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

绝世美人儿
701次浏览
2020年08月15日 07: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暨南大学考研网-农村入党申请书范文



中国文学史
一、选择题
1、《在狱咏蝉》的作者是骆宾王。
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对李白诗歌的评价。
3、提出“以适用为本”文学主张的古代文学家是王安石。
4、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人物有岑参、高适。
5、南宋诗人代表人物有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6、《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作者是晏殊。
7、“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出自李清照《声声慢》。
8、陆游
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岳飞的《满江红》。
10、“将军文人”指的是辛弃疾。
二、填空题
1、 上官仪生活的时代是初唐;陈子昂生活的时代是初唐;
李贺生活的时代是唐代。
2、《莺莺传》的作者是唐代元稹,它是一部唐传奇。
3、白居易讽喻诗代表作是《新乐府》五十首。
4、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出自范仲淹的《苏幕遮》。
7、“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柳永的《望海潮》。
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儒、释、道对李杜有着深刻的影响。
10、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出自苏轼的《江城子》。
11、“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出自张先的《天仙子》。
12、“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出自欧阳修的《踏莎行》。
13、“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出自晏几道的《鹧鸪天》。
1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出自秦观的《鹊桥仙》。
15、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名词解释
1、易安体:指李清照词作风格,她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另 一方面又有
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于宋词各大家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富有真情实感,语< br>言清新自然,号为“易安体”。被誉为”“婉约正宗”。其特点有:一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
言和 明白晓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二是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剧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
具有凄婉悲怆的格 调;三是倜傥有丈夫气。

2、上官体:唐初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其特色为“绮错婉媚” 。题材以奉和、应制、咏
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时人纷纷仿效,形 成了着力刻
画美丽的物象,讲究对仗,用典整丽,音律和谐优美,体制精巧玲珑,他为诗歌的趋于格律< br>化提供了新的范式。上官体在唐诗发展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稼 轩体”是辛弃疾词的称谓。稼轩词具有形式解放、内容广
泛、品格多样化的特点,所写题材和艺术风格丰 富多彩,为两宋词人所无法比拟。辛词既以
豪放气质开拓了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词的含蓄蕴藉之长,这 种相反相成的现象,是其最值
得注意的特色。

4、初唐体:初唐诗坛继承汉魏六朝 乐府诗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歌行体诗歌。句式自由,以
七字为主,间以三、五、九言,骈散兼行,音韵格 律也较自由,篇幅较长,往往融叙事、写
景、议论、抒情于一炉。代表作如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等。

5、新乐府运动:中唐以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以白居易、元稹等为 代表的一批诗人,有
感于藩镇割据、政治腐败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要求改革政治,用诗歌宣传自己的 主张。
大量创作“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诗,以反映民生疾苦,讽谕时事,于是新乐府运动应运而
生。这一运动发展了我国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6、古文运动 :中唐时期由韩愈领导、得到柳宗元大力支持、有“韩门弟子”参加的,以“文
以载道”相号召,以古文 反对骈文的一场运动。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
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它带来了 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
个高峰。古文运动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 局面,在散文的思想与艺术发展上也都
取得了重大成就。

7、江西诗派:北宋末年 重要的诗歌流派。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
陈师道等25人为宗派人物,另有曾畿 、陈与义等代表诗人,诗派成员大多或多或少的受到
黄庭坚的影响,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都比较接近 ,因成员多为江西人,故得名。崇尚生
新瘦硬,论诗多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要求字字有 来历,每袭用前人诗意而
略改其词,以为工巧,造成形式技巧上的模仿。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方 回据此提出
“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三宗”——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8、“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

< br>
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

9、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 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
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 其事的
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
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0、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河南福昌人。因擅长写鬼魂,被世人称为“诗鬼”。 李贺
是 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
生不逢时和内心 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
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 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
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 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

11、周邦彦: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 士。婉约词之集大成者,继承前人,
吸收提炼,发扬光大,为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周邦彦创出整饬 字句的格律派之风,使
婉约词在艺术上走向高峰。

