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的发展
赞美教师的文章-新人工作总结
古体诗的发展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
→楚辞→
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
诗歌→陶诗
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1)《诗经》是产生在250
0
余年以前,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
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
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
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
期到春秋
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作者佚名,成书约在春秋时期。
传为尹吉甫采集
、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
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
按《风》、《雅》、
《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
又
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
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
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
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2)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
心诗体,是并且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
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
编辑成集。
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
王褒、刘向等
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
1
全书以
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
(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
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
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楚
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
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
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
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
揣测原貌。《楚辞》对整个中
国文化系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
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令后世因称此种文
体
为“楚辞体”、骚体。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
度存在其身影。(3)汉
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
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
文”;
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
渲染宫殿城市;二是
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
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赋是汉代最
流行的文体。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
因而盛极一时
,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4)乐
府初设于秦,为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
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
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
建乐府
,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
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
,后世就叫“乐府诗”,
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
2
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
歌行》(曹操)。一般来说,
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
“曲”“吟”等。(5)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
魏以后的
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
格区别,都是“歌
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
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
歌行”体。到
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
诗人另立新题
,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
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
》《哀江头》《兵车行》
《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
七言错杂运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