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1)
十八大日期-填报志愿模拟系统
浙江财经大学
大学语文
教
学
大
(第3版)
人文学院学院
人文素质教研室
2014年5月
纲
目 录
前
言……………………………………………………………………………………………(2)
第一章
先秦诗歌:《诗经》……………………………………………………………………(3)
第二章
汉代文学与《史记》节选……………………………………………………………(4)
第三章
唐代文学与《春江花月夜》…………………………………………………………(5)
第四章
宋代文学与苏轼的《定风波》………………………………………………………(6)
第五章
元明清戏剧与《西厢记》节选………………………………………………………(8)
第六章
明清小说与《水浒传·鲁智深大闹野猪林》…………………………………………(9)
第七章
现代文学与鲁迅的《伤逝》………………………………………………………(10)
第八章
当代诗歌与海子的《祖国》………………………………………………………(11)
第九章
西方文学与巴尔扎克的《刽子手》………………………………………………(12)
1
前 言
一、课程简介 <
br>大学语文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文化基础课程。本
门课程选取中西方有代
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讲授,并分析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和写作手法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一方面对中学的
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化和深入化,
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全面提高文学修养、思想认识水平、语言表
达能力
和应用写作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学生高
尚的思想
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本门课程为51学时,选取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进
行讲授,一方面对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提高大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
素养。
三、适用对象
除中文外各专业。
四、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
五、总课时及各章的分配
授课总课时数为45学时,各章的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章 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合计
教 学
内 容 授课学时
5
5
5
5
5
5
5
5
5
45
先秦诗歌:诗经
汉代文学与《史记节选》
唐代文学与《春江花月夜》
宋代文学与苏轼的《定风波》
元明清戏剧与《西厢记节选》
明清小说与《水浒传·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现代文学与鲁迅的《伤逝》
当代诗歌与海子的《祖国》
西方文学与巴尔扎克的《刽子手》
2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一)选用教材
何华珍
赵顺宏主编:《大学语文》,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
(二)主要参考书目
1.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
2.章培恒教授、骆玉明:《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第一章 先秦诗歌:诗经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
了解并学会欣赏先秦时期的优秀诗歌作品,尤其要求掌握《诗
经》的表现手法、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要
求学生能对作品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熟悉其
中的经典篇目。
学生自学要求:
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并背诵大量《诗经》中的优秀作品,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分析具
体篇目。
教学重点:
关于《诗经》的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的介绍;
教学难点:
1、风、雅、颂、赋、比、兴的介绍与把握;
2、《诗经》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诗经与远古文学
一、导言:原始歌谣与远古神话。
介绍原始歌谣与远古神话发生时代,先秦文学、文化的一般背景,中国文化的特质等。
二、
关于《诗经》的概述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
的诗歌作品,共有305篇。《诗经》的采集、编撰、流传等。
三、
《诗经》的内容与表现手法
。
《诗经》内容的原始划分;《诗经》内容的现代分类。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
第二节
《诗经
·
大雅
·
生民》赏析
一、《生民》的史诗品格。
适当辨析远古神话、传说、史诗的异同点。寻找作品的史诗特征。
二、《生民》赏析
梳理课文;分析作品结构;探讨艺术特色。
复习思考题:
1、请结合《诗经·大雅》中的另外几篇史诗作品,将周民族的发展历程整理出来。
2、请简介《诗经·大雅·生民》的艺术特色并概括其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第二章 汉代文学与《史记节选》
教学目的和要求: <
br>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汉代文学的基本概况,掌握司马迁《史记》的基本结构,
与班固《汉
书》之间的比较。要求学生能对选择的作品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
学生自学要求:
要求学
生课后阅读,更广泛的了解《史记》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目,能够运用课堂上
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篇目。
教学重点:
关于《史记·项羽本纪节选》的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的介绍;
教学难点:
1、《史记》史传传统的介绍与把握;
2、《史记·项羽本纪节选》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史记》与汉代文学
一、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基本概况
。
4
司马迁的家世、生平等;
《史记》的体例,《史记》的叙事艺术。
二、
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
体例、特点、成就的简略比较。
第二节 《史记
·
项羽本纪节选》赏析
一、字词句的疏通、情节、细节的把握
适当辨析远古神话、传说、史诗的异同点。寻找作品的史诗特征。
二、项羽性格心理的赏析
垓下之围前后项羽心理的变化,其性格的展示。
项羽失败教训的不同认识,项羽的认识,同时代人的认识,司马迁的认识,后人的认识。
三、分析作品结构;探讨艺术特色。
复习思考题:
1、指出
文中细节加工之处,说明这些细节加工的表现作用,思考人物传记写作中尊重史实
与艺术加工的关系。
2、通过《项羽本纪》文末“太史公”对项羽的评论,谈谈你对史记思想特点和作者治史态
度的
看法。
第三章 唐代文学与《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基本概况,掌握唐代文学的形成与
基本特征。
了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形成的时代特点,基本结构,审美特色;要求学生能对选择的作<
br>品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
学生自学要求:
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更广泛的了解初盛唐
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目,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知
识分析具体篇目。
教学重点:
关于《春江花月夜》的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的介绍;
5
教学难点:
1、《春江花月夜》歌行体的介绍与把握;
2、《春江花月夜》的主要艺术特点。
第一节
初唐诗坛与《春江花月夜》
一、初唐诗坛
梁陈诗风向初唐诗风的转变;
初唐诗坛的概况,初唐四杰,吴中四士。
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生平,春江花月夜解题。
第二节 《春江花月夜》赏析
一、字词句的疏通,意境的体会,情理的把握。
二、诗作赏析
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
之情
三、分析作品结构;探讨艺术特色。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月”是《春江花月夜》全诗的灵魂?
