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舟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 (18)

余年寄山水
676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6: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井冈山大学教务管理系统-湘潭大学教务处



2020
年浙江省舟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8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蜀道难》中,李白极写了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场面,大呼其险后,不禁感慨道:


______


______ !

《三峡》中描写水流落差大的句子是:“

______


______
。”
《师说》中的“

______


______
”这句话与《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蓝”观点相同。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怀素草书歌(节选)
李白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忧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从诗题和诗句来看,本诗属于诗中的歌行体,篇幅、声律、韵脚都比较自由。

B
.本诗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时激情奔涌、痛快淋漓、狂放疾书的形象。

C
.诗中作者既是写自已的观感,又是描摹怀素书法的神韵,二者水乳交融。

D
.最后两句写湖南七郡虽人口不多,但家家都请怀素题字,表明其造诣非凡。
南宋 诗论家刘克庄高度评价本诗,说:“自有草书以来,未有能形容此妙者。”但也有
学者怀疑本诗并非李白 所作。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本诗与李白诗作的相似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35.0
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
愚和病贫联结 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
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 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的按
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 ,在玻璃窗里,探出半
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
--
如果这是 愚,真冤枉了他们。我
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
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
蛋”。乡下 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
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 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
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自然没有理由说 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
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愚不可及”了。< br>
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
是 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愚”
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 ,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
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 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这样看来,
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 们知识不及
人了,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

(节选自《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有删改)材料二:

第1页,共16页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
带有 “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是
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 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
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礼却不需要 有形的权力
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 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
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 “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
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
所得 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
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 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
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 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
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 也会不能自
已。曾子易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
服 膺于传统的习惯。

(节选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材料三: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朋友写信说他将要“带他的家庭”一起
来看你,你就知道 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却模糊得很。在英
美,家庭包括他和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 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
在我们中国常用“阖第光临”,但是很少人能说出这个“第 ”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
么人。

提到用字,“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 的”可指自己太太一个人,“家
门”可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 表示亲热
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
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 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
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好像 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
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 圈子的波纹所推及
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
根据生育和婚 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
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 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
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 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
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 没
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
亲属,所同 的只是这体系罢了。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以
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 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
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材料一中对“愚”的相关概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从客观标准来看,乡下人是“愚”的,中国乡村的症候就是愚、病贫相联结。

B
.乡下人不知如何躲避汽车与城里人不认识包谷一样,都是“愚”的具体表现。

C
.作者看来,“愚”就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而识不识字并不是愚不愚的标准。

D
.乡下人“愚”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主要是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不如城里人。
第2页,共16页


材料二中关于“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礼是在教化中养成的敬畏之感,但有时也需要一定的外在权力来推行。

B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文明”“慈善”等意思。

C
.礼是由个人习惯来维持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自己私下停止。

D
.礼是高于道德的,并非社会舆论所维持,是经教化而主动服礼的习惯。
三则材料中论证方法的运用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材料一在分析乡下人的“愚”时,运用了例证法,使论证更形象、明确。

B
.材料二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明确地指出了礼与法律、道德的不同之处。

C
.材料三以“柴”与“波纹”为喻,生动地论述了中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

D
.材料三引用“一表三千里”,说明生育和婚姻结成的网络不断向外扩展。
材料二引用了“颜渊问仁”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三,概括“差序格局”的主要特点。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前面的枪声,已 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
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 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
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 围在床边不肯走。一
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 br>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

!< br>……”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
点一点头,这伤员就 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
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 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
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 军装的肩头上,
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 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
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 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
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 们快趴
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 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
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 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
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 通讯
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
拿了针药 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 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
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 什么也
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

______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 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
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 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
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
这时脸发白,劈手 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
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 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
--
”她气汹汹地嚷了半 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
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 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
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材料二: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

哦!我知道
第3页,共16页


了!