1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
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 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
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简答题
1、陈子昂诗歌的主要特征。
“兴”,兴发,“寄”,寄托。“兴寄” 就是以比兴的手法寄托诗人的情思(主要是政治怀抱),
就是既有感而作,又有所寄托。“风骨”就是要 求诗歌的思想内容充实雅正,感情激烈昂扬;
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反对齐梁诗 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
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 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
的方向

2、李商隐诗歌的特征。
①构思缜密 ,情致深蕴。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语,诗中大量运用比兴,
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种缠绵 顿挫,缜密深曲的特色。精确的对偶,工丽深细的语言,和美婉
转的音律,外形特别美丽,意义往往隐晦 。
②长于用典,精工贴切,含而不露,可以使人产生更多的联想,典故的灵活运用比直抒
胸臆有更好的效果,诗人通过典故可以表达更多的思想内容,这是直抒胸臆不能所做到的。
③锤炼字句,工于造语。李商隐的诗语言凝练而丰富,不但注重锤炼实词,选择虚词,
运用叠字,同时注 重对成语典故、民谚方言的敷色加工,使诗歌语言造境新颖,蕴涵丰富。



3、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杜甫的诗歌以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广泛地反映了那一时代历 史的真实,因此历来
有“诗史”之称。
一、杜甫的诗歌把个人的遭际与国家命运、民生疾苦 结合起来,抒发了悯时伤乱、忧国忧民
的思想情感和爱国精神。如《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二、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政策,及其 骄奢淫逸、专横
暴虐的行为,还反映了战争、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种种灾难和痛苦,表现了深刻的现 实
批判精神。如《丽人行》、《兵车行》等。
三、杜甫的诗歌还有登临抒怀、写景咏物、思 亲怀友、咏史、题画的内容。如《登岳阳楼》、
《秋兴》、《月夜》等。

4、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首先,在观念上,破除了诗尊词卑、诗庄词媚的传统见解 ,把词与诗相提并论,认为二
者是具有同等功用的文体,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和艺术价值。 其次, 在内容上,进一
步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藩篱”,以诗为词,凡是诗能表现的内容,他几乎都 用
词表现了出来,扩大了词的创作视野,开拓了词的意境。 再次,在风格上,于柔媚婉约之
外 ,另创恢宏雄迈的豪放词风,这在两宋词史上是一次重大转变,为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
国词派开了先路 。最后,在形式上,无论是词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还是语言、言律各个
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增 强了词这一新诗体的表现功能,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新风貌。
他的这些贡献对词这一文学样式旧有模式 的突破与创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广泛而深刻
的影响了后世词坛,在词坛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5、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 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
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 赋化,气势稍壮;王、杨
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四 杰正是初唐
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这种自觉变革文风的精神,使他们的诗歌富于一种积极的进取< br>精神,正式揭开了唐代诗歌的序幕。

6、易安体的主要特点。
其特点有: 一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晓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二是融入家国兴亡的深
悲剧痛,同时又不失婉约 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三是倜傥有丈夫气。

7、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歌具有豪放飘逸的风格。主要特点有:(1)强烈的主观色彩;(2)以大气贯注,
有鲜明的 个性;(3)奇特的想象和喷发式的情感表达方式;(4)壮美和优美的意象;(5)
清新明快的语言风 格。

8、柳永词的主要特点。



(一)在审美上,柳永婉约词具有婉约美;(二)题材上,柳永婉约词在题材上有所开阔(三)
体裁上,柳永婉约词在体式上特点是常用慢词;(四)艺术手法上,柳永婉约词采用铺叙和
白描手法的 创造性运用;(五)语言上,其婉约词语言俚俗浅近,通俗明白。
一是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 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使铺叙手法进入
词中;二是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 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三是采用了
许多新曲调,使词与当时的流行音乐结合得更紧密。

五、论述题
1、试举例说明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第一,一批庶族寒士 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使文学风貌发生
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以诗赋取 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
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 ,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
学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 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
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 融合,对外来文化
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浓厚的文化 艺术
氛围,大大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学修养。

