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C卷
中国母亲节的由来-离骚全文
上海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C卷
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 , 已无人知
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
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这里用来形容
政治清明,平均如一)
B . 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
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
静脉。(这里指树根)
C .
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无益的耗费劳力)
D
. 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
2. (2分)
(2016·德阳模拟)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终于不耐烦了,问道:“你究竟要这一套呢,还是那一套?”
B .
诗画无不注重绘声绘色,讲究笔力,风神,意境等…
C .
北宋苏轼在“物类相感志”里说:“豆油煎豆腐,有味”
D .
从鲁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大智大勇?什么样人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
3. (2分)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游记》中孙悟空手持金箍棒,神通广
大,能七十二变;他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他勇敢机
智,百折不挠,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深
受读者的喜爱。
B . 《水浒传》中林冲的性格柔弱中隐藏着刚强,他从妻子烧香受辱开始,误入白
虎堂,发配沧州道,大闹野
猪林,风雪山神庙,夜走蜈蚣岭,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C . 鲁
迅在《朝花夕拾》里回忆了众多的人物,如善良热忱的阿长、正直严谨的藤野、被庸医治死的父亲、正
直
的知识分子范爱农……这些形象都倾注了作者丰富真挚的感情。
D .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的
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
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
活环境,经历了种种冒险生活。
第 1 页 共 10 页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4. (4分) 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
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
(2)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
(3) 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4) ________,意与日去,________,多不接世,________,将复何及!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8分)
5. (8分) (2014·苏州)
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当你打开一本本不同的书藉,就如同
进入一座座不同的城堡,远离世间的宣哗与躁动。千年的先贤圣人、今世
的凡夫俗子都可能与你不期而遇
,你可以与之娓娓而谈,也可以与之唇枪舌箭。书中的人物任你调遣,书中的声音
任你顷听,书中的思想
任你评判。
错别字
改 正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四、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6. (5分) (2017七上·福建月考)
下面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通过这次平安校园教育活动,使我学到了许多安全知识。
7.
(5分) 根据下面材料,写一段介绍“瓷器”的说明性文字。
要求:⑴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⑵不超过100字。
①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创造
,其发明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
与中国(China)同为
一词。
②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③瓷器以高岭土、长石和石英等为原料,经混合、成形、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
④瓷器坯体洁白、细密,较薄者呈半透明状,音响清彻。
第 2 页 共 10
页
⑤瓷器以青瓷、白瓷和彩瓷为主要品种。
⑥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瓷窑有越窑、邢窑、汝窑、景德镇窑等十一处。
⑦瓷器的制作过程一般有取土、做坯、画坯、上釉、炉烧等十四道工序。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8分)
8. (38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八月秋高风,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br>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给带横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怒号
________
高者挂罥
________
唇焦口燥
________
沾湿
________
沉塘坳
________
大庇天下
(2)
本诗作者________,被世人尊称为“________”,他的代表作中著名“________”、“
________”写于
安世之乱期间。
(3)
全诗先叙事,后________,既写诗人贫穷的窘状,也表达诗人________的博大胸怀。
(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 )
A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第 3 页 共 10 页
(6) 通读诗歌,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各节内容。
(7)
哪些动词渲染了风的威力?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8)
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 . 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和战绩,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 . 当秋雨来临,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寒士俱欢
颜”上。
D .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角体现“歌”的特点。
(9) 你能说出杜甫其他有关爱国的诗句吗?
(10)
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一句的?
(11) 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抒发殷切期盼的句子是:________。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
9. (22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王文正①太尉局量②宽厚,未尝见其怒。饮食有不精洁者,但不食而已。家
人欲试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
唯啖⑤饭而已。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其饭
,公视之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
其子弟诉于公曰:“庖肉为饔人④所私,食肉不饱,乞治之。
”公曰:“汝辈人料肉⑤几何?”曰:“一斤,今但
得半斤食,其半为饔人所廋⑥。”公曰:“尽一斤可
得饱乎?”曰:“尽一斤固当饱。”曰:“此后人料一斤半可
也。”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尝宅
门坏,主者彻⑦屋新之,暂于廊庑下启一门以出入。公至侧门,门低,据鞍俯伏而过,都不问。门毕复行
正门亦不问。有控马卒,岁满辞公,公问:“汝控马几时?”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复
呼回,曰:“汝乃某人乎?”于是厚赠之。乃是逐日控马,但见背,未尝视其面;因去见其背,方省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王文正:王旦。宋真宗时,曾任宰相。②局量:器量、
度量。③啖:吃。④饔(yōnɡ)人:厨人。⑤
第 4 页 共 10 页
料肉:定量供应的肉料。⑥廋(sōu):隐藏。⑦彻:通“撤”。
(1)
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
①但不食而已( )
②一日又墨其饭( ) ③岁满辞公
( )
(2)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门 毕 复 行 正 门 亦 不 问。
(3)
下列语句中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以少埃墨投羹中——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 .
其子弟诉于公曰——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C .
其半为饔人所廋——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D .
主者彻屋新之——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②因去见其背,方省也。
(5)
文中的王太尉具有 的品性。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
10. (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
5 页 共 10 页
①鲁迅先生是我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
②我喜
欢看鲁迅先生的照片,我以为他长得真好看。老先生的相貌就是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
无
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他拍照片似乎不做<
br>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似乎在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③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
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
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
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吗?