是残 风来侵你的光芒,

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 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节选自闻一多《红烛》)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上了年纪的担架员”的话一方面交代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的情景 ,另一方面也表
现了小通讯员的机智和勇敢。

B
.新媳妇两次“短促地‘ 啊’了一声”,第一次是表明她认出是小通讯员,第二次表
明她发现小通讯员伤势严重,可能已经牺牲。

C
.“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照应上文,既表现了小通 讯员
关心他人的品格,也表达了“我”无比痛苦的心情。

D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流泪”写出红烛燃烧的状态,“灰心”表
明红烛对未来信 心不足的矛盾心理。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艺术特点的理解、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百合花》中的“我”,不仅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
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突出了内容的真实性。

B
.“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 色百合花的被子”中的“百合花”象征着小通讯
员的纯洁与高尚,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C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烧得不稳时,才着 急得流泪!”中“残
风来侵”是指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

D
.闻一多的《 红烛》这首诗,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形成了诗歌浓郁的
抒情氛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的意蕴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红烛》这首诗表现了一种“红烛精神”,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0
分)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 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始皇二十六年,蒙
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
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围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 袤万余里。

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
..
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
之复其官爵。始皇至 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
令赵高常从。

高雅得幸 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
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 。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
..
蒙恬死。二世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 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
史。”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 罪固当
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
乃吞药 自杀。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
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
此时强谏,振 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
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史记•蒙恬列传》,有删改)
第4页,共16页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br>A
.赵高有大罪

秦王令蒙毅法治之

毅不敢阿法

当高罪死

除其宦籍

帝以高之敦于事也

赦之

复其官爵

B
.赵高有大罪秦王

令蒙毅法治之

毅不敢阿法

当高罪死

除其宦籍

帝以高之敦

于事也

赦之

复其官爵

C
.赵高有大罪秦王
令蒙毅法治之

毅不敢阿法

当高罪死

除其宦籍< br>
帝以高之敦于事也

赦之

复其官爵

D.赵高有大罪

秦王令蒙毅法治之

毅不敢阿法

当高罪死< br>
除其宦籍

帝以高之敦

于事也

赦之
< br>复其官爵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河,古代多指黄河,“河南”“河北”分别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


B
.参乘,古时乘车时陪乘的人。古人乘车,尊者在左,一人在右陪坐。

..
C
.崩,古时专指皇帝的死亡,等同于“驾崩”,文中指秦始皇病死在沙丘。

D
.太子,常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按礼俗多由嫡长子来担任。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______
A
.蒙恬出身名门。祖父蒙骜侍奉秦昭王,位至上卿,蒙恬因家世荫庇担任秦将。

B
.蒙恬功劳卓著。他统军北逐戎狄,修筑长城,威震匈奴,并参与修建秦直道。

C
.蒙恬深受重用。始皇帝宠信蒙恬;他的弟弟蒙毅也被始皇帝亲近,位列上卿。

D
.蒙恬结局悲惨。蒙恬有大功于秦而被秦二世逼杀,他的弟弟也受他牵连而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②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
蒙恬一生,功勋卓著,而司马迁却 评价他“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请结合文本说
明司马迁这样评价的原因。
五、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0
分)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下面是振华中学高二
1
班主题班会材料,班会将围绕“新时代青年学生应该有什么
样的人生偶像”展开主题研讨。
每一个时代都有时代的偶像。曾经一段时间,社会上崇尚明星。明星那光彩照人的
形象,颇能引 发青少年的膜拜,成为偶像。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社会各个领域几十年如一日投身祖国建设的人们,成 为主流媒
体和公众盛赞的榜样,成为时代楷模。“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黄旭华
赤子 情怀深藏肺腑;“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张富清树立了一个坚守信仰
的时代标杆;樊锦诗扎根大 漠
50
余年,潜心石窟研究;王有德“治沙一辈子,苦
了一辈子”;袁隆平为了十几 亿人吃饱肚子,耄耋之年还守望在田间……
今天看来,英雄模范与平凡百姓本没有什么区别。他们没有 伟岸的身躯,没有靓丽
的容貌,没有珠光宝气;有的却是赤诚报国的满头银发和几乎佝偻的身躯。可这些
英雄模范真的是不平凡,他们都有耀眼的精神光芒。
在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0.0
分)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 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
苔。而我的乡思落脚点却不是河湾、小树和苍 苔,

