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教育部统考模拟题大学语文A1
副总统-报答祖国
大学语文A1
一、判断题
1、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皆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
答案: 对
2、后期新月派的特征是面对内心世界,强调诗歌的抒情性。( )
答案: 对
3、曹禺曾说,《雷雨》写的是一首诗,而不是社会问题剧。 ( )
答案: 对
4、文书、公文和文件是同一个概念。( )
答案: 错
5、民族共同语在汉代被称作官话。( )
答案: 错
6、《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答案: 对
7、中国戏曲一直保留了上古艺术诗、乐、舞不分的总体性特征。(
答案: 对
8、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
答案: 对
9、《孟子·天时地利人和章》恰当地运用了排比句。( )
答案: 对
10、北宋以诗为词的作家是苏轼。( )
答案: 对
11、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流传至今约有400多种。( )
答案: 错
12、白居易、刘禹锡、张志和都是早期文人词作家。( )
答案: 对
13、歌行体是在乐府诗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新体诗。( )
答案: 对
14、《老张的哲学》表现出了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
答案: 对
15、沈从文属于京派作家,散文注重表达人性内容。( )
答案: 对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20世纪90年代散文作家的是( )。
A:邓拓
B:刘亮程
C:陈丹青
D:沈宏非
答案: A
2、梁实秋完整翻译过( )。
A:毛姆的作品
B:莎士比亚的作品
C:惠特曼的作品
D:狄更斯的作品
答案: B
3、下列诗人属于韩孟诗派的是( )。
)
A:孟浩然
B:孟郊
C:元稹
D:王建
答案: B
4、玉谿生就是( )。
A:杜牧
B:李贺
C:李商隐
D:韦庄
答案: C
5、明代受《三国演义》影响的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作是(
)。
A:《列国志传》
B:《杨家府演义》
C:《西游记》
D:《金瓶梅》
答案: A
6、真正文人词传统的开创者是( )。
A:韦庄
B:李煜
C:欧阳修
D:温庭筠
答案: D
7、下列盛唐作家不写直言极谏之文的是( )。
A:苏颋
B:张九龄
C:宋璟
D:姚崇
答案: A
8、关于田汉早期的戏剧,说法正确的是( )。
A:呈现出诗人写剧的特点
B:语言平实、直白
C:戏剧角色多欢快情绪
D:主角多为村夫渔师
答案: A
9、下列作品属于左翼小说的是( )。
A:《二马》
B:《沉沦》
C:《孔乙己》
D:《包氏父子》
答案: D
10、流传至今的汉代乐府民歌主要产生于( )。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建安时期
D:东汉时期
答案: D
11、会议纪要要求( )。
A: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执行
B:与会单位答复问题
C:与会单位相互商洽工作
D:与会单位解释问题
答案: A
12、在文字学中,月是( )。
A:指事文字
B:象形文字
C:形声文字
D:会意文字
答案: B
13、下列作品属于元代前期社会剧的是( )。
A:《窦娥冤》
B:《梧桐雨》
C:《曲江池》
D:《双献功》
答案: B
14、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庄子
C:荀子
D:孔子
答案: A
15、《放声歌唱》的作者是( )。
A:李季
B:阮章竞
C:郭小川
D:贺敬之
答案: D
三、古文阅读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
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1)、是( )
A:这
B:肯定
答案: A
(2)、培塿( )
A:小土丘
B:高山
答案: A
(3)、悠悠( )
A:渺远的样子
B:悠久
答案: A
(4)、颢气( )
A:雾瘴之气
B:浩然之气,指弥漫于天地间的大气
答案: B
(5)、俱( )
A:具备
B:俱在,融为一体
答案: B
四、问答题
1、什么是韵书?