④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
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张
群那样的长胡子,
或者像昊稚辉、沈君儒那样的光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有旧族遗老的气息,不像他。他长
得非常的
“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是你比比当年顶摩登的人
物胡适之、徐志摩、邵洵美,新潮倒是新潮,毕竟有些“海龟”的派头,也不像他。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
非洋派,他长得正好像他自己。
⑤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为人。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⑥以我私人
的心得,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我从少年时代阅读鲁迅,就不断发笑,成年后,我知
道这发
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
来读去,读去读来,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呆脑”,其实很“刁”,鲁迅真正
的
可爱处,是他的“跌宕自喜”。“跌宕自喜”是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
能粗暴而庸
俗地翻译成“好玩”。然而“跌宕自喜”也罢,“好玩”也罢,都属于点到为止的说法。领会
者自去领会,不领会,
或不愿领会的,便说了也白说。
⑦依我之见,历来颇受推崇的那些批判
性极强的“革命”文章,多数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以中国的说
法,叫做“游戏文章”,以后现代
的说法,就叫做“写作的愉悦”——所谓“游戏”,所谓“愉悦”,直白的说法,
可不就是“好玩”?文
章的张力,是人格的张力;写作的维度,是人格的维度——激愤,同时放松;深刻,然而精
通游戏;挑衅
,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鲁迅作文,就是这样的在玩自己人格的张力与维度。他的
语气
和风姿,哪里只是峻急锋利这一路?他会忽而淳厚沉郁,如他的回忆文字;忽而辛辣顽皮,如中年以后的杂文;<
br>忽而平实郑重,如涉学问或翻译;忽而苍老精辟,如《故事新编》;忽而温润出神,如《朝花夕拾》。而有
一种异常
绝望虚空的况味,几乎隐在他各时期的文字中,尤其是他的序、跋、题记、后记,以上那些反差
极大的品质,会出
人意料地糅杂在一起,难分难解。
⑧总之,我对鲁迅先生的个人评价,一则曰:好看,一则曰:好玩。
(1)
结合你对鲁迅生平及性格的了解,说说第②段中划线的“不买账”是什么意思?
第 6
页 共 10 页
(2)
作者说鲁迅先生“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3) 文章第⑤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
文章第⑥段中的“刁”,属于贬义词褒用,根据你的理解,请用一个贴切的双音节褒义词来替换它。
(5) 作者认为鲁迅的文章非常“好玩”,其实只是一种“点到为止的说法”。如果深入剖析的话,鲁
迅文章
的这种“好玩”,总是在对立中达成统一。请引用原文回答,这种对立统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 (20分) (2017八下·宁城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窥探”海底 <
br>①2005年1月8日,美国海军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严重事故:“旧金山号”核潜艇在关岛附近海面触
礁,潜
艇遭受重创。调查结果让人惊讶不已,潜艇上使用的竟然还是1989年的海洋地图!
②无论是对于军事,还是对于海底资源开发而言,掌握海底地形都显得及为重要。但是如何才能“窥探”并准确绘制出海底地形图呢?
③科学家研究发现 , 如果在海洋中从船底定时向海底发射声波,当它
碰到海底时,就会反射回来被船上的仪
器检测到,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海底的深度,连续的航行和连续的测
量就可以慢慢绘制成海底地形图了。海底由许多
海沟和山脉组成,结构是非常复杂的,通过声波绘制的地
图看起来十分精细,但实际上图中还有很多推断内容。
④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钻探始终都是最直接的
勘察手段。这种最直观的方法不仅可以探察到海水的深度,还
可以取出海底的岩心,作进一步的地质研究
,达到“见一斑而窥全豹”的效果。例如1961年,美国派出“卡斯1
号”钻探船,在东太平样开始了
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深海钻探,之后的几年里,国际上纷纷开展类似活动。1968
年8月开始,多个
国家共同参与实施深海钻探计划,截至1983年11月,“格罗玛·挑战者号”钻探船在太平洋、
大西
洋和印度洋624个站位上钻井1092口,取得岩心累计长达97000米,不仅取得了丰富的海底地形资料,
还验
证了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成为海洋地质科学史上的一大功臣。
⑤除此之外,还
可以借助深潜器,勘测地形,进行探测绘图。深潜器是一种具有水下观察和作业能力的活动深
潜水装置,
通常由母船沉放到海底进行观测和取样。中国自主研发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不仅可以对海底小范
围
地形、地貌进行测量,还可以获取岩石样品,通过水下摄像、照相等方法进行直接观测海底沉积物及其动态。 <
br>⑥海洋,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为了能更好地开发海底资源,减少海洋灾难,准确勘测地形、修正和完善海底
地
形图仍然有大量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
(选自《少年科学》2014年第7期)
第 7 页 共 10 页
(1)
文章从“旧金山号”核潜艇在关岛附近海面触礁,潜艇遭受重创谈起,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
这篇说明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简要说明。
(3)
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文章第③段和第⑤段划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9七下·建平期末) 回首岁月,品味生活
,童年的快乐多了一份回忆,生活的体验多了一份
乐趣,妈妈的唠叨多了一份疼爱,老师的批评多了一份
关爱……这一切都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
请以“
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②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和校名;③卷面整洁,
字迹工整、美观。达到此项要求可奖1—3分。
第 8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4、答案:略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8分)
5、答案:略
四、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6、答案:略
7、答案:略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8分)
8、答案:略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
9、答案:略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
10、答案:略
11、答案:略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答案:略
第 9 页 共 10 页
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