。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
堂的眼睛。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

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
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 。它们相互
第5页,共16页


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直到整个村 落安然眠睡,高枕无忧。一盏灯火
赫然醒来,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床声,赫然有了开门声,一个村落苏 醒了,透过
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一盏又一盏灯火醒来,一个村落醒来了。
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过黑色依旧奔向远方,一个接连着一个,大大小小左邻右舍
的村落齐刷刷地全醒了 。

村落与村落似乎很近,近得只要有一盏有意无意的灯火,整个乡村便都在注目;


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才能完结一段心事,收获一次
喜 悦。在我的乡思里,不断演绎着一幕幕播种和传颂乡情的美丽记忆。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是

______
A
.对偶、借代、排比

B
.对偶、借代、夸张

C
.拟人、比喻、夸张

D
.拟人、比喻、排比
文中画 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为:“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
另一家,另一村落,一盏 再一盏,全亮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
效果更好,为什么?
请在文中划 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个字。
8.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
准确流畅。
①看似不起眼的小店铺,却有大乾坤。②根据前不久发布的一份关于“小店经济”
的报告显示, 城乡各类店铺数量众多,对增加经济活力大有助益,③“小店经济”,
如今已让人刮目相看。④不仅小店 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农食住行提供便利,
也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装扮着城市的风景。⑤ 小店还是消费市场的重要基
础设施,驱动着消费市场。⑥可以说,“小店经济”的健康成长,既是中国经 济巨
大活力的生动注解,更是中小微企业韧性十足的直接体现。
9.

请对 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

60
个 字。
“基层小官”,尤其是村干部,直接面对着广大群众和农民,其言行直接关系党和
政府的 形象。“基层小官”看似职位小、实权却挺大,一旦贪腐,这些“小蝇、蝼
蚁”的危害不亚于,甚至远超 “大老虎”。从近几年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典型
案例来看,这些贪腐的小官或身居关键岗位,以权谋 私;或利用工程建设,“靠山
吃山”;或盯着补贴款项,“雁过拔毛”……贪腐数额多则数亿元,少则几 千万、
几百万,直接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侵蚀着国家执政之基。
盯住“微权力”、遏制“小 官贪腐”,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自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十 ”大数据监督模式,加大对小微
权力的监督。
第6页,共16页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小题
1
】其险 也如此
,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小题
2
】悬泉瀑布
,
飞漱其间

【小题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析】故答案为:


1
)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重点字:嗟)


2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重点字:漱)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重点字:贤)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 地背诵和
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师说》重点句: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
人行,则必有我 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 贻之。
2.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解析】(
1

D
.“最后两句写湖南七郡虽人口不多,但家家都请怀素题字”理解错
误。最后两句 的意思是:湖南七郡多少名门大家,哪家的屏风和粉壁没有珍藏你的笔墨?
这是名门大家,而非“家家” ,“家家”不合情理。


2
)“须臾扫尽数千张”,“须臾”强调时间极 短,“数千张”强调数量极多,运用
了夸张说法。写出怀素创作之速。“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 茫”,意为:如同
疾风骤雨一样,飒飒惊魂。又像花飞雪飘飘扬扬,一片苍茫。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怀
素在创作书法时候的情景,表现了对怀素的赞叹之情。“如闻神鬼惊”“只见龙蛇走”
等既是比 喻,又是联想,形象地写出怀素创作时的气势,表达诗人对主人公的赞美。
“惊”“忧恍”直接抒发了诗 人的直观感受,属于直抒胸臆。全诗善用夸张、比喻、联
想等手法,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浪 漫主义情调,这些都是李白的诗歌特点。


答案:


1

D

2
)①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 喻等修辞手法来刻画形象,表现自己强烈的感情。
②善于借助联想和想象来描摹事物,抒发情感。③喜欢 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与浪漫主义情调。