2、举例说明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形象的描述了诗人奇异 的梦境,抒发了诗人对名山,仙境的
热情向往。而在最后则一吐胸中郁闷,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及对 生活现实的不满。全诗
描写内容丰富,梦中情景曲折多变,惊心动魄,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像与夸张,尽 情抒发自
己浪漫主义的情怀,格调高昂,潇洒出尘。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
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
李白的诗歌想象奇诡 :李白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的诗人,他善于运用幻想和想象的方
式,夸张的手段,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意 境和艺术形象,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表现在诗
作中的是他用梦幻的形式对超现实的幻想境界的追求 和描摹。全诗可分为入梦、梦游、惊梦
三部分。诗人“一夜飞渡镜湖月”,进入全诗的梦游部分。 “霓 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
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是诗人梦游畅想的最高境 界,也是全
诗最为饱满、明朗的艺术画面。虚拟仙界的俊逸飘忽,实是表明诗人的超凡脱俗。正当诗人< br>沉浸在仙气缭绕、变幻莫测的画面中神志俱忘时,“忽魂悸以魄动”,诗人心悸梦醒,惊坐
长叹。 诗的境界陡然剧变,诗的情绪急转直下。充分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环境的尖锐
矛盾。由此全诗进入 第三部分。诗人梦醒低徊失望之余吟道:“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
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 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篇 感情的凝聚点,在诗的结构上是“卒章显其
志”,所显的是诗人嶙峋直立的傲志,不取悦于世而又不苟合 于世的一腔怨愤。李白从现实
去入梦,去畅游,大梦一醒,又回到惨淡的现实之中。梦中他把自己理想中 的世界描绘的目
眩神迷、奇幻莫测,诗人把神话传说中的事和对大自然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描绘出自 己
理想中的美景胜色,丰富奇特的幻想使得积极浪漫主义思想得以充分发挥。
极度的夸张、贴 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丰富的想象和大
胆、奇特的夸张,创造了新奇的艺 术境界,寄托了诗人奔放的热情和对自由、光明的追求。
这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又一特色。李诗中常将 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



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 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
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诗中李白大胆地借用奇特 的夸张、缤纷的想象手法描述幻想中的仙镜:
青冥浩杳的苍天广无边际、日月光辉同时照耀着神仙住处金 银台。在“日月照耀”的光明背
景下,众多仙人降临。他们有神虎鼓瑟,有鸾鸟驾车鱼贯而下,列队而来 。众神仙都是平等
相处,就连凶猛的老虎也都驯服地为众神弹琴鼓瑟,真是一派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融乐世 界,
这种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所向往的。

3、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
( 1)抒写理想壮志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 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
在这样的家庭文化传统对杜甫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早 时,杜甫生
活在盛唐时期,那时候的杜甫一心追求仕途,有着伟大的理想壮志。
(2)批判朝政和统治阶层
《兵车行》的创作标志着杜甫诗歌的转变。由此形成并基本上贯 穿了杜甫此后一生诗歌创作
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主要特征,即写实精神。在忠诚于君主的前提下,对统治集 团中的腐朽现
象给予严厉的批判,还有他对于战乱以及朝廷腐败带给下层人民百姓的痛苦。
(3)表现战乱
“三吏三别”也是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 身世飘荡的孤独。
这些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
(4) 感叹身世遭遇
杜甫一生仕途不顺,生活在社会的低层,饱受贫困和流离之苦,这些在他的诗 中都有体现,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自然山水和生活情趣
杜甫对着祖国的山河有着莫大的热爱,他的诗歌有很大一部分都歌颂了祖国山河的美丽。
杜甫 赞颂祖国不同于其他诗人,在赞颂祖国美丽中,结合社会现实,抒发对祖国命运的悲切
之情。在《登高》 一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壮景色,引诉了诗人
万里离乡,多年漂泊,暮年多病 ,国事不宁,归乡无望的忧伤。另外《秋兴》八首从孤城日
暮的情景联想到长安昔日的繁华,那低沉的音 调深表诗人的爱国之情。

