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体常识
美国华盛顿大学-天津会计报名
一、诗歌发展的历程
1、古歌谣
2、诗经:305篇,5篇有目无辞,亦称
“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六艺”:风
(15国风160篇)、雅(朝廷官吏作品10
5篇)、颂(庙堂祭祀乐歌40篇)、赋(直陈
其事)、比(打比方)、兴(先言他物,然后引出所歌咏
之事)。
3、楚词:以屈原为代表继承“诗经”传统,创浪漫主义新诗体。
4、汉乐府:“乐府”是负责采风的音乐机关名称。“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5、唐诗: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三大诗人
6、宋词:豪放派(苏辛派)婉约派(姜夔、刘永、李清照)
7、元曲:含散曲和杂剧
8、自由诗(新诗):五四运动后的诗歌
二、诗歌简介
一、什么叫诗歌 “诗”一
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
称。《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
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
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1、对诗歌的定义:〈1〉《辞海》: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
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
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
会生活和人的精
神世界。〈2〉现代汉语词典: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
发
感情
2、对诗歌定义的诠释(依《现代汉语词典》说)
(1)有节奏、韵律的语
言。旧体诗在节奏、韵律方面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体诗和
宋代的词,在字数、平仄、对仗、用典
、韵脚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①节奏(或称节拍):
指声音的轻重缓急与抑扬顿挫,主要表现在语气的间
歇停顿上。△王维《相思》:红豆生南
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杜牧《清明》:清
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歌可以没有严格的韵律,但必须
有
鲜明的节奏。郭沫若说:“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②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
则。《辞海》: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平仄:汉语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现入声字
已在普通话
中消失)。按现代汉语的四声(除轻生)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字
在京剧念白中还有:街。
平仄声的特点:平声:平缓悠长;仄声:短促急收。利用文字的平
仄,可以使诗歌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唱
歌时的拖腔都要落平声上才能延长,例:歌词 “十五
的月亮” 中的 “亮”,落在liang声上。
△押韵:指诗歌中某些句子末韵母相同或相近,使音
调和谐优美。一般偶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新诗有
几句押一次韵或不押韵的。例王之涣的
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
上一层楼。△《凉洲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br>(2)反映生活①反映劳动生活:△古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诗经·伐檀》坎
坎伐
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产廛兮?不狩不猎,胡瞻
尔庭有县貆兮?彼
君子兮,不素餐兮!②反映社会石壕吏新婚别△杜甫的《三史》潼关吏《三
别》垂老别新安吏无家别△杜
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 △杜甫《兵东行》:“车辚辚
,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
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 △《诗经·硕鼠》③反映边塞生活△王
昌龄《从军行》:(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白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
还。(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
擒土谷浑。△王昌
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
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哭,古人征战几人回。④
反映爱情生活:△《关雎》△《孔雀东南飞》△李季《王贵与李香香》⑤反映山水田园:△
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句:
“采局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王维《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
牛羊
归。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
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3)抒发感情:别林斯基:“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
要的动力因素;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
也没有诗歌。”诗歌抒发感情是多方面的:喜、怒、哀、乐、惊、
恐、思。例:①喜: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塞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
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②怒:岳飞<
br>《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
土,八
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
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③哀:△李清照《声声慢》:寻寻
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
息。三杯两盏谈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瑛《一月的
哀思》:敬爱的周总理,我不能去医院瞻仰你,只好攥一张冰
冷的报纸,静静地,伫立在长
安街的暮色里。任一月的风,撩起我的头发,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
…… ④闺怨妇
思:△李清照《点降唇·闺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李清照《一剪梅·别愁》:红藕香残玉
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
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李白《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旧日
,是妄断肠时。春风不相
识,何事入罗帏。△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春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
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金昌绪《春怨》(唐):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
妾梦,不得到辽西。
番外篇(文学文体常识)
一、诗歌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
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近体
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无论
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
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
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
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
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
、元稹用乐府的形
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 与
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
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
律诗和绝句两类。
3、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
式、对仗上都有一定
规格和要求。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绝句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
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
又称“骚体”。
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
方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
“兮”字。
6、新诗 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
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
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
达思想
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 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
调”