译文:

我的小师傅喝醉以后就在绳床上小眯一会。突然起身,须臾之间就横扫了几千张字。

如同疾风骤雨一样,飒飒惊魂。又像花飞雪飘飘扬扬,一片苍茫。有时候对着粉白的墙
壁手不停笔,字 大如斗。

观看你书写的人一个个惶惶然如见鬼神。满眼只见龙飞凤舞巨蟒游走。

笔势左盘右收,左冲右突,如同漫天的闪电。也如同汉楚之间的战争来回拉锯。

湖南七郡多少名门大家。那家的屏风和粉壁没有珍藏你的笔墨?


第7页,共16页


赏析:


此诗刻画 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的形态,如骤雨旋风,纵横恣肆,给人以龙腾虎跃,
奔蛇走马的艺术享受。“草书天 下称独步”,李白对怀素的书法评价极高。

此诗由于语言率直,与李白以往的诗风稍有 差异,曾引起历代学者的怀疑和争论。
宋代大学士苏东坡曾以“‘笺麻素绢排数箱’之句,村气可掬”为 由,认定此诗非李白
所作。与苏轼同时代的书法家朱长文则认为“此诗本藏真(怀素)自作,驾名太白者 ”。
清人王琦“以一少年上人而故贬王逸少、张伯英以推奖之,大失毁誉之实。至张旭与太
白既 同酒中八仙之游,而作诗称诩有‘胸藏风云世莫知’之句,忽一旦而訾其‘老死不
足数’,太白决不没分 别至此。断为伪作,信不疑矣。”其实这些多为推测之语,尚不
足断定此诗非李白所作。现代学者郭沫若 先生则持相反意见,认为“李白与其他诗人每
每有率直之句,这是不成其为理由的”。肯定了李白的诗作 。

从这首诗的题材形式比较,此诗以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形式写成。李白以诗歌著< br>称于世,作诗近千首。一生最擅长以乐府歌行旧题作诗,而且以乐府旧题写诗成就最高。
他诗歌的 最大特点是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浓厚的民歌气息。具体表现为语言的
直率自然。此诗以乐府歌行 旧题体裁形式写成,恰巧与李白擅长相符。而诗中的“笺麻
素绢排数厢”句,正体现了他率真的一面。对 苏轼的“村气可掬”是一个很好的回应

从这首诗的风格及表现手法比较,此诗豪迈,格 调飘逸,想象丰富,音节错综,语
言奔放,在民歌体中融入了齐梁体的某些表现手法,而以李白自身独具 的俊逸之气将它
们统一在一起,典型地表现了诗人“清水出芙蓉”的特色,符合李白的诗风特征。李白< br>作诗喜用夸张之句,此诗中“须臾扫尽数千张”、“一行数字大如斗”与李白其它著名
诗句如“飞 流直下三千尺”、“燕山雪花大如席”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这首诗的创作状态分析, 此诗是在一种醉态中写成。诗中“墨池飞出北溟鱼,笔
锋杀尽中山兔”,正是诗人醉态狂幻气质的表露。 小小的墨池在诗人的醉眼里被幻化成
苍茫的北海,书家狂书疾书的情景,似乎连中山兔都要杀完了。这种 狂幻式的语言描写,
与李白一生好酒、嗜酒、常在醉态之中“斗酒诗百篇”的状态有关。因此,这首诗的 创
作状况和李白大量写有酒的诗歌风格极其一致。

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 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 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
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 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
)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先准确地答出手法 ,再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效果和传达的感情。
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 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
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 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
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 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
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 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
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 意境;或
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 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感往往体
第8页,共16页


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3.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4


【小题
5




【解析】(
1

A
.“从客观标准来看”是相对于病和贫,“愚”应为主观标准。
B
.“都
是‘愚’的具体表现”说法错误,原文“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
不是智力 问题”中认为是知识问题,而不是智力问题。
C
.“就是”说法绝对,原文中
是“如果 ”。