4、陆游诗歌的主要内容。
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 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
分为四个方面:
①坚持抗金,讨 伐投降派。陆游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
的抗金的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 许。
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
也 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
凉悲怆,既是诗 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 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
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 闲情逸趣。
④爱情诗。陆游年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的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是古代爱情

< br>
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5、李清照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是倾掳 真挚情。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
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 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
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 ,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
其后期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等篇 ,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
心,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 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
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是熔 炼家常语。《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
创造了以自然率真 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
三是善用白描法。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 创造动人的意
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
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四是讲求韵律美。李清照论词 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
了自己的理论。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 决定的。漱玉词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
注重声韵美。李清照善以寻常语度人音律,平淡人调殊难 ,奇妙而谐律,更是出神人化。
6、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
①构思缜密,情致深蕴。较 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语,诗中大量运用比兴,
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种缠绵顿挫,缜密深曲 的特色。精确的对偶,工丽深细的语言,和美婉
转的音律,外形特别美丽,意义往往隐晦。《锦瑟》中, 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
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 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
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 其真挚浓
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②长于用典,精工贴切,含而不露,可以使人产生更 多的联想,如《安定城楼》,作者表
达了自己的不得志和失落之情绪,“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 游”,诗中以这两位古
人自比,显得既含蓄而又贴切。“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鹓雏竞未休”借用庄子 寓言告诫
一些人不要妄加猜疑,从而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典故的灵活运用比直抒胸臆有更好的效果,诗人通过典故可以表达更多的思想内容,这是直抒胸臆不能所做到的。
③锤炼字句 ,工于造语。李商隐的诗语言凝练而丰富,不但注重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
用叠字,同时注重对成语典 故、民谚方言的敷色加工,使诗歌语言造境新颖,蕴涵丰富。《向
晚》“花情羞脉脉,柳意怅微微”中叠 字的运用,创造出了声、色、情俱佳的境界。另外,
李商隐的诗歌中,在后世有大量精美典雅的名句传世 。如“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
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等等。
④总之,李商隐 诗秾丽而时带沉郁,摇拽而不失厚重。丰富深厚的思想内容与曲折见意的
表现形式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形成“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以其意蕴的深婉、
词采的精美和朦胧的美学追求,为抒情诗的 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为古典诗歌以及后世词、
曲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新词兴起的原因。
(1) 经济的繁荣



北宋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治统治, 加强了集权制度, 抑制了地方势力的兴起, 使国内局势较安
定; 宋室还采用一系列措施,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兴起, 城市经济颇
为繁荣.北宋前期, 中原地区百馀年间没有受到兵祸, 与社会经济繁荣相适应的艺术文化也
迅速地发展起来, 其中特别是形式简短, 以歌唱为特色的词, 如同盛唐之诗, 得到了非常突
出的发展.
(2) 教坊与歌楼的设立
为了适应当时统治者的娱宾遣兴,歌舞升平的需要, 不但宫廷内设有「教坊」, 大城市中都有
歌楼妓馆, 贵族豪绅家中也多有歌妓舞女, 这都促使歌词更加普遍地发展.
(3) 文学本身的发展
诗歌发展到唐末, 无论长篇短制,古体律绝, 都达到成熟的阶段, 作家再难有新的突破, 另一
种文体代之而兴, 而词正是代诗而起的新形式.词在晚唐五代专门摹写闺情, 而在宋代, 词则
成为士大夫享乐的一部分.由於晚唐五代的词境界狭窄, 这便给宋代作家留下充分驰骋才情
的广阔天地.他们运用自然而通俗的腔调, 表达著真挚而坦率的感情, 因此词的题材越加广
阔, 词的体制也逐渐完备, 艺术风格上也呈现多样化, 可谓进入词的黄金时代.



