还要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如句号、逗号、分号等等。
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驻 守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深夜,(项羽)
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 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
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项王于是在夜 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
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同追),(项羽) 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羽不禁情绪激
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 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
不再奔跑!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 项王唱了
连唱几遍,美人虞姬应和着一同唱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
……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 经八年,亲自打了
七十多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战败,因而能够 称霸,
据有天下。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必死无
疑,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
旗,让诸位 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 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
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项王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 山的东边,分作三处
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 一名汉
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
马都吓坏了,退避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
部队分为三 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
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 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
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 ,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
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 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让您称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
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 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



江干什么!再 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
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 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又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 ,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
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 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仅
凭借项羽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项王回头看 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
“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把项羽指给 王翳看:“这
才是项王。”于是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
个人情吧!”说完便自刎而死。

17

A
18

B
19

C
20
.(1)我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我很愚笨放下农具来求见大王。
(2)百姓已经疲劳困乏,即使有长城,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
21
.齐国不占天时;齐国百姓疲劳困乏;齐国君骄臣贪。
【解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
间也要停 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 的对称等。
本题中,“先人尝有德苏氏”“先人”是主语,“有德”是谓语,“苏氏”是宾语,主谓宾
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
CD
;“乃召苏代”,“苏代”是“召”的宾语,不 能断
开,排除
B

句子翻译:燕昭王认为他写的这封信很好,就说:“先王 曾对苏家有恩德,后来因为子之的
乱子,所以苏氏才离开了燕国,燕国要向齐国报仇,非得苏氏不可。” 于是就召回苏代
,

很好地对待他,和他一起策划攻打齐国的事情。
故选
A

18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 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



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 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
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B
项,“如果乙是甲的父亲的亲兄弟的儿子,那么乙是甲的从子”说法错误。应该是如果乙
是甲的 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那么乙是甲的从子。
故选
B

19
.本题 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
人名、地名、官名、时 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
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 合之处。
C
项,“苏代暗助子之夺权,误导燕王视听。苏代与子之是姻亲关系,所以他力助子 之夺取
燕国的政权,暗中说服燕王将王位禅让给子之,导致了燕国的混乱”说法错误。原文“燕相
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这时苏代并不在燕国,文中没有苏代
暗助子之夺 权,误导燕王视听以及暗中说服燕王将王位禅让给子之的事情。
故选
C

20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
句 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
样才能做到不丢 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
本上做到字子对译就不会有什 么大问题。
注意:(
1
)窃:私下里。义:道义,德行。敏:聪敏。释:放下。干: 求,这里是求见。

2
)罢:通“疲”,疲累。罢敝:疲劳困乏。虽:即使。恶:怎 么。以为:以之为,把……
当作。塞:要塞。
21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 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
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 ,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
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 答问题。
先找到文中的相关内容,在文章的第二段。
“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这句话强调齐国“天时不与”,可以概括为不占天
时。
“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这句话强调“民力罢敝”,可以概括为百姓疲劳困
乏。



“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 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
亡齐已”,强调“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可以概括为君骄臣贪。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 、调、变。“留”,
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 词;“补”,
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 活译
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
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
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参考译文:
苏 秦的弟弟叫苏代,代的弟弟叫苏厉,他们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
现了志向,也都发奋 学习纵横之术。苏秦因反间计而死,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泄露
出来。后来,齐国听到这些秘密, 就恼恨燕国,燕王很害怕。苏代就去求见燕王哙,打算承
袭苏秦的旧业。他对燕王说:“我,是东周学识 浅陋的人。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我很愚
笨,放下农具来求见大王。到了赵国邯郸,看到的情况和我在 东周听到的相差很远,我暗暗
地认为有负于我的一片期望之心。等到了燕国朝廷,看到大王的臣子、下吏 ,才知道大王是
天下贤明的国君啊。”燕王说:“凭什么认为我是贤明的国君呢?”苏代回答说:“我听 说贤
明的国君一定愿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而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请允许让我列
举一下大王的过失。齐国和赵国,是燕国的仇敌,楚国和魏国,是燕国的后援国家。如今,
大王却去帮着 仇敌去攻打能援救自己的国家,这对燕国是没有好处的。大王自己想一想,这
是策略上的失误,不把这种 失误让您听到的人,就不是忠臣。”
燕王说:“我听说齐国据有清济可以用来固守,长城足以作为要塞 ,果真是这样吗?”苏
代回答说:“天时不给他有利的机会,即使有清济怎么能够固守呢?百姓已经疲劳 困乏,即使
有长城,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骄横的国君只贪图眼前利益,亡国的臣子定贪婪。大王如果< br>能够不以侄儿、弟弟做人质感到羞耻,用宝珠、玉、布帛去贿赂齐王的亲信,那么,就可以
灭掉齐 国了。”燕王说:“我终于凭借您而可以从天那里接受意旨灭亡齐国了。”燕国就派
了一位公子到齐国充 当人质。
燕国的宰相子之与苏代结为姻亲,子之想夺取燕国的政权,就派苏代到齐国去侍奉做人
质的那位公子。齐王派遣苏代回复燕国,燕王哙问道:“齐王可能要称霸了吧?”苏代回答说:



“不可能。”燕王说:“为什么呢?”苏代回答说:“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 ”于是,燕王
专一重用子之,不久又把王位禅让给子之,燕国因此大乱。齐国趁机攻打燕国,杀了燕王哙
和子之。燕国拥立昭王即位,因此苏代就再不敢回到燕国,后都归附了齐国,齐王友好地对
待他 们。
苏代经过魏国,魏国替燕国拘捕了苏代。后来魏国释放了苏代,苏代到了宋国,宋王友
好 地对待他。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危急,苏代就写了一封信给燕昭王。燕昭王认为他写的这
封信很好,就说 :“先王曾对苏家有恩德,后来因为子之的乱子,所以苏氏才离开了燕国,
燕国要向齐国报仇,非得苏氏 不可。”于是就召回苏代,又很好地对待他,和他一起策划攻
打齐国的事情。终于打败了齐国,迫使齐湣 王逃离齐国。
燕王派苏代联络各国合纵相亲,就如同苏秦在世时一样,诸侯们有的加入了联盟,有的< br>没加入联盟,而各国人士从此都尊崇苏秦所倡导的合纵联盟。苏代、苏厉都得终天年,他们
的名声 在各诸侯国显扬。
22
.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 ”:“三清”就
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 的
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
技 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
滩”“翻船”,原 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
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 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
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倚、傲、膝、陨、结、
清。
23
.例文
沉思慎取去追星
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沉思慎取去追星》。
君不见眼下周杰伦的粘贴画铺天盖地,君不见张那拉的明星卡爆满商场;君不见超级女
声的专辑 供不应求偶像崇拜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尤其是青少年,偶像崇拜愈演愈烈。然



而在从偶像中充实自己,塑造自己的同时,要学会正确的选择偶像,有目的的去崇拜偶像。
大 凡为青少年所喜爱的,都是些活力四射、朝气蓬勃的歌星、影星。诚然,他们是时代
的象征,是历史发展 的产物,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文化。然而他们又像魔鬼一样令大多数
青少年人为之魂牵梦绕。湖北省有 一年轻青年,过分崇拜刘德华,因而放弃家中的老父老母,
发誓今生今世一定亲眼见上刘德华一面。于是 奔到刘德华的演唱会,天赐良机,她见到了刘
德华。可追星的欲望仍不能得到满足,痴心使她不能自拔。 其父气急败坏,在接她回家的时
候跳楼自杀。而她仍然痴迷不悟,依旧进行着自己的计划。

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要学会有选择的崇拜偶像,要适时适度,适可而止。不要总是迷恋
于别人的 音容笑貌或宏伟事业而不能自拔,要学会鉴别,要将对别人的倾慕化作自己学习、
工作过程中的动力。< br>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认为要崇拜英雄,崇拜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据记载,大名人柏拉图有一位学生当时就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老师的思想、精神好的生活习惯,都
被学生引 为己有。在想老师学习的生涯中,学生在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最终,这位
学生也成了一位像老师 一样有名的人物。

一直以来,我总是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崇拜周杰伦的人天下云集,而 崇拜科学家的
却寥寥无几,是周杰伦会唱歌吗?是周杰伦的鲜花与掌声如影随形吗?诚然,音乐是大家所
喜欢的,而鲜花与掌声又是我们所渴望的。但是,很多科学家的人生轨迹又何尝不是一首动
听的 乐曲,又有多少人为之击掌,为之献花呢?