2

A
.“需要一定的外在权力来推行”说法错 误,原文中说“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
的权力来推行的”。

B
.(
3
)“正反对比论证”说法错误,原文中只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而没有正反对比。


4
)本题中,作者以颜渊与孔子的对话为例,更突出了“人服礼是主动的”这一观点,使得文本论证更为详实,更为细致全面;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更形象,更有说服力,增
强了文本的艺 术表达力。


5
)结合“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
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 会中最
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
实 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
去的、现在的和未来 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
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 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
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 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等句子
可以具体概括答题要点。


答案:


1

D

2

A

3

B

4
)进一步表明“人服礼是主动的 ”的观点;使得表达更为充分,更为形象。


5
)差序格局是有中心的, 每个人都是关系中的中心(或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
中心)。差序格局是由各种关系组成的,如亲属 关系、社会关系等。这种格局是动态变
化的,是不断向外扩展的,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1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
信 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
容。解答是应先从原 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
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 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
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2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
者 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
进行比较,并结合上 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3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
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 考核为论点是否
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4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
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
第9页,共16页


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5
)此 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
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 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
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是达到
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
表 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
和感情、态度与价值 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
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 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
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4.
【答案】【小题
1
】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小题
2

D

【小题
3


【小题
4




【解析】(
1

D
.“‘灰心’表明红烛对未来信心不足的矛盾心理”的理解有误。文
中“灰”应该 是“烧成灰”的意思。


2

A
.“表明文中的人和事 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无依据。


3
)“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 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是典型的细节描写,突出了她的
一种善良美好的品质,不能让救人牺牲的小通讯员穿 着破破烂烂的衣裳离开,这是种虔
诚而美好的品质,表达出一种内心的美好,她善良、无言的悲伤以及对 因借被子撕裂的
破洞而产生的歉疚心理状态。


4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突出自我牺牲精神,无私无畏
的牺牲精神。“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 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
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展现出一种驱除黑暗,拯救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莫祖国的抗争精神。“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问收获,但问耕耘”表达出的是一种 奉献的精神品质。


答案:


1

D

2

A
(< br>3
)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不能让救人牺牲的小通讯员穿着有破洞的衣服遗憾地
离开 我们。她庄严虔诚的行为,表达了对通讯员
19
岁青春殒落的崇敬、痛惜、悼念、
歉疚 的复杂心理。


4
)牺牲自己,照亮世界。面对黑暗,勇敢抗争。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
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 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
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 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关 键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重点理解,准确把握即
可。


4
)本 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本核心要义的基本能力。解答时抓住诗歌内容,准确理
解即可。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
.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 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
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 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
.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 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
第10页,共16页


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 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
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 br>3
.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
料 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
不同资料,结合自己 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5.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小题
5




【解析】(
1

A
.“大罪”为名词,作“有”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
B

C< br>;“于事”
为介词结构,后置,修饰“敦”,其前不可断,排除
D
.句子翻译为 :赵高犯下了重罪,
秦王让蒙毅依照法令惩处他。蒙毅不敢枉曲法令,依法判处死刑,剥夺他的宦藉。始 皇
因为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

C
.(2
)“古时专指皇帝的死亡”错,崩,是称天子之死,皇太后等身故也可称“崩”。
< br>(
3

D
.“他的弟弟也受他牵连而死”错,原文“君之过多矣,而卿 弟毅有大罪,法
及内史”,意思是“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您”,< br>应该是蒙恬受他弟弟的牵连。


4
)①外、内:名词作状语,在外 ,在朝廷内;虽:即使。句子翻译为:蒙恬在外担
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倌 大臣,因此,即使是其他的将相
们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

②雅:十分,非常;法 治:古今异义,依法惩治;不为己:不袒护自己。句子翻译为:
赵高平常就非常得到胡亥的宠幸,打算拥 立胡亥继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
有袒护他。