2有人认为《春江花月夜》的情感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3、《春江
花月夜》无论在艺术构思、意境创造以及抒发感情和景物描写上都表现出与前代
作品不同的面貌。谈谈对
本诗景、情、理结合的体会和认识。
第四章
宋代文学与苏轼的《定风波》
教学目的和要求:
6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代文学的基本概况,掌握宋词发展的基本线索
以及苏轼
对词的贡献。要求学生能对选择的作品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
学生自学要求: <
br>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更广泛的了解宋词相关的代表性篇目,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分
析具体篇目
。
教学重点:
关于《定风波》的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的介绍;
教学难点:
1、《定风波》与相关词史的介绍与把握;
2、《定风波》所体现出的苏轼的情怀。
第一节 宋词发展与苏轼的贡献
一、宋词发展的基本概况。
词的发源,早期的词。
词在北宋时期,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两个阶段,两条线路。
二、苏轼对词体艺术的贡献。
雄才大略、多才多艺的苏轼;
苏轼词风格的多样性;
对词体艺术的贡献。“自是一家”——提高词的文学地位,确定词为独立的文学样式。
第二节 《定风波》赏析
一、词作背景介绍
苏轼当时的境遇,是苏轼在贬谪黄州这个特定时期的自我画像。
二、探讨词作所表现出的人生情怀
词作由眼前事引发出的人生感慨,苏轼对待人生逆境的情怀。
三、分析作品结构;探讨艺术特色。
复习思考题:
1、说说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7
2、《临江仙》一词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征,表现了苏轼当时怎样的心情?
3、结合《定风波》一词,谈谈苏词言在此而意在彼、语意双关、即小见大的特点。
第五章 元明清戏剧与《西厢记节选》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代戏剧的基本概况,掌握元代戏剧的形成与基本特征。
了解王实甫《西厢
记》形成的时代特点,基本结构,审美特色;要求学生能对选择的作品进
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
学生自学要求:
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更广泛的了解元代戏剧的一些篇目,尤其是了解南戏的一
些基本情
况,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篇目。
教学重点:
关于《西厢记·草桥店梦》的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的介绍;
教学难点:
1、《西厢记·草桥店梦》元代杂剧的介绍与把握;
2、《西厢记·草桥店梦》的主要艺术特点。
第一节
元代杂剧与《西厢记》
一、元代文坛与元杂剧的兴盛
元代的文学背景
散曲的产生与主要作家
散曲与杂剧,元代南戏
二、王实甫的《西厢记》
传奇小说《莺莺传》到王实甫的《西厢记》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
西厢记·草桥店梦
》赏析
一、作品情节与文本分析。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在全剧中情节所处位置。
二、剧作赏析
8
1、曲调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揭示
2、梦境的心理分析
三、分析作品结构;探讨艺术特色。
复习思考题:
1、结合延伸阅读,比较唐传奇《莺莺传》与《西厢记》中莺莺形象的异同。
2试分析《草桥惊梦》中“梦”的艺术作用。
第六章
明清小说与《水浒传
·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清小说的基本概况,掌握明清小说的形成与基本特征。
了解施耐庵《水浒
传》形成的时代特点,基本结构,审美特色;要求学生能对选择的作品进
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
学生自学要求:
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更广泛的了解明清小说的一些篇目,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
知识分析
具体篇目。
教学重点:
关于《水浒传·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的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的介绍;
教学难点:
1、《水浒传·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明清小说的介绍与把握;
2、《水浒传·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的主要艺术特点。
第一节
明清小说与《
水浒传
》
一、我国通俗小说的发展
小说的历史
明清小说概况
1、背景
2、明清小说小说的分类
3、明清小说的特点第一,白话的语言;第二,顺时针的叙述; 第三,章回体结构。
关键词:市民社会、话本
9
二、施耐庵的生平 ,《水浒传》的作者与早期文本
第二节
《
水浒传·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赏析
一、作品情节与文本分析。
作品情节所处位置,鲁智深行侠仗义的主要事迹。
二、作品人物形象、细节等分析
1、鲁智深、林冲形象对比分析;
2、作品细节分析。