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①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
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
仗;
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
物,塑造形象。
二、赋
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
。
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以铺叙事物为主的
是
“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
它有别于今天的散文标题的
“赋”,已不是铺陈的字眼,而是“赞”“颂”意。 古人“辞”“赋
”合称,是因二者都体形灵活,
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且允许有错落参差;从风格上看,
都讲究文采,多用
铺张手法。二者的区别是“辞”在句中或结尾多用“兮”以调节音节,而“赋”则较多
的使用散文句
式,甚至整篇韵文中夹杂完全不押韵的散文语句。
三、骈体文 <
br>是以双句(即俪偶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与散文相对的一
种韵文。最大特点是,全文
用对偶句组成,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对称,词性、
词义相互合对。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
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腾蛟起凤,孟学士
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起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唐初仍
沿习此,到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 和
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
骈文讲“气韵”;古文讲通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
文讲典丽。
四、词
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
)。又叫“曲子词”“长短
句”“乐府”等。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
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
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大部分都分为片(
段),“片”
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
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
词)。
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五、小说
文学作品的一
大样式。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
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
活。 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
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
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按篇
幅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
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
说和侦探小说。
1、志怪小说
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
如《搜神记》。
2、轶事小说 用于记叙魏晋以来崇尚清谈的知识分子的狂放传闻和轶事是一种小说。
3、传奇小说 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一般指唐、宋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
说
。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吸取题材的宝库。其源出于六朝“志怪”。
4、话本小说
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语言把小说、讲史的内容记录下
来自己备忘或为传授别人。后成为
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
成熟。 (拟话本小说)
5、章回小说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分章叙事的小说。 特点
是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段落,划分为若干回,并
多用对偶句式作回目,揭示本回内容。每回
开头常有诗词。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内容,以便衔
接本回内容;每回结尾,多在情节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悬
念。
6、谴责小说 以揭露社会弊病,并对封建官场和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鞭笞与谴责
的一
类小说的总称。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
7、演义小说
旧体长篇小说的一种。概括史书、传说,用近代口语铺叙成文。是由讲
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六、散文
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
概称散文。现
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特点是取材广泛,“形
散神聚”;
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语言不受韵律限制,表达含蓄,意味深长。
按内容的差异和表达
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记叙散文──以记人、事叙、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抒情
散文──通过对人物、事件或景物的
记叙描写,达到托物咏志、寓情于物的目的。常用象征
手法表达作者含蓄的激情,引导人们去追思和联想
。 议论散文──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
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不需要逻辑推理
,和严密的论证。
1、古文 指以文言所写的散体文,别于骈文而言。唐韩愈反对魏晋
以来骈俪的文风,
提倡先秦汉代所普遍使用的散体文,并称散体文为古文,后用为散文的专称。
2、记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
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
体裁。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⑤笔记:古代以记事为主的
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梦溪笔谈》。
3、古议论文体 ①原:古代探源究理的议论文体。《原君》(黄宗羲)
②辨;是古
代明辨是非的议论文体。
③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马说》、《师说》。
④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六国论》
4、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属议论文体
①疏: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
文体。又称奏章、奏议。《论积贮疏》(贾谊)。
②表: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文体。《陈
情表》(李密)。
③策:科举考试问之于策而令应举者作答被称之为策问的文体。
④
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邹忌讽齐王纳谏》。
5、序、跋
6、赠序 古代文体之一,是为赠别而写的。《送东阳马生序》。
7、史传 ①本纪:传记的一种,专门记述帝王事迹。
②世家:主要叙述诸侯和特
殊人物的事迹。
③列传:用于记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迹,也有用来记载少数民族和其
他国家历史的。
8、报告文学 散文中的一种新兴样式,是特写、文艺通讯等的总称。运用文学的表现
手
法,迅速及时的报道社会生活中人们关心的事物,具有新闻性、形象性和政论性的特点。
被称为文艺战线
上的“轻骑兵”。
中国报告文学的三部里程碑作品《包身工》、《谁是最可
爱的人》、《哥德巴赫猜想》。
七、戏剧
综合性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
br>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
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指话剧。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 戏剧的语
言包括对白、独白;舞台说明。
戏剧的结构:独幕、多幕。 分类:按作品类型分有
悲剧、喜剧、正剧;按题材分有历史剧、现代
剧、童话剧;按结构分有独幕剧、多幕剧。 元
杂剧,包括散曲和杂剧。
1、散曲
元代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韵文,是在金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
分小令、套数二种。
小令是一支单调的曲,简短精练,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
以抒情写景,如:元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
则联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曲”。
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套数可用于叙述较完整的
情节、事迹或夹议论,如元睢景臣[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2、杂剧 是包括音乐、歌舞的综合艺术。分曲词、宾白、科迅三部分。
曲词由散
曲中的套曲组成,供演员歌唱之用。每折由一人独唱,其他演员只有对白。科迅是动作、表情。 结构:“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说明或介绍人物,联系情节的。折是音乐组织的单
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元杂剧的角色:“末”“旦”等。