5
) “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的意思是“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不也是应该的
事嘛”,本题要求分析其 原因,要结合前文“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
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 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
功”,意思是“秦国刚刚灭掉其他诸侯的时候,天下人心尚未 安定,创伤累累尚未痊愈,
而蒙恬身为名将,不在这时候尽力谏诤,赈救百姓的急难,恤养老人,抚育孤 儿,致力
从事于百姓安定生活的工作,反而迎合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


1

A

2

C

3

D
(< br>4
)①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倌大臣,因此,
即 使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

②赵高平常就非常得到胡亥的宠幸,打算拥立胡 亥继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
没有袒护他。


5
)不重 视百姓的人力物力。秦国刚刚统一,天下尚未安定,蒙恬身为名将,应尽力
谏诤,赈救百姓急难,致力子 百姓安定生活;却迎合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所
以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顺理成章。


参考译文:


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 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做到
上卿。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
年) ,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率兵攻打齐
第11页,共16页


国,大 败齐军,授给他内史的官职。秦国兼并天下后,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的庞大军
队,向北驱逐戎狄,收复 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长城,利用地理形势,设置要塞,西起
临洮,东到辽东,逶迤绵延一万余里。于是 渡过黄河,占据阳山,曲曲折折向北延伸。
这时,蒙恬的声威震慑匈奴。秦始皇特别尊重推崇蒙氏,信任 并赏识他们的才能。因而
亲近蒙毅,官至上卿。外出就陪着始皇同坐一辆车子,回到朝廷就侍奉在国君跟 前。蒙
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因此,即使是其
他 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


赵高犯下了重罪,秦王让蒙毅依 照法令惩处他。蒙毅不敢枉曲法令,依法判处死刑,
剥夺他的宦藉。始皇因为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 他,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始皇走
到沙丘就逝世了,始皇逝世的消息被封锁了,文武百官都不知道。这时 丞相李斯、公子
胡亥、中车府令起高,经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赵高平常就非常得到胡亥的宠幸,打算< br>立胡亥继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有袒护他。于是就产生了杀害之心,就和
丞相李斯、 公子胡玄暗中策划,拥立胡亥为太子。太子拥立之后,派遣使者,捏造罪名,
拟定公子扶苏和蒙恬死罪。 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您的罪过太
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 到您。”蒙恬沉重地叹息说:“我对上天
犯了什么罪,竟然没有过错就处死呢?”很久,才慢慢地说:“ 我的罪过本来该当死罪
啊。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筑长城、控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 的地
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


太史公说:我到北方边境,从直道返回,沿途实地观察了蒙恬为秦国修筑的长城和
边塞堡垒,挖掘山脉, 填塞深谷,贯通直道,本来就是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秦国刚
刚灭掉其他诸侯的时候,天下人心尚未安 定,创伤累累尚未痊愈,而蒙恬身为名将,不
在这时候尽力谏诤,赈救百姓的急难,恤养老人,抚育孤儿 ,致力从事于百姓安定生活
的工作,反而迎合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不 也是应该
的事嘛!哪里是什么挖断地脉的罪过呢?

1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
特殊句式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
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 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 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概括。
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 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
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 意思。所
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 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
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 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
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 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 br>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 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
才能事半功倍。
第12页,共16页


6.
【答案】沉思慎取去追星
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沉思慎取去追星》。


君不见眼下周杰 伦的粘贴画铺天盖地,君不见张那拉的明星卡爆满商场;君不见超级
女声的专辑供不应求偶像崇拜已不再 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尤其是青少年,偶像崇拜愈演愈
烈。然而在从偶像中充实自己,塑造自己的同时,要学 会正确的选择偶像,有目的的去
崇拜偶像。


大凡为青少年所喜爱 的,都是些活力四射、朝气蓬勃的歌星、影星。诚然,他们是时
代的象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一种不 可多得的精神文化。然而他们又像魔鬼一样令
大多数青少年人为之魂牵梦绕。湖北省有一年轻青年,过分 崇拜刘德华,因而放弃家中
的老父老母,发誓今生今世一定亲眼见上刘德华一面。于是奔到刘德华的演唱 会,天赐
良机,她见到了刘德华。可追星的欲望仍不能得到满足,痴心使她不能自拔。其父气急
败坏,在接她回家的时候跳楼自杀。而她仍然痴迷不悟,依旧进行着自己的计划。