8、辛弃疾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形成了以豪放为主又兼有沉郁悲壮、婉约含蓄、缠绵妩媚、 闲雅祥和、清丽飘逸的多姿
多彩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辛弃疾词的风格多变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 密切的关系。他的生活经历,大体可分为起义
从戎、仕宦、闲居三个时期。这些经历直接同创作关联。 辛弃疾是一个热血沸腾的爱国志
士,又是一个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他的从戎经历使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豪 迈奔放的气息,从
他的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抗击金兵,收复河山的豪情壮志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这
段经历也成为了辛弃疾日后难以忘怀的记忆,造就了他豪放的词风。 辛弃疾归附南宋以后,
由武转文,在朝廷当起了文官。然而,辛弃疾在南宋期间力主收复中原,与朝廷中的主和派
政见不和, 因此一直辗转任地方官吏,不但不被重用,甚至还受到排挤和打击,致使他英雄
无用武之地。此时的辛弃 疾心中充满了悲愤之情,想到自己空有满腔热忱,却无处施展,只
能将这种悲愤之情转为文字,写进词中 ,从而形成了沉郁悲壮,刚柔并济的词风。
辛弃疾在看清朝廷的腐败无能之后,无奈隐居江西。在赋 闲隐居的这段时间内,他不断参究
佛理道书,以求精神解脱,同时寄情于山水,因而他的作品中也有恬淡 清丽、婉约妩媚的词
风。在这期间,辛弃疾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主要以描写田园生活和农村风 光为主。
这让我们见到了不同一面的辛弃疾和他的作品。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 起伏,充满挫折。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人生经历才造就了一
个伟大的词人。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使得辛弃疾 的作品风格多变,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
读出他的爱国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六、赏析
1、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 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和人说?
《雨霖铃》这首词 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
骨的思念。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 婉多致。 词以“伤离别”为主线,目录清晰。开首三
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 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
切”悲凉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 亭,凄凉的深秋。“都门”三
句,写离别时的心情。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 ,这样的饯别酒,
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执手”两句,将惜别推向 高潮。
手拉着手面对依依惜别的恋人,泪眼对着泪眼,纵有千言万语,因悲痛气塞而一句也说不出
来。念去去”两句,则承上启下,笔随意转,有如浩瀚长江,一泻千里。千里烟波,楚天空
阔,设想到 别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就此一别,人各东西,对情人的思念有如楚地沉沉烟波,
伴随情人左右。“此去 经年”由今夕推及经年,由眼前的“无语凝咽”设想到“暮蔼沉沉楚
天阔”,更推及“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一波三叹,想象别后相思的苦况,更深一
层。“凄、苦、惨、悲、痛、恨、愁”贯穿始终 ,令人不忍再读。这首词写来极有层次、曲
折回环,以千种风情衬尽了羁旅愁苦,人间别恨。

2、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 春水。寸寸柔肠,盈
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赏析 】此词运用了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一是托物兴怀,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
春天里的典型景物, 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
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 。二是比喻,化虚为实。“愁”是一种无可视感的情绪,
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形象又贴切,这 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三是逐层深化,委
曲尽情。“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进一步说 明行人离愁的无穷。全词悱恻
幽回,情深意远。

3、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
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
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苏轼的《 江城子》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主要通过记梦来抒写
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这首词在艺术 表现上的显著特色就是实中有虚,虚实结合。
以实带虚——一样情思,两面抒发。妻子王弗 病故到苏轼作这首词时正好十年,然而
岁月的流逝并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十年生死两茫茫 ”,“茫茫”二字,传达出
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而“茫茫”前加一“两”字,意味着不仅传达 了诗人这一面
的心情和感受,同时也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词人以实带虚,既写自己长久郁结于心
的悲叹,又将无知作有知写,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千
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词人客居山东,亡妻之坟却在眉州,遥隔千里。两者之间,谁对谁
也无法诉说各自 的凄凉境况,这两句直承开首“两茫茫”句意,同样是将无知作有知写,概