三、分析作品结构;探讨艺术特色。
复习思考题:
1、谈谈你对《水浒传》主题的理解。
2、结合以前学过的《水浒传》的章节,谈谈你的林冲性格的认识。
3、通过本课,分析一下鲁智深的形象塑造。
第七章
现代文学与鲁迅的《伤逝》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
文学的基本概况,掌握现代文学的形成与基本特征。
了解鲁迅《伤逝》形成的时代特点,基本结构,审美
特色;要求学生能对选择的作品进行正
确的分析和理解。
学生自学要求:
要求学生
课后阅读,更广泛的了解现代文学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目,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
知识分析具体篇目。
教学重点:
关于《伤逝》的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的介绍;
教学难点:
1、《伤逝》现代白话小说的介绍与把握;
2、《伤逝》的主要艺术特点。
10
第一节
现代小说与鲁迅的《伤逝》
一、现代小说的概念
现代文学的概念
现代小说发生的大背景。
二、鲁迅的《伤逝》
鲁迅的生平,爱情小说在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基本概况,《伤逝》在鲁迅创作中的位置。
第二节 《伤逝》赏析
一、作品背景。
二、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主题分析。
涓生、子君形象分析,作品细节分析。
三、分析作品结构;探讨艺术特色。
主题深刻;形式独特;描写细腻;感情强烈。
复习思考题:
1、作品中叭儿狗阿随、干辣椒、半株白菜等细节描写有何艺术效果?
2、参照现代有关爱情的小说,领会鲁迅爱情小说的深刻性和艺术上的独特之处。
3、分析《伤逝》中子君、涓生爱情悲剧的原因。
第八章
当代诗歌与海子的《祖国》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当
代诗歌的基本概况,掌握现当代诗歌的形成与基本特
征。了解海子《祖国》形成的时代特点,基本结构,
审美特色;要求学生能对选择的作品进
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
学生自学要求:
要求
学生课后阅读,更广泛的了解现代文学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目,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
知识分析具体篇目。
教学重点:
关于《祖国》的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的介绍;
11
教学难点:
1、《祖国》与现代诗的介绍与把握;
2、《祖国》的主要艺术特点。
第一节
当代诗歌与海子的《祖国》
一、现当代诗歌的发展线索
现当代诗歌的基本概况
朦胧诗的位置。
二、海子的《祖国》
海子的生平,海子创作的基本概况。
第二节 《祖国》赏析
一、《祖国》在海子诗歌创作中的位置
二、理解本诗一系列意象的内涵
(1) “以梦为马” (2) “远方” (3)
“物质”(4) “火”
(5)太阳
涓生、子君形象分析,作品细节分析。
三、诗歌层次分析,主题归纳
诗歌的四个层次;爱国主题。
复习思考题:
1、怎样理解诗中“以梦为马”一词的内涵?
2、谈谈《祖国(或以梦为马)》一诗中所体现的海子的生命悲剧意识。
3、海子《祖国(或以梦为马)》一诗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何种理解?
第九章 西方文学与巴尔扎克的《刽子手》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
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现代文学的基本概况,掌握西方现代文学的形成与基
本特征。了解巴尔扎克《
刽子手》形成的时代特点,基本结构,审美特色;要求学生能对选
12
择的作品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
学生自学要求:
要求
学生课后阅读,更广泛的了解西方现代文学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目,能够运用课堂上
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篇目
。
教学重点:
关于《刽子手》的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的介绍;
教学难点:
1、《刽子手》西方现代小说的介绍与把握;
2、《刽子手》的主要艺术特点。
第一节 西方现代小说与巴尔扎克的《刽子手》
一、西方现代小说的概念
1、外国文学一般划分为欧美文学与亚非文学两大部分。
2、欧洲文学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源头,《荷马史诗》为杰出的代表。
3、欧洲文学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大致发展过程。
巴尔扎克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大师
二、巴尔扎克的《刽子手》
巴尔扎克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思想观念,《人间喜剧》。
第二节
《刽子手》赏析
一、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和事件过程。
二、讨论作品对人物精神面貌的刻画
两类人物精神上的对抗。讨论作品中的精神较量。
三、分析作品结构;探讨艺术特色。
现实主义的环境描写、细节描写。
复习思考题:
1、结合作品分析巴尔扎克小说现实主义特点。
2、结合作品细节描写,分析莱加奈斯侯爵一家在灾难降临时的精神面貌。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