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要学会有选择的崇拜偶像,要适时适度,适可而止。不要总是迷
恋于别人的 音容笑貌或宏伟事业而不能自拔,要学会鉴别,要将对别人的倾慕化作自己
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动力。< br>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认为要崇拜英雄,崇拜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 人。据记
载,大名人柏拉图有一位学生当时就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老师的思想、精神好的生活
习惯,都被学生引为己有。在想老师学习的生涯中,学生在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最终,这位学生 也成了一位像老师一样有名的人物。


一直以来,我总是思考着一个问题: 为什么崇拜周杰伦的人天下云集,而崇拜科学家
的却寥寥无几,是周杰伦会唱歌吗?是周杰伦的鲜花与掌 声如影随形吗?诚然,音乐是
大家所喜欢的,而鲜花与掌声又是我们所渴望的。但是,很多科学家的人生 轨迹又何尝
不是一首动听的乐曲,又有多少人为之击掌,为之献花呢?

< br>每个人都有希望在镁灯光的照耀下慷慨陈词,于是我们崇拜能够站在舞台上慷慨陈词
的人。可是那 些默默无闻的英雄呢?那些为国家为民族的君子呢?他们才是我们应该去
选择的,应该去崇拜的。


同学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仁者的选择需要博大,智者的选择需要谨慎。那 么智
慧的青年人,我们也要谨慎地选择偶像,有目的的崇拜。只有沉思慎取的追星者,才能
成为 偶像银河中那颗最亮的星。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解析】作文所给的材料是班会材料,青少年对明星的崇拜,后来在社会各个领域几十
年如一日投身 祖国建设的人们,成为主流媒体和公众盛赞的榜样,成为时代楷模。今天
看来,英雄模范与平凡百姓本没 有什么区别。英雄模范与平凡百姓本没有什么区别。这
就限定了作文的内容,那就是要写和偶像有关的文 章。材料中给出两类偶像,一类是明
星,另一类是祖国的建设者。

所给的任务是: 在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而班会将围绕“新时
代青年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生偶 像”展开主题研讨。这就限定了作文的形式和范围。
形式是发言稿,范围是“新时代青年学生应该有什么 样的人生偶像”。

参考立意:

1
.选取演艺界明星做偶像, 可以对当前追星的现象发表议论,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对
待名人。

2
.选取某个行业的先进人物做偶像,可以选取科学家、作家等,如霍金、冰心等。

3
.选取普通人做偶像,如解放军战士、见义勇为的青年等。

无论选取什 么人作为偶像,都要说清楚,他为什么会成为偶像,对人的影响是怎样的。
这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
第13页,共 16页


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 要理解
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
感 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
丰富的材料,可从多 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
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 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 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
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7.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小题
3




【解析】(
1

D
.此语段中没有运用夸张、借代的手法 。故选
D



2
)原文“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 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
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这句话中“另一家也亮了” “另一村落也亮了”“一
盏再一盏,全亮了”运用了反复手法,“亮了”反复出现,充满动态感,形象生 动地表
现乡村人家次第醒来的场景。改完之后“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
于 是另一家,另一村落,一盏再一盏,全亮了”没有了反复的手法,表达比较的平淡,
不如原文形象生动。


3
)第
1
空,根据上文“不是河湾、小树和苍苔”和 下文“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
亮堂的眼睛”推知应填“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第
2
空,根据上句“村落与村落似
乎很近”和下句“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推 知应填“却
又好像很远”。


答案:


1

D

2
)运用反复手法,从点到面,富 有动态感,生动形象,更能充分表达作者对故乡灯
火次第亮起来的喜悦之情,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 情。


3
)①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②却又好像很远。
1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
拟人、 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
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 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