括了生者与死者两个方面,真是孤寂凄清到了极点。
虚中见实——想象铺写,现实观照。词 人在极度思念之中忍不住假想了一个虚幻的境
界:“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相逢而不相识 ,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
“尘满面,鬓如霜”看似想象,却蕴含了词人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 苦经历。同样“小轩窗,
正梳妆”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过去生活的真实片断。往日不知有多少 次,爱妻在
小轩中临窗梳妆,诗人一旁端详。在此基础上再虚写“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纵有千种< br>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然而再次相见,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百感交集,却不知从
哪里说 起。真是无言胜过有言,四目相视,两心相印,万千思绪尽在“泪千行”里了。
实因虚果——现实梦 境,情之所切。词人在上片写尽了相思之苦,下片才转入写梦。
因“思”而成“梦”,自然成章。如是乎 有梦,真实而又自然。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
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再存在了。结尾又从梦境落到 现实上来。在“明月夜,短松岗”这
个凄清幽独的环境中料想爱侣眷恋人世、难舍亲人,也该会是柔肠寸 断吧?!这样实成虚之
因,虚又强化了实,词人曲折复杂的思想感情,才得以自然、真实、深刻的表达出 来。
总之,词人不管是虚拟还是实写,都情真意切,真实的表现了夫妻之间生死不渝的恩爱
之情及生死相隔的悲凉之感,读后自然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4、晏几道《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此词表现的是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初盟,别离,重逢。
“彩袖殷勤”二句,一着笔于对方, 一落墨于自身,既展现了二人初识时的特定情境,也
披露了二人一见倾心、愿托终身之际的曲折心态。“ 舞低杨柳”二句描写歌舞场面,渲染欢
乐气氛,是对初识、亦即初盟时的情境的进一步勾画。下片一笔跃 至别后的相思,而将初盟
以迄别离的种种情事尽皆略去,颇见剪裁之工。“从别后”二句点明初逢的场面 是其别后怀
念的主要内容。“几回魂梦”句直诉魂牵梦莹的相思情怀。“与君同”暗示不独自已如此,对
方亦复频入梦境,想思无已,但梦中重逢的欢娱极其短暂,梦后独处的凄怆却格外深长。这
就引 出“今宵剩把”二句:作者以“剩把”、“犹恐”前后勾连,通过持灯反覆照看而犹难以
释然这一对眷恋 至深的情侣久别重逢的那种惊喜交集、喜极转忧的特殊心态。

5、秦观《满庭芳》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
水桥平。东 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樱。渐酒空金
榼,花困蓬瀛。豆蔻梢头 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这是一首追念旧游之作。这是 一首追旧游这作。从结束句“寂寞下芜城”看当作于扬州。
全篇从开判断到“花困蓬瀛”追述当年的想象 事,结尾一句写同境之凄凉及对往事的痛苦回
忆。上片从写景开篇,前三句写天气,“晓色”点明早晨, 云开日出,雨过放晴,色调明朗,
“春随人意”表心情舒畅。“古台芳榭”两句写园林景致之典雅,暮春 景色之美好。“舞困”
三句再度渲染闲适静谧的气氛,为人物的出现而设置悠闲宁静的环境。结三句才点 出人物,
“小秦筝”也有暗示她是位少女的意味。下片换头三句,与上片似断实连,继续追忆出游之乐。美人乘小车出游,词人骑良驹相伴。何其快乐。出游回归之后,则共同饮酒寻欢,尽情

< br>
享受男欢女爱之乐。“渐酒空”两句写得含蓄空灵,自可意会。以下转写如今,前三句点明以上所叙均为前尘旧梦,回想来令人无限伤心。最后三句以景收,用淡日落芜城之萧索与前
文明媚的 春光相对照,使人感到一种人事全非的怅惘。全词用倒叙笔法,但层次分明,意脉
清晰。结构上颇有特色 ,写景言情,精微细致。

6、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传说。
借牛 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
“纤云弄巧”二句为牛郎 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
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 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
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 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
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 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
神离的夫妻?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 ,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
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 了他们久别重逢后
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 踏”
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
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振聋发聩
之笔,使全词 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7、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赏析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
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 ,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虚名。但远山长,云山乱,
晓山青。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六年( 1073)二月,在杭州任通判的苏轼,巡查富阳、新城,放
棹桐庐,过七里濑而作。词中在对大自然美 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
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上阕头六句描 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词人用简
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 作者热爱自然、热爱
生活的情趣。接下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节奏轻快。词人用蒙太奇 手法,
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
一股人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词的下阕,作者首先由写江水之清明转写
夹岸的奇山 异景。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近则
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下 半阕以山起,以山结,中间插入议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
“但”字转下意,衔接自然。结尾用一 “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跃的
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 呼应。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
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 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
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苏轼因与朝廷掌权者意 见不合而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尽管仕途
不顺,却仍然生活得轻松闲适。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 活而不厌倦生活,善于将沉



