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
女排精神-两学一做党课
一、选择题
1、以语录体形式记述的先秦诸子著作是( B )。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荀
子》
2、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B )
A、《楚辞》 B、《诗经》
C、《古诗源》 D、《古诗十九首》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出自(B )
A、《论语》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4、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B)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左丘明
5、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 B )
A、
墨子 B、 孟子 C、 庄子 D、 荀子
6、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 C)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7、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D
)
A、班固 B、茅盾 C、巴金 D、鲁迅
8、《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 )
A、国风 B、大雅 C、颂
D、小雅
9、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D)
A、清新淡雅 B、豪放飘逸 C、深婉华美
D、沉郁顿挫
10、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 ( C )
A、柳永
B、李清照 C、苏轼 D、辛弃疾
11、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著名主张的作家是(B)
A、杜甫
B、白居易 C、辛弃疾 D、韩愈
1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 C)
A、《左传》 B、《战国策》 C、《史记》 D、《春秋》
13、 在《前赤壁赋》中,
苏子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
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里
是想表达(D)
A、 自然界的广博 B、 造物者的万能
C、
消极无为的心态 D、 积极旷达的心境
14、宋代开豪放词风的词人是( C )
A、 柳永 B、 李清照 C、 苏轼 D、 辛弃疾
15、先秦诸子中,文章写得汪洋恣肆,并多采用寓言形式来说理的是(B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16、《诗经》中用于宗庙祭祀的诗称为(
D )
A、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17、下列“居士”中的女作家是( C )
A.六一居士 B.东坡居士
C.易安居士 D.香山居士
18、下列人物都属于“唐宋八大家”,其中不属于宋代的是( C
)。
A.欧阳修 B.王安石 C. 柳宗元 D.曾巩
19、下列思想家同属儒家学派的是(A )
A、孔子和荀子 B、孟子和庄子
C、墨子和老子 D、
李斯和庄子
20、下列孔子的语录,内容没有涉及到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有( D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B、君子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 C )来划分的。
A、不同的地域
B、不同的时期 C、音乐的性质 D、篇幅的
长短
22、《诗经》所收之诗,大致产生于( B )。
A、西周初年至战国
B、西周初年至春秋中
叶
C、 春秋至战国 D、
整个周代
23、《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主要正面人物是(C)
A、张巡,张籍,雷万春 B、李翰,张巡,许远
C、张巡,许远,南霁云
D、许远,雷万春,南霁云
24、易安居士是作家(D)的号。
A、李煜 B、李景
C、辛弃疾 D、李清照
25、苏轼《水调歌头》小序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这里的子由是苏轼的(D)
A、父亲 B、哥哥
C、儿子 D、弟弟
26、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A )
A、王维 B、孟浩然 C、李白 D、杜甫
27、唐代诗人中有“诗仙、诗圣、诗佛、诗雄”美称的诗人依次是(D)
A、王维 岑参
李白 杜甫 B、岑参 王维 杜甫 李白
C、杜甫 李白 岑参 王维 D、李白
杜甫 王维 岑参
28、《雨巷》这首诗创造了一个“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其作者是(C)
A、 鲁迅 B、 郭沫若 C、 戴望舒 D、 老舍
29、苏轼《前赤壁赋》中所说之理是( C )家之理。
A、儒 B、佛 C、道 D、法
30、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 ( B)
A.《谏逐客书》
B.《李将军列传》
C.《段太蔚逸事状》 D.《张中丞传后叙》
3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大肆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
( C )
A、批评秦王劳民伤财,声色误国
B、渲染秦国强大富足,无所不有
C、投其所好,以便说服秦王收回逐客令
D、阐发重物轻人不可能统一天下的道理
32、《长恨歌》的诗歌体裁属( C )
A、七言律诗B、七言近体C、七言歌行D、七言绝句
33、李、杨爱情悲剧的时代背景是(
B )
A、贞观之治B、安史之乱C、宦官当权D、玄武门之变
34、下列词人中,其作品以风格豪放著称的是( B )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李煜
3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下片开头的语句是(B )
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6、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
A、
从中国人名的认识到再也不能错过历史机遇之日起,就开始了新的长征。
B
、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不可 。
C
、不远处有片森林,这是我练习打太极拳的地方。
D、在退休者中,有许多继续为四化建设贡献余热的专家学者。
3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听了他幽默的故事,我们都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B、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C、广汉“三星堆”可以堪称成都平原上的金字塔,令世人瞩目。
D、我们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38、“诗可以兴”的意思是( C )
A、诗可以使人读了之后心情愉悦
B、诗可以表达诗人兴奋的心情
C、诗具有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