2
)本题考查赏析 句子效果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
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 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
达作者什么情感。对比两个句子,找出两句话中不同的地 方,通过对其修辞、句式特点
和语气的分析,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语言的生动、形象。

3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
据上下文的句 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
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 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
相对应的信息。
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1
、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 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
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 下文的总起句,
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2
、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
照,从而合理地推 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
式的合理性等。

第14页,共16页


3
、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 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
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 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
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8 .
【答案】②句中,“根据……”和“……显示”两种句式杂糅,不可以同时使用,可
以删除“ 根据”或者删除“显示”;④关联词“不仅……也”位置不当,因为这两个关
联词所在句子的主语都是“ 小店”,因此要将“不仅”放在“小店”的后面;⑤“驱动
着消费市场”成分残缺,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 ,应改为“驱动着消费市场的扩大。”⑥
语序不当。改为“可以说。“小店经济”的健康成长。既是中小 微企业韧性十足的直接
体现,更是中国经济巨大活力的生动注解。”这两个分句都是说小店的作用,“是 中小
微企业韧性十足的直接体现”是最直接的表现,“是中国经济巨大活力的生动注解”是
更深 层次的作用。因此要将两个分句内容调换下。


答案:

②“根据……”和“……显示”两种句式杂糅,可以删除“根据”或者删除“显示”;

④关联词位置不当,应将“不仅”放在“小店”的后面;

⑤成分残缺,应改为“驱动着消费市场的扩大”;

⑥语序不当。改为“可以说,‘ 小店经济’的健康成长。既是中小微企业韧性十足的直
接体现,更是中国经济巨大活力的生动注解。”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
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
果遇到难以辨别 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
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 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结构混乱是比较复杂的一种病句类型,主要包括句式杂糅、中途易辙 (偷换主语)、藕
断丝连等。

(一)句式杂糅。例如: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深受群众喜爱”与“深为群众所喜爱”两种说法就杂糅在一起了。

常见的句式杂糅有:

①包括……组成(
A
包括……
B
由……组成)

②本着……为原则(
A
本着……原则
B
以……为原则)

③超过……以上(
A
超过……
B
在……以上)

④主要成分是……配制而成的(
A
主要成分是……
B
由……配制而成的)
⑤有……打制而成的(
A
有……
B
用……打制而成的)

⑥作者是……合写的(
A
作者是……
B
由……合写的)

⑦主要原因是由于……而造成的(
A
主要原因是……
B
由……造成的 )

⑧围绕以……为中心(
A
围绕……
B
以……为中心)

⑨由于……所决定(
A
由……决定
B
为……所)

⑩根据……显示……(
A
根据……
B
……显示)

(二)暗换主语。例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前半句的主语是“话”,后半句的主语却暗中换成了“心”。
9.
【答案】这段新闻 报道的话题是“基层小官”,应压缩和“基层小官”相关的信息,
第一段主要是指出“基层小官”的危害 大,最后举例佐证。第二段是提出具体做法,做
法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十”大数 据监督模式,加大对小微权力
的监督。最后将两段信息组合成句即可,信息包括“基层小官”危害和应对 措施,注意
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

“小官巨贫”危害大,各 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
+
”大数据监督模式,
第15页,共16页


加大对小微权力的监督。

【解析】本题考查提炼语意,能力层级为 表达运用
E
.“提炼语意”就是将内容丰富的
长语段或图表,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 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本题要求压缩语段,
注意理清语段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注意字 数限制。
提炼语意的方法如下:

1
.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 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
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 连缀语句。

2
.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 是语段的“向心
性”。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①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 br>或段尾,如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②组合关键句或短语;③用自己的话提
炼概括中心 意思。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

3
.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4
.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
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
通过压缩来完成。

第16页,共16页

庐阳区法院-师德反思


滁州一中-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罗德奖学金-风的好处


李志希-描写冬天的现代诗


北京市人事网-红旗谱读后感


里约奥运会跳水-2016北京高考作文


四川历年高考分数线-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神秘访客-高考寄语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