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 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词中那生意盎然、
活泼清灵的景色中,融注着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8、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
思情怀。
上片写秋凉情景。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
整个 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
的凄寂。次三句从 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
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 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
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 、“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
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片写重 九感怀。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 庄》中就有“待到重
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 ”直饮
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
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
趣之感。就 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
9、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作 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
别情词作。词的起句“红 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
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 节起了点染作用。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
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月满时,上 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
书来。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 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
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
自己的相思之苦、 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
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 印。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
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 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 称道。这里,“眉头”
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 也十分巧
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10、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全首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的相遇,表达了他们眷
恋之深和 相思之切,也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 “红酥手”,不仅写出了
唐氏为词人殷 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
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 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
的美满与幸福。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 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
是在共赏春色。“东风恶”几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 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东风恶”
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 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下
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 恶”字:“欢
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
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接下来,“错,错,
错 ”,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感情极为沉痛。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
与唐 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下面又转入
直接赋情:“山盟 虽在,锦书难托。”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
苦之情。虽说自己情如山石, 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又如何表达呢?明明
在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 割不断这爱缕情丝,百感交集,万箭簇心,一种
难以名状的悲哀,再一次冲胸破喉而出:“莫,莫,莫! ”事已至此,再也无可补救、无法挽
回了,这万千感慨还想它做什么,说它做什么?于是快刀斩乱麻:罢 了,罢了,罢了!明明
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偏偏这么不了了之,而在极其沉痛的喟叹声中 全词也就
由此结束了。 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 br>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11、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乔
木,犹厌 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 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全词分为上下两阕 。但两阕的写作手法都是运用一种鲜明对比,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
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 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
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 。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
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词人先从自己的 行踪写起,写自 己初次经过扬州城,
在著名的竹西亭解鞍下马,稍作停留。走在漫长的扬州道上,词人所见到的全部是长 得旺盛
而齐整的荠麦。而昔日那个晚唐诗人杜牧对扬州城美景的由衷溢誉一去不复返。自金人入侵
后,烧杀掳掠,扬州城所剩下的也只是“废池乔木”的了。人们说起那场战争,至今还觉得
心有余悸和 刻骨痛恨。一个“厌”字,很恰当地写出了人民的苦难,朝廷的昏聩和胡人的罪
恶。日落黄昏,凄厉的号 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扬州城孤寂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
心灵间。词人很自然地实现了由视觉到 听觉的转移。
词的下阕,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昔日扬州城繁华,诗人杜牧< br>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城不朽的诗作。可是,假如这位多情的诗人今日再重游故地,他也必定
会为今 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杜牧算是个俊才情种,他有写“豆蔻”词的微妙精当,
他有赋“青楼”诗的 神乎其神。可是,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



款款深 情来。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声。唉,
试想下,尽管那桥 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也很难有人有情思去欣赏它们的艳丽。词人用
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 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
全词紧紧围绕“犹厌言兵”四字展开,描绘了战乱后扬州的 凄凉景象,并与往日繁华对
比,寄托了作者的哀思,揭露了金兵的暴行,格调高绝,韵味深长。

12、辛弃疾《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 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倩何 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 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
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 置的宝刀难抑
胸中郁闷。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
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
土 ,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
门、抑郁悲愤的 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陕西中医学院研究生-西班牙出国留学


最难忘的一件事作文-转让协议书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会计工作总结范文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济南大学分数线


江苏丰县-茶馆读后感1000字


南充人事考试网-证券公司实习报告


心中的风景-教师节祝福语英语


教师自查自纠材料-10月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