A:韵书是一种按韵编排、供文人创作小说检字押韵而用的工具书。韵
书出现于魏晋,盛行隋
末唐宋,延续至明清。我国现存韵书较多,其中汉代《方言》、宋代《广韵》、元
代《中原音
韵》分别是研究中古音和近古音最重要的资料。
B:韵书是一种按部首编排、
供官员写作公文,检字押韵而用的工具书。韵书出现于魏晋,盛
行隋末唐宋,延续至明清。我国现存韵书
较多,其中汉代《释名》、宋代《广韵》、元代《中
原音韵》分别是研究中古音和近古音最重要的资料。
C:韵书是一种按韵编排、供文人创作韵文检字押韵而用的工具书。韵书出现于魏晋,盛行隋
末唐宋,延续至明清。我国现存韵书较多,其中隋代《切韵》、宋代《广韵》、元代《中原音
韵》分别
是研究中古音和近古音最重要的资料。
答案: C
2、简述近体诗的基本知识。
A:凡讲求对仗的诗皆称近体诗,又称格律诗、今体诗,主要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有五言律
诗、七言律
诗和五七言长律,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滥觞于《古诗十九首》,定型
于初唐的沈佺期、宋之
问、杜审言等。律诗的句数、字数、对仗、声律都有严格的规范,凡不
合于规范而又称律诗者,皆为拗体
。绝句的显著特征是每首四句,它起源于汉代乐府民歌、而
得名则与联句有关。绝句作为近体诗,也必须
遵守近体诗的声律要求,只是对于对仗没有严格
要求。
B:凡讲求声律的诗皆称近体诗,
又称格律诗、今体诗,主要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有五言律
诗、七言律诗和五七言长律,绝句有五言绝句
和七言绝句。律诗滥觞于齐梁永明新体诗,定型
于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律诗的句数、字数
、对仗、声律都有严格的规范,凡不
合于规范而又称律诗者,皆为拗体。绝句的显著特征是每首四句,它
起源于乐府、而得名则与
联句有关。绝句作为近体诗,也必须遵守近体诗的声律要求,只是对于对仗没有
严格要求。
C:凡讲求声律的诗皆称近体诗,又称格律诗、今体诗,主要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有
五言律
诗、七言律诗和五七言长律,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滥觞于齐梁永明新体诗,定型于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律诗的句数、字数、对仗、声律都有严格的规范,凡不合于规范而又
称律诗者
,皆为古律。绝句的显著特征是每首四句,它起源于乐府、而得名则与联句有关。绝
句作为近体诗,也必
须遵守近体诗的声律要求,只是对于押韵没有严格要求。
答案: B
3、简述孔尚任《桃花扇·却奁》中的对比映衬手法。
A:在刻画李香君这一人物形象时
,作者十分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手法。首先是李香君与
侯方域的对比。侯方域和李香君在对阮大铖的
态度上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衬托出李香君以
节操自重的人品和不为利诱的刚烈性格。其次是李香君与
杨文骢的对比。一个饱读诗书的朝廷
士大夫,还不及一位风尘女子,更对比和衬托出李香君的凛然正气和
巾帼豪侠的鲜明形象。此
外,本出戏中的小旦李贞丽,也对李香君起到了一定的衬托作用。
B:在刻画李香君这一人物形象时,作者十分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手法。首先是李香君与
侯方域的对
比。侯方域和李香君在对杨文骢的态度上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衬托出李香君以
节操自重的人品和对爱
情的忠贞性格。其次是李香君与杨文骢的对比。一个饱读诗书的朝廷士
大夫,还不及一位
风尘女子,更对比和衬托出李香君的凛然正气和巾帼豪侠的鲜明形象。此外,
本出戏中的小旦李贞丽,也
对李香君起到了一定的衬托作用。
C:在刻画李香君这一人物形象时,作者十分成功地运用了对比
和衬托手法。首先是李香君与
侯方域的对比。侯方域和李香君在对阮大铖的态度上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也
更衬托出李香君以
节操自重的人品和不为利诱的刚烈性格。其次是李香君与杨文骢的对比。一个饱读诗书
的朝廷
士大夫,处处能够循循善诱,引导一位风尘女子,衬托和显示出李香君由青楼女子变为巾帼豪侠的鲜明形象。此外,本出戏中的小旦李贞丽,也对李香君起到了一定的衬托作用。
答案: A
4、简述散文《拣麦穗》的艺术手法。
A:作者首先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刻画小女孩的心理
,其次在艺术上以丑显美,将人物形象描
画为美丑联体的意象,通过形丑与神美的对立、反差,达到对人
性美讴歌的目的。全文
贯穿着略带感伤的情调,令人沉浸于作者营造的氛围。
B:作者首
先以新旧对比的方式刻画小女孩的心理,其次在艺术上以丑显美,将人物形象描
画为美丑联体的意象,通
过形丑与神美的对立、反差,达到对人性美讴歌的目的。全文
贯穿着略带喜悦的情调,令人沉浸于作者营
造的氛围。
C:作者首先以回忆过往的方式刻画小女孩的心理,其次在艺术上以丑显美,将人物形
象描
画为美丑联体的意象,通过形丑与神美的对立、反差,达到对人性美讴歌的目的。全文
贯穿
着略带痛苦的情调,令人沉浸于作者营造的氛围。
答案: A
五、作文
作文题目:
1)我的邻居;
2)彩虹总在风雨后。
要求:
1.不少于500字。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内容切题,思想健康。
4.条理清楚,文从字顺。
5.结构完整,格式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