每个人都有希望在镁灯光的照耀下慷慨陈词,于 是我们崇拜能够站在舞台上慷慨陈词的
人。可是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呢?那些为国家为民族的君子呢?他 们才是我们应该去选择的,
应该去崇拜的。

同学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仁者的 选择需要博大,智者的选择需要谨慎。那么智慧
的青年人,我们也要谨慎地选择偶像,有目的的崇拜。只 有沉思慎取的追星者,才能成为偶
像银河中那颗最亮的星。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

[
审题
]
本题考 查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
2015
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着



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 基础上按照任
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
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考生在真实的情境
中辨 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作文所给的材料是班会材料,青少年对明星的崇拜,后来在 社会各个领域几十年如一日投身
祖国建设的人们,成为主流媒体和公众盛赞的榜样,成为时代楷模。今天 看来,英雄模范与
平凡百姓本没有什么区别。英雄模范与平凡百姓本没有什么区别。这就限定了作文的内 容,
那就是要写和偶像有关的文章。材料中给出两类偶像,一类是明星,另一类是祖国的建设者。 所给的任务是:在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而班会将围绕“新时代青
年学生应 该有什么样的人生偶像”展开主题研讨。这就限定了作文的形式和范围。形式是发
言稿,范围是“新时代 青年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生偶像”。

[
立意
]
1
. 选取演艺界明星做偶像,可以对当前追星的现象发表议论,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名
人。
2
.选取某个行业的先进人物做偶像,可以选取科学家、作家等,如霍金、冰心等。
3
.选取普通人做偶像,如解放军战士、见义勇为的青年等。
无论选取什么人作为偶 像,都要说清楚,他为什么会成为偶像,对人的影响是怎样的。这是
必不可少的内容。

[
素材
]
1
、孙中山小时候听父辈讲述太平天国洪秀全起义的故事 ,曾毅然说道要做第二个洪秀全,
遂在辛亥革命的滚滚浪潮中将清朝无能皇帝赶下“宝座”
,< br>使南京政府在风雨飘摇的近代中
国屹然矗立不倒。
2
、古希腊柏拉图崇拜苏格 拉底,专心学习哲学,终与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并称为“古希
腊三大哲学家”。

还 有莫泊桑对福楼拜的崇拜,莫扎特对海顿的崇拜,正是因为对自已所
向往学识的崇拜,正是对自
,
已涉猎领域精湛之人的崇拜,才让他们都在自已的事业领域达



到巅峰,海阔天远。
3
、项羽有一次随叔父观看秦始皇出行,看到始皇车马熙攘,宏 伟庄严的气势,由衷慨叹
:
大丈夫便应如此啊
!
遂在二世暴政,陈吴起义时敢 于揭竿而起,覆灭秦朝,留下“霸王”美
名。
4
、刘邦以秦始皇为偶像,最终实现了 “威加海内”的理想;克林顿以肯尼迪为偶像,最终
实现了“入住白宫”的理想;拿破仑以亚历山大大帝 为偶像,最终实现了建立一个庞大的帝
国的理想……正是因为对偶像的崇拜,才使他们明确奋斗的方向, 激发出他们的人生动力,
并一步步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
结构
]
例文开头是称呼和问候语、发言题目,这是发言稿必备的格式。
文章先是从追星开始说起,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要学会正确的选择偶像,有目的的去崇
拜偶 像。
然后从反面论述盲目追星的害处,得出盲目追星不可取的结论。那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榜样
呢?作者先破后立,水到渠成地提出:我认为要崇拜英雄,崇拜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
接着陈述理由,他们虽然默默无闻,但是却真正地为国家、民族做出巨大的贡献。
最后重申观点,发言结束。
【点睛】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 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
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 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
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 。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
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 引述可是直接的,
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 不要
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 由。阐述一定
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
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 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
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 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
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 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
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 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
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 妈妈,应如一部
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教务系统


奥运会金牌是纯金的吗-遗失的童真


宁波银行招聘-澳际留学网


灵宝天尊是谁-安徽职业技能鉴定网


潮爆地-土地租赁合同范本


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成都市人事人才网


新西兰梅西大学-奥斯陆大学


烟台招商银行-冬日暖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