D、诗歌应当用“兴”的方法来表达思想感情
39、“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其意思是说(B )
A、不学诗,就不能出口成章,打动人心
B、不把诗学好,就无法与人沟通、交流
C、不学诗,就不知道说什么话最中听
D、不学诗,说话就会颠三倒四
41、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
A.《史记》
B.《汉书》C.《后汉书》 D.《三国志》
30、《张中丞传后叙》中南霁云的性格特征是(D)
A.宽厚谦和,为国让贤
B.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C.骁勇善战,忠实诚信 D.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42、《张中丞传后叙》中,在驳斥谬论时运用的驳论方法是( A )
A.先驳论点后驳论据 B.先驳论点后驳论证
C.先驳论据后驳论证
D.先驳论据后驳论点
43、下列是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是(C )
A.《史记》
B.《左氏春秋》
C.《资治通鉴》 D.《三国志》
44、《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 B )
A.时间的推移
B.感情的变化C.事理的逻辑 D.想象的展开
46.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大诗人是( C)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47.《长恨歌》的主旨是( C)
A.对李、杨早先的耽乐误国,有所讽刺 B.对李、杨感情的惋惜
C.对李、杨悲剧的同情和对两人真心相爱的歌颂D.借古喻己
48.《长恨歌》一诗的诗体是( B )
A.格律诗 B.叙事诗
C.抒情诗 D.乐府诗
二、多项选择题
1.《诗经·蒹葭》的艺术特点有(ACDE)
A.意境朦胧、含蕴不尽 B.重章叠句
C.委婉曲折 D.对比
E.象征
2.《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争议,主要说法有(BCD )
A.象征说
B.讽喻说 C.爱情说 D.双重主题说 E.叙事说
3.白居易的《长恨歌》属于(ABCDE)
A.七言诗 B.爱情诗
C.叙事诗 D.古体诗 E.歌行体诗
4.对《再别康桥》的赏析,恰当的是(ABCE)
A.这首诗像——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境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
回环往复,
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
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
诗句基本上由三个节奏构成。
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丁新
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唯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
上妨碍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E.整首诗具有意象美、建筑美、音乐美
5.《再别康桥》所体现的诗人的诗歌艺术特色有(
ABCD )
A.音乐美 B.抒情手法多样 C.建筑美 D.意象美
E.对称美
三、填空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2.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3.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
成雪。
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8.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9.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
仙。
10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1.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2.粗缯zēng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1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四.翻译:
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译:客人中有个吹洞箫的,便按照歌曲的
声调节拍应和起来。萧声呜呜的,
好像在哀怨,又像在眷恋,好像在哭泣,又像在申诉,余音悠长委婉,
就像一根
细丝一样将断未绝。这萧声使潜藏在深涧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听
了落泪。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
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哀叹我辈的生命瞬息即逝,羡慕长江流水奔腾不息,我只想着挽着飞升
的仙人在宇宙中遨游,环绕着明月直到永远。但是知道这是不可能如愿以偿的幻
想,所以只好借
秋风里箫声来表达此时心中的忧伤。 ”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
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况且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如果不是属于我所有的,即使
一丝一毫也
不能取用,只有那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便成了悦耳的声音,眼睛
看到
了便成了悦目的颜色,拿它无人禁止,享用它也用不完的。这就是大自然的
无穷无尽的宝藏啊,这就是我
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美景和快乐。”
4.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
以资敌国,损民
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译:物品不出产在秦
国,可宝贵的很多;贤士不出生在秦国,愿效忠的很多。
现在却驱逐客卿去帮助敌国,减少人民去增加仇
敌力量。内部把自己搞空,外部
又同诸侯国结下怨恨。要想求得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的。
5.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
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从庶,故能明其德。
译:我听说土地辽阔粮食就多,国家广大人民就多,军队强盛
士兵就勇敢。
因此泰山不拒绝一块块的土壤,所以成就了它的大;河海不挑拣一条条的细流,
所
以成就了它的深;君王不拒绝众多的百姓,所以能使他的功德昭著。
6.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
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
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
雄泪?
译: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回到家乡没
有?如果只
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
如水流去,我为这风雨飘摇中的祖国
而忧愁,连树木都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
老?请谁唤来女子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译:明月何时出现?(我)举起酒杯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夜
是什么
好日子?我本想乘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只恐怕那月中的宫殿高高在上,(让人)
经受不住
那分外的严寒。 月下翩翩起舞,我的影子也随着人在舞动,还不如在
(热闹的)人世间
五、简析题
(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
br>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感也。养生丧死无
憾,王道之始也。
问:(1)这段话的中心观点是哪几句?
(2)“王道之始”的“始”字说明什么?
(3)这段论述在逻辑推理方面有何特点?
(4)这段论述中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1)中心论点是:“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王道之始
”的“始”字,说明这段话所提出的种种措施,还只是实行王
道的初步措施,不过是“开始”而已。 <
br>(3)这段论述在逻辑上是“民养生丧死无憾”的结论,第三句以“养生丧死无
憾”为小前提,得
出结论“王道之始”,实为演绎推理,省去了一个大前提,“王
道要求两条:养民,教民。”演绎论证在
这里起了验证、辅助的作用,从总体上
来说,属于归纳论证。
(4)这里主要运用的是排比修辞手法。
(二)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
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
“云
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
佩刀断一
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
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
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
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
犹指以相语。
问:(1)这里表现出南霁云怎样的性格特征?
(2)除慷慨陈词外,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请概要说明。
(3)除正面刻画南霁云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这具体体现在哪几个地
方?
答:(1)南霁云的性格特征: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2)除慷慨陈词外,作者主要采取了
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主要
细节有二:一是抽刀断指,二是射矢明志。
(3)
除正面描写外,作者还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这具体体
现在三个地方:一是用节度使
贺兰进明的嫉贤害能、狭隘自私来对比衬托;二是
南霁云抽刀断指后“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来烘
染;三是用汴、徐二府的
人长期流传南霁云的英雄事迹来渲染。
(三)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
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问:(1)这里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个比喻有什么特点?
(3)这段箫声的描写中灌注着怎样的情感基调?与下文有何联系?
答:(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夸张。
(2)以“细丝”喻“余音”,是打通视觉与听觉的“通感比喻”,化抽象为具体。
(3)情
感基调:悲。与下丈关系:因悲而探究原因,引发下文关于人生短暂、生
命无常的哀叹。
(四
),阅读《雨巷》回答:(1)“雨巷”有什么象征内涵?(2)“丁香姑娘”有什
么象征内涵?
(3)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本诗的语言的音乐性体现
在哪些方面?
答:(1)“雨巷”是人生漫漫长路、狭窄天地的象征。
(2)“丁香姑娘”是诗人的梦中情
人和情感寄托的偶像,是可遇而不可求、可望
而不可即的一切更好的化身。从日常生活层面看,“她”是
“恋人”;从现实斗
争层面看,
“她”可以理解为“革命”;从形而上的哲学层面看,“她”还可
以被解读为“关”与“理
想”的象征。
(3)本诗可以表现为诗人对梦中情人的追求,也可以表现为诗人对革命的追求,
还可以表现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4)本诗语言的音乐性体现在章节的排列方式基本整齐,节奏相
似,韵脚一致,
标点的运用也相似,整齐而和谐。
阅读分析香市第七段
①概括这段描写的大意。
答:描述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
②全段五个层次,哪两个层次是概写?中间三个层次的着眼点各是什么?
答:首、尾两个层次
是概写。中间三个层次的着眼点分别是气氛的阴惨、声音的
单调、戏台的坍塌。
③这里写“天气”和“乌龙潭”的作用是什么?
答:是对香市冷落、衰败的反衬,是对社会面目今不如昔的无限慨叹。
④作者为什么要写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
答:是为了与往昔香市的热闹情景构成对比,突出主题思想。
⑤文中的“市面”为何打上引号?
答:“市面”二字打上引号,意味着重兴香市十分冷落